陈久丽;鲍芳
目的 探讨信息支持方式对NICU出院早产儿母亲护理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NICU出院早产儿母亲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宣教方式进行信息支持,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利用微信平台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早产儿母亲护理水平、护理服务满意度等.结果 研究组母乳喂养、营养、育儿知识的掌握度和脐部感染、臀红、湿疹、鹅口疮、结膜炎等新生儿常见疾病护理常识的掌握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研究组对宣教内容、随访方式和随访效果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利用微信平台进行信息支持能有效提高早产儿母亲的护理水平,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郭诗丽;曾灿;徐霞;谭青;李亚;黄宝琴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建设药物分析微课程,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完美融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师专业素养,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梁可;王璐;侯秋苑;冯白茹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100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儿分为两组,各50例,一组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另一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研究组),比较两组疗效和预后.结果 治疗第2周,两组患儿鼻部症状、咳嗽症状评分,呼吸道嗜酸性粒细胞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6%和52%(P<0.05).治疗第4周,两组患儿鼻部症状、咳嗽症状评分,嗜酸性粒细胞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第2周(P<0.05),且研究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和82%(P<0.05),明显高于治疗第2周(P<0.05).结论 使用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可缓解咳嗽和鼻部症状,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作者:钟巧玲;张文勇;刘晓丽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在规范化培训期间加强住院医师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对改善医患关系紧张局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肾病科临床疾病特征、参加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医患沟通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提高医患沟通能力的措施等方面,探讨如何在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科规范化培训中加强住院医师医患沟通能力培养.
作者:彭贵军;王峥;崔冰;张翥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分组交接班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应用分组交接班模式前后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及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的知晓度.结果 应用分组交接班模式后,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的知晓度明显提高.结论 分组交接班模式的应用,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保障了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和医生、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推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
作者:张春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3D多媒体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校2016级农村医学专业两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人体解剖学教学应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人体解剖学教学引入3D多媒体.比较两组期末考试成绩及教学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期末理论知识考试、实验操作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合格率低于对照组(P<0.05),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引入3D多媒体,可有效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实验操作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满意度.
作者:陈文苑 刊期: 2018年第07期
针对当前医学院校存在的问题,结合讲授式教学法与讨论式教学法的优缺点,提出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提高教师团队意识,更高效地向学生传递知识.
作者:王瑞卿;张妍;骆立夫;胡娱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针对农村医学专业特点和学生认知能力,进行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医学统计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统计思维及应用能力.
作者:白显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培养创新创业技能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我院药学类专业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建基于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校企共建育人平台,建立基于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型教学团队,为区域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作者:杨海峰;李艳艳;李锋涛;黄陈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及该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有心脑血管疾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史患者102例,采取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此检验的基础上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以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结果 年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抗血小板治疗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服药期间规律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PI)预防上消化道出血者的比例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结论 对于长期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尤其是年龄>75岁者),应警惕上消化道出血风险,如有Hp感染应及时根除,在减少危险因素聚集发生的同时鼓励使用PPI.
作者:吴少航;彭琼;甘惠中 刊期: 2018年第07期
专门用途英语(ESP)是编写医学类英语教材的重要理论依据.根据需求分析原则,合适的ESP教材能促进ESP教学的开展.由于高职高专医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薄弱,加之医学英语课时少,实用、趣味型的医学类高职高专ESP教材更能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徐煜俊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护理学是集实践性、应用性、科学性及社会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旨在培养掌握护理学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能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作者:陈久丽;鲍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PBL-情景-模拟综合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2014级护理班(实验班)采用PBL-情景-模拟综合教学模式,在2013级护理班(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对两班课后测试、期末考试、见习报告成绩进行比较,教师在学生收集病例时对其自身素质、问诊内容、问诊技巧和沟通技巧进行评分.结果 两班学生课后测试、见习报告和期末成绩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学生自身素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但问诊内容、问诊技巧与沟通技巧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PBL-情景-模拟综合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有利于学生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值得推广.
作者:郝琴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传播孕婴口腔健康知识,提高妊娠期妇女口腔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树立正确的口腔保健观念,维护自身及子女口腔健康,使全民形成有益口腔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方法 编写有针对性的口腔保健手册和口腔健康风险管理量表,通过医院公众号定期推送并及时回收反馈信息.结果 帮助妊娠期妇女及其家庭成员建立口腔卫生知识体系,认识妊娠期口腔健康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提高口腔保健意识,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结论 妊娠期前后进行口腔疾病干预及健康教育,增强妊娠期妇女口腔保健意识,对孕婴口腔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骆树瑜;周莉;张凯;李宏捷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医学生卫生统计学学习现状,为改进教学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达州职业技术学院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检验专业、药学专业共515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学习态度、学习现状、学习难点、对教学内容的评价5方面.结果 在学习态度方面,74.64%的医学生认为卫生统计学课程有开设的必要;在学习现状方面,60.14%的医学生只能理解一半及以上的内容;在学习难点方面,32.12%的医学生认为较难学习的内容为正态分布与t分布;在对教学内容的评价方面,40.44%的医学生认为卫生统计学内容枯燥且重复多,20.59%的医学生认为卫生统计学内容陈旧乏味.结论 医学生已基本认识到卫生统计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医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
作者:吴德琼;张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在医学整合课程教学中应用雨课堂,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卢伟;贾梓祎;李伟红;宝东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职业精神培养是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在初步分析职业教育现状基础上,探讨职业精神培养的必要性,探索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培养相融合的有效途径,为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作者:施宏伟;赵晶;张庆凯 刊期: 2018年第07期
X线检查技术是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X线检查技术》 信息化电子教材的开发能为该课程信息化教学奠定基础.《X线检查技术》信息化电子教材的设计与开发要注重与职业岗位任务对接、与职业认知规律对接、与专业国际化对接,强调实用性.
作者:任津瑶 刊期: 2018年第07期
药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传统药理学实验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问题,不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开放性实验是对原有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以及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作者:刘明洁;包书茵;王羽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对微信平台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优势和不足等进行阐述,探讨微信辅助教学手段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孙晓敬;马茜;刘丽君;李薇;邵玲巧 刊期: 201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