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腹膜炎32例临床分析

陈庆峰

关键词:慢性肝炎, 肝硬化, 腹膜炎, 肝肾综合征, 原发性肝病
摘要:目的:探讨32例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临床治疗、转归情况。方法:对我院感染科2010-01/2013-12住院的32例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腹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32例患者中治愈13例,好转9例,死亡10例,主要死亡原因是肝肾综合征。结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腹膜炎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早诊断、早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同时积极治疗原发性肝病及并发症,降低重症肝病及晚期肝病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PACS的影像教学系统在影像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PACS的影像教学系统在影像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PACS的影像教学系统中,由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审核图文后,将特殊病例、典型病例和追踪证实病例,用文字注解的功能,把相关的图像做标释后,按影像征象项目分类储存进教学数据库里,管理时使用模块化分类管理方式.结果:PACS的影像教学系统设计用户界面实用、方便、美观,且功能强大,影像教学模块资料和文本文件库信息能安全、无损的存储,稳定性好,操作互动性好.结论:自PACS系统建立和运用后,由于具有了高效率高质量影像学图像处理功能,从而解决了许多传统教学弊端,医学影像教学工作得到了极大方便,彻底改革了传统教学手段,使教师授课更加形象、生动、丰富、方便.在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学生可获得比传统教学方式更多、更丰富的知识信息,实现了共享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PACS的教学系统在医学影像学相关教学工作中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它也将成为临床专业、影像专业的影像实践和教学的重要手段.进一步加强硬件设备的完善,强化训练计算机知识,优化医学教学模式,发展远程网络医学影像教学,是今后教学改革的方向.

    作者:赵欣;郭炜;马瑞;颜林枫;贺延莉;崔光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度妊高症46例的临床观察及治疗

    目的:对中度妊高症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与治疗.方法:选取2010-01/2012-12的46例中度妊高症患者,当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给予解痉止痛、降压、利尿、镇静和降颅压等综合治疗.然后再将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临床症状进行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在46例中度妊高症患者中,初产妇有35例,经产妇有11例.经过对中度妊高症患者的治疗,46例中度妊高症患者全部痊愈出院,有15例患者经阴道分娩,31例患者剖宫产.结论:作为一种妊娠期的并发症,妊高症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对于中度妊高症患者而言,应该及时治疗,以便尽早痊愈.合理扩容可以让微循环得到疏通,从而让胎盘循环得到改善,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蛋白尿漏出,以便促进胎儿在宫内的生长.

    作者:葛彩芹;张林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施行鼻内镜手术,标本进行病理学研究,术后采用抗生素辅助治疗。结果:3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均治愈出院,鼻腔通气良好,症状消失,上颌窦口通畅。术后随诊回访6个月~1年,无1例复发,无并发症发生。病理学诊断感染真菌为:白色念珠菌5例,毛霉菌12例,曲霉菌13例。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具有创伤小,治愈效果良好,缩短诊疗时间,是诊断和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理想方法。

    作者:王小群;孙张生;汪静;周克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探讨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影像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0例经手术证实的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病例的影像表现.结果:行X线平片检查30例,显示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18例(60.0%);行椎管造影25例,显示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20例(80.0%);行CT平扫30例,显示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28例(93.3%);行CTM检查22例,显示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22例(100%).结论:X线平片不能作为判断是否有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依据,CT平扫可较为准确判断腰椎椎体后缘离断征状,CTM能更准确地显示椎管管腔内的情况.

    作者:李毓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外眼侵入性睫毛异物35例临床分析

    自体睫毛脱落后若侵入泪小点内、睑板腺开口及球结膜下,成为异物存留,会引起异物感、刺痒感等不适。本文将2007年以来我院眼科门诊收治的35例外眼侵入性睫毛异物患者病例总结汇报如下。

    作者:逄作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宫颈微偏腺癌89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微偏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宫颈微偏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宫颈呈桶状增粗、肥大,宫颈表面溃疡36例,宫颈糜烂27例,宫颈表面光滑26例。宫颈呈大量分枝状,腺体形态大小不一,腺体向周围呈膨胀性生长。部分细胞脱落,细胞核小,细胞有轻度异型性,脉管内可见癌栓侵犯。宫颈微偏腺癌组免疫组化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截然相反。结论:宫颈微偏腺癌的早期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多次复诊,需高度警惕宫颈肥大和大量流液症状,及时做宫颈深部活检,防止误诊漏诊。

    作者:张新阁;张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CT在诊断腹部淋巴瘤中的应用进展

    探讨论述CT诊断运用于腹部淋巴瘤的现状及前景。通过论述分析CT诊断技术的原理、应用现状和CT在腹部淋巴瘤的诊断、鉴别、分期、再分期、疗效评估中起到的作用等,分析其应用前景,解决辐射问题,拓宽CT在诊断腹部淋巴瘤方面的发展空间。

    作者:彭基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口腔颌面部外伤8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外伤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387例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7例患者经过抢救治疗后86例患者痊愈,1例患者死亡,且死亡患者是合并严重颅脑损伤的并发症。结论:颌面部外伤易发生其他器官的合并损伤,因此治疗时需要协调各科室,共同配合,分清治疗的主次关系,情况危急时主要抢救患者的生命。

    作者:高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深化急诊医学教学改革提高临床急诊教学成效

    目的:探讨深化急诊医学教学改革的方法,提高临床急诊教学成效。方法:结合近年急诊医学的发展状况及在教学中的经验,从理论学习和实习操作两方面入手,对教学内容及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结果:学生在临床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均明显提高,同时增强了相关的医疗法律、法规意识,并提高了在急诊工作中与患者沟通的技巧。结论:所使用的急诊医学教学改革的方法提高了临床急诊教学成效,值得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孙勉;李晓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鼻窦手术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探讨

    目的:对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实施鼻窦手术并行同期鼻中隔矫正术的疗效探讨.方法:抽取2012-12/2014-02来我院就诊的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共80例,经鼻内镜和鼻窦CT检查诊断明确,患者均行鼻窦手术加鼻中隔矫正术,并随访2年,观察手术效果及有无并发症.结果:2年内随访,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97.5%,其中治愈68例(85.00%),有效10例(12.50%),另有2例无效(2.50%);患者鼻中隔偏曲均得到矫正,出现5例鼻腔粘连病例,无鼻中隔脓肿、血肿等并发症.结论: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同时行鼻窦手术加鼻中隔矫正术效果理想,无明显并发症,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并减轻了经济负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高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眼科见习教学方案改革与实践

    招收八年制医学生是国家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的一种新的培养方式,见习教学是极为重要的培养环节。通过实践探索发现,教学内容实践化、教学方法多样化、课外活动科研化是提高眼科见习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邓志宏;曹燕娜;陈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颈内动脉狭窄与脑分水岭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与脑分水岭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4-01收治的60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非脑分水岭梗死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核磁共振MRI和头颅CT检查,并且用头颅多普勒(TCD)和颈动脉彩超检查判断颅内外大动脉有无狭窄或闭塞.结果:60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与颈内动脉狭窄和脑内动脉狭窄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其中大脑中动脉狭窄37例(61.67%)、大脑前动脉狭窄19例(31.67%)、大脑后动脉狭窄17例(28.33%)、颈内动脉狭窄40例(66.67%)、大脑基底动脉狭窄23例(38.33%),颈内动脉狭窄及大脑中动脉狭窄与其他类型的脑动脉狭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动脉和脑内动脉狭窄与脑分水岭梗死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狭窄与之关系密切,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作者:张金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8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切除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我科2013-02/2014-02收治的85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应用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为治疗组,选取同期收治的85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率为4.71%,少于对照组的15.29%(P<0.05).结论: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张雪峰;梁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临床特点。方法:我院2012-02/2013-02月门诊共接诊20例HSV感染患者的资料。结果:20例HSV感染患儿中,17例患儿出现全身感染,仅3例无临床表现,5例出现局限性皮肤、眼、口腔黏膜损害。结论:HSV感染常表现为皮肤粘膜的泛发性疱疹,并能引起全身性播散病变,后期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病情严重,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作者:张英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超声引导下胸腔穿刺置入猪尾巴引流管并注入尿激酶在结核性分隔样脓胸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腔穿刺置入猪尾巴管并注入尿激酶在治疗结核性分隔样脓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9例结核性分隔样脓胸患者,超声下选取合适穿刺点定位,置入猪尾巴引流管引流脓液然后再注入尿激酶。结果:89例患者穿刺均成功,结核性分隔样脓胸患者从引流管内一次或者多次注入尿激酶并持续引流冲洗,分隔样脓腔范围明显缩小,增厚的胸膜也有不同程度减轻;并发症1例,在穿刺点形成胸壁结核。结论:超声引导胸腔穿刺置入猪尾巴管,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分隔样脓胸,可在穿刺过程中全程观察,避免盲穿而引起气胸,并发症少,采用多孔的猪尾巴引流管,使脓液引流更彻底,能够使大多数结核性分隔样脓胸患者避免外科手术。

    作者:史成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生化检验又称为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目前临床医生已将生化检验结果看作疾病诊断的重要标准,通过检验报告的信息临床医生可以判断疾病的种类,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而进行相应的临床治疗,故检验科必须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然而,在生化检验过程中存在很多影响检查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检验科工作积累的经验,详细探讨影响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如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样本采集因素、仪器设备及实验室环境因素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作者:张素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循证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伴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伴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消化科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措施.治疗2周后,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状况进行评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患者睡眠质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症状缓解率、溃疡愈合率和 HP 清除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SDS评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治疗后 SDS 评分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日间功能和PSQI 总分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不仅有助于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且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和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苏玉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方法:对我院2012-01/2013-12期间收治的54例 AMI患者进行分组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两组患者的梗死范围大小、并发症情况和心肌酶谱峰值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和谷草转氨酶(AST)都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除心绞痛之外,其心率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心衰、心源性疾病和再梗等并发症及住院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但所有症状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肌缺血预适应对评估AMI患者的病情、预后和用药等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哈海枫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抗病毒药物及抗病毒策略研究进展

    病毒性疾病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元凶之一,然而目前能够有效治疗病毒感染的药物却十分有限。因此,寻找拥有新的作用靶点和抗病毒策略的抗病毒药物是极为必要的。本文重点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或应用的抗病毒药物,分析其抗病毒机制和所采用的抗病毒策略,介绍抗病毒药物的发展趋势。

    作者:刘强;周园红;杨占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腹外斜肌腱膜肌肉瓣修补腹股沟疝手术效果

    目的:探讨利用腹外斜肌腱膜肌肉瓣修补腹股沟疝的手术效果,为临床上腹股沟疝的修复提供一种新的尝试.方法:选取2011-08/2013-08期间我科收治的86例腹股沟疝患者,均采用腹外斜肌腱膜肌肉瓣修补腹股沟;疝,分别记录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随访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并获得1~2年随访.术后未使用抗生素,无伤口感染,均为I/甲愈合,术后7~9d拆线.手术时间45~70(平均50)min.本组病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平均1.7±0.23)年.后一次随访后,本次实验的腹股沟疝患者腹股沟区无疼痛,无睾丸坏死、萎缩等并发症,无1例复发.结论:利用腹外斜肌腱膜肌肉瓣修补腹股沟疝,是对腹股沟疝修补一种新的尝试,手术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钱滨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主管: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政治工作局

主办: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