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
目的:探讨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手术配合要点和技巧. 方法:对22例垂体瘤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复习解剖结构和手术方式. 分析术中配合要点,持续进行质量改进. 结果:2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失血量少,无中转及术中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有1例发生脑脊液鼻漏,对症治疗后痊愈. 结论: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式安全、损伤小,对手术器械和术中配合要求较高,因此,护理人员应熟悉手术步骤和器械性能,才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杨晓容;尹晓林;陶安虹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堵塞的原因,进行护理干预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堵塞的发生. 方法:对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2014-01/2015-01收治的98例采用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98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生内瘘堵塞9例( 9%) ,其中血管条件差2例,反复定点穿刺2例,过度超滤3例,药物影响1例,压迫不当1例. 结论:护理不当会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堵塞的发生;适当的护理方式能够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阻滞的产生,从而使得内瘘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金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根治术后应用同步放化疗方案与放疗序贯化疗方案疗效对比. 方法:选取我院 2010-05/2013-05收治的宫颈癌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 n=40)和B组( n=40) . A组实施同步放化疗,B组实施放疗序贯化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 结果:A组中位生存时间(70.4±2.3)个月,明显长于B组(64.4±1.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A组3年、5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骨髓抑制4例,B 组5例;A组放射性直肠炎7例,B组8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均可耐受. 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放疗同步给予化疗的患者,可显著延长中位生存期,提高3年、5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及总生存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实施价值.
作者:崔月龙;王博;张建华;冯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导致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因素. 方法:选取2015-03/2015-09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后出现产后出血状况的患者92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无产后出血的剖宫产手术患者92例作为对照组. 记录两组患者的产前体重指数、宫高、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身长,并分析实验组的产后出血原因、出血量和出血时间. 结果:实验组孕妇产前的体重指数为(29.02±3.23)kg/m2,宫高为(35.01±1.98)cm,新生儿体质量为(3.56±0.62)kg,新生儿身长为(49.89±2.41)cm,对照组产前孕妇的体重指数为(24.96±2.71)kg/m2,宫高为(34.87±2.02)cm,新生儿体质量为(3.31±0.76)kg,新生儿身长为(50.30±2.17)cm,实验组孕妇产前体重指数、新生儿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宫高、新生儿体重两组差异不大. 实验组70. 65%的患者因宫缩乏力导致出血,20.65%的患者由胎盘因素导致出血,6.52%的患者由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出血,2.17%的患者由手术操作不当引起出血. 结论:病理妊娠的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风险明显增加,其中宫缩乏力是导致出血的主要原因,手术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导致出血的高危因素,降低出血发生率.
作者:麻树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抢救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措施. 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与其他指标. 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低于实验组,而病死率和致残率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行优化急诊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预后与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乌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化疗常见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 方法:选取我院2011-01/2014-01收治的经手术治疗后存在浸润性乳腺癌的6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AC→T方案化疗,对照组采用TAC方案化疗. 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1d与化疗后7d免疫功能、血象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及其临床特点. 结果:化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CD4+( 43. 22 ± 2.76)%、CD8+(42.45±4.32)%、CD4+/CD8+(1.96±0.3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 IgA、IgG、IgM水平分别为(1.25±0.11)g/L、(8.21±1.22)g/L、(1.24± 0.21)g/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的 PLT、WBC、IL-4、IL-10水平分别为(175±24)×109/L、(8.43±2.42)× 109/L、(46.32±4.22)U/mL、(34.21±4.21)U/mL,明显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率与减少性的中性粒细胞发热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44. 12%、26. 47%,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但两组患者在水钠潴留、外周神经毒性、皮肤指甲改变及过敏等不良反应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采取不同化疗方案均存在不良反应,然而大多数为Ⅲ度以下的不良反应,均能耐受,予以有效处理后,不良反应有所好转.
作者:王轶珊;赵荣;李云霞;毕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L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87例,所有患者给予口服氯吡格雷70 mg/次,1次/d,持续30 d,患者治疗期间积极给予对症治疗. 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 d、7 d及30 d的血浆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L水平进行观察. 结果:患者治疗后1d、7d及30d的血浆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L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血浆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L的水平( P<0.05) ,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血浆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L水平呈逐渐下降的趋势(P<0.05). 结论:血浆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L变化可为临床判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病情变化和预后提供科学参考,临床应用价值较大,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天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气囊仿生助产技术在自然分娩中的助产效果. 方法:选取2014-06/2015-06我院收治的135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助产技术进行分组,对照组( n=63)产妇实施常规分娩,研究组( n=72)产妇实施气囊仿生助产技术,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时间与新生儿分娩方式. 结果:研究组产妇第一、第二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研究组产妇顺产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结论:气囊仿生助产技术在自然分娩中的助产效果良好,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妇分娩痛苦,提高顺产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郭雷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并比较曲马多( tramadol,INN)和舒芬太尼( sufentanil,SFT)在瑞芬太尼麻醉后发生术后急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50例胸腹部外科手术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试验,分为观察组( n=25)和对照组( n=25) . 观察组患者予以SFT行术后镇痛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INN行术后镇痛治疗,观察比较两种方案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苏醒后10 min、30 min的疼痛评分更低、镇静评分值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5);另外,镇痛治疗期间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SFT对于在瑞芬太尼复合麻醉下行外科手术的患者术后急痛的镇痛效果更佳、副作用更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阿不都海力;阿地里江;塔依尔;达吾提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CT下定位穿刺点并用硬通道技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处理要点和疗效. 方法:对142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在CT下定位穿刺点、应用硬通道技术穿刺抽吸血肿,并用尿激酶溶解引流残余血肿的方法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术前与术后GCS评分平均增加3. 0分,术后3 d内再出血率为7.7%,余者血肿基本排空,30 d死亡率为10.5%.结论:CT下定位穿刺点硬通道技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是一种简单、安全、快捷、有效的手术方法,可降低致死、致残率,但必须注意适应症和手术时机.
作者:宋金和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01/2015-05收治的10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51)和实验组( n=51) .对照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实验组给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分值改善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治疗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鲜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与胃肠外静脉营养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达到宫内生长速度的治疗目的.方法:选取2012~2014年我院新生儿监护病房( NICU)收治的96例早产儿,体质量 1500~2499 g,排除有新生儿窒息、ARDS、先天性胃肠道畸形、心脏畸形、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患儿,分为早期微量喂养组( n=32)、胃肠外营养组( n=32)以及胃肠外静脉营养组( n=32) ,进行相关情况分析. 结果:胃肠外静脉营养组明显优于早期微量喂养组和胃肠外营养组,缩短了足量喂养的时间,体质量增长快而早,并未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NEC)、胆汁淤滞等并发症. 结论:对出生体质量>1500 g的早产儿,病情相对稳定的患儿可于出生后24 h内开始早期微量喂养,48~72 h开始胃肠外静脉营养,此方法有助于改善早产儿喂养,达到宫内生长速度,缩短了住院时间.
作者:万银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对老年胆结石患者手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总结. 方法:选取我院2012-03/2014-02收治的67例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对其进行手术治疗,观察其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结果:本次参加手术的67例老年患者中,59例患者的病情基本上得到了康复,治愈率为88.06%,并发症共计8例(11.94%),分别为4例(5.97%)伤口感染、1例(1.49%)肺部感染、2例(2.99%)肠粘连以及1例(1.49%)T管引流不顺,经治疗后病情均得到了控制. 结论:老年胆结石患者在手术前,先准确的判断病情,再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法,对提高其手术的成功率与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张永卫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口腔鳞状细胞癌(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常见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具有早期局部侵袭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肿瘤淋巴结转移机制是一个多因素相互协同、相互调控的过程,探索特异性高的淋巴结转移分子标记物对于了解肿瘤的进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目前转化医学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口腔鳞癌淋巴结转移分子标记物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周兴安;达林泰;乌兰其其格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接受一氧化氮( NO)吸入治疗的具体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抽取2012-01/2015-01我院与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共同收治接受NO吸入治疗的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患儿40例,设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期收治接受硫酸镁治疗的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患儿40例,设为对照组.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临床指标改善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常规硫酸镁及低浓度外源性NO吸入治疗方案均能改善肺动脉高压新生患儿的临床症状,其中NO吸入治疗疗效更为显著,患儿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更明显,对保障患儿健康与成长有重要意义.
作者:孟现良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比较分析二甲双胍与沙格列汀治疗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90例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和沙格列汀组,二甲双胍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沙格列汀组给予沙格列汀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生化指标绝对值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治疗后两组各生化指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方法治疗效果相当. 结论:二甲双胍与沙格列汀治疗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两者效果相当.
作者:徐明付;鲁延荣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12/2014-02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探讨围术期护理措施,总结护理效果. 结果:30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中度疼痛10例,轻度疼痛19例,无痛1例;手术时间(75.3±10.5)min,术中出血量(35.8±5.2)mL,住院时间(5.4±0.3)d,治愈时间(12.3±2.1)d,均康复出院. 结论:在应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应加强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加快康复速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朱春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心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2014-01/2015-06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30)和实验组( n=30) . 对照组实施常规血管介入治疗,实验组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以及心血管介入治疗.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预后. 结果:两组患者的 TMPG 灌注经比较,实验组的TMPG灌注3级比率为66.7%,高于对照组的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功能改善情况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联合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安全性高,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同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七氟烷吸入麻醉在儿童口腔日间全麻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2-06/2014-06我院收治的口腔日间全麻手术的患儿40例,依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实验组( n=20)和对照组( n=20) . 其中,实验组患儿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配合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的是氯胺酮静脉麻醉结合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 结果:实验组患儿的睫毛反射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以及清醒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在儿童口腔日间全麻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显效,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避免病情复发,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解利;武洪林;王尔民;王永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0 引言硫普罗宁( tiopronin, MpG)又名凯西莱,是一种新型的含巯基甘氨酸药物,化学名称为N-(2-巯基内酰基)-甘氨酸,通过侧链的游离活性巯基在体内发挥多种药理反应,眼科临床上主要应用于玻璃体混浊的治疗,疗效肯定[1] .
作者:王兴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