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
目的:明确丝氨酸蛋白酶Corin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作为预后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0-12/2014-12受试对象255名,其中进行经皮冠脉介入( PCI)的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52名,对照健康体检人员103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对丝氨酸蛋白酶 Corin 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丝氨酸蛋白酶Corin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水平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798±288 pg/mL vs 1165±613 pg/mL,P<0.05).丝氨酸蛋白酶Corin在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水平要显著低于未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698.16± ;233.67 pg/mL vs 952.1±297.81 pg/mL,P<0.05).经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Corin的水平是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显著预测子(P<0.05).结论: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和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Corin水平都呈现显著降低的趋势.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中,Corin可能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标记物独立或联合其他生物标记物用于心血管事件分类评价及临床结果预测.
作者:王占银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老年心脏病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管理工作,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02/2014-12我院收治的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心脏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麻醉管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50例患者,29例行桡动脉测压,占58.0%,所有患者均行中心静脉测压,占100.0%.术中对16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给予硝酸甘油对症治疗,6例心功能较差患者采用多巴胺进行治疗,7例患者出现心房颤动或室上性心动过速术中给予艾司洛尔进行治疗.以上患者经治疗后均获良好的疗效,麻醉过程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均保持稳定,术毕均送回病房,无1例患者死亡.结论:临床医师和麻醉医师应做好术前准备和风险评估工作,强化术中监测,保持循环稳定,把握患者的容量变化,并积极改善患者的冠状动脉供血情况,以有效确保患者手术安全性.
作者:姜凤琴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急诊胃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3-02/2015-02接收的上消化道异物实施急诊胃镜下治疗患者40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 n=20)和实验组( n=2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增加综合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依从性、舒适度、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对急诊胃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异物患者,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舒适度和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巴曲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3-03/2014-03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 n=20)和对照组( n=20).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静脉注射巴曲酶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常规治疗方案与巴曲酶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率、患者满意程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巴曲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不良反应率低、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黄宪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颈胸部烧伤患儿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研究其对治疗及预防瘢痕增生和挛缩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4例颈胸部烧伤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创面进行清创换药等治疗,并为预防瘢痕增生和挛缩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通过治疗配合整复手术及院外随访,治疗及随访时间不等,使得治疗后仅3例出现瘢痕增生,1例颈部瘢痕挛缩,其他患儿无功能障碍,均痊愈。结论:通过对颈部烧伤的患儿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避免瘢痕增生及挛缩,无须通过整复手术,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吴杨炀;祁俊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腰椎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的80例腰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均有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改善,各项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在腰椎手术术后的护理中的应用可以改善患者不适症状,减轻病痛,提高生活质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内涵.
作者:王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西部地方高校男男性行为人群( MSM)艾滋病( AIDS)相关行为的特征,为在该人群中开展有效的艾滋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滚雪球法选择对象,对抽取的大学生MSM人群进行匿名问卷调查,所得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84名MSM平均年龄(22.4±1.33)岁,主要通过网络进行同性交友和寻找性伴,35.7%近半年发生过肛交,肛交中全程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53.3%;20.2%半年内与女性发生过插入性性行为,且只有41.2%每次都使用了安全套.10.7%检测过HIV.结论:西部地方高校MSM人群不安全性行为发生率高和艾滋病检测率较低,应采用综合的防控措施降低其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作者:范颂;且亚玲;王海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在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不孕症患者中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临床纳入我院2013-06/2014-09治疗的因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导致不孕症的患者1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n=91)和研究组( n=91),对照组行一般护理,观察组结合护理干预措施,探究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及心理状况.结果: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SAS、SDS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怀孕率为65%、卵泡数量增加率为68%、FSH值下降率为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27%、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导致不孕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提高预后情况.
作者:韩晶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检查对青年脑卒中诊断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4/2014-12我院收治的35例青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脑血管造影的结果分析患者的病变血管类型和部位,探讨青年脑卒中的直接病因和根本病因.结果:青年脑卒中患者35例中,出血性脑卒中15例(42.86%),缺血性脑卒中20例(57.14%).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因素包括颅内血管瘤、脑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脑异常血管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因素包括动脉瘤、血管狭窄或闭塞、脑异常血管网.结论:青年脑卒中患者病因较为复杂,采用脑血管造影能够分析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发病原因,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作者:任志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替比夫定治疗E抗原( HBeAg)阳性慢性乙肝的佳疗程观察及联合用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03/2012-06收治的80例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 n=40)和对照组( n=40).对照组采取替比夫定治疗,观察组采取替比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HBV?DNA阴转率、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结果:经过治疗,两组的HBV?DNA阴转率都有提高,两组在6个月较3个月时提高效果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观察组HBV?DNA阴转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总胆红素( TBIL )、谷丙转氨酶( ALT )、谷草转氨酶( AST)、白蛋白( ALB)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替比夫定能有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3个月是治疗应答的合理时间,对于应答不佳的患者可使用替比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庆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PBL)和课堂教学法( LBL)在继续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参加我院急救中心继续教育人员120名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PBL教学法和LBL教学法教授急救知识.比较两组的基础理论、临床综合能力、成绩及问卷调查结果.结果:PBL和 LBL教学组的基础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PBL和LBL教学组在临床综合能力成绩与问卷调查结果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教学法能明显提高医学继续教育人员的临床综合能力.
作者:郭飞;孙世辉;蔡穗生;张杰;肖开提·伊布拉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双氯芬酸钠和别嘌呤醇联合用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04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治疗,观察组给予双氯芬酸钠和别嘌呤醇联合用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4.6%,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血沉和血尿酸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7%,对照组23.1%,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氯芬酸钠和别嘌呤醇联合用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玉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分析上腹部手术中应用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03/2015?02外科收治的100例上腹部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术中麻醉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50例,术中麻醉方式为单纯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组患者50例,术中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浅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术中术后对患者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包括麻醉后心率、手术时间、术后镇痛时间等,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相对于对照组患者均有显著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腹部手术中选择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浅全身麻醉方式能够让患者的心率、镇痛效果更佳,术后由于麻醉所引发的不良反应相对于单纯使用硬膜外阻滞麻醉更具优越性,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作者:吕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温通针法在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01/2014?06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随机性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研究组( n=40)和对照组( n=40).给予对照组患者普通针刺方法治疗,研究组患者温通针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在症状体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脊髓功能评分上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研究组患者在以上指标改善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温通针法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轶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和分析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01/2015-05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1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红霉素治疗,实验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总有效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良反应比较,实验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阿奇霉素对小儿支原体肺炎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症状,且安全性高,值得普及.
作者:董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接受院前急救护理的具体操作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02/2015-01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院前急救护理,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此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及其临床推广价值.结果:患者院前急救平均反应时间为(19.6±5.8)min;现场急救后返院平均时间为(15.1±4.3)min;经急救护理后患者预后情况良好12例,中残17例,重残9例,死亡2例.结论: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采取及时合理的院前急救方式,是保障患者临床预后的重要基础,对降低患者死亡事件发生概率有直接影响,值得临床重视与推广.
作者:李春燕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诊的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76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加巴喷丁组和卡马西平组,加巴喷丁组采取加巴喷丁治疗,卡马西平组采取卡马西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卡马西平组药物用量低于加巴喷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2、4周VA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巴喷丁组治疗4周后LSI?B高于卡马西平组,且两组治疗4周后LSI?B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加巴喷丁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卡马西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以及加巴喷丁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加巴喷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作用更加明显,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更佳选择.
作者:杨艳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对肛周脓肿患者采用小切口负压引流加冲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10/2014-10我院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 n=40)和对照组( n=40).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术进行治疗,研究组40例患者采用小切口负压引流加冲洗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一次治愈成功率、治愈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视觉模拟评分( VAS)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中患者的一次治愈成功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愈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VAS评分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肛周脓肿患者采用小切口负压引流加冲洗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邵明永;王峻峰;雷发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眩晕患者颈部及颅内血管病变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2-04/2014-04我院收治的老年眩晕患者74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门诊无眩晕老年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并诊断其颈部及颅内血管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颈部及颅内血管狭窄共36例,其中颈总动脉( CCA )、颈内动脉( ICA )狭窄6例;椎动脉( VA)狭窄2例;大脑前动脉( ACA)、大脑中动脉(MCA)狭隘10例;大脑前动脉(PCA)、椎基底动脉(V?BA)狭隘18例.对照组颈部及颅内血管狭窄共8例,ICA、CCA狭窄1例,ACA、MCA狭隘2例,PCA、V?BA狭隘5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发现,老年眩晕患者颈颅血管血流动力学异常较普通老年患者明显较高.
作者:于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不同的腹壁切口对再次进行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2/2014-02我院收治的100例行再次剖宫产患者,根据首次腹壁切口方式分为A组( n=50)和B组( n=50),A组患者首次采用腹壁横切口,B组首次为腹壁纵切口,对两组患者再次行剖宫产手术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A组产妇开腹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手术粘连人数均大于B组(P<0.05).结论:对于再次进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来讲,首次采用纵切口的患者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有利于降低再次剖宫产手术的难度与风险,减少手术粘连,确保手术效果.
作者:董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