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
医院文化建设中存在各种误区,这与领导者对医院文化建设的整体性、长期性、差异性、伦理性认识不足密切相关.应当将医院目标内化为所有员工的共识,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方式,重视员工的培养和发展,正确处理医院内部小群体文化,从而打造出符合医院实际、独具特色的医院文化.
作者:杨练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影响乡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的伦理因素包括:传统医学价值观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有一定衰落,乡村医生身份定位模糊、福利待遇不足、保障不健全等问题使其职业精神缺乏,诊疗行为的情感无涉性造成了医患关系的一定疏远,乡村医生的道德自律没有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作者:孙咏莉;吕兆丰;王晓燕;黄昊;李珑;王玉;陈世景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通过对中医药伦理发展特点的分析研究,明确自身定位与特点是伦理发展的前提,全面提高伦理审查水平是中医药伦理发展的核心,并指出了在研究中医药伦理发展的过程中需关注中医药“隐形伦理”的问题,关注基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风险/受益及中药毒性、不良反应报道等,厘清中医药伦理的定位,明确中医药伦理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应对,逐步形成规范化建设,以切实提升中医药伦理建设的水平.
作者:元唯安;崔晨;李珍;蒋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医药类学生应具有包括认知要素、道德要素、人文精神和行为要素在内的人文素养,但当前有部分中医药学生人文素养欠缺,要充分利用中医药文化,提升中医药类学生的人文素养:重视中医经典,用中医药精神文化感染中医药类学生的道德文化素养;贯通一二课堂,用中医药物质文化丰富中医药类学生的认知文化素养;加强文化教育,用中医药制度文化熏陶中医药类学生的行为文化素养.
作者:蔡心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医患双方利益差别导致利益冲突,医患双方认知存在巨大差异,人文关怀的缺失以及ICU病房的封闭化管理、高额治疗费用等缺陷,容易诱发医患冲突.通过提升医患双方素质,加强医患沟通,对医者主体给予人文关怀,完善法律法规和监控体系等方法,减少ICU医患冲突发生,在确保发挥ICU救治作用的同时,充分保障患者及其家属的权益.
作者:王蔚;周愚;苏真娇;郑伟;赵灵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改善医患关系,在制定、完善法律制度之外,还需医患双方的美德建设.这就需要:减少医患之间的利益冲突,重建亲密的信任与合作关系;加强医患沟通交流,减少医患认知差异和冲突;培育和提升医护人员的美德和职业精神;提高公民文化与道德素养,提高患者就医道德.
作者:杨同卫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国际生命伦理学研讨会(2014·南京)于2014年3月8~9日在南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邱仁宗研究员、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学院翟晓梅院长、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史兆荣院长、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杨国斌副院长、英国《生命伦理学》杂志(Bioethics) Ruth Chadwick主编、英国One World Analytics Anthony Mark Cutter主任、《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王明旭主编、《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编辑部李恩昌主任、副主编等近百人出席了会议.
作者:吉鹏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源于古代战争的军事精神医学自18世纪确立之始,即开启了对患者的人道关爱;越南战争后相关伦理问题逐步突显,并纳入了精神医学共同体关注视野.由此,依据军事实践的转变,军事精神医学伦理研究经历了由传统战争中精神医学伦理、到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精神医学伦理、再到反恐战争中精神医学伦理三个发展阶段.
作者:常运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对医学生的同理心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以加强对医学生同理心的培养.方法 采用问卷法,调查了413名学生的医学同理心水平和一般同理心水平,其中医学生208名,非医学生205名,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法.结果 在杰斐逊量表中,医学生的医学同理心水平高于非医学生.一般同理心量表结果表明,非医学生的水平与医学生水平没有差异,但是在“幻想力”维度上差异显著.在医学同理心量表中,女生的同理心水平都明显高于男生的同理心水平.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杰斐逊量表中的“观点选择”、“换位思考”和一般同理心量表中的“幻想力”、“同理心关注”维度上有差异.结论 研究提示,提高医学生的同理心水平,须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作者:张舒;刘汉龙;刘惠军;张金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通过分析医学院校德育课程重专业而轻德育,“知”与“行”存在分离,德育目标存在特殊性的现状,指出医学生德育课程中,简单的说教或照本宣科的授课方式往往缺乏能动性,其中的形式主义制约着教学效果.提升医学院校德育教学的效果,需要适时地引入道德体验模式,并通过以下几种教学方式:角色扮演,结合实例进行实际演练,医患纠纷典型案例学习使医学生能从另一个角度审视自己的言行,引起心理过程的变化,重新规范自身的道德行为,从而强化了对医学生德育教育的教学效果.
作者:宣雅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生物样本库建设中有诸多问题,主要包括:样本收集的知情同意及“再次同意”有关的问题、广泛同意的问题、保密性问题、所有权问题及商业化问题、参与者重新接触的伦理问题,出生队列研究中生物样本库建设也同样面临着上述生物样本库需面临的伦理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为生物库建设及运作过程中的伦理管理框架提出了生物样本库共享、知情同意及特殊人群保护、样本采集方面及生物样本库有关经济方面等几个具体建议.
作者:周凤娟;邱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人类精子库的建立对于解决人类不育难题、提供生殖保险具有重要意义,但这些进步背后也存在一系列复杂的家庭、社会和法律等伦理问题.就精子库工作中常见的伦理问题,如精子的使用方式、社会问题及其他问题作了分析.并提出对策:建立定期伦理督查制度,加强人类精子库管理;加强医学、伦理及法制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道德责任感.
作者:闫峰;平萍;刘勇;胡洪亮;曹小蓉;李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通过调研和访谈从医患关系的模式角度分析了当前中国医疗领域中的“自主性原则”,对医生来说,虽然医生对患者的自主性表示尊重和接受,但很多时候仍将患者自主式作为医生履行职责的障碍;对患者来说,患者也没有将自主视为理想医患关系的要素,反而认为自主在很多情况下会损害自身的利益,提出在西方医疗实践的影响下,医患关系的模式处于传统的家长制和西方的消费主义两种极端模式相重叠的阶段,自主性原则在两种模式中被赋予了截然不同的价值,因而导致了自主性原则在当前中国医疗实践中的两难处境.
作者:李亚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评价西安市十个涉农区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成果,找出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建议.方法 运用现场调查和描述性统计方法及随机访谈法对西安市十个涉农区县村卫生室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经过标准化建设,西安市十个涉农区县村卫生室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得到改善、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医疗卫生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结论 村卫生室是整个农村基层医疗体系的基础,只有从多方面加强村卫生室的建设,改进管理方式,才能更好的发挥其“网底”作用.
作者:邓春光;鱼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分析社区卫生工作的特点及对全科医生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规范化培养全科医生需要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主要表现在:全科医生培养的体系设置要结合社区卫生工作的实际需要;高度重视选拔和培养全科医生的师资;建设全科医生培养训练基地,狠抓社区在职医生转型教育工作;加强对农村贫困地区社区全科医生的“定向培养”,以此来培养符合社区卫生工作需要的全科医生.
作者:司庆燕;陈士福;孙莹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存在心理咨询工作中的法律伦理问题、心理咨询的内容和方法缺乏人文内涵、心理咨询因角色冲突面临伦理两难等问题.应尽快建立完善相关的伦理制度体系和机构;加强对心理咨询工作者的伦理培训,重视人文关怀;应重视角色理解,形成不同工作部门及个体间的良性沟通;应按照正确、合理的工作目标、伦理学原则及内容和方法,作出正确的伦理评判和指导.
作者:多文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护士伦理准则》提供通用的护理伦理原则、规范,以指导护士作为临床实践、护理行为和伦理决策的评价标准.本准则包括有七章内容.第一章 总则.其中包含三条:第一条是护士职责“为护理对象提供专业的关怀照顾;协同医师实施诊疗计划;及时与医疗团队沟通;开展健康教育、康复指导,提供全人护理.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护理宗旨.”这一条开宗明义的明确了护士肩负的道德职责.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关于护理工作范畴的报告中指出,护士的工作主要包括4个方面,而提供全人护理是新医学模式下所要求的整体护理思想.这条宗旨是参考国际护士协会(ICN)制定的《国际护士伦理准则》,但增加了“保护生命”这一项内容.
作者:潘绍山;张金钟;张新庆;谢红珍;李恩昌;贾启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通过对2013年版《赫尔辛基宣言》和旧版本进行比较,分析生命伦理学发展的新进展:一是对受试者的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表现在从研究设计的源头管控保障受试者利益和从知情同意的过程管控维护受试者权利两方面.二是对研究医生的管理进一步规范,涉及研究医生的定义问题、资质问题、职责问题.三是对伦理委员会的定位进一步明确.此外,新版宣言更加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作者:郑金;曲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从基于护理角色强化护德人性化服务取向、人性化服务取向是护理职业精神的基本因素、护理职业本位的担当、护理职业的起点和归宿、缓解护理工作压力的实效平台等方面论述了人性化服务取向是护理职业的基本属性.从语言人性化化沟通的具体形式、语言艺术是形象反应的人性化、形体语言的人性化等方面阐述语言沟通环节的护理人性服务取向,认为护士的行为要靠人性化服务取向加以规范.
作者:孙永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通过对精子的质量与储存、卵子组合、子宫的来源与子宫的年龄、试管婴儿的数量、性别、健康以及人类辅助生殖经费等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伦理分析与思考.提出思考与对策:加强管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合理布局医疗机构;合理使用精子、卵子;建立并完善机构伦理委员会等工作机制;加大对技术滥用行为的打击力度,进一步推进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研究.
作者:董莉;董玉整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