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尔哈特;张颖
为了改进医德教育方法,通过对三大类古代医德教育方法的概述,医戒医论的灌输熏陶、医家传记的榜样表率、师徒相授的言传身教,为现代医德教育提供依据和参考,以提高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效果,促使医学生提高医德修养水平.
作者:艾华;唐宇平;刘钊;郭辉;谷晓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医德教育是医疗卫生领域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实习是临床医学生认知医学专业技能的重要时期,是其医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通过正式课程、课外教育、心理咨询、社会实践、卫生服务等医学职业道德教育环节,借鉴先进医德培育经验,提高实习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作者:廖生武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中有特殊的伦理要求,处理不当容易引起医患纠纷.分析了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在实践教学中应充分尊重患者的权益,加强性别伦理教育;提高专业教师的伦理修养;提高学生的伦理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作者:陈静;张乃正;张彦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法国是大陆法系典范国家,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国家伦理咨询委员会的国家,也是颁布《生命伦理法(Loi Bioéthique)》较早的西方国家.通过对法国《生命伦理法》立法之路的回顾、研究以及伦理学思考,期望对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立法思路和目标提供借鉴.提出生命科学医学研究领域在《生命伦理法》的框架下进行科学研究实践的模型和路线,通过这一模型能够更加清晰的展示《生命伦理法》与现代西方生命科学医学研究领域实践活动的关系.
作者:李久辉;徐静香;陈晓云;樊民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①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患者的相关知识、护理服务需求.②观察持续改进后的健康教育方法在UBM检查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首次在某院进行UBM检查患者368例,按持续改进前后设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组实施改进后健康教育方法.比较两组观察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①在需求调查中所占比例较高的依次为:配合方法指导、快速及时检查和注意事项讲解,以心理护理所占比例低.②在眼部紧张度、眼位配合度、检查时间、检查介质漏出率等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持续改进后健康教育的方法在UBM检查中对于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消除恐惧感、提高患者检查配合度、缩短检查时间、减少介质漏出率方面具有显著临床意义.该研究为建立UBM健康教育路径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田华;惠望春;燕芳;张娟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目前大学生的网络伦理现状,为高校建立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200名大学生进行有关网络伦理的问卷调查.结果 性别变量相比其他变量在大学生网络伦理危机方面差异显著.结论 高校应重视网络伦理教育,丰富网络伦理教育内容,拓展网络伦理教育途径,提升大学生的网络伦理素质水平.
作者:董毅;郭继志;胡善菊;高润国;沈郁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视角出发,结合对山东省1026名大学生网络伦理认知调查问卷分析,发现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异化作用,对道德发展具有干扰作用,对自我概念、自我认同感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提出首先重视对网络的硬约束,建立司法、工商、文化、技术部门四位一体的网络执法体系.同时,重视软约束,形成网络道德引导、学校、家庭教育与心理疏导三位一体的教育咨询软约束体系.
作者:郭继志;胡善菊;王洪靖;庄立辉;董毅;高润国;沈郁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护理专业毕业生职业价值观现状,为护理情感领域的教学、择业观教育及管理部门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以稳定护理队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以陕西省4所学校11个班的护理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护士职业价值观量表作为调查工具.结果 487名护理专业毕业生职业价值观总分为(84.16±7.27)分,其中中专生与大专生比较差异显著(p<0.01),中专生与本科生比较差异显著(P<0.01),大专生与本科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护理专业毕业生对职业价值观总体认可度较高,中专生对护士职业价值观认可度较低.
作者:刘华;李小妹;冯思芳;巫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通过中医药临床研究伦理审查平台建设评估,发现目前医院伦理委员会在建设和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工作缺乏较高的独立性、缺乏针对研究者的系统化伦理培训、多中心审查缺乏统一标准、临床研究后续监管力度不够、缺乏质量管理和利益冲突管理机制等.提出了规范医学伦理学培训、建立联合伦理委员会、制定地方标准、明确质量管理原则和利益冲突防范原则、探索实行伦理委员会认证等对策.
作者:凌丽;吕祥;夏英;朱凌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随着大量临床试验的开展,试验后续反应以及试验后责任成为人们所关注的另一个伦理矛盾.目前国内尚缺试验后续反应以及试验后责任问题的管理规范,该问题暂时也不是卫生行政管理及研究机构的关注重点.但随着生物技术及医学的发展,国内外合作交流的快速增加以及生命伦理学学科的不断完善,试验后续反应以及试验后责任问题不可避免的将成为临床试验伦理审查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从试验后续反应以及试验后责任产生的原因、现状以及实施的困难等方面探讨这一伦理问题,旨在引起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及机构伦理委员会等的高度关注,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妥善解决方案.
作者:卜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从专业发展的一般过程,剖析医生专业发展所形成的专精、自律的医生职业精神和信任、尊重、不伤害等伦理原则与儒家伦理的高度契合,并探索如何使这些因素升华,进而对当代医疗服务产生积极的影响,包括:医道即仁道之实践的儒医理念;亲亲而仁人的儒医情怀;医生是实践仁心的儒医职业观;但导儒医精神,构建医患关系.
作者:李瑞全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对患者就医道德的实质进行了探析,阐述了我国患者就医道德现状以及患者就医道德与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要提高患者的就医道德,需要教育患者正确认识医疗行为;医务人员要通过积极的医患沟通,赢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医务人员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大众传媒应客观公正的报道医疗事件,并积极进行医学知识宣传;司法机关要公正执法,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
作者:李天颖;孙一阳;贾周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志愿者行动与医学活动的价值追求具有一致性,其不仅利于医师职业精神培养方法的多元化,也有利于提升医师职业精神培养的实效性.某医学院校基于志愿者行动对培养医师职业精神的意义,对部分临床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志愿者行动机制存在以下问题:对学生培训不充分;学校与医院沟通、协调不充分;对志愿者行动社会宣传不充分.进而提出建立组织与培训机制、管理与反馈机制、总结与激励机制等措施,以完善志愿者行动机制,提高培养医师职业精神的实效性.
作者:王天秀;黄娉婷;黄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各种历史背景及美国的文化变迁导致了道德真空,传统的道德信仰以及道德专家都被边缘化,生命伦理学在被当作西方后-基督教、世俗社会的道德指南而普遍受到拥护.而四原则的模糊性大大降低了四原则中的任何一项原则提供规范性伦理内容的可能性.儒家思想既有特殊的、植根于中国历史的道德意识,也有伴随它的普世的道德考量.面对当今西方世俗社会所遭遇的经济与文化双重危机,用儒家道德作为道德-理论基础显得更具有说服力,中国生命伦理学的发展则需要立足于本土文化,对四原则进行重新考虑和定位.
作者:恩格尔哈特;张颖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为实现“推己及人”、“他人之心,予忖度之”等传统医学医患伦理价值观念,更好的发挥传统医学中的医患观念的现实意义,探讨了如何掌握医患沟通的语言与非语言技巧,如何正确解读患者言语的技巧,以提升医务人员职业素养,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作者:唐雪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温州市民的施救意愿及障碍因素,探讨消除施救障碍因素、提高施救意愿的有效途径.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876例温州市民的人口学资料、施救意愿及障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温州市民对不同的施救对象的施救意愿不同,对“亲近的人”的施救意愿显著高于“认识的人”,对“认识的人”的施救意愿显著高于“陌生人”(P<0.01).担心自己救不好、怕背黑锅、怕传染病成为对“认识的人”和“陌生人”施救的主要障碍因素;对“亲近的人”施救的障碍因素是担心自己救不好、缺乏面对生命垂危者的勇气.结论 温州市民施救意愿有待提高,有关部门应针对影响施救的障碍因素采取措施,以便救治更多人的生命.
作者:祝雪花;姜丽萍;蔡福满;杨丽丽;符丽燕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本期“国际生命伦理学家”栏目介绍挪威卑尔根大学哲学系主任Reidar Lie教授.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他的简历,他目前的研究方向是:国际合作研究的伦理问题,发展中国家卫生改革的伦理问题.第二部分是他提供的新代表作“疾病监测、受益和样本共享”.文章考查了世界卫生组织内部有关建立流感大流行准备框架的争论,这个争论涉及那些贡献样本的国家能够预期有哪些受益作为回报,特别是在获得大流行的流感疫苗上,虽然在2011年达成了协议,但基本的争议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第三部分是他就生命伦理学与科学哲学的关系、生命伦理学的规范性以及生命伦理学家了解临床和研究实践等问题所作的回答.
作者:邱仁宗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采用自尊量表以及社会支持量表对接受慈善捐赠的贫困生和没有接受慈善捐赠的贫困生进行问卷调查,分层随机抽取接受慈善捐赠的贫困生和没有接受慈善捐赠的贫困生各200人,通过统计分析,结果显示:①受赠贫困生的自尊水平高于非受赠贫困生的自尊水平,受赠金额越高自尊水平越高;②受赠贫困生的社会支持水平高于非受赠贫困生的社会支持水平,受赠金额越高,社会支持水平越高;③受赠贫困生的社会支持和自尊水平呈正相关.
作者:郑节霞;唐闻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广州地区孕妇对于常规产前超声筛查的态度,以更好地为孕妇提供关于产前超声筛查的相关信息,尊重其自主选择权.方法 对在2012年1月~2013年2月间经产前超声筛查后无已知产科风险的298例孕妇(12~38周)展开横断面问卷调查,并分析孕妇进行产前超声筛查的原因,对产前超声筛查的态度及期望.结果 孕妇进行产前超声筛查的主要原因分别为胎儿生长发育情况的评估(100%,n=298)产科检查(98%,n=293),胎儿畸形(95%,n=282).随着孕期的增长,这些参与者对产科问题和胎儿畸形关注度增高,在早孕期对胎儿的发育情况较为关心,而在晚孕期则对产科问题和胎儿畸形更为关注.大部分孕妇期望进行产前超声筛查,大多数孕妇(99%,n=295)希望通过产前超声筛查了解胎儿是否异常,89%(n=266)的孕妇担心检出胎儿畸形,仅48%(n=142)的参与者从她们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获得所关注的相关信息.结论 为帮助孕妇在孕期更好地作出决策,医疗卫生服务提供者需在医学伦理学基本原则下为孕妇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并了解影响孕妇所关注问题的因素.
作者:白洁;韩瑾;万均辉;戴常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经典著作《不失人情论》中分析了医患关系的正确处理方法,可用于指导实习医学生更好地处理医患关系.通过分析《不失人情论》中对病人、旁人、医人的关系,探讨古今医患关系的共性,并结合名医陈湘君教授处理医患关系的技巧,阐述如何处理医惠关系的方法,及医学生医患关系教学的注意点,即在实习阶段,应通过学习经典及言传身教方法相结合的医学伦理指导方法,来提高医学生处理医患关系的技巧.
作者:陈晓云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