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炎性细胞因子细胞粘附分子与继发性急性肺损伤

朱刚;王宪荣

关键词:炎性细胞因子, 粘附分子, 肺损伤
摘要:严重创(烧)伤、感染、中毒常引起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近年认为ALI的实质是一个炎症反应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综合征[1].其中由炎性细胞因子(Inflammatory cytokines,ICKs)和细胞粘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s,CAMs)介导的炎性损伤机制在ALI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就有关病理生理机制综述如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创伤致焦虑调查及对策

    目的了解急性创伤病人心理健康及焦虑发生状况,使其能够尽快地适应和更好地应对急性创伤引起的生理心理反应.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急性创伤病人进行问卷法调查,了解其创伤后对焦虑的应激反应.结果急性创伤病人的SCL-90中各因子及焦虑因子明显高于常模(P<0.01);SAS中总分均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各病种间(除颅脑伤组与四肢伤外)无明显差异.结论急性创伤对于没有心理准备的病人会产生焦虑等应激心理障碍,影响创伤的救治和康复.

    作者:孙溦;汪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化学中毒与急性缺氧的双因素联合效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化学中毒与急性缺氧两因素的联合效应.方法建立常压常氧、常压缺氧和低压缺氧3种模型,以梭曼(Soman)、氰化钠(NaCN)和4-DMAP (4-dimethylaminophenol)为代表,测定大鼠、小鼠、家猫、PC12细胞、兔血红细胞等在3种模型条件下对毒物药物的行为、生化和生理指标变化.结果梭曼单独作用可导致动物协调运动下降、脑等组织含水率增加、脑组织AChE活性降低、MR下调、NE和cAMP含量增加.急性缺氧单独作用也可引起动物协调运动及自主活动的降低、脑等组织含水率的增加、外周血和脑组织AChE活性升高、MR受体上调、NE和cAMP含量增加、4-DMAP药效升高.化学中毒与急性缺氧同时作用,上述变化更加复杂.结论化学中毒与急性缺氧两种因素同时作用于机体,对机体产生广泛而复杂的损伤作用.此种作用为两因素的联合效应.缺氧引起的机体功能下降对联合效应的增加部分贡献较大.急性缺氧既可使重要的组织成分发生质或量的变化,也会影响某些抗毒剂的作用强度.

    作者:董兆君;吴强;赵吉清;林海;蔡颖;刘勇;李云鹏;袁菊芳;王仕丽;杨书;恽榴红;阮金秀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101例尿毒症相关性肺水肿的特殊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尿毒症相关性肺水肿的特殊护理措施.方法对尿毒症相关性肺水肿的护理除常规护理措施外,应做到以下几点特殊护理:①密切观察血压、血氧饱和度、近期尿量变化;②有效控制血压;③采取不同的透析方式适时适量透析超滤、加强透析中的护理;④改善全身营养状况,防止肺部感染;⑤牢记护理程序体位-吸氧-血管扩张药-血液透析;⑥严格控制入量.结果 101例病人中抢救成功84例,死亡13例,自动出院3例.结论采取治疗和特殊护理对抢救尿毒症相关性肺水肿患者有较好效果.

    作者:王殿珍;赵洪雯;吴亿;许爱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腹腔镜结合病理活检对慢性肝病的诊断价值

    1992年3月至2002年6月在我院诊治并接受腹腔镜检查患者160例,本研究通过对这些患者腹腔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探讨腹腔镜检查在慢性肝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于化梅;赵丽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慢性重型肝炎上消化道出血的预见性护理

    1 资料与方法预见性护理组85例慢重肝均为我科1999年2月至2002年10月的住院患者,男73例,女12例,年龄12~68岁,病程1~25年.入院时血清总胆红素(TB)179~687 μmol/L,凝血酶原时间(PT)22~65 s,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9.1%~38.3%.出血前明确有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者37例,胃溃疡者7例.对照组为抽取1991年3月至1998年6月收治的101例同类病例,男87例,女14例,年龄12~75岁,病程2~22年.入院时TB 175~589 μmol/L,PT 21.5~55 s,Pta 10.6%~38.2%;出血前明确有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者30例,胃溃疡者8例.

    作者:李嘉佳;余小蓉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交联琼脂包嵌凹凸棒微囊重复大鼠血液灌流中生物相容性的初探

    目的研究交联琼脂包嵌凹凸棒微囊(CAA)正常大鼠血液灌流中的血小板、白细胞及红细胞比积的变化,进一步认识该材料的体内血液灌流生物相容性.方法以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分别于第1、3、5天重复血液灌流3次, 每次于灌流前及灌流1 h后取鼠尾血样,分别测试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比积.结果经 CAA血液灌流1 h后相应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比积无明显降低(P>0.05).至48 h灌流时其血小板、白细胞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红细胞比积降低较明显(P<0.05).经灌流后的存活大鼠至96 h其血小板、白细胞基本恢复正常,红细胞比积仍有下降,但与48 h相比较明显减缓.结论新型血液净化吸附剂CAA 血液灌流对动物血液有形成分的影响是暂时的,该材料具有较好的血液相容性,多次血液灌流对动物存活并无明显影响.

    作者:黄维;杨晓兰;马育;汤先觉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T管拔除后致胆汁性腹膜炎的预防与处理

    T管外引流术后拔除T管因胆漏致胆汁性腹膜炎临床上并不少见,发病率为0.66%~0.9%[1],影响病人的术后恢复甚至危及生命,我院于1990-2000年收治上述患者24例,现就其诊治作一分析.

    作者:顾晓东;马宽生;董家鸿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慢性便秘患者的结肠传输时间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慢性便秘患者的总结肠传输时间(Colon transit time,CTT)与分段CTT,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慢性便秘患者分别进行结肠传输试验和排粪造影(Defecography,DFG)检查.受试者分为3组:第1组19例,为慢传输性便秘,表现为排便频率减低,而DFG未见异常;第2组22例,DFG表现为直肠套叠;第3组19例,DFG表现为直肠外脱垂或耻骨直肠肌痉挛综合征.结果第1组,平均总CTT是96.2 h,平均分段CTT是:右半结肠35.3 h(36.7%)、左半结肠30.8 h(32.0%)、直肠乙状结肠30.1 h(31.3%).第2组,平均总CTT(57.8 h)正常,而直肠乙状结肠CTT[平均13.8 h(23.9%)]相对减少.第3组,平均总CTT(175.1 h)和直肠乙状结肠CTT[115.8 h(66.1%)]均明显延长.平均总CTT和直肠乙状结肠CTT在3组间均相差非常显著(P<0.01).结论通过检测总CTT和直肠乙状结肠CTT有助于明确慢性便秘的病因学类型和进一步认识其潜在的病理生理学发病机制.

    作者:陈金华;王毅;龚水根;张胜本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染色体病的临床分析及产前诊断

    染色体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病,无论是染色体数目异常还是染色体结构异常都可导致先天畸形、智力低下、流产、不孕、生长发育障碍等,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我科于1982-2001年为前来遗传咨询门诊的4 350人进行了外周血及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姚宏;李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急诊救治胸部创伤420例的疗效分析

    创伤是中青年死亡的主要原因,胸部创伤因容易导致严重后果,危及病员的生命,故其快速诊断和有效治疗就显得尤其重要.我院自1998年6月至2002年6月共救治胸部创伤患者420例其疗效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楚军;徐世伟;孙溦;文亮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过程中UTI抑制IL-6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尿胰蛋白酶抑制剂(Urinary trypsin inhibitor, UTI)缓解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柱层析法分离纯化得到高纯度UTI; 在大鼠胰腺实质内注射5%牛磺胆酸钠液建立大鼠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模型; 酶联免疫吸附法动态检测大鼠正常对照组、SAP模型组和UTI治疗组各组IL-6水平.结果①获得了高纯度的UTI;②成功制备大鼠SAP模型;③SAP组大鼠IL-6较NC组显著升高,给与UTI治疗显著降低.结论 UTI减轻大鼠SAP模型的病理损伤程度,与UTI抑制IL-6表达有关.

    作者:柏健鹰;郭红;赵晓晏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CRH对培养下丘脑神经元胞浆内cAMP和Ca2+变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CRH)对下丘脑神经元胞浆内cAMP浓度和Ca2+的调节作用.方法取孕17 d胎鼠下丘脑分散培养下丘脑神经元,采用PTI(Photon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PTI)测量和分析外源性CRH对培养下丘脑神经元胞浆内游离钙浓度([Ca2+]i)变化的影响,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神经元内cAMP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的下丘脑神经元[Ca2+]i和cAMP含量较低,外源性CRH刺激后,[Ca2+]i立即升高,神经元胞浆内cAMP生成明显增加;CP-15 4526可明显抑制CRH (10-6 mol/L)刺激的下丘脑神经元[Ca2+]i和cAMP的生成增加.结论 CRH可通过与其1受体结合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使神经元[Ca2+]i和cAMP含量明显增加,在调节下丘脑神经元激活过程中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的CRH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作者:张云东;朱佩芳;王正国;赵继宗;周继红;许民辉;邹咏文;黄显凯;粟永萍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喉外伤的护理体会

    喉外伤是耳鼻喉急症之一,病情较重,变化迅速,恰当处置与护理,对于病情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至关重要.本研究就附属西南医院1991-2002年收治的31例喉外伤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颅骨缺损修补术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

    颅骨缺损修补术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手术,但其并发症并不少见.我院1988年1月至2002年12月共进行了87例颅骨缺损修补术,其中27例出现并发症.本研究就并发症的处理预防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作者:田军;赵毅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炎性细胞因子细胞粘附分子与继发性急性肺损伤

    严重创(烧)伤、感染、中毒常引起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近年认为ALI的实质是一个炎症反应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综合征[1].其中由炎性细胞因子(Inflammatory cytokines,ICKs)和细胞粘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s,CAMs)介导的炎性损伤机制在ALI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就有关病理生理机制综述如下.

    作者:朱刚;王宪荣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肝部分切除术后肝细胞再生机制的探讨

    肝细胞再生的机制非常复杂,影响因素众多,目前对其机制还不完全清楚.肝细胞增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代偿性肝细胞再生,一种是肝细胞直接增生.

    作者:陈平;韩本立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多枚螺钉内固定术治疗Neer Ⅳ型肱骨上端骨折

    作者自1991年11月至1999年7月共收治Neer Ⅳ型肱骨上端骨折9例,均采用多枚螺钉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柳峰;赵建华;彭学良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硫芥中毒犬外周血IL-2、IL-6含量变化和淋巴细胞DNA损伤

    目的研究硫芥中毒犬外周血IL-2、IL-6变化和淋巴细胞DNA损伤的规律.方法重庆家犬硫芥中毒(16 mg/kg,sc).中毒后不同时相点取血,分离血清和淋巴细胞.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清中IL-2、IL-6含量,以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测淋巴细胞DNA损伤程度.结果中毒后4 h血清IL-2、IL-6含量开始下降,72 h达低值,120 h开始恢复.单细胞电泳检测结果提示,硫芥导致明显的淋巴细胞彗星现象.受损细胞率、淋巴细胞DNA片段迁徙度于中毒4 h即开始升高,24~72 h持续升高.结论硫芥中毒导致发生早且持续时间较长的犬外周血IL-2、IL-6含量下降和淋巴细胞DNA损伤.

    作者:林海;陈志龙;董兆君;王仕丽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Smad7基因转染拮抗TGF-β1对培养肾小管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Smad7基因转染对TGF-β1诱导的小管细胞生长阻滞,细胞凋亡和FN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Tfx-50脂质体将小鼠Smad7转染入原代培养的肾小管细胞,用MTT法观测小管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观测其细胞周期的变化;ELISA法测定小管细胞FN的分泌.结果培养基添加TGF-β1(10 ng/ml)48 h后,小管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停滞于G1期的细胞数增多,细胞分泌的FN量也明显增高,相反,Smad7基因转染后可明显拮抗TGF-β1对小管细胞的上述作用.结论 Smad7基因转染可明显拮抗TGF-β1对小管细胞的影响,此结果为今后体内Smad7基因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黄云剑;梅煜明;王沂芹;杨唐俊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液氮冷冻对犬胸腔脏器及邻近器官效应的观察

    目的探讨犬支气管残端及邻近器官行冷冻的生物效应.方法 18只犬肺切除后液氮冷冻支气管残端,22只犬开胸冷冻肺邻近器官(其中食管4例,膈肌3例,胃3例,肝脏2例,气管7例,上腔静脉口窦房结3例),观察1~212 d.结果冷冻的支气管残端均有坏死并逐渐形成纤维瘢痕,未发生残端破裂或支气胸膜瘘,3例食管冷冻区为较薄的纤维膜状瘢痕;胃内壁形成瘢痕溃疡(食管、胃穿孔各1例);3例膈肌未见膈肌破裂;气管软骨环消失,内面形成一膜状瘢痕;1例冻后14 d发生气管食管瘘;余未发生气管胸膜瘘;2例肝脏见形成黄色瘢痕.结论冷冻坏死发生缓慢,纤维组织对冷冻的耐受性较强,使坏死组织不致很快脱落;原有的组织细胞结构坏死消失,纤维结缔组织明显增生,各冷冻区坏死组织边缘新生毛细血管多.

    作者:程波;叶明福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第三军医大学

主办:第三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