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家兔肝脏交感神经实验模型的建立

夏锋;何振平;段恒春;李昆;董家鸿

关键词:交感神经, 肝脏, 实验模型
摘要:目的建立适宜于各种肝脏交感神经实验的动物模型.方法应用家兔解剖出肝脏的内脏神经支,并测定刺激该神经后血糖值的变化来加以鉴别.结果明确了肝脏的交感神经支的界定方法,电刺激该神经支后血糖值明显升高.结论该模型可为各种有关肝脏交感神经的实验提供稳定而可靠的实验手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图形视网膜电图记录电极的研制

    目的寻求方便、经济、实用的图形视网膜电图(pattern electroretiogram,P-ERG)记录电极,推广P-ERG在眼科临床的应用.方法正常人30人(50只眼),将自制的金片钩状记录电极,在表麻下安置于瞳孔正中下睑穹隆中,同时将用生理盐水湿润的DTL丝状电极放于下眼睑穹隆部,分别记录P-ERG的波形.结果自制电极记录的P-ERG波形稳定,与DTL电极记录比较,其N35、P50、N95波的振幅和潜伏期均无统计学上差异,数值可靠.结论自制金片钩状电极能稳定地记录到P-ERG的各波形,可代替传统的P-ERG记录电极,适用于眼科临床.

    作者:王仕军;彭承琳;阴正勤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肠道螺旋体对肠上皮细胞的吸附及其特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肠道螺旋体对肠上皮细胞吸附的特性.方法利用人工培养的肠上皮细胞系H407细胞建立研究肠道螺旋体与肠上皮细胞相互作用的方法,并用该方法研究肠道螺旋体对肠上皮细胞吸附的特性.结果4种不同来源的肠道螺旋体分离株均能吸附到人肠上皮细胞系H407细胞的表面,其中以人的分离株SP16的吸附率为高,而非致病性的Brachyspira innocens B256株则没有明显的吸附.人分离株SP16与H407细胞共同孵育1 h后的吸附率为63.77%,2 h则达到89.11%.H407细胞经固定后肠道螺旋体仍能有效地吸附到细胞上,显示受体是稳定表达在肠上皮细胞的表面.结论利用人工培养的肠上皮细胞系H407细胞建立了研究肠道螺旋体与肠上皮细胞相互作用的体外模型.

    作者:程小星;G.E.Duhamel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无害性心脏杂音1例分析

    患者,男,20岁,发现心脏杂音19.5年.于多家医院就诊,行心脏彩超检查,均提示室间膈缺损的可能性大.19.5年来,患者无明显的心慌、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体力不受限,与同龄相比,发育无明显差异.

    作者:但三利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国产盐酸托烷司琼对控制顺铂引起的恶心呕吐的疗效评价

    目的比较国产盐酸托烷司琼和进口盐酸托烷司琼在控制由顺铂化疗所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反应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对48例接受含顺铂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研究.于化疗前1 d开始给予国产盐酸托烷司琼或进口盐酸托烷司琼,1次/d,5 mg/次,连用6 d,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人选患者全部按试验要求完成现察,国产盐酸托烷司琼与进口盐酸托烷司琼在控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反应方面及发生其它不良反应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国产盐酸托烷司琼在控制含顺铂化疗所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反应的疗效和用药安全性与进口盐酸托烷司琼相当.

    作者:梁后杰;边志衡;黄海辉;胡绍毅;陈世旭;张艳玲;蒋金妍;左文伟;沈健;赵晓昕;康瑜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儿童腭部外伤48例临床分析

    随着各式各样儿童玩具的增多,儿童腭部外伤的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近5年来,我科收治儿童腭部外伤4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登远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雌二醇对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在向成骨细胞分化的介质中,17β-雌二醇(E2)对其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BMPR)ⅠA及核结合因子α1(Cbfα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雌二醇对成骨细胞生成的作用.方法用1,25-(OH)2D3和地塞米松(DEX)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应用RT-PCR和Northern blot技术,观察不同浓度E2对骨髓基质细胞分化过程中BMPR-Ⅰ A及Cbfα1 mRNA表达的影响,以α-磷酸奈酚为底物测定细胞碱性磷酸酶的活性,Van Gieson染色法显示Ⅰ型胶原的含量.结果E2能明显抑制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BMPR-Ⅰ A及Cbfα1mRNA的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并被Northern blot结果所证实.ALP活性随E2浓度增加而降低,细胞Ⅰ型胶原的合成量随E2浓度增加而减少.结论E2能明显抑制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分化过程中BMPR-Ⅰ A及Cbfα1 mRNA的表达,降低成骨细胞生成.

    作者:袁成良;金小岚;候建红;栗群英;黄迎春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外周血TH1/TH2模式

    目的研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患者外周血TH1、TH2百分比及TH1/TH2比值,探讨其TH1/TH2模式.方法用CD3-TC、CD8-FITC、IFN-y-PE、ILA-PE抗体三重染色,流式细胞术测定20例妊高征患者(中度12例,重度8例)、15例正常妊娠妇女外周血TH1、TH2百分比.结果①妊高征组患者外周血TH1百分比为(20.50±4.02)%,明显高于正常晚期妊娠组(12.57±2.18)%,而TH2百分比(2.31±1.02)%明显低于正常晚期妊娠组(3.63±0.70)%,差异显著(P均<0.05);②妊高征组TH1/TH2比值(11.80±7.72).显著高于正常晚期妊娠组(3.66±1.15),P<0.01.结论中、重度妊高征患者与正常晚期妊娠妇女比较,其外周血TH1免疫增强,而TH2免疫减弱,属于TH1模式.

    作者:朱景萍;高云荷;李敏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开胸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的管理

    开胸术后患者呼吸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短时间内有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的可能,术后适当运用机械通气,是防止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我院胸心外科ICU自1998年8月至2002年8月开胸术后患者应用机械通气共203例,现将呼吸道管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彭洁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CRH刺激大鼠下丘脑脑片CRH及CRH1R的表达研究

    目的通过CRH刺激大鼠下丘脑脑片,探讨下丘脑CRH和CRH1R在下丘脑中的分布和表达规律.方法采用大鼠下丘脑脑片实验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CRH刺激大鼠下丘脑脑片后CRH和CRH1R在下丘脑中的分布和表达规律.结果CRH刺激下丘脑脑片后下丘脑CRH和CRHlR含量明显增多,而CP-154526、H89可显著抑制CRH和CRHlR的增加.结论CRH刺激下丘脑脑片后增多的CRH与CRHIR结合后进一步引起下丘脑神经元CRH和CRHIR表达增加.提示在严重创伤应激反应中,CRH通过PKA途径实现对下丘脑神经元CRH的表达的超短正反馈调节.

    作者:陈立朝;许民辉;周继红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成人腹部创伤手术后发生肠套叠1例

    肠套叠在小儿发生较多,成人较为少见[1],因而腹部侧伤后发生肠套叠报道甚少.我科于2003年抢救治愈成人腹部创伤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继发肠套叠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溦;文亮;尹昌林;阎伯刚;楚军;张渝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毛乳头细胞凝集性生长对诱导毛囊样结构形成能力的影响

    目的以细胞外基质成分纤维连接蛋白促进培养的人头皮毛乳头细胞凝集性生长行为,观察毛乳头细胞的凝集性生长对诱导毛囊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传代培养的人头皮毛乳头细胞经细胞外基质纤维连接蛋白预处理后,促进形成凝集性生长团,再与毛囊上皮细胞共同移植于裸鼠皮下,分别于8、12周进行组织学检查,观察毛囊形成及分化程度.结果8周后纤维连接蛋白预处理的毛乳头细胞组可见有毛囊样结构形成,未处理组仅见松散细胞团;12周后两组均可见有毛囊样结构形成,但纤维连接蛋白预处理组较未处理组诱导形成毛囊样结构分化更成熟;真皮成纤维细胞组未见有毛囊样结构形成.结论毛乳头细胞的凝集性生长特性对其诱导毛囊形成的能力有密切的关系,细胞呈凝集性生长后,其生物学功能增强.

    作者:麦跃;刘荣卿;伍津津;程波;唐书谦;钟白玉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组织工程人工神经诱导管的制备及其在体外与大鼠体内降解性能研究

    目的以构成比不同的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原料制备人工神经诱导管,并对其体内外降解性能变化进行观测.方法①以0.2 mol/L PBS(pH 7.4)为人工降解液,观测PLGA(85:15)和PLGA(50:50)管12周体外降解期间吸水率、失重率及生物降解率变化,并以扫描电镜观察其微结构变化;②采用肌肉包埋方法,观测PLGA(85;15)和PLGA(50:50)管8周体内生物降解率变化.结果①体内外降解条件下,PLGA(50:50)管吸水率、失重率及生物降解率显著高于PLGA(85:15)管;②两种材料样品体内生物降解率显著高于体外降解率;③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随降解时间延长,材料样品表现为特征性的虫蚀样破坏并逐渐加重,以PLGA(50:50)管尤为明显.结论共聚物的构成比以及降解环境是影响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生物降解性能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文捷;李兵仓;王建民;王建忠;陈建梅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后细胞凋亡和神经损伤的关系

    目的研究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水肿带细胞凋亡随出血时相点的变化规律,以及脑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和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体质量200~250 g,随机分组,脑内尾状核注射分别Ⅳ型胶原酶/肝素生理盐水溶液、单纯生理盐水,分为术后6、12、24h、3、7 d共5个时相点.术后在相应时相点评价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后,制作冰冻切片,对切片进行HE染色和TUNEL染色,之后利用图像分析仪,观察阳性细胞数.结果脑出血后动物出现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在3 d神经功能损害严重.出血6 h后血肿周围出现TUNEL阳性细胞,3 d左右TUNEL阳性细胞范围广.结论脑出血后细胞凋亡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一致,细胞凋亡在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艳玲;陈康宁;邵淑琴;王英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生长相关蛋白在大鼠自体移植脾组织中的表达

    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GAP-43)参与神经的发育和神经再生[1].在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损伤修复中,能监测到GAP-43在mRNA水平上的变化.本实验采用GAP-43作为自体脾组织移植后神经再生的研究指标,观察自体脾组织移植后神经再生,为脾脏外科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作者:张天飞;郭光金;王林;蒋登金;文灿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人类无精子症的研究进展

    由于无精子症的发病机制相当复杂,给临床治疗带来了许多困难.随着这些年来的辅助生殖技术(ART)不断完善和深入发展,人们对无精子症的病因及治疗的研究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就近年来人们对无精子症的相关研究及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刘锋;邹彦;邓志华;王植柔;卢克焕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激光实时全息法测量前磨牙受力研究

    目的探讨前磨牙在咀嚼功能作用下的受力状态.方法按照天然前磨牙尖的大小,放大10倍,测试的模型用甲基丙烯甲脂(0号造牙粉)翻制而成.把测试的模型放在激光实时测量系统上进行测量.结果在前磨牙牙尖部位及牙颈部位有明显的应力集中.牙尖部位受力较大,牙颈部位次之.折裂大多从两牙尖的正中裂开,折裂方式与临床观察相吻合.并对此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结论当前磨牙和磨耗成两个牙尖的磨牙时,功能咀嚼容易折裂.

    作者:任贤云;刘文康;熊秉衡;王正荣;许昭永;王崇真;李黎静;张永安;谢静;何红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大鼠心室肌α1-肾上腺素能受体介导的c-fos、c-myc表达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心肌细胞原癌基因的超常表达与适应性心肌肥大的关系及其受体介导和跨膜信号转导的作用.方法以10-6mol/L NE灌流大鼠离体心脏1 h,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不同实验条件下左心室c-fos和c-myc表达水平.结果10-6mol/L NE灌流心脏后c-fos和c-myc表达均显著增强;用5×10-6mol/L的哌唑嗪预先灌流可完全阻断NE诱导的c-fos和c-myc表达增强的效应;分别用50mmol/L的新霉素和10μmol/L的钌红预先灌流心脏,可显著抑制NE诱导的c-fos和c-myc表达.结论NE经α1-受体介导,可诱导心肌c-fos和c-myc表达增强;磷酸肌醇-钙信号系统和二酰基甘油-蛋白激酶C信号系统可能与NE诱导心肌c-fos和c-myc表达增强有关.

    作者:刘晓红;魏振宇;高原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兔坐骨神经火器性断裂伤动物模型建立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建立新西兰兔坐骨神经火器性断裂伤的动物模型.方法成年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5只,分别用53式滑膛枪发射不同装药量的0.37 g三角破片,给予不同的装药量:0.20、0.25、0.30、0.35、0.40、0.50 g.根据破片飞行特点、能量吸收,神经断裂率,感染率,死亡率等指标,选择出佳参数,从而建立新西兰兔坐骨神经火器性断裂伤的动物模型.结果使用装药量为0.30 g,初速度为(541.4±26.5)m/s的三角破片,坐骨神经断裂率高于80%,不会引起股骨骨折,无其他严重并发症,伤后15 d该组动物全部存活;装药量大于0.35 g,初速大于600 m/s的破片在引起坐骨神经断裂伤的同时,容易合并股骨骨折及周围组织严重坏死,动物不易长期存活;而装药量小于0.30 g,速度小于500 m/s的三角破片飞行不稳,坐骨神经断裂率低于40%.结论装药量为0.30 g,质量0.37 g的三角破片在初速(541.4±26.5)m/s、射击距离1.5 m时可稳定建立兔坐骨神经火器性断裂伤,是一种良好的火器性坐骨神经断裂伤模型.

    作者:陈建梅;李兵仓;王建民;张良潮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2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目的确定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2的形态与大小、裂菌特性、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特性等基本的生物学特性.方法电镜观察纯化噬菌体颗粒;制备PaP2噬斑,观察其特点;提取噬菌体感染的细菌基因组,用SmaⅠ酶切,通过脉冲场电泳观察酶切产物的带型特点;测定不同感染复数,培养3.5 h后细菌/噬菌体液中的噬菌体滴度;加入宿主菌及噬菌体使MOI=10,进行一步生长实验,在0时刻和每隔15 min测定噬菌体滴度.结果噬菌体PaP2头部直径约为52nm,无囊膜,有一短尾;噬斑雾状半透明,直径约1~2 mm;被噬菌体感染的宿主菌基因组的Sma Ⅰ酶切产物带型,比未感染宿主菌的多出了1条大于噬菌体基因组的片段;当MOI=10时宿主菌产生的子代噬菌体滴度高;绘制出了一步生长曲线.结论PaP2属短尾噬菌体科,是溶原性噬菌体;佳感染复数是10;感染宿主菌的潜伏期是75 min,裂解期是90min,平均裂解量是34.

    作者:黄建军;胡晓梅;饶贤才;张克斌;金晓琳;周莹冰;李明;申晓冬;朱军民;胡福泉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茶树油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试验观察

    目的观察茶树油(teatree oil,TTO)对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的杀灭效果,了解TTO对病毒的灭活能力.方法根据消毒技术规范指定的方法,采用细胞感染试验测定病毒与各浓度TTO溶液作用前后感染细胞的滴度.结果0.5%TTO作用40min和60min能分别灭活PV 4.33 log10和5.5 log10;1.0%TTO作用40min和60min能灭活PV 5.33 log10和5.5 log10.结论TTD对悬液中的PV有明显的杀灭作用.

    作者:王懿;王振维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第三军医大学

主办:第三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