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产头孢他啶治疗急性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潘维娟

关键词:国产, 头孢他啶, 急性肺炎
摘要:目的:观察国产头孢他啶用于治疗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02/2013-10期间收治的156例急性肺炎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全部给予国产头孢他啶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全部给予痰热清静脉注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主要观察指标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退热、止咳和X线片炎症吸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16.8499、6.4380、20.5965,均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384,P<0.01).结论:国产头孢他啶应用于治疗急性肺炎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对患者安全,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自旋标记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将稳定氮氧自由基引入到抗肿瘤药物中,能明显改善母体药物抗肿瘤活性以及对靶标的选择性,这使得稳定氮氧自由基与抗肿瘤药物偶联物成为寻找高效低毒,对肿瘤细胞有靶向选择性的新一代抗肿瘤药物的新趋势。本文按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来源介绍了稳定氮氧自由基偶联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许晓辉;宋涛;冯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治疗中的心理干预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患者治疗中应用心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选取高血压伴焦虑患者60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遵循随机数字表格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予以降压药物及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降压治疗与心理干预,比较治疗前后血压以及焦虑症状变化.结果:经3个月治疗,收缩压与舒张压,两组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患者在予以常规降压治疗的基础上再行心理干预,可以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尤其是焦虑抑郁,改善降压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贺采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42例新生儿窒息复苏临床分析

    0引言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全世界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5岁以下儿童第二位死因.2002年新生儿死亡率为29.2‰,而其中因窒息死亡的比例为20.5%[1].本文选择我院在2012-01/2014-01出生的2400余名新生儿中,有21例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患儿,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筱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结肠癌中甲状腺转录因子-1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总结甲状腺因子-1(TTF-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特点.探讨其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制备26例结肠癌标本的组织芯片,用免疫组化Compact Polymer法检测TTF-1表达.结果:26例结肠癌组织芯片标本中,7例表达TTF-1阳性率3.7%,阳性定位于细胞核,均为弥漫性阳性.结论:结肠癌中可出现TTF-1表达,发生率虽低,但是在肿瘤中出现TTF阳性表达并不除外结肠腺癌可能.

    作者:赵乐;韩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判断

    孤立性肺结节(SPN )为肺内单一的、边界清楚的、影像学不透明的、直径≤3 cm、周围为含气肺组织所包绕的肺部结节病变,并无肺不张、肺门增大或胸腔积液的表现.SPN的良恶性判断一直以来是胸外科领域的难点问题.与SPN良恶性有关的因素有年龄、吸烟史、结节直径等.判断SPN良恶性常用的检查方法大致分为有创和无创检查两类.

    作者:郝波;杜国良;徐瑞剑;毕克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儿童直立调节障碍分型对临床治疗的价值

    目的:根据236例患儿的不同临床分型进行选择性药物治疗,并探讨依据临床分型进行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02/2013-02于本院就诊并被诊断为直立调节障碍的236例患儿,所有患儿均给予基础治疗,并根据直立试验和经颅多普勒检查进行临床分型,根据不同分型给予不同辅助药物,比较患儿症状的消失率.结果:根据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临床分型,血管痉挛型的患儿为95人,占40.3%,治疗后症状消失率为84.2%;血管无改变型的患儿为141人,占59.7%,治疗后症状消失率为61.0%,治疗效果明显低于加用西比灵(盐酸氟桂利嗪)和/或尼莫地平片的患儿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立调节障碍的颅多普勒检查分型可以使医生对患儿进行个体化治疗,既避免药物的滥用也确保了治疗效果,分型确实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贾凤英;张莉莉;若敏;古力米拉;李艳霞;韩宜均;张春霞;若敏;韩宜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规范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和分析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将于2011-07/2013-10在我院行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中,对全部患者进行对症治疗,观察和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全部均经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全部患者切口愈合均非常理想,没有患者出现感染,术后5例患者行药物口服治疗,随访结果显示患者肿块和疼痛感消失,未见复发。结论:对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手术治疗联合药物口服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和感染率,有效提升患者的身体素质。

    作者:陆宝明;幸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Plastic and Aesthetic Research》杂志征稿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探讨青春期后痤疮发病及加重原因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导致青春期后痤疮发病和病情加深的影响关系,是为青春期后痤疮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2-10/2013-10的青春期后痤疮患者102例为研究组,同时选取57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并且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家族历史、睡觉的时间不足6h、喜欢油腻和偏爱比较辣的食物、心情不好和容易上火、尤其皮肤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表明痤疮和心理的因素、皮肤有无油性、遗传的病例、生理周期(女性)、睡眠时间不足、饮食生活的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与心理因素关系为密切.

    作者:刘伟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

    目的:通过比较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的采血方法对检验结果差异的影响,以探讨出临床上更有价值的检验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的检验结果,随机选取120例患者在同一时间进行采血,且分两次进行,其中实验组为静脉血,对照组为手指末梢血,比较两组患者血常规结果的差异.结果:两组标本的MCV、MCH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WBC、RBC、Hb、PLT、Hct、MCHC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末梢血标本,静脉血标本血常规检测的结果可减少采血产生的误差,且在数值结果上更为准确,结果稳定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龚启斌;彭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在脑瘤术后并发癫痫患者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在脑瘤术后并发癫痫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脑瘤术后并发癫痫的患者44例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相关癫痫并发症的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实施癫痫并发症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后患者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脑瘤术后并发癫痫的患者实施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降低患者术后癫痫的发作次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作者:吕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纳洛酮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对纳洛酮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和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用随机的方法将2007-01/2008-01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78例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即两组的数量都是39例,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方法都是常规治疗,此外治疗组的患儿还要给予纳洛酮联合神经节苷脂滴注.在治疗前后对患儿都进行神经行为评分并作出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比率是92.3%和对照组的64.1%的比较,差异显著,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儿的神经行为评分在治疗6 d后和治疗12 d后都比对照组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结论:纳洛酮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有较为可观的临床疗效,有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的价值.

    作者:谢宝禄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转化医学网站上线通知

    转化医学网于3月7日正式上线,欢迎大家踊跃关注!转化医学网是由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转化医学电子杂志》编辑部创建的专业性学科网站,是《转化医学电子杂志》重要的征稿途径及网络宣传平台。网站的创建为不同研究领域的医护专业人员及从业人员提供了一个转化医学交流互动的全新方式,打造了一个个性化的学习平台与研究成果共享中心,让国内的研究者、开发者、临床应用者零距离地共同讨论,共同分享,行业上的界限在这里模糊和消失,这是一个真正没有围墙的加速医学转化的“孵化器”。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治疗胰头部良性肿瘤的术式及疗效

    目的:探讨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在治疗胰头部良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02/2012-02期间7例实施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治疗胰头部良性肿瘤患者的资料,对该术式并发症及术后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7例患者主观不适明显减轻或消失.所有患者术后1年复查无复发,且血糖水平正常.结论: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卢权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探讨中孕期胎儿筛查规范超声检查的重要性及操作程序

    目的:探讨和分析中孕期胎儿筛查规范超声检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研究其操作程序。方法:根据近些年的临床工作体会,采用标准切面对中孕期胎儿进行筛查,并对其操作程序进行规范。结果:此次进行筛查的中孕期妇女为2000例,胎儿异常为200例,其中严重畸形胎儿为75例;经过病理解剖发现,超声检查的结果与其相符合。结论:临床上,对超声检查进行规范化能够有效地筛查出中孕期异常胎儿情况,同时降低漏诊等情况,降低围产期的死亡人数,对人口素质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作者:邵长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128排螺旋CT腹部增强扫描患者的临床分析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128排螺旋CT腹部增强扫描患者的临床分析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CT腹部增强扫描患者120例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者患者针对临床分析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配合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实施临床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的配合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CT腹部增强扫描患者进行检查时,不仅对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而且还有对患者针对特殊的心理问题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够提高临床的检查效果,而且还能够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覃蕾;倪嘉伟;刘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ICU多药耐药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同源性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检测ICU中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多药耐药阴沟肠杆菌(ECL)基因型及同源性,为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2011-06/2013-12随机收集我院ICU 中经过梅里埃ATB系统鉴定的28例不重复多药耐药阴沟肠杆菌,其所产的 ESBLs 与AmpC酶表型利用三维试检测,采用PCR提取相关基因后并对其产物测序,待测菌株则给予PFGE 方法检测.结果:ICU中血液(35%)、痰液(25%)及尿液(17.8%)是阴沟肠杆菌的主要来源,28株多药耐药阴沟肠杆菌检测出单产AmpC酶株11株(39.3%),单产 ESBLs8株(28.6%),同产 AmpC 酶及ESBLs6株(21.4%),非产AmpC酶或ESBLs3株(10.7%);以染色体介导为主的AmpC酶18株(编码基因主要为ampC+ampD),质粒介导的AmpC酶7株(占编码基因主要为DHA-1),14株ESBLs编码主要基因为SHV-12;共有3株检测出具有同源性,被证实来自同一克隆.结论:阴沟肠杆菌AmpC酶的以ampC+ampD基因型为主,ESBLs 以 SHV-12基因型为主,AmpC酶和ESBLs的存在是阴沟肠杆菌在临床多药耐药的重要原因.

    作者:左克;周红翠;梁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关节镜微骨折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和分析膝关节软骨缺损应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45例经临床确诊的膝关节软骨缺损患者纳入本次选择范围,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患者接受关节镜下微骨折术,其余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分别对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评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共23例患者治疗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共12例患者治疗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60%,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关节镜下微骨折术应用于膝关节软骨缺损治疗中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唐扬伟;邓思然;黄梅军;梁志建;孔祥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治疗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阴道抑菌凝胶治疗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05/2013-05收治的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女性患者共5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每天给予阿奇霉素片剂(0.25 mg/片),每次1片,2次/d,连服3周.试验组在给予阿奇霉素片剂治疗的基础上(用法和用量与对照组相同),还给予阴道抑菌凝胶治疗,患者睡前清洗外阴,然后将阴道抑菌凝胶推入阴道深处,每次1支,1次/d,连用3周.比较两组之间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对照组25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8.0%;试验组25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1例患者服药后出现恶心、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有2例患者在阴道上药后出现外阴皮肤瘙痒、阴道伴有灼热感,停药后逐渐消失;对照组有3例患者服药后出现恶心、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停药后逐渐好转.因此,试验组和对照组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阴道抑菌凝胶治疗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比单独使用阿奇霉素治疗要好,且不良反应与单独使用阿奇霉素治疗相当,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娜仁托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PDCA循环法在临床检验危急值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 PDCA 循环法的具体内容,探讨 PDCA循环法在临床检验危急值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检验科检出危急值患者24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120例予以常规危急值管理办法,而实验组120例予以PDCA循环法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间救治成功率,检验结果回报时间以及临床干预实施时间差异.结果:实验组120例患者检验结果回报时间以及临床干预实施时间分别为(33.5±5.3)min和(25.8±6.2)min,明显短于于对照组对应时间(45.1±9.3)min和(36.4±7.4)min,两组患者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抢救成功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9.2%,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 循环法运用致检验科危急值管理时,能有效节约抢救时间,保证患者及早获得有效治疗,提高救治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乔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主管: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政治工作局

主办: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