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玉
目的:分析危重症孕产妇入住急诊重症监护室的原因,总结治疗经验与教训,探讨成功救治危重症孕产妇的策略.方法:选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EICU 2008-08/2010-12收治的16例危重症孕产妇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每位孕产妇的一般情况、既往孕产史、妊娠期合并症、并发症及预后.结果:16例危重症孕产妇中抢救成功12例,死亡4例.入住EICU的原因中妊娠期并发症占68.75%,妊娠期合并症占31.25%,其中产科出血占25.00%,为入住EICU的主要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是导致危重症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占50.00%.结论:孕产妇机体因特殊生理变化导致妊娠期间易出现严重的合并症和并发症,通过EICU的监护治疗可有效抢救危重症孕产妇并改善预后.
作者:柯贤飞;邵丹丹;梁显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鼻渊舒口服液对慢性鼻窦炎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12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与观察组(n=60),其中对照组给予口服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鼻渊舒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6.67%)高于对照组(8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渊舒口服液辅助治疗慢性鼻窦炎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宪宾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3-04/2014-05收治的80例肺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病情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为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研究组则全部属于单纯性肺心病患者.观察并对比两组老年患者的基本资料以及临床症状.结果:通过对比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心绞痛、心率失常、糖尿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中,应结合其生活习惯以及过往病史,将误诊率降到低.
作者:陈秀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恢复胃肠道功能的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35),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给予观察组患者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并对两组患者的启动肠内营养时间及恢复肠道功能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启动肠内营养时间及恢复肠道功能情况,观察组均比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显著缩短了启动肠内营养的时间,促进患者恢复胃肠功能,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CIK细胞姑息疗法对晚期肿瘤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03/2015-08确诊为临床分期在Ⅲ~Ⅳ期的晚期肿瘤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1周期5d自体血CIK细胞回输治疗,分析患者相关免疫指标、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CIK细胞姑息疗法治疗晚期癌症的有效率达56.8%,其在一定程度上可明显提高患者免疫系统中CD3+、CD4+、CD8+、CD4+/CD8+,有利于患者免疫力的提高,但对患者体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影响不大.结论:本研究发现利用CIK治疗晚期癌症患者,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提高患者系统免疫能力,延缓肿瘤的生长,降低肿瘤的复发率,明显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QOL),但不能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为了进一步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晚期患者生存率,这就需要我们加深对CIK细胞在晚期癌症治疗的探索,并广泛应用到临床中去以研究总结.
作者:唐卫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02/2015-02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增加针灸疗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VFSS分值改善情况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针灸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进行治疗,安全性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困难症状,值得推荐.
作者:黄松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探讨医学本科生特色性PBL临床教学新模式的提出、设计理念及实施方式,这种新模式的研究吸取PBL教学之精髓,打碎传统教学模式固定不变的框架,结合现代国内临床教学特色,充分调动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诊断、检查和治疗能力,使得PBL教学模式成为当代临床教学的主体模式.
作者:马如梦;马进;涂艳阳;许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06/2015-06本院收治的97例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时所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锁髓内钉治疗,研究组57例给予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及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手术、骨折愈合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手术指标,值得推广.
作者:杨泗华;王永利;李根;张雨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疼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方案和舒适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疼痛程度及负性情绪的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疼痛评分(VA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满意度为7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作者:杨瑜婧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川崎病患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抽取川畸病患儿36例纳入实验组,分为冠状损害(NCAL)组和非冠状损害(CAL)组,选取同期就诊确诊为无发热症状的患儿30例纳入对照组,均行血常规、血白蛋白及C-反应蛋白等指标检测,对两组患者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NCAL组和CAL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AL组和CAL组与无发热对照组血清VEGF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川畸病急性期血清VEGF含量为(1354.23±376.48) pg/mL,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为(15.24±0.62)×109/L,C PR含量为(82.14±12.34) mg/L,中性粒细胞计数及CPR与血清VEGF变化呈正相关(r=0.47,r=0.59,P<0.05).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参与川畸病的病理过程,在发病初期可能是川畸病冠状动脉的一种损害机制.
作者:徐巧岚;周力;周陈荣;徐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采集患者晨痰为标本,接种至血琼脂平板,35℃培养24h,采用DL-96细菌测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K-B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分析,进行结果判断.结果:1210份标本培养后共分离出348株菌株,病原菌检出阳性率28.8%,病原菌主要分布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高,铜绿假单胞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鲍氏不动杆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高.结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不同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同,临床治疗需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合理选择抗感染药物.
作者:刘淼;王利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及分析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4-01/2015-06收治的3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研究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胸膜炎性胸痛、气喘、呼吸急促、心动过速等症状.其中有17例患者误诊,误诊率为47.22%,经抗凝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3.33%.结论: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给予合理的抗凝治疗即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邵奎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对癌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08/2015-08本院收治的癌性胸腔积液患者50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n=25)选择化疗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n=25)选择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评定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症状分级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治疗癌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有效率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文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Rasmussen脑炎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期、病因不明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以难治性癫痫、进展性肢体偏瘫及认知功能障碍为临床特点.该病常侵犯一侧脑半球,由于病因尚不清楚,病变侧大脑半球切除术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该病致残率高,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了极大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其病因及机理未明,发病表现多样,这使得Rasmussen脑炎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显得异常困难.目前国内尚缺少对Rasmussen脑炎病因和机制的系统介绍,本研究仅对Rasmussen脑炎的病因及其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供国内同行参考.
作者:陈帅;王一松;关宇光;安静;栾国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抑郁状况及其对抑郁情绪的认知情况.方法:选取两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影响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情绪的因素主要包括,患者易感体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陪护情况、罹患疾病种类及种数、疾病病程、自我健康评价、锻炼身体情况、家庭与社会环境等10项因素.10项因素结果显示,患者“自我健康评价”以及“锻炼身体情况”在老年慢性病患者有无抑郁状况组间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因素不同的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患病情况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力加强全科医生的心理技能,可促进医生对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视,使社区老年抑郁症的防治工作更具可靠性及综合性,终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作者:解芙艳;马艳华;高娃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比较七氟烷与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在门诊官腔镜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门诊拟行官腔镜检查手术的不孕不育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患者入室后常规监测心率、血压、SpO2、呼吸频率RR等,同时应用BIS监测仪监测麻醉深度.两组均在麻醉前静脉注射舒芬太尼5 μg,S组通过面罩吸入七氟烷诱导,术中以七氟烷维持,P组静脉注射异丙酚诱导,术中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恒速输注,两组均维持麻醉深度BIS为50~ 60.监测并记录注药前(T0)、注药后5 min (T1)、注药后10 min (T2)、手术结束时(T3)四个时点的MAP、HR、RR、SpO2镇静效果、苏醒时间、不良反应(躯体不自主运动、呛咳、头晕、恶心呕吐、谵妄、术中知晓).结果:与注药前(T0)比较,两组患者MAP、HR、RR、SpO2 、RR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比较,S组MAP、HR、RR、SpO2下降不显著,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与丙泊酚组在T1指标RR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在门诊官腔镜检手术中应用七氟烷吸入麻醉对循环影响小,苏醒平稳、迅速,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作者:石海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克霉唑栓联合伊曲康唑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单纯克霉唑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伊曲康唑胶囊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停药4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为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给予克霉唑栓联合伊曲康唑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并降低复发率.
作者:赵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为检验人员和临床医生对溶血标本的生化检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300份正常人群检验结果,其中有80份溶血标本,复检溶血标本的生化检验结果,并与非溶血标本生化检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80份临床生化溶血标本中检验结果降低的生化项目有碱性磷酸酶(ALP);升高生化项目有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钾离子(K+)、总蛋白(TP)和总胆固醇(CHOL);比较分析溶血和非溶血的标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较好,变化小的生化项目有尿素氮(BUN)、肌酐(Cr)、甘油三酯(TG)、葡萄糖(GLU)、钙(Ca2+)和尿酸(UA);变化小且稳定性好的溶血和非溶血的标本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标本对部分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具有严重干扰性,影响结果的准确度,临床医护人员在采集标本至检测标本整个过程中应严格把握各个环节,避免因标本溶血而影响部分生化检验结果.
作者:贾新勇;申燕;王秋萍;杨琼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方法:通过对比本社区中心2012 ~ 2015年来15 012人中患有高血压病患者的病因,探讨生活环境、饮食、生活习惯对高血压患者的发病、控制带来的影响,以及降压药物的合理使用和临床防护措施的实施疗效.结果:本研究中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稳定以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许雪琴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伢典凝胶去腐技术治疗乳牙龋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75例150颗中龋患牙作为研究对象.伢典组79颗患牙:应用伢典凝胶法去腐、充填.对照组71颗患牙:常规牙钻去腐、制备洞型、充填.结果:治疗过程中无疼痛率、患儿合作率,伢典组优于对照组(P<0.05).伢典组充填6个月及1年后充填成功率分别为96.2%、84.5%,继发龋发生率分别为0.00%、9.8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伢典凝胶去腐技术治疗乳牙龋病减少了牙钻和麻醉的使用,减轻了患儿的疼痛和不适感,提高了治疗成功率.
作者:李丽洁;鄂丽华;郝玉娥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