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8例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张海峰

关键词:脑卒中, 癫痫, 神经功能,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03/2014-03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设为研究组(n=28),另将同期收入的脑卒中后未出现癫痫症状患者28例设为对照组(n=28). 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康复、扩血管、细胞营养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常规抗癫痫药物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受损情况比较,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71.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研究组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明显低于对照组,对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实施抗癫痫治疗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环磷酰胺冲击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环磷酰胺冲击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3-02/2015-02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0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 n=40 )和对照组( n=40) ,对照组采取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则采取环磷酰胺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晨僵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CRP(C反应蛋白)、ESR(血沉)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TX冲击治疗风湿免疫疾病较单独使用甲氨蝶呤效果更佳,且较为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瑞裕;任建民;杨承博;刘冬梅;胡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普瑞巴林、头痛宁胶囊联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普瑞巴林联合头痛宁胶囊对发作性偏头痛和慢性偏头痛的防治作用. 方法:选取2012~2014年我院头痛专科门诊收治的96例偏头痛患者,按ICHD-Ⅲbeta标准分为发作性偏头痛(EM)组和慢性偏头痛(CM)组,对每组患者分别予以头痛宁胶囊、头痛宁胶囊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疗程6周. 对治疗前4周、治疗2周后6周内患者的头痛程度、头痛频率或头痛累计时间进行疗效评定. 三者任一评分减少30%即判定为有效. 结果:EM组内,单药治疗16例有效,联合治疗19例有效,总有效率76%,两种方法无显著差异(P>0.05);CM组内,单药治疗15例有效,联合治疗22例有效,总有效率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整体比较,联合治疗与单药治疗差异显著(P<0.05). 结论:多靶点联合用药防治偏头痛,尤其对于慢性偏头痛,可能更为有效.

    作者:雷革胜;胡晓辉;杨伟毅;宿长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硫普罗宁致过敏反应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0 引言硫普罗宁( tiopronin, MpG)又名凯西莱,是一种新型的含巯基甘氨酸药物,化学名称为N-(2-巯基内酰基)-甘氨酸,通过侧链的游离活性巯基在体内发挥多种药理反应,眼科临床上主要应用于玻璃体混浊的治疗,疗效肯定[1] .

    作者:王兴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血栓通注射液对心绞痛患者血压、HR、心功能等指标的影响

    目的:观察常规西医配合血栓通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压、心率、心功能、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影响. 方法:将10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n=54)和对照组( n=54) . 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观察两组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5.2%,对照组总有效率74.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治疗后血压、心率、心功能、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情况更加理想,其心率、心功能、甘油三脂、胆固醇、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西医结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效果满意.

    作者:关宏;魏芳晶;王翠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阿米卡星治疗ICU病房中肺部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阿米卡星治疗ICU病房中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ICU病房中肺部感染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 28例)和对照组( 26例) . 研究组患者给予阿米卡星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阿莫西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结果:阿米卡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 92. 86%,阿莫西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3.08%,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对ICU病房中的肺部感染患者实施阿米卡星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范怀海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脑梗死患者中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3-02/2015-01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 n=53)和对照组( n=54) ,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加优质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分别行Ful-Meyer和Barthel评分,并由患者或其家属对护理过程进行满意度评分. 结果: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满意评分(8.8±1.2)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评分(7.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脑梗死患者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改善预后,提高护理满意度,快速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尹咏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诊护理

    目的:探究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临床护理的具体操作以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2-03/2014-06收治的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对患者的抢救护理以及对患者生命保障的临床效果. 结果:患者经过抢救护理以及对症治疗后,抢救成功47例,成功率达94.0%. 结论: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病情发展迅速,且会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会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在抢救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体征变化情况、制定针对性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升抢救成功率,缩短患者康复所需时间,大程度保障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侯明晖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口服左氧氟沙星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口服左氧氟沙星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4-06/ 2015-06我院收治的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 n=41)和试验组( n=43) . 对照组给予青霉素治疗,试验组口服左氧氟沙星药物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的临床效果. 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0.49%(33/41),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70%(39/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有2例出现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试验组患者有1例出现恶心,1例有轻度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具有良好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同军;张安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CT血管造影术对颈动脉斑块诊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术对颈动脉斑块诊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需实施CT血管造影术的颈动脉斑块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显像情况以及血管造影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对患者实施CT血管造影术检查,能够较好地显现患者病变部位,以及颈动脉分支、全程. 结论:CT血管造影术对颈动脉斑块患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斌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七氟烷吸入麻醉在儿童口腔日间全麻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和分析七氟烷吸入麻醉在儿童口腔日间全麻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2-06/2014-06我院收治的口腔日间全麻手术的患儿40例,依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实验组( n=20)和对照组( n=20) . 其中,实验组患儿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配合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的是氯胺酮静脉麻醉结合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 结果:实验组患儿的睫毛反射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以及清醒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在儿童口腔日间全麻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显效,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避免病情复发,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解利;武洪林;王尔民;王永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帕罗西汀联合放松疗法治疗焦虑症35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帕罗西汀联合放松疗法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2-03/2014-11收治的35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 n=17)和研究组( n=18) ,所有患者及家属均明确治疗方案,且签字确认. 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帕罗西汀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放松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焦虑评分状况,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 11%,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7. 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临床中治疗焦虑症可将帕罗西汀联合放松疗法治疗方案作为首选治疗方式,此治疗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玉萍;于法平;刘玉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恩度辅以全身化疗在治疗35例原发灶不明癌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恩度配合全身治疗在35例不明确原发病灶的癌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我院 2013-01/2014-04收治的35例临床诊断结果为不明确原发病灶癌症的患者,选用恩度配合多西紫杉醇与顺铂方案进行治疗,并观察缓和近期的治疗效果与毒副作用. 结果:通过治疗,35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4.29%,对疾病的掌控率为91.43%,所引起的毒副作用为脱发、呕吐或恶心、血液学的毒性,没有发生IV期的毒副作用,且没有患者因化疗所引起的毒副作用而死亡.结论:使用恩度配合多西紫杉醇与顺铂方案对不明确原发病灶癌症的患者进行治疗,不仅能提升化疗的效果,而且使得患者能够忍受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赵芳宗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凝血酶加奥美拉唑治疗残胃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对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在残胃出血中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将我院2014-02/2015-02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残胃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n=30)和实验组( n=30) . 对照组实施奥美拉唑治疗,实验组联合凝血酶以及奥美拉唑进行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预后进行分析和对比.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实验组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对残胃出血进行治疗,安全性高,能够对患者进行有效止血,值得推荐.

    作者:吕志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脑血栓形成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脑血栓形成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的效果. 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86例患者分成实验组( n=43)和对照组( n=43) ,实验组予以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对照组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脑血栓形成中应用尿激酶早期实施溶栓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陈小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抢救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抢救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措施. 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与其他指标. 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低于实验组,而病死率和致残率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行优化急诊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预后与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乌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口腔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分子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口腔鳞状细胞癌(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常见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具有早期局部侵袭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肿瘤淋巴结转移机制是一个多因素相互协同、相互调控的过程,探索特异性高的淋巴结转移分子标记物对于了解肿瘤的进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目前转化医学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口腔鳞癌淋巴结转移分子标记物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周兴安;达林泰;乌兰其其格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12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在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4-06期间接收治疗的120例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 n=60)和研究组( n=60) . 给予研究组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给予对照组单纯的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 Barthel 指数为( 81. 43 ± 6.7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19±9.58)分,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采用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相较于单独的补阳还五汤治疗更有效,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魏艳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在血常规检查中的鉴别研究

    目的:探讨在血常规检查中如何鉴别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方法:选取呼伦贝尔市蒙医医院2013-08/2015-03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检查结果正常的患者纳入正常组( n=14);缺铁性贫血患者纳入观察组A (n=35);地中海贫血患者纳入观察组B(n=27),比较三组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指标,并根据实际检查结果实施血清铁蛋白检测和血红蛋白电泳检查. 结果:观察组A与观察组B红细胞分布宽度显著高于正常组,观察组 A 高于观察组 B ( P<0.05);观察组A血清铁蛋白和血红蛋白电泳显著低于正常组和观察组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查中,通过检查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必要时再行血清铁蛋白检测和血红蛋白电泳检查,能够快速有效地鉴别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并且操作简单、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孕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孕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原因及预防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4-01于我院分娩孕产妇15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孕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结果:本组病例中有 15 例发生产后出血,占10.00%,其中胎盘因素、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结论:引起产后出血的因素较多,通过加强孕期保健及产程的处理,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张秀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下腹部手术史者行经腹输卵管结扎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以往接受下腹部手术治疗患者进行经腹输卵管结扎术的临床操作过程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接受经腹输卵管结扎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以往均曾接受腹部手术治疗,随机抽取50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此类患者接受经腹输卵管结扎术的临床效果.结果:有36例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粘连,占72.0%,其中腹壁和子宫粘连情况为常见. 35 例患者接受双侧输卵管结扎, 12例患者接受单侧输卵管结扎,其余 3 例患者放弃手术.结论:曾接受下腹部手术的患者再次进行经腹输卵管结扎术会存在较大影响,对此类患者应该注重各方面因素的考量,术前严格检查,手术操作者应熟练掌握各项技巧,强化术后护理,全面提升结扎手术成功率,保障患者身体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作者:孙君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主管: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政治工作局

主办: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