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病毒药物及抗病毒策略研究进展

刘强;周园红;杨占秋

关键词:抗病毒药物, 抗病毒策略, 抗病毒治疗
摘要:病毒性疾病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元凶之一,然而目前能够有效治疗病毒感染的药物却十分有限。因此,寻找拥有新的作用靶点和抗病毒策略的抗病毒药物是极为必要的。本文重点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或应用的抗病毒药物,分析其抗病毒机制和所采用的抗病毒策略,介绍抗病毒药物的发展趋势。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64层螺旋CT行结肠检查后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大肠肿瘤方面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患者应用西门子64层螺旋CT进行全腹容积扫描,在工作站应用图像后处理技术,应用MIP、VR、VE获得图像,并与结肠镜或/和手术病理对照观察。结果:56例中有42人检出大肠病变,共检出病灶47个,其中一人检出3个病灶,另外3人检出2个病灶。对照病理,影像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64层螺旋CT行结肠检查后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于大肠病变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作者:郭明;郑迎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参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可能机制的探讨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SP-B)参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 )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11-09/2013-09收治的63例因RDS死亡且无血缘关系的新生儿为RDS组,分为32周以下组、32~36周组及36周以上组,每组各21例;选取我院收治的63例无血缘关系的非RDS而死亡的新生儿为对照组,分组方式与 RDS 组以1∶1相对应.结果:RDS组中,肺部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SP-B)mRNA阳性的细胞数量随胎龄增加保持不变,而对照组中,肺部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SP-B)mRNA阳性的细胞数量随胎龄增加而升高.RDS组肺部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SP-B)mRNA阳性的细胞数水平显著小于对照组.RDS组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P-B缺陷频率为14.29%,明显大于对照组(1.59%);RDS组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P-BmRNA缺陷频率42.86%,也明显大于对照组7.94%.结论:SP-BmRNA的缺失也是引发RDS病的因素之一.

    作者:陆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160例标本溶血对部分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某些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11/2013-05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60例体检者的血液标本共4 mL,置于2支试管中,每支2 mL,平均置于两支含有肝素的抗凝管中,其中的一份不予溶血,另一份采用反复震荡的方式进行人工溶血,然后溶血前后的血清标本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固醇、总蛋白(TP)、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葡萄糖(GLU )、血尿酸(UA )、钾离子(K+)、尿素氮(BUN)、肌酐(Cr)等生化检验指标含量进行比较.结果:溶血标本血清中的ALT、AST、TBIL、TP、LDH、CK、K+的值显著高于正常血清的测定值(P<0.05);而UA 、GLU测定值低于正常的血清值(P<0.05);DBIL、ALB、BUN、Cr、CHO、TG的测定值与正常血清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溶血标本的检验结果有比较显著的影响.

    作者:乔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剖宫产术中子宫捆绑术的应用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中子宫捆绑术对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行剖宫产术发生产后出血46例,其中16例施行子宫捆绑术,观察其止血效果。结果:该方法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止血效果,并且保留了患者子宫。结论:将子宫进行捆绑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具有简单、安全、有效的特点。

    作者:尤春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诊治

    目的:分析探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诊断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重型颅脑损伤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患者经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和抗感染,手术介入等综合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治愈23例(65.7%),有效缓解11例,感染死亡1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存在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有利于改善预后,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黄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气管切开患者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方法:实验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湿化液湿化气道;对照组采用超声雾化器定时、间断气管切开口处雾化吸入法。结果:实验组发生刺激性咳嗽、呼吸道黏膜损伤出血、痰痂形成、肺部感染的概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湿化液湿化气道效果好,可保证气道湿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杨秀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催产素联合卡孕栓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催产素联合卡孕栓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例足月未临产孕妇,随机分为卡孕栓加催产素组(即观察组100例)及催产素组(即对照组100例),观察组腹膜切开后给予舌下含服卡孕栓1 mg,同时给予静脉点滴催产素20 u.对照组胎儿胎盘娩出后静脉注射催产素20 u.以上两组观察术中及术后2 h及24 h内出血量.结果:观察组在术中及术后2 h及24 h内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卡孕栓联合催产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能明显减少产后出血量,较好预防术后出血,用药方便、安全、副作用小.

    作者:常子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64排螺旋CT在头颈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头颈血管疾病中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01/2013-04收治的40例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采取CTA检查,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颈内动脉狭窄患者9例,颈总动脉狭窄患者5例,颈内动脉瘤患者4例,椎动脉狭窄6例,动静脉血管畸形患者4例,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6例,起源异常患者6例。结论:采取64排CT对头颈血管病变进行诊断确切性高,可作为依据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可作为临床头颈部血管疾病的筛选方案,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吴海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深化急诊医学教学改革提高临床急诊教学成效

    目的:探讨深化急诊医学教学改革的方法,提高临床急诊教学成效。方法:结合近年急诊医学的发展状况及在教学中的经验,从理论学习和实习操作两方面入手,对教学内容及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结果:学生在临床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均明显提高,同时增强了相关的医疗法律、法规意识,并提高了在急诊工作中与患者沟通的技巧。结论:所使用的急诊医学教学改革的方法提高了临床急诊教学成效,值得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孙勉;李晓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6例

    目的:通过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探究其临床效果.方法:26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采用外固定架治疗法,并对其进行跟踪随访.结果:术后随访18~24个月,据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其中术后优10例,良12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84.6%.结论:采用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方法简单易行、复位效果好、固定性好、调整方法简单、容易拆除、见效快,患者能够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以及大限度地恢复腕关节功能,因此治疗方法可靠、有效、理想.

    作者:吴兴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乳腺肿瘤的超声诊断及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及价值.方法:收集所在医院经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肿瘤的74个病例(85个病灶)的超声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初步定性诊断和病理诊断符合率共94.1%(80/85),误诊率共5.9%(5/85).结论:超声检查的特征为便捷、可重复、无创伤,在早期对乳腺肿瘤进行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赵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外眼侵入性睫毛异物35例临床分析

    自体睫毛脱落后若侵入泪小点内、睑板腺开口及球结膜下,成为异物存留,会引起异物感、刺痒感等不适。本文将2007年以来我院眼科门诊收治的35例外眼侵入性睫毛异物患者病例总结汇报如下。

    作者:逄作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低频联合高频超声诊断脐尿管癌与浸润性膀胱癌的价值优势

    0引言脐尿管癌与膀胱癌的临床表现在超声诊断中有较多相似之处,鉴别起来有一定困难,脐尿管癌易侵犯或者与膀胱壁关系密切[1]。低频联合高频超声诊断增加对这两种疾病的了解,提高诊治水平。

    作者:张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自2011-01/2012-01我院收治的患者278例,对血清样本PCT和hs-CRP的水平值进行检测,结合细菌培养和临床诊断的结果,分析血清PCT和hs-CRP变化,在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之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血清样本的PCT和hs-CRP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PCT比hs-CRP具有更高差异性.结论:当患者被细菌感染时,血清中PCT与hs-CRP的值均增高明显,而PCT的特异性比hs-CRP更高,所以对于感染性疾病,PCT和hs-CRP的联合检测具有更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闫玉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肝硬化并发细菌性腹膜炎5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BP)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五年以来接收的56例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由于肝硬化并发SBP的临床特点多表现出复杂性、多样性以及非典型性,因此其致病菌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以起病不典型、腹水中至大量、有进行性增加、顽固性腹水等为表现,腹水细胞计数和细菌培养为自发性腹膜炎(SBP)的诊断依据。结论:肝硬化合并SBP临床颇为常见,认识其临床特点,采用适度结合抗生素治疗方法为辅的综合治疗可以降低此病死亡率。

    作者:柴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腹膜炎3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32例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临床治疗、转归情况。方法:对我院感染科2010-01/2013-12住院的32例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腹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32例患者中治愈13例,好转9例,死亡10例,主要死亡原因是肝肾综合征。结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腹膜炎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早诊断、早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同时积极治疗原发性肝病及并发症,降低重症肝病及晚期肝病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作者:陈庆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口腔锥形束CT在牙种植学中的临床应用

    在口腔种植术前,通过放射学方法正确观察和评估牙种植体周围结构对口腔种植术的成功至关重要。随着口腔放射医学的发展,口腔锥形束CT逐渐应用于口腔种植学的各个方面,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放射剂量低及扫描速度快等优点,为口腔种植学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谢军;王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106例

    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的中西医结合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03/2013-03106例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设为观察组;以同期进行西药治疗的106例白内障手术后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在进行一系列的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人数100人,占94.34%;对照组总有效人数83例,占78.3%,两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口腔颌面部外伤8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外伤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387例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7例患者经过抢救治疗后86例患者痊愈,1例患者死亡,且死亡患者是合并严重颅脑损伤的并发症。结论:颌面部外伤易发生其他器官的合并损伤,因此治疗时需要协调各科室,共同配合,分清治疗的主次关系,情况危急时主要抢救患者的生命。

    作者:高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PACS的影像教学系统在影像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PACS的影像教学系统在影像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PACS的影像教学系统中,由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审核图文后,将特殊病例、典型病例和追踪证实病例,用文字注解的功能,把相关的图像做标释后,按影像征象项目分类储存进教学数据库里,管理时使用模块化分类管理方式.结果:PACS的影像教学系统设计用户界面实用、方便、美观,且功能强大,影像教学模块资料和文本文件库信息能安全、无损的存储,稳定性好,操作互动性好.结论:自PACS系统建立和运用后,由于具有了高效率高质量影像学图像处理功能,从而解决了许多传统教学弊端,医学影像教学工作得到了极大方便,彻底改革了传统教学手段,使教师授课更加形象、生动、丰富、方便.在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学生可获得比传统教学方式更多、更丰富的知识信息,实现了共享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PACS的教学系统在医学影像学相关教学工作中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它也将成为临床专业、影像专业的影像实践和教学的重要手段.进一步加强硬件设备的完善,强化训练计算机知识,优化医学教学模式,发展远程网络医学影像教学,是今后教学改革的方向.

    作者:赵欣;郭炜;马瑞;颜林枫;贺延莉;崔光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主管: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政治工作局

主办: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