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彪;张金山;张远强;李韧;黄鲁豫;孙岚;朴永安
目的检测慢性便秘患者的总结肠传输时间(Colon transit time,CTT)与分段CTT,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慢性便秘患者分别进行结肠传输试验和排粪造影(Defecography,DFG)检查.受试者分为3组:第1组19例,为慢传输性便秘,表现为排便频率减低,而DFG未见异常;第2组22例,DFG表现为直肠套叠;第3组19例,DFG表现为直肠外脱垂或耻骨直肠肌痉挛综合征.结果第1组,平均总CTT是96.2 h,平均分段CTT是:右半结肠35.3 h(36.7%)、左半结肠30.8 h(32.0%)、直肠乙状结肠30.1 h(31.3%).第2组,平均总CTT(57.8 h)正常,而直肠乙状结肠CTT[平均13.8 h(23.9%)]相对减少.第3组,平均总CTT(175.1 h)和直肠乙状结肠CTT[115.8 h(66.1%)]均明显延长.平均总CTT和直肠乙状结肠CTT在3组间均相差非常显著(P<0.01).结论通过检测总CTT和直肠乙状结肠CTT有助于明确慢性便秘的病因学类型和进一步认识其潜在的病理生理学发病机制.
作者:陈金华;王毅;龚水根;张胜本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Fas/Fasl系统在LHRH类似物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MMC7721肝癌细胞中GnRH受体的表达;用半定量RT-PCR方法(QRT-PCR)观察LHRH类似物对SMMC7721肝癌细胞中Fas/FasL系统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SMMC7721肝癌细胞呈GnRH及其受体免疫反应阳性.PCR反应产物均与预期长度相符合.Fas/FasL-mRNA水平随LHRH类似物浓度增加而增大,经方差分析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Fas,F=16.518 FasL,F=111.583, P<0.01).结论 SMMC7721肝癌细胞具有自分泌GnRH的功能;Fas/FasL系统可能参与了LHRH类似物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作者:袁彪;张金山;张远强;李韧;黄鲁豫;孙岚;朴永安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患者,女,35岁,因下腹痛4个月入院.患者近4个月出现下腹部胀痛,以右侧为主,大便正常.患者20岁结婚,孕5产4流1,节育环避孕5年,月经史无特殊.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腹部无阳性体征.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道壁光滑;宫颈轻度糜烂;宫体前位,正常大小,无压痛;右侧附件增厚,压痛,右附件后方近子宫处可触及一包块,约5 cm×4 cm×3 cm大小,囊性感,压痛,活动差.B超检查子宫后方有一约3.4 cm×3.2 cm低回声团块,考虑为右侧卵巢肿瘤;CT检查示:
作者:吴凤英;陈勇;梁志清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索一套安全、有效的低体质量(体质量<20 kg)小儿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方法.方法 5名体质量<20 kg的患儿,共15次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在采集前1 d行股静脉穿刺,留置一儿童双腔管.使用儿童分离槽和收集槽进行收集.并在初始化结束后,用经射线照射过的异体血液预先运转分离机,以保证儿童体内的血液平衡和红细胞压积的稳定;在分离过程中,严格保持ACD/全血的比例为1∶11~1∶13;每次处理总血量为儿童全身总血容量的2~4倍(2 700~5 850 ml).结果 5名患儿每次均采集到足够的MNC和CD34+细胞,达到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阈值要求,保证了PBSCT的成功.结论使用本方法能安全、有效的进行低体质量小儿外周血干细胞的采集.
作者:段慧玲;滕本秀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总结右胸前外侧小切口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治疗结果及手术经验.方法右胸前外侧小切口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61例,男38例,女23例,年龄2.5~27岁,平均(7.1±4.8)岁,体质量11~71 kg,平均(22.0±11.6) kg.肺动脉压中度增高10例.手术在浅低温深度血液稀释体外循环下施行,皮肤切口沿右侧第5肋间长5~8 cm,经第3或第4肋间入胸,距右膈神经前2.0 cm纵向切开心包,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切开右心房,经三尖瓣显露和修补室间隔缺损.结果 61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皮肤切口长(6.9±0.9) cm.体外循环时间(57.4±21.8)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6.2±14.8) min,术后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时间(8.5±5.8) h,ICU时间(33.6±16.9) h,术后住院(8.2±1.9) d .术后胸腔引流量(206.1±150.7) ml.52例(85%)未输库血.术后随访3个月至4年,心功能较术前改善,残余分流2例.结论采用右胸前外侧小切口技术修补室间隔缺损,微创美观,安全可靠,手术操作简单,库血用量小,疗效满意.可经三尖瓣修补的室间隔缺损均可采用右胸前外侧小切口术式.
作者:乔晨晖;蔡萍;卫洪超;赵高峰;史昌平;郅兴义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创伤是中青年死亡的主要原因,胸部创伤因容易导致严重后果,危及病员的生命,故其快速诊断和有效治疗就显得尤其重要.我院自1998年6月至2002年6月共救治胸部创伤患者420例其疗效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楚军;徐世伟;孙溦;文亮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患者女,46岁,因子宫次全切除术后8个月,自觉下腹包块20 d于2002年12月24日入院.既往月经规律,量中,无痛经.因子宫肌瘤于2002年4月25日在外院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具体不详,术后恢复良好.入院前20 d感下腹胀,自己扪及下腹部包块,无压痛,无腹痛、腹泻、便秘、发热等不适.患病以来体质量无明显变化.B超示:盆腔内有14.2 cm×10.2 cm的混合性包块,性质待定.妇检示:盆腔内可扪及约4个月孕大小包块,压痛,不活动,质硬.
作者:张巧玉;常青;王明玉;熊光武 刊期: 2003年第12期
1992年3月至2002年6月在我院诊治并接受腹腔镜检查患者160例,本研究通过对这些患者腹腔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探讨腹腔镜检查在慢性肝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于化梅;赵丽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临床上声带息肉、小结、乳头状瘤等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治疗方法较多,可以分别采用直接喉镜、间接喉镜、显微支撑喉镜、纤维喉镜、电子喉镜等进行手术摘除.我科于1989年2月至2002年4月,在电子喉镜和纤维喉镜下对280例声带良性增生病变进行了手术摘除,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茂华;黄敏;黄青平;陈小宏;肖利;陈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1 资料与方法预见性护理组85例慢重肝均为我科1999年2月至2002年10月的住院患者,男73例,女12例,年龄12~68岁,病程1~25年.入院时血清总胆红素(TB)179~687 μmol/L,凝血酶原时间(PT)22~65 s,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9.1%~38.3%.出血前明确有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者37例,胃溃疡者7例.对照组为抽取1991年3月至1998年6月收治的101例同类病例,男87例,女14例,年龄12~75岁,病程2~22年.入院时TB 175~589 μmol/L,PT 21.5~55 s,Pta 10.6%~38.2%;出血前明确有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者30例,胃溃疡者8例.
作者:李嘉佳;余小蓉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尿胰蛋白酶抑制剂(Urinary trypsin inhibitor, UTI)缓解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柱层析法分离纯化得到高纯度UTI; 在大鼠胰腺实质内注射5%牛磺胆酸钠液建立大鼠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模型; 酶联免疫吸附法动态检测大鼠正常对照组、SAP模型组和UTI治疗组各组IL-6水平.结果①获得了高纯度的UTI;②成功制备大鼠SAP模型;③SAP组大鼠IL-6较NC组显著升高,给与UTI治疗显著降低.结论 UTI减轻大鼠SAP模型的病理损伤程度,与UTI抑制IL-6表达有关.
作者:柏健鹰;郭红;赵晓晏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小儿穿孔性阑尾炎是一个常见的急腹症,有时因诊断困难而致病情延误.我院1989年8月至2003年2月共收治小儿急性阑尾炎547例,穿孔性阑尾炎占67例(12.25%),其中16 (16/67)例误诊为急性肠梗阻而手术,约占穿孔性阑尾炎病例的23.88%.本研究分析16例误诊原因,并提出早期诊疗措施.
作者:靳明林;石彦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硫芥中毒犬外周血IL-2、IL-6变化和淋巴细胞DNA损伤的规律.方法重庆家犬硫芥中毒(16 mg/kg,sc).中毒后不同时相点取血,分离血清和淋巴细胞.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清中IL-2、IL-6含量,以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测淋巴细胞DNA损伤程度.结果中毒后4 h血清IL-2、IL-6含量开始下降,72 h达低值,120 h开始恢复.单细胞电泳检测结果提示,硫芥导致明显的淋巴细胞彗星现象.受损细胞率、淋巴细胞DNA片段迁徙度于中毒4 h即开始升高,24~72 h持续升高.结论硫芥中毒导致发生早且持续时间较长的犬外周血IL-2、IL-6含量下降和淋巴细胞DNA损伤.
作者:林海;陈志龙;董兆君;王仕丽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Smad7基因转染对TGF-β1诱导的小管细胞生长阻滞,细胞凋亡和FN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Tfx-50脂质体将小鼠Smad7转染入原代培养的肾小管细胞,用MTT法观测小管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观测其细胞周期的变化;ELISA法测定小管细胞FN的分泌.结果培养基添加TGF-β1(10 ng/ml)48 h后,小管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停滞于G1期的细胞数增多,细胞分泌的FN量也明显增高,相反,Smad7基因转染后可明显拮抗TGF-β1对小管细胞的上述作用.结论 Smad7基因转染可明显拮抗TGF-β1对小管细胞的影响,此结果为今后体内Smad7基因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黄云剑;梅煜明;王沂芹;杨唐俊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喉外伤是耳鼻喉急症之一,病情较重,变化迅速,恰当处置与护理,对于病情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至关重要.本研究就附属西南医院1991-2002年收治的31例喉外伤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利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因重组反义和正义逆转录病毒载体,探讨α-SMA逆转录病毒对瘢痕与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影响.方法用含α-平滑肌肌动蛋白cDNA,重组反义和正义逆转录病毒载体,并感染培养的瘢痕和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α-SMA在蛋白水平表达等的研究,观察瘢痕与皮肤成纤维细胞形态学与功能的变化.结果反义α-SMA逆转录病毒抑制了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细胞形态变小;α-SMA在瘢痕与皮肤成纤维细胞表达降低,并随着作用时间延长,效果更明显;正义α-SMA逆转录病毒则具有相反的作用,促进α-SMA的表达.结论α-SMA重组病毒对瘢痕与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形态、生长、细胞功能均有影响.
作者:王珍祥;吴军;易绍萱;陈希炜;李世荣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检测内皮素1(ET-1)在肺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探讨内皮素在肺癌生长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肺癌组织及相应周围淋巴结中ET-1表达情况.结果 80例肺癌组织标本中,鳞癌和腺癌中ET-1表达较高,分别为68.7%和62.5%,小细胞肺癌中ET-1表达较低,为15.0%.在转移淋巴结中ET-1阳性表达率为58.0%.TNM临床分期,ET-1阳性率分别为Ⅰ期19.0%,Ⅱ期65.7%, Ⅲ期75.0%.ET-1阳性表达率在肿瘤直径大于3 cm者与小于3 cm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癌组织中ET-1表达阳性者,其周围淋巴结转移率(79.1%)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47.8%)(P<0.05).结论 ET-1普遍存在于肺癌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灶中,对肺腺癌、鳞癌生长及转移过程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庆峰;矫文捷;林乐胜;孙显路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综合评估间接法和双抗原夹心法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抗体酶标诊断试剂盒的质量.方法以4对8种试剂(同一厂家间接法和双抗原夹心法配对)对100份人血清样品分别进行对比实验,阳性结果以蛋白印迹法(WB)确认.结果间接法的敏感性、功效率和阴性预示值范围分别为97.97%~100%,93.49%~98.04%,97.05%~100%,有2种试剂存在不同程度上的HIV抗体阳性漏检,双抗原夹心法的敏感性和阴性预示值均为100%、功效率值范围为96.15%~100%,测试中未发现假阳性.结论双抗原夹心法试剂多项质量指标均明显优于间接法试剂.
作者:袁玲;陈方祥;刘建忠;马贵山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严重创(烧)伤、感染、中毒常引起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近年认为ALI的实质是一个炎症反应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综合征[1].其中由炎性细胞因子(Inflammatory cytokines,ICKs)和细胞粘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s,CAMs)介导的炎性损伤机制在ALI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就有关病理生理机制综述如下.
作者:朱刚;王宪荣 刊期: 2003年第12期
肝细胞再生的机制非常复杂,影响因素众多,目前对其机制还不完全清楚.肝细胞增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代偿性肝细胞再生,一种是肝细胞直接增生.
作者:陈平;韩本立 刊期: 200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