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鄢金枝;张建雷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呼吸衰竭, 无创正
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4-01我院收治的3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经过有效的治疗后,呼吸频率及心率均显著下降,动脉血气指标均显著好转,PaCO2 pH值较治疗前降低,PaO2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总有效率为91.7%.结论: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可迅速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改善其呼吸肌疲劳,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其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操作简单且易于接受,故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医院药房对促进抗菌药合理用药的措施

    目的:探讨医院药房采取的管理措施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以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1-06/2013-06在我院药房应用抗菌药的患者70例纳入本研究,根据药房实施用药管理与否的先后时间进行分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抗菌药物治疗.35例对照组患者(2011-06/2012-06)药房没有实施用药管理,35例实验组患者(2012-06)由药房实施用药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抗菌药用药合理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用药合理程度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实施药房用药管理后,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程度提高,对于合理用药意义重大.

    作者:杨志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精神心理因素与疼痛的分析研究

    目的:探讨精神心理因素与疼痛的关系,为临床上治疗患者的疼痛提供新的借鉴.方法:选取从2010-03/2013-03我院收治的200例非器质性慢性疼痛患者和200位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进行评定时均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程度(HRSD).治疗2个月后,再次对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程度(HRS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的测试,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200例中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为55.5%,对照组为1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患者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为17.5%,治疗前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疼痛患者在精神心理方面明显比正常人状况差,抑郁和焦虑发生率高,对患者进行精神和心理方面的指导和治疗,有助于患者减轻疼痛,值得推广.

    作者:蒋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38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内肾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诊疗基础上予自拟补脾益肾活血汤,治疗疗程6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血肌酐水平(Scr)、血液流变学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Uβ2-MG)等检测指标.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UAER、Uβ2-MG及血流变学等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显著.

    作者:马跃;王惠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略论新医改对医院药剂管理模式转变的影响

    结合新医改政策,分析新医改对医院药剂管理模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医院药剂管理新的发展方向。结合目前医院药剂管理模式现状,分析医改带来的影响,研究医改后医院药剂管理模式如何进行转变。医改后应严格管理药品,鼓励医院研发自制药品。医改是利国利民的措施,实行零差价药品,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改变以药养医的政策,实行以技养医。医院可以自主研发药剂,增加收入,同时政府需要增加对公立医院的经济补贴,以保障其正常运作。

    作者:侯书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肋骨骨折多体位X线摄影诊断174例的临床应用

    目的:对肋骨骨折的多体位X线摄影诊断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74例肋骨骨折患者为对象,共223处骨折.对所有患者实施多体位X线摄影诊断,包括正位、斜位、后前斜位、前后斜位、切线位以及透视下点片.结果:正位片发现骨折一共有116例151处,占63.8%.而其余未经发现的骨折在斜位、切线位以及透视下点片中被发现.结论:多个体位对肋骨骨折患者实施X线摄影,能够更加全面的观察患者的骨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杨春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社区中老年人艾灸足三里、涌泉穴预防中风病的研究

    目的:研究社区中老年人艾灸足三里、涌泉穴预防中风病的效果,探索适应社区情况的特色中医适宜技术治未病的发展之路.方法:选择本社区2012-01/2013-12400例符合条件的中风高危自愿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艾灸足三里、涌泉穴,采用《中医体质评分与判定》对干预前后体质评分进行比较,并观察干预后12个月内两组梗死性和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和致残率.结果:研究组干预后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研究组在12个月内中风发生率为1.5%,对照组中风发生率4%,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但研究组致残致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艾灸足三里、涌泉穴可以纠正社区中老年人的偏颇体质,从根本上去除病因,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

    作者:冯森坚;刘玉峰;钟艳花;唐东晖;丁曦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中医科2009/2012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60例.临床观察分为治疗组:补阳还五汤加减(30例).对照组:脑心通胶囊(30例).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观察.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6.7%,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治疗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或 P <0.01).结论:通过临床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马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社区治疗和强化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103例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剖析糖尿病患者社区治疗及强化管理的要点,对比分析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我院门诊确诊2型糖尿病的患者计110例,随机分为社区组和对照组,社区组给予社区治疗和强化管理及常规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每隔3个月随访一次,共随访6次,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新发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失访7例,余103例患者的对比中可知:社区组在3个月内的空腹血糖和新发并发症两指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在其余指标对比中均优于对照组;自第2次随访始,社区组在各项指标对比中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社区治疗和强化管理配合药物治疗,可以显著稳定患者血糖水平,见效慢但效果切实,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案。

    作者:吴秀兰;高素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缺血性心肌病的心电图ST-T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在临床中利用心电图ST-T变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03/2012-03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对患者心电图ST-T进行分析,总结心电图的改变情况,结合相关判断依据确定心律失常的ST-T发生变化情况.结果:在80例患者中,有心绞痛以及心梗病史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电图检查ST-T会发生变化.选取的80例患者中,有76位患者发生变化,每段ST-T的边缘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ST-T中ST段压低或者伴T波发生改变,提示患者具有缺血性心肌病的可能性很大,ST-T发生改变对诊断缺血性心肌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武;许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麻黄附子甘草汤同时煎煮减毒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甘草汤同时煎煮的减毒效果,为中药配伍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配伍方式共为3种,分别为麻黄与附子配伍,甘草与附子配伍,麻黄、甘草与附子配伍,以及附子单剂,从4个样品的水煎液中萃取出总生物碱,以乌头碱标准品作为对照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总生物碱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结果:附子单剂中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占总生物碱的49.12%,麻黄与附子、甘草与附子、麻黄甘草与附子配伍方剂中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分别占10.80%、10.25%、8.18%,与附子单剂相比,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大大降低,非酯型生物碱的含量相对应的提高.结论:麻黄与附子、

    作者:闫宗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风湿性多肌痛并干燥综合征1例

    0引言在临床实践工作中,风湿性多肌痛合并干燥综合症的临床表现多样化,诊断比较困难,容易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本文报道以发热、肌痛、低血钾、淋巴结肿大为表现的风湿性多肌痛并干燥综合征1例,促进对该病认识。

    作者:周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前置胎盘180例的临床护理方法分析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11-10/2013-10我院收治的180例前置胎盘患者进行随机数表法分组,每组各有患者9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在产前出血量、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体重方面分别为(241.2±48.5) mL、(395.5±65.0)mL 和(3.28±0.42)kg,与对照组的(312.8±74.3)mL、(475.4±84.8)mL和(2.61±0.34)k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护理期间,观察组发生产褥感染、新生儿死亡的几率分别为4.44%和2.2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1.11%和13.33%(P <0.05).结论:为前置胎盘孕妇进行全面、细致护理,能够有效控制产前、产后出血量,避免产褥感染和新生儿死亡,临床应用价值相对较高,建议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玉霞;杨剑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缩宫素及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评估

    目的:评估缩宫素和米索前列醇在预防产后出血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2013年在我院收治且无前列腺素禁忌症、足月妊娠的孕妇300例,随机平均分成A、B、C三组,且三组在年龄、产次、孕周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A组在分娩后只注射缩宫素,B组使用米索前列醇,C组使用缩宫素和米索前列腺醇,观察产后30 min及2 h出血量、产程和其他副反应.结果:联合用药的C组孕妇在第三产程、产后30 min、2 h出血量方面都远远低于A、B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缩宫素和米索前列腺醇联用在预防产后出血方面有较大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沈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糖尿病与血脂及载脂蛋白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血脂及载脂蛋白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我院103名糖尿病患者,通过对其血脂(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及载脂蛋白(载脂蛋白AⅠ、B)的测定和分析,探究糖尿病与血脂及载脂蛋白的关系,并以103名健康人(无糖尿病、无影响血脂及载脂蛋白浓度的其他疾病)作为对照,测定其血脂和载脂蛋白。结果:大多数患者有着不同程度的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增高、载脂蛋白AⅠ的降低和载脂蛋白B的增高,载脂蛋白AⅠ/载脂蛋白B比值的降低,多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增高或是降低得越明显。结论:患糖尿病时,机体的葡萄糖不能有效地利用,而脂肪合成减少,分解加速,故糖尿病患者血脂降低。

    作者:和景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4-01我院收治的3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经过有效的治疗后,呼吸频率及心率均显著下降,动脉血气指标均显著好转,PaCO2 pH值较治疗前降低,PaO2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总有效率为91.7%.结论: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可迅速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改善其呼吸肌疲劳,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其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操作简单且易于接受,故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鄢金枝;张建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腹腔镜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分析

    目的:腹腔镜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12/2013-12收治的120例胰腺损伤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实验组采用腹腔镜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术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采用的腹腔镜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较为确切,且对照组术后并发症高于实验组28.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且手术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较低,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值得我们在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杨贵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奎硫平快速加量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究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应用奎硫平快速加量方式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概率.方法:选自本院2011/2013年收治的精神分裂者急性期患者50例,以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有患者25例.A组患者开始服用奎硫平剂量为100 mg/d,之后每天递增剂量100 mg,直到剂量达到600 mg/d时保持该剂量;B组患者开始服用奎硫平剂量为200 mg/d,之后每天增加剂量200 mg,直到剂量达到600 mg/d 时保持该剂量,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个月.分别在治疗后7d和1个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7 d,A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和B组患者相比并无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后1个月A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和B组患者相比并无显著差异性,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B组患者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概率显著高于A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概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应用奎硫平快速加量治疗能够收到突出的临床疗效且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剂量每天100 mg的快速加量治疗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概率相对更低.

    作者:张灵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探讨计划生育手术过程中出现子宫穿孔的主要原因和解决措施

    目的:分析探讨计划生育手术过程中出现子宫穿孔的主要原因和解决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02/2013-02期间我县19例由于计划生育实施手术,子宫壁损伤严重,从而致使子宫出现穿孔症状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患者中手术治疗5例,术后均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痊愈出院。保守治疗14例,应用抗生素、子宫收缩剂治疗后均无腹痛、发热等不适。两周后复查B超宫腔未见异常。结论:在开展计划生育手术的过程中应当高度注意可能引发子宫穿孔的因素,同时要对病患实施相对有效的防护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子宫穿孔的发生率在可控范围内降到少,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大大的提高和改善。

    作者:杨家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上皮间质转化在非小细胞肺癌E GFR-TKI耐药中的研究进展

    肺癌可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占肺癌的80%~85%。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带来了新的突破,在优势人群中远较传统化疗疗效显著。然而,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耐药的发生成为困扰临床工作者大的问题。本文主要就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靶向药物EGFR-TKI的耐药机制和新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的阐述。

    作者:刘理礼;张贺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会阴侧切缝合术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0引言会阴侧切术是每个助产士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门技术,假如会阴处缝合处理不恰当的话,有可能导致会阴侧切口感染等一系列的并发症,从而增加产妇的身心痛苦,并使其生活质量下降。本人发现各地的缝合方法和使用材料均不相同,有的基层医院还在用丝线缝合皮层,不但延长了住院时间,产妇还要忍受一次拆线之苦。故总结了多年的会阴侧切缝合术的经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施连青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主管: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政治工作局

主办: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