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长忠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中药对慢性胃炎中焦虚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按入组先后顺序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西药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以自拟温中健脾汤加减.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0 d.记录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胃镜检查结果改变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7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灸结合温中健脾汤治疗慢性胃炎中焦虚寒证的临床疗效安全可靠.
作者:魏野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膝关节软骨缺损应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45例经临床确诊的膝关节软骨缺损患者纳入本次选择范围,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患者接受关节镜下微骨折术,其余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分别对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评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共23例患者治疗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共12例患者治疗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60%,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关节镜下微骨折术应用于膝关节软骨缺损治疗中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唐扬伟;邓思然;黄梅军;梁志建;孔祥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转化医学网于3月7日正式上线,欢迎大家踊跃关注!转化医学网是由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转化医学电子杂志》编辑部创建的专业性学科网站,是《转化医学电子杂志》重要的征稿途径及网络宣传平台。网站的创建为不同研究领域的医护专业人员及从业人员提供了一个转化医学交流互动的全新方式,打造了一个个性化的学习平台与研究成果共享中心,让国内的研究者、开发者、临床应用者零距离地共同讨论,共同分享,行业上的界限在这里模糊和消失,这是一个真正没有围墙的加速医学转化的“孵化器”。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在脑瘤术后并发癫痫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脑瘤术后并发癫痫的患者44例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相关癫痫并发症的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实施癫痫并发症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后患者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脑瘤术后并发癫痫的患者实施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降低患者术后癫痫的发作次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作者:吕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利用 Microsoft Excel 建立血液检验质控图。方法:通过Excel函数和图表功能处理质控数据,并建立各种质控图。结果:使用Excel实现质控图后,既简便又经济。结论:利用Excel处理实验数据和质控图具有手工方法和专业软件所不及的优越性。
作者:林俊填;伍伟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0引言神经系统疾病(neurological disease)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的以感觉、运动、意识、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战争环境下,人们多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超负荷地工作,休息睡眠不足,常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同时由于战时生活、卫生、饮食条件艰苦,生物化学武器的使用,易引发营养不良、急性中毒、病原微生物感染,可导致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运动、感觉等方面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以致不能正常参加战斗和工作,严重者影响战后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现就战时神经系统疾病的特点及意义作以下综述。
作者:刘阳;马香琰;李海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手法结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03/2013-03来本院就诊的颈性眩晕患者114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7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手法整复颈椎结合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中药及中成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痊愈39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5%;对照组痊愈18例,有效26例,无效1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7.2%,两组治疗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手法结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可较快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作者:李文建;魏艳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0引言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全世界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5岁以下儿童第二位死因.2002年新生儿死亡率为29.2‰,而其中因窒息死亡的比例为20.5%[1].本文选择我院在2012-01/2014-01出生的2400余名新生儿中,有21例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患儿,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筱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改良完壁式乳突切除术及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乳突炎的疗效.方法:从2011-05/2013-05,于我院共有110例病患被诊断为慢性中耳乳突炎并需进行手术.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患者行改良完壁式乳突切除术及鼓室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完壁式乳突切除术及鼓室成形术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为优者占比58.18%(32/55),优良率为90.25%(50/5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气导平均听阈为(30.03±3.56)dB HL,骨导平均听阈(22.67±0.45)dB HL,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的(38.85±4.57)dB HL,(28.85±2.47)dB H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完壁式乳突切除术及鼓室成形术对于治疗慢性中耳乳突炎效果更加显著,对于患处病灶清除更加彻底,患者听力得到很大程度提高,耳内更加干燥,值得临床广泛推荐。
作者:孙海燕;李翔宇;王东海;曾祥悦;李玉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药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按入组先后顺序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莫沙比利联合铝碳酸镁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蒿芩清胆汤加减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记录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积分、胆汁反流及黏膜炎症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积分均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蒿芩清胆汤加减,可有效改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胆汁反流及黏膜炎症,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莫沙比利和铝碳酸镁片治疗.
作者:褚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微创软通道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2-04/2013-04于本院脑外科收入院并被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的89例患者,其中,47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42例患者选择立体定向微创软通道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判定和斯坎蒂尼亚卒中量表(SSS)的评分.结果:保守治疗组的患者好转率为68.1%,定向软通道组的好转率为88.1%,好转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保守治疗组和定向软通道组在治疗前斯坎蒂尼亚卒中量表(SSS)的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定向软通道组的恢复程度高于保守治疗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立体定向微创软通道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殷俊;陈磊;朱少峰;蔡小琴;张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进行12导动态心电图检测的患者.结果:500例患者自觉心悸,心慌,眩晕,而常规心电图正常.202例患者有阵发性气促胸痛,胸闷症状.心肌梗死患者及糖尿病患者246例.检测患者佩戴的起搏器功能12例.结论:动态心电图技术由于是一项无创的检查方法而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在心律失常相关症状的评价,心肌缺血的诊断和评价,心脏病患者预后的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评价,起搏器功能评定,心率变异性分析,Q-T间期离散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刘德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128排螺旋CT腹部增强扫描患者的临床分析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CT腹部增强扫描患者120例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者患者针对临床分析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配合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实施临床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的配合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CT腹部增强扫描患者进行检查时,不仅对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而且还有对患者针对特殊的心理问题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够提高临床的检查效果,而且还能够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覃蕾;倪嘉伟;刘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国内恶性肿瘤中分别居第2、3位,而且治疗后的复发率较高。胃癌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目前很多方面的机制仍有待阐明。近年来有学者研究发现热休克蛋白(HSPs)在胃癌发生、发展和预后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热休克蛋白在胃癌中作用和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聪;张生彬;齐眀禄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几种普通外科临床带教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在院实习的普外本科实习生120人,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各有40人,A组使用PBL教学法,B组使用临床路径教学法,C组使用传统的带教方法作为对照,观察三组实习生考试成绩和出科考核结果,对PBL法和临床路径方法做出效果评价.结果:PBL组和临床路径组实习生理论考试成绩都比对照组常规方法实习生的成绩高,其具有统计意义(P<0.05);A、B两组实习生出科考核结果明显优于C组实习生,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PBL教学法和临床路径法带教效果显著,相比于传统教学,其能够提高实习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实习生有效结合理论和实践,提高普外带教质量.
作者:青巴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常见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与使用化疗药所致的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0例乳腺癌患者,在化疗前后均按癌症疲乏量表(CFS)评价患者的乏力程度,建立CRF-ADR综合评价量表,并在化疗前后检测与疲乏可能相关的各种因素,包括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及人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在化疗结束后记录化疗不良反应情况分成有不良反应组及无不良反应组,进行分组统计学检验及相关性分析,探讨分析乳腺癌癌因性疲乏与化疗药引起不良反应的相关性因素.结果:全组100例乳腺癌患者中乏力发生率90%.全组出现化疗后相关不良反应的共有18例,占总例数的18%.化疗后出现人血中TNF-α水平异常升高81例(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化疗后出现IL-1水平异常升高68例(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化疗后出现人尿中17-OHCS水平异常升高11例(11%),其中有8例出现化疗后相关不良反应,占不良反应人数的44.4%(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7),TGF-β1水平异常升高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TNF-α及IL-1与患者癌性疲乏有密切关系,而人尿中17-OHCS水平的异常升高可能是预测发生化疗后相关不良反应的重要监测指标.
作者:赵树林;张述耀;朱志伟;林丹霞;庄珊珊;杨钰贤;江艺;张盛奇;方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总结甲状腺因子-1(TTF-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特点.探讨其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制备26例结肠癌标本的组织芯片,用免疫组化Compact Polymer法检测TTF-1表达.结果:26例结肠癌组织芯片标本中,7例表达TTF-1阳性率3.7%,阳性定位于细胞核,均为弥漫性阳性.结论:结肠癌中可出现TTF-1表达,发生率虽低,但是在肿瘤中出现TTF阳性表达并不除外结肠腺癌可能.
作者:赵乐;韩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 PDCA 循环法的具体内容,探讨 PDCA循环法在临床检验危急值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检验科检出危急值患者24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120例予以常规危急值管理办法,而实验组120例予以PDCA循环法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间救治成功率,检验结果回报时间以及临床干预实施时间差异.结果:实验组120例患者检验结果回报时间以及临床干预实施时间分别为(33.5±5.3)min和(25.8±6.2)min,明显短于于对照组对应时间(45.1±9.3)min和(36.4±7.4)min,两组患者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抢救成功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9.2%,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 循环法运用致检验科危急值管理时,能有效节约抢救时间,保证患者及早获得有效治疗,提高救治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乔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在肋骨及肋软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MPR、MIP、VR及SSD 等重建方法对60名病例进行MSCT影像学分析,并将结果与X线平片进行比较.结果:60名骨折病例合计103根肋骨骨折,6根肋软骨骨折.X线不全骨折漏诊率为60%,肋软骨骨折漏诊率为83.33%.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可极大地提高不明显肋骨骨折和肋软骨骨折的检出率,在肋骨及肋软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明显.
作者:孙艳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