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立平;赵鑫;张小冬
目的 研究护用药理学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对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影响.方法 以护理专业两个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班运用情景教学法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法,教学结束后进行评判性思维能力测评及考试成绩比较.结果 实验班评判性思维能力测评结果及护用药理学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班(P<0.05).结论 情景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及考试成绩.
作者:覃隶莲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天水市中学生重点传染病知识、行为和健康教育需求情况,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学生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对天水市两个县区4所中学1252名初中一年级和高中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传染病知晓率为34.58%,高中生对传染病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初中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学生对流行性腮腺炎知识的知晓率为49.84%,对肺结核知识的知晓率为71.53%,对流行性感冒知识的知晓率为55.90%,初中生对流行性腮腺炎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高中生,而对肺结核知识的知晓率明显低于高中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初高中生发热症状处理和怀疑得肺结核后的处理方式知晓率不同,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健康教育方式需求方面,初、高中生都认为看病时医生讲解、听老师讲课、教具宣传、实物宣传材料和观看录像5种方式有效;认为手机短信宣传、广播媒体宣传和网络媒体宣传无效.结论 天水市中学生重点传染病知识知晓率较低,饭前洗手、便后洗手、吐痰习惯、咳嗽/打喷嚏捂住口鼻习惯形成率较低.学校应采取个体化和大众化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方式,提高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生活行为形成率.
作者:文建强;田卫花;钱国宏;张治中;孙克娜;王怀岐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临床实习护士不良饮食行为及饮食障碍现状,为维护临床实习护士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危害健康行为问卷和进食障碍调查问卷(EDI-1),在临床实习护士实习5~6个月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高体质量的临床实习护士所占比例与孔庆梅等[1]的研究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体质量和正常体质量者所占比例与孔庆梅等[1]的研究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实习护士的不良饮食行为调查显示,24小时或更长时间禁食和呕吐或服用缓泻剂者所占比例与孔庆梅等[1]的研究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减少进食量避免体重增加与服用非医生建议的减肥药者所占比例与孔庆梅等[1]的研究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实习护士进食障碍调查结果显示,无效感和人际不信任分量表评分与孔庆梅等[1]的研究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追求瘦、暴饮暴食等其他6个分量表评分与孔庆梅等[1]的研究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临床实习护士不良饮食行为较多,饮食障碍问题较严重,应指导这一群体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和审美观.
作者:李肖妮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培养创新创业技能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我院药学类专业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建基于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校企共建育人平台,建立基于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型教学团队,为区域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作者:杨海峰;李艳艳;李锋涛;黄陈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分析贵州地区医学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组建以化工与制药类背景的博士或副教授为主、中高级制药工程师为辅的教学团队,为优化化工原理课程提供参考.
作者:姜建芳;熊军;向广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分组交接班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应用分组交接班模式前后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及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的知晓度.结果 应用分组交接班模式后,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的知晓度明显提高.结论 分组交接班模式的应用,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保障了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和医生、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推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
作者:张春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针对农村医学专业特点和学生认知能力,进行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医学统计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统计思维及应用能力.
作者:白显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全面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宗旨,精品课程群建设是医学精英教育的手段,现代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借助精品课程群建设,实现学生全面素质教育.
作者:宋伟;赵荣兰;伊正君;魏书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了解德育工作现状及今后实施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考核的可行性,为改进德育工作、提升教育效果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袁惠莉;崔俊茹;李丽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传播孕婴口腔健康知识,提高妊娠期妇女口腔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树立正确的口腔保健观念,维护自身及子女口腔健康,使全民形成有益口腔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方法 编写有针对性的口腔保健手册和口腔健康风险管理量表,通过医院公众号定期推送并及时回收反馈信息.结果 帮助妊娠期妇女及其家庭成员建立口腔卫生知识体系,认识妊娠期口腔健康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提高口腔保健意识,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结论 妊娠期前后进行口腔疾病干预及健康教育,增强妊娠期妇女口腔保健意识,对孕婴口腔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骆树瑜;周莉;张凯;李宏捷 刊期: 2018年第07期
职业精神培养是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在初步分析职业教育现状基础上,探讨职业精神培养的必要性,探索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培养相融合的有效途径,为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作者:施宏伟;赵晶;张庆凯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PBL-情景-模拟综合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2014级护理班(实验班)采用PBL-情景-模拟综合教学模式,在2013级护理班(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对两班课后测试、期末考试、见习报告成绩进行比较,教师在学生收集病例时对其自身素质、问诊内容、问诊技巧和沟通技巧进行评分.结果 两班学生课后测试、见习报告和期末成绩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学生自身素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但问诊内容、问诊技巧与沟通技巧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PBL-情景-模拟综合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有利于学生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值得推广.
作者:郝琴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任务驱动法在护理学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静脉输液反应为例,在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三年级学生中应用任务驱动法,开展教学满意度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 学生对任务驱动法及其效果较认可.结论 任务驱动法有助于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有利于提高教学满意度、学习效果以及学生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临床思维.
作者:张功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结合多年药用植物学教学实践,提出综合应用PBL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比较法、直观教学法、整体联系教学法等,并辅以野外实训教学,以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贺百花;易鹊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及该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有心脑血管疾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史患者102例,采取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此检验的基础上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以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结果 年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抗血小板治疗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服药期间规律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PI)预防上消化道出血者的比例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结论 对于长期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尤其是年龄>75岁者),应警惕上消化道出血风险,如有Hp感染应及时根除,在减少危险因素聚集发生的同时鼓励使用PPI.
作者:吴少航;彭琼;甘惠中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学导式教学法在神经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96名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48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应用学导式教学法,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综合考评成绩及实习前后批判性思维能力.结果 实验组综合考评成绩及批判性思维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神经外科护理教学中运用学导式教学法,可提升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综合素质及教学质量.
作者:闫占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在高职高专作业治疗技术实训教学中应用基于案例视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自主学习能力、操作技能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伍剑芳;田莉;刘样;楼天晓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当前我国医学本科生普遍缺乏创新思维及创新实践能力,急需转变培养模式.我们尝试应用适合医学本科生的长效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通过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培养、科研创新实践和参加学术活动等方法与手段,提高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以适应未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求.
作者:路莉;胡燕;李晓彬;徐静汶;王敏;王学习 刊期: 2018年第07期
轮椅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繁的辅助器具,轮椅技能影响失能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目前,国内轮椅技能训练普及程度不高,且存在非规范操作情况.应从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着手,将规范的操作传授给患者,弥补我国轮椅技能训练板块的缺失,促使国内轮椅服务流程规范化.
作者:张雪;莫玉兴;张效玮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可能危险因素,为加强临床早期干预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在我市某医院确诊为GDM的患者(92例)及184例正常妊娠妇女,进行GDM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GDM患者孕前体重指数(BMI)、年龄、产次、饮食习惯、生活习惯、情绪、肝炎史、糖尿病家族史及母亲患糖尿病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我市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可能与孕妇年龄≥35岁、喜欢吃甜食、不良情绪和糖尿病家族史有关.
作者:张路 刊期: 201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