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周勤;王慧
国际生命伦理学研讨会(2014·南京)于2014年3月8~9日在南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邱仁宗研究员、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学院翟晓梅院长、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史兆荣院长、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杨国斌副院长、英国《生命伦理学》杂志(Bioethics) Ruth Chadwick主编、英国One World Analytics Anthony Mark Cutter主任、《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王明旭主编、《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编辑部李恩昌主任、副主编等近百人出席了会议.
作者:吉鹏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通过以某志愿服务项目为例探讨了医务社工扮演的规划者、组织者、评估者以及倡导者等角色及医务社工专业力量容易被行政力量“同化”,医务社工与志愿者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医务社工在倡导医疗资源的公平性而无法保障更多人的服务需求时面临的角色困惑等.并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加强专业修养,做好自身角色定位;完善志愿者管理与激励机制,促进医务社工与志愿者的联动;在专业化与行政化互动过程中争取行政力量的认可;倡导更高层面的政策支持.
作者:孙振军;杜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通过分析保肢治疗、截肢术治疗、放化疗肢体骨肿瘤的原则及特点,以及由并发症引发的伦理问题和手术中所遇到的医学伦理问题,提出了从医学伦理学角度思考肢体骨肿瘤患者和医师决策治疗的方式,包括:医师要不断提高自己水平;要遵循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要加强医患沟通和人文关怀.
作者:谢远龙;蔡林;王文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在校及毕业医学生对“服务-学习”型医德教育效果的主观评价,为探索适合我国医学生有效的医德教育模式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方法 利用自编调查问卷对831名在校医学生和近5年来从汕头大学医学院毕业的302名医学生(现为医生)进行调查,并随机抽取参加服务学习活动的27名在校学生和9名毕业学生进行个人深入访谈,采用SPSS19.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卡方检验(α=0.05)分析,用Nvivo8软件对深入访谈材料编码后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参与服务学习型医德教育的比例高,77.6%的在校医学生及74.8%的医生认为服务学习对医德教育起到很大或较大作用,其收获主要体现在“了解病人疾苦,鞭策自己做一个好医生”“更好地理解和同情患者”及“激励自己努力学习”等.结论 “服务学习”模式是一种创新的医德教学方法,为医德教育搭建理论联系实践平台提供了科学可行的手段,提高了医德课程的教育效果,是一种值得借鉴和推广的医德教育模式.
作者:罗益镇;林振华;郁丽娜;连兴基;梁仟;李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医务人员隐私权受到伤害的主要原因有:法制观念的缺失,个别医务人员职业精神的缺乏,部分医疗机构管理的缺失,法律执行力的缺失.对此,提出如下对策:增强法制观念,完善隐私权的相关立法,严格执法;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减少医患冲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
作者:李怡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通过对医德情感内涵及其在医疗实践过程中的重要性的叙述,指出了医学院校医德情感教育中存在的重专业知识,轻医德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技能,轻医德情感;情感教育方法单一,教学手段及内容陈旧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采用ESP手段培养医学生医德情感的对策:通过英语课堂活动,播放相关视频;开展辩论赛;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组织编排有关医患关系的情景剧;利用校园网络在线学习平台;利用图书馆书籍、期刊;去附属医院实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学手段,全方位培养医学生的医德情感.
作者:刘瑛;许丹凌;张淑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通过调研和访谈从医患关系的模式角度分析了当前中国医疗领域中的“自主性原则”,对医生来说,虽然医生对患者的自主性表示尊重和接受,但很多时候仍将患者自主式作为医生履行职责的障碍;对患者来说,患者也没有将自主视为理想医患关系的要素,反而认为自主在很多情况下会损害自身的利益,提出在西方医疗实践的影响下,医患关系的模式处于传统的家长制和西方的消费主义两种极端模式相重叠的阶段,自主性原则在两种模式中被赋予了截然不同的价值,因而导致了自主性原则在当前中国医疗实践中的两难处境.
作者:李亚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分析社区卫生工作的特点及对全科医生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规范化培养全科医生需要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主要表现在:全科医生培养的体系设置要结合社区卫生工作的实际需要;高度重视选拔和培养全科医生的师资;建设全科医生培养训练基地,狠抓社区在职医生转型教育工作;加强对农村贫困地区社区全科医生的“定向培养”,以此来培养符合社区卫生工作需要的全科医生.
作者:司庆燕;陈士福;孙莹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荷兰等国安乐死合法化十年的临床实践显示,请求安乐死的患者人数和实施安乐死案例逐渐增加;主要涉及终末期不可治愈的癌症患者,没有扩大病种范围的现象;有80%的执行案例都上报安乐死复审委员会接受监督;医生未经患者明确请求终止其生命的行为有所减少.这些结果为进一步依法提高患者临终关怀质量、保证患者人格尊严,促进其它国家安乐死立法进程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李亦萌;李旭;李恩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存在心理咨询工作中的法律伦理问题、心理咨询的内容和方法缺乏人文内涵、心理咨询因角色冲突面临伦理两难等问题.应尽快建立完善相关的伦理制度体系和机构;加强对心理咨询工作者的伦理培训,重视人文关怀;应重视角色理解,形成不同工作部门及个体间的良性沟通;应按照正确、合理的工作目标、伦理学原则及内容和方法,作出正确的伦理评判和指导.
作者:多文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医药类学生应具有包括认知要素、道德要素、人文精神和行为要素在内的人文素养,但当前有部分中医药学生人文素养欠缺,要充分利用中医药文化,提升中医药类学生的人文素养:重视中医经典,用中医药精神文化感染中医药类学生的道德文化素养;贯通一二课堂,用中医药物质文化丰富中医药类学生的认知文化素养;加强文化教育,用中医药制度文化熏陶中医药类学生的行为文化素养.
作者:蔡心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本研究寻找影响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探讨如何缓解医护人员压力,更好服务患者的方法.方法 对某医院不同科室、不同性别、年龄、职称及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69.56%的医护人员身体健康状况一般,58.69%的医护人员存在着焦虑或抑郁的情况,且女性的比例高于男性.结论 影响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是多重的,建立健全的社会伦理环境,制定明确、规范的医疗伦理行为规范,普及精神心理伦理知识,关爱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可以有效缓解医护人员压力.
作者:姚红梅;郑有礼;任洁;赵雯静;张剑琴;宋戈;靳菊英;鲜瑶;李卫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通过对当下医学留学生的人文教育现状的分析,引出了其在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完善知识结构、健全品格三方面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医学留学生人文教育的途径:医学专业教学应渗透人文教育;优化针对医学留学生的人文课程设置;积极开展人文教育隐性课程;融人文教育于医学实践.
作者:范熙;吕嘉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通过对全国各省级医学伦理学会的主要工作与经验进行总结,概括为培训教育、学术研究、交流合作、规范管理、咨询鉴定、宣传普及与服务会员七个方面,并结合福建省医学伦理学发展现状,提出学会在职能发挥中对民众医学伦理观引导与互动上应有所加强,同时论述了这些经验对构建福建省医学伦理学会的启示.
作者:陈旻;莫楠;王卫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影响乡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的伦理因素包括:传统医学价值观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有一定衰落,乡村医生身份定位模糊、福利待遇不足、保障不健全等问题使其职业精神缺乏,诊疗行为的情感无涉性造成了医患关系的一定疏远,乡村医生的道德自律没有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作者:孙咏莉;吕兆丰;王晓燕;黄昊;李珑;王玉;陈世景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针对目前麻醉医生与患者双方接触时间短,无效交流多,患者对知情同意不满意的现状,采取将工作流程分解并制作一套符合伦理学和相关法规,提高工作效率,易推广的自助式麻醉术前访视视频的新措施.从而提高医院的总体效率,使麻醉这一过程更形象化,更利于理解,减少主观偏倚,自助式麻醉知情同意视频符合伦理学要求和相关法规,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期望值,有助于改变医患关系.
作者:吕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源于古代战争的军事精神医学自18世纪确立之始,即开启了对患者的人道关爱;越南战争后相关伦理问题逐步突显,并纳入了精神医学共同体关注视野.由此,依据军事实践的转变,军事精神医学伦理研究经历了由传统战争中精神医学伦理、到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精神医学伦理、再到反恐战争中精神医学伦理三个发展阶段.
作者:常运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改善医患关系,在制定、完善法律制度之外,还需医患双方的美德建设.这就需要:减少医患之间的利益冲突,重建亲密的信任与合作关系;加强医患沟通交流,减少医患认知差异和冲突;培育和提升医护人员的美德和职业精神;提高公民文化与道德素养,提高患者就医道德.
作者:杨同卫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从信息不对称理论出发,分析护患双方在信息量、信息的真实性、信息的认知程度和信任度方面存在的不对称现象,进而认识到其对护患关系产生的影响表现在:患者期望超出合理水平,患者刻意隐瞒信息,护理人员诱导需求,护理人员轻视患者知情权.并由此提出解决对策:成立医德医风监督机构;完善告知制度,保障患者的知情权;建立领导定期接待制度;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培养主动服务的意识;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技能;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作者:张艳;周勤;王慧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医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基本情况,分析医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因素,为国内关于医学生网络游戏成瘾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调查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广州某医学院校医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x2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结果 调查检出样本的网络游戏成瘾率为7.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家长拒绝否认、抑郁、支持利用,抑郁与支持利用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 医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受多因素影响,其中对支持利用度低,家长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抑郁情绪等因素应给予高度重视.医学院校应从多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以改善学生的网络游戏成瘾现状.
作者:冯景贤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