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滨涛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SP-B)参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 )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11-09/2013-09收治的63例因RDS死亡且无血缘关系的新生儿为RDS组,分为32周以下组、32~36周组及36周以上组,每组各21例;选取我院收治的63例无血缘关系的非RDS而死亡的新生儿为对照组,分组方式与 RDS 组以1∶1相对应.结果:RDS组中,肺部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SP-B)mRNA阳性的细胞数量随胎龄增加保持不变,而对照组中,肺部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SP-B)mRNA阳性的细胞数量随胎龄增加而升高.RDS组肺部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SP-B)mRNA阳性的细胞数水平显著小于对照组.RDS组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P-B缺陷频率为14.29%,明显大于对照组(1.59%);RDS组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P-BmRNA缺陷频率42.86%,也明显大于对照组7.94%.结论:SP-BmRNA的缺失也是引发RDS病的因素之一.
作者:陆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方法:实验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湿化液湿化气道;对照组采用超声雾化器定时、间断气管切开口处雾化吸入法。结果:实验组发生刺激性咳嗽、呼吸道黏膜损伤出血、痰痂形成、肺部感染的概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湿化液湿化气道效果好,可保证气道湿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杨秀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大肠肿瘤方面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患者应用西门子64层螺旋CT进行全腹容积扫描,在工作站应用图像后处理技术,应用MIP、VR、VE获得图像,并与结肠镜或/和手术病理对照观察。结果:56例中有42人检出大肠病变,共检出病灶47个,其中一人检出3个病灶,另外3人检出2个病灶。对照病理,影像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64层螺旋CT行结肠检查后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于大肠病变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作者:郭明;郑迎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深化急诊医学教学改革的方法,提高临床急诊教学成效。方法:结合近年急诊医学的发展状况及在教学中的经验,从理论学习和实习操作两方面入手,对教学内容及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结果:学生在临床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均明显提高,同时增强了相关的医疗法律、法规意识,并提高了在急诊工作中与患者沟通的技巧。结论:所使用的急诊医学教学改革的方法提高了临床急诊教学成效,值得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孙勉;李晓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人工肘关节置换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严重肘关节创伤的临床治疗.方法:我院收治了5例因严重肘关节创伤造成肘关节严重疼痛和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关节置换联合钢板内固定术来治疗,术后2d行主动及被动关节功能锻炼,3周可持物功能锻炼,3个月恢复正常活动,但避免提过重物.结果:术后对5例患者随访12~3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无神经刺激、麻痹症状,肘关节不同程度的恢复了正常活动.在研究中,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从35(25~61)恢复到90(61~100),肘关节活动范围从65°(10°~95°)到术后的100°(90°~125°).X线随访未见肘关节假体轴心移位及关节脱离,亦无假体柄断裂.结论:人工肘关节置换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严重肘关节创伤,安全可靠且并发症少,大大的提高了患肢功能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齐志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探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诊断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重型颅脑损伤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患者经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和抗感染,手术介入等综合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治愈23例(65.7%),有效缓解11例,感染死亡1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存在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有利于改善预后,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黄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伴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消化科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措施.治疗2周后,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状况进行评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患者睡眠质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症状缓解率、溃疡愈合率和 HP 清除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SDS评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治疗后 SDS 评分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日间功能和PSQI 总分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不仅有助于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且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和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苏玉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BP)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五年以来接收的56例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由于肝硬化并发SBP的临床特点多表现出复杂性、多样性以及非典型性,因此其致病菌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以起病不典型、腹水中至大量、有进行性增加、顽固性腹水等为表现,腹水细胞计数和细菌培养为自发性腹膜炎(SBP)的诊断依据。结论:肝硬化合并SBP临床颇为常见,认识其临床特点,采用适度结合抗生素治疗方法为辅的综合治疗可以降低此病死亡率。
作者:柴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2010/2012河南省人口计生系统临床实验室常规生化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以督促各实验室提高临床常规生化检测质量,提高计生检验服务能力.方法:每年发放临床生化质控物6份,分两次测定,按分组对其汇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3年室间质量评价,临床常规生化回报率由95.5%增长到99.5%,合格率由28%增长到86%,PT成绩由64%增长到88%,各地区PT平均成绩及合格率均增长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省计生检验科临床化学室间质量评价总体水平在逐年提高,有必要在全省范围内继续开展质评活动以提高计生检验水平.
作者:杨永俊;陈予梅;刘慧;包杰;曹丽幸;牛成玲;李铭;陈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外伤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387例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7例患者经过抢救治疗后86例患者痊愈,1例患者死亡,且死亡患者是合并严重颅脑损伤的并发症。结论:颌面部外伤易发生其他器官的合并损伤,因此治疗时需要协调各科室,共同配合,分清治疗的主次关系,情况危急时主要抢救患者的生命。
作者:高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及临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01/2013-10期间收治的73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出血情况:术中出血者33例,术后24 h 内出血者4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主要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子宫切口裂伤,占97.2%,其中宫缩乏力占67.1%.术后66例接受输血治疗500~1900 mL.平均住院6.5 d,术后恢复情况良好,其中1例因出血无法控制行子宫次全切除术.结论:剖宫产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及时准确判断出现原因及出血量,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严格掌握子宫切除指征,可以大程度的挽救孕产妇的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柳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临床免疫诊断是现代发展极其迅速的一门应用科学,涉及检验学中的肿瘤免疫学、变态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反应、传染病等众多领域。与生物各子学科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同时由于现代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与进步,以及免疫学基础研究成果的不断突破与革新,临床免疫诊断也有了质的飞跃,其应用在不断深入与拓广,现在几乎应用于各科临床疾患的诊断,包括免疫器官本身的疾病抑或是与免疫直接相关性疾病。本文就临床免疫诊断的研究与进展进行深入探讨,做出简要综述。
作者:姚方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2013年间我院收治的7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有病例35例,将其中实施肠外营养进行治疗者设为对照组,将实施肠内营养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病例的临床治疗结局进行评估与比照.结果:观察组的术后排便用时、肛门排气用时及住院时间要较之对照组有优越性(P<0.05),治疗1周后,两组的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均要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好转(P<0.05),治疗后组间营养指标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进行辅助救治,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并出院,是今后治疗本病的有效途径之一,建议普及与应用.
作者:史桃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及价值.方法:收集所在医院经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肿瘤的74个病例(85个病灶)的超声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初步定性诊断和病理诊断符合率共94.1%(80/85),误诊率共5.9%(5/85).结论:超声检查的特征为便捷、可重复、无创伤,在早期对乳腺肿瘤进行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赵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宫腔镜检查结果的比对、分析,探讨经阴道超声对宫腔粘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为宫腔粘连的98例不孕症患者先后进行腔内超声和宫腔镜检查,以宫腔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并对经阴道超声检查提示性诊断为宫腔粘连的结果进行分类、评价.结果:①98例不孕症患者,宫腔镜检查确诊82例为宫腔粘连,其中65例经阴道超声检查提示性诊断为宫腔粘连,灵敏度为79.27%.②本组37例宫腔镜确诊为轻度宫腔粘连,其中26例经阴道超声检查提示性诊断为宫腔粘连,灵敏度为70.27%;33例宫腔镜确诊为中度宫腔粘连,其中28例经阴道超声检查提示性诊断为宫腔粘连,灵敏度为84.85%;12例宫腔镜确诊为重度宫腔粘连,其中11例经阴道超声检查提示性诊断为宫腔粘连,灵敏度为91.67%.结论:宫腔镜与腔内超声检查结果的比对分析,腔内彩超可作为提示性诊断宫腔粘连的首选辅助检查,值得推广.
作者:秦虹;王蕾;徐娜;李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第三代硝基苯咪唑类衍生物的代表之一是奥硝唑,其抗菌范围和使用与甲硝唑、替硝唑大致相同,但是比后两者产生耐药性和不良反应的几率小,特别是在治疗口腔感染上,较甲硝唑和替硝唑更有优势。目前,奥硝唑已经成为临床治疗口腔感染的首选药物。
作者:刘光峰;刘慧慧;王文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07/2013-07收治的83例泌尿结石患者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并设置为观察组;以同期进行传统手术治疗的83例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泌尿系统结石患者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法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郑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某些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11/2013-05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60例体检者的血液标本共4 mL,置于2支试管中,每支2 mL,平均置于两支含有肝素的抗凝管中,其中的一份不予溶血,另一份采用反复震荡的方式进行人工溶血,然后溶血前后的血清标本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固醇、总蛋白(TP)、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葡萄糖(GLU )、血尿酸(UA )、钾离子(K+)、尿素氮(BUN)、肌酐(Cr)等生化检验指标含量进行比较.结果:溶血标本血清中的ALT、AST、TBIL、TP、LDH、CK、K+的值显著高于正常血清的测定值(P<0.05);而UA 、GLU测定值低于正常的血清值(P<0.05);DBIL、ALB、BUN、Cr、CHO、TG的测定值与正常血清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溶血标本的检验结果有比较显著的影响.
作者:乔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引起急性肺损伤(ALI)的发病机制。方法: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组和AHNP+胸导管结扎组三组。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入牛磺胆酸钠建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模型,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胰腺、肺脏、小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测定大鼠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蛋白含量和TNF-α水平。光镜下观察大鼠肺、小肠、胰腺组织病理损伤情况。结果:AHNP组血清TNF-α水平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蛋白含量均高于假手术组,胰腺、肺脏、小肠MPO活性和病理损伤评分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AH-NP+胸导管结扎组TNF-α水平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蛋白含量较AHNP组明显降低,肺组织MPO活性和病理损伤评分均显著低于AHNP组,而在小肠和胰腺MPO活性和病理损伤评分较AHNP组升高。结论:腹腔淋巴液是AHNP引起ALI 的可能原因,阻断胸导管淋巴回流可以减轻AHNP引起的急性肺损伤。
作者:张彬;贺德栋;赫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中子宫捆绑术对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行剖宫产术发生产后出血46例,其中16例施行子宫捆绑术,观察其止血效果。结果:该方法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止血效果,并且保留了患者子宫。结论:将子宫进行捆绑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具有简单、安全、有效的特点。
作者:尤春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