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在护理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的研究

冯香艳;王明旭;孟婷婷

关键词:护理专业, 护理教学, 情感教育, 教学方法
摘要:通过论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指出了护理教学课堂中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教师情感教育意识不足,护生认知发展与情感发展不平衡,专业思想教育不足。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加强教师自身的情感修养,增强其情感教育意识;构建轻松愉悦多样化的教育环境;强化专业思想教育。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流浪精神病人收治中的伦理困境分析与对策探讨

    通过对2011—2015年在萧山医院精神科病房的流浪精神病人收治和出院情况的调查,发现存在“被精神病”风险,无监护人状态下病人权益保障和监督机制缺失,病人长期滞留病房等伦理困境。建议建立流浪精神病人权利保障与监督委员会,通过纠错机制减少误诊或“被精神病”现象发生;保障恰当的诊疗和生活照顾;为滞留病人创造出路等,保障流浪精神病人的基本权益,达到减少精神残疾,避免再度流浪的目的,从而完善社会管理体系。

    作者:钱烈;赵志宏;李萍;俞玉海;方祝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从医学伦理学角度看待非医学因素卵子冷冻

    通过对非医学因素卵子冷冻概念以及应用现状的阐述,对非医学因素卵子冷冻与辅助生殖技术管理规范的矛盾冲突进行伦理分析,对非医学因素卵子冷冻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伦理性系统评估考量后,认为非医学因素的卵子冷冻需要慎重考虑。

    作者:陈莉;李鸿儒;许娟娟;姚兵;孙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台湾地区医疗团队资源管理的经验启示?

    医疗团队资源管理是管控医疗风险,保障病人安全以及提升病人满意度的有效途径。在医疗团队资源管理内涵界定的基础上,阐释了台湾地区医疗团队资源管理的应用和经验,提出了医疗团队资源管理应用于医疗实践的几条建议。

    作者:徐文轩;王鑫淼;张雪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山东省机构养老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山东省机构养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自制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 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200名60岁以上老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2200分,回收有效问卷2013份,有效回收率为91.5%,本研究选取其中271名机构养老老年人进行分析。结果有41.7%的机构养老老年人SCL-90得分为阳性,多元分析结果显示生活自理能力( P=0.045)和慢性病种类(P=0.025)对山东省老年人群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山东省机构养老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影响因素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和慢性病种类,应采取积极措施促进我省农村健康老龄化。

    作者:贾君杰;郭继志;李敏;庄立辉;沈郁淇;朱宇航;王瑞梅;张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关于珠海市住院医师能力培养标准的研究

    通过应用德尔菲法从医学专家的角度探索珠海市住院医师能力培养标准。经过两轮的专家函询获得6个维度53个因子的研究成果,其中一级指标6项:专业素养、临床实践技能、终身学习与自我提高的能力、人文医学实践能力、医学知识、促进医疗系统良好发展的能力,二级指标18项、三级指标29项。标准指出医师能力的培训内容已不再仅仅以临床实践能力为主。合格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毕业生既要达到国标的临床实践技能目标,又要具备其他五大项能力。

    作者:戴丽;马俊;龙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ICU镇痛镇静治疗的伦理学分析

    镇痛镇静是危重病人治疗的必要措施。实施镇痛镇静治疗时,应当尊重病人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在病人利益大化原则和生命权优先的前提下,优化镇痛镇静治疗方案,避免不良作用和并发症发生。同时注意保护病人隐私,加强医护协作,推行由医师制定方案并指导护士主导实施的镇痛镇静管理模式。

    作者:李国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征稿启事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出版,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由中国医师协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医学学术性科技期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45-1365/R,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674-3806,邮发代号为48-173,国内外公开发行。办刊宗旨:报道国内外医学科学的新研究成果,传播医学科学的新理论和信息,交流医学科学的新经验,介绍医学科学的新技术。报道内容包括基础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教学研究中的发明创造、成果报告和学术经验,临床疾病诊疗中的新技术、新项目、新方法等。栏目设置:专家特稿、基金课题报告、博硕论坛、临床研究、技术创新、护理研讨、短篇报道、循证医学、新进展综述等。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医护一体人文关怀对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影响的相关研究?

    目的:观察医护一体人文关怀对MCI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命质量的作用效果。方法将入选的70例老年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在院期间、出院3个月及6个月进行电话随访,采用MoCA量表、ADL量表及SF-36生命质量评价量表进行评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予以医护一体人文关怀,出院每月进行1次家访,在院期间、出院3个月及6个月采用MoCA量表,ADL量表及SF-36生命质量评价量表进行评分。结果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三组量表评分均高于在院期间的评分,且观察组患者3组量表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3组量表的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医护一体人文关怀能有效提高MCI患者认知功能,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李婉妮;闫菊娥;姚婕;徐盈;马晓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陕西省南部地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工作倦怠的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对陕西省南部地区基层卫生医务人员工作倦怠现状的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矫治和预防工作倦怠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随机抽取陕西省南部地区742名基层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基层卫生人员工作倦怠的相关因素。结果此研究共收集有效调查678人,陕西省南部地区基层医务人员工作倦怠度得分为(2.86±0.71)分,不同的年龄、工作强度、单位类型、工作对家庭影响和人事满意度,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倦怠度有显著影响。结论陕西省南部地区基层卫生医务人员的工作倦怠状况处于一般水平。政府及卫生机构管理部门应重点改善基层卫生机构的人事建设体系,创建个性化卫生机构制度,以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倦怠,提高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的健康水平。

    作者:夏曼曼;张健;冯巧莹;梁珺;王明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论中国传统道德智慧对现代生命伦理的积极价值?

    医学认知和实践,面对人的生命存在的特殊客体,不仅需要主客关系的科学理性思维,更需要主体际性的伦理思维,尤其需要道德意识的自觉,重视德性伦理对于规范伦理的滋润。中国传统道德智慧,擅长于用你我关系的德性伦理进行换位思维,这一思想智慧,对于丰富完善规范伦理、构建现代生命伦理价值体系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作者:张周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医患关系的媒体舆情对临床医学生的影响

    目的:调查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的认知及医患关系的媒体舆情对临床医学生的影响。方法通过自制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泰安市某医学院临床医学实习生及在校生和非临床专业大学生进行整群随机抽样,将数据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相较于非临床学生,临床医学生关注医疗报道(χ2=11.902,P=0.003),有更多的临床医学生认为媒体舆情加剧了医患矛盾,造成负面消极的影响(χ2=13.459,P=0.036);无论是否为临床专业,医学生普遍认为目前医患关系比较紧张(χ2=0.180,P=0.914)、媒体在医患报道中多倾向于对患者有利(χ2=11.154,P=0.084);临床实习生比在校生更后悔学习临床专业( Z=-2.573,P=0.010)。结论目前的医患媒体舆情对临床医学生的学习心理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且临床实习生比在校生表现的更加悲观。应调整媒体在医患关系中的导向作用,为临床医学生身心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和谐医患关系的建设做出贡献。

    作者:邵一鸣;孙玉盼;宋静;杨树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癌性疼痛多学科诊疗模式对晚期肿瘤患者姑息治疗的影响及思考?

    上海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在崇明地区通过数年探索,初步建立了包括肿瘤科、麻醉科、疼痛科、康复科、心理科等多学科的癌痛综合诊疗模式,并借助于医疗信息化手段,以癌痛症状管理为切入点,初步实现了癌痛的实时评估与诊疗,帮助患者有效减轻了生理及心理痛苦,改善了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培养了患者健康自我管理意识,对晚期肿瘤患者的姑息治疗及管理具有参考意义。

    作者:华红伟;姜峰;程志军;廖志军;黄骞;倪祖琴;胡薇薇;李静;孙运恒;丁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对不孕症夫妇开展生殖伦理教育和培训的探讨?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规范发展,不仅仅取决于生殖技术从业人员的伦理意识、有力的制度保障和完备的监管体系,同时还依赖于不孕症夫妇的良好的伦理意识。对不孕症夫妇进行生殖伦理知识的普及,培育他们的伦理意识,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解决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伦理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作者:张妞;徐菊华;张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身体约束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

    身体约束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保护性医疗措施,如果在使用过程中缺乏人性化护理,那么就会给患者带来生理、心理及伦理问题。总结了人性化护理和身体约束的研究现状,从约束前准备、约束中护理、约束后护理三个阶段归纳出实施身体约束中的人性化护理措施,以此为人性化护理的进一步实施提供参考。

    作者:汪诚;朱小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基于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双师制”培养方法探索?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是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针对当前卓越医学人才职业精神培养存在的课程体系不规范;缺少主观体验;忽视阶段性、差异性和连贯性的统一等问题,尝试探索“临床带教医师+医学伦理学教师”共同参与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双师制”方法。目的在于通过“双师”共同参与,在院校内医德教育与临床医德实践养成之间搭建桥梁,实现二者的互通融合,切实提高卓越医学人才的医德践行能力。

    作者:刘明;徐玉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满意度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潍坊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对机构服务的满意度状况,力求为相关部门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提出建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潍坊市2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157名入住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机构服务总需求满意度得分为(4.14±0.33)分,为中上等水平。各维度满意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日常生活需求、医疗护理需求、休闲娱乐需求、精神心理需求。结论“医养结合”模式养老服务基本能够满足入住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但服务内容仍有待拓展,需养老机构充分调动多方社会资源,以实现“医养结合”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邱大石;张倩;陈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从“人之常情”到“医之常情”--医学生道德情感教育探析?

    医学生道德情感教育应从激发医学生的人之常情开始,使他们对患者产生同情为核心的良心感。但医学生面临医患矛盾增多状况时,易对常情产生怀疑,应引导其理解道德情感在医生职业活动中的必要性,让他们以对患者的责任感做出坚持待患有情的选择。在此之上,通过做人有情及做事合情理两方面教育相结合,让医学生逐步将以情待患当作自身作为未来医者的义务性情感,实现人之常情到医之常情的转变。

    作者:莫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利用人体生物标本进行研究的伦理思考--美国受试者保护“通用法则”的修改建议及启示

    人体生物标本的利用对推动生物医学的进展有重大意义,与此同时,强大的电子数据库信息处理能力给个人信息的保密带来了挑战。对于利用人体生物标本的研究,如何在确保遵循伦理原则的基础上促进研究的顺利开展,是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在修改美国联邦法规———人体研究受试者保护“通用法则”过程中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其公布的“建议规则制定通知”提出:通过泛知情同意,强化对受试者自主权的尊重,几乎不再有免除知情同意的情况;对于研究风险仅仅涉及隐私保护,将在明确保证执行隐私法等保护措施的前提下,简化审查程序。围绕NPRM中提出的有关利用人体生物标本的研究的修改情况进行介绍,对NPRM中关于知情同意、豁免审查和排除审查的相关条款进行整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对我国伦理审查工作的启发和借鉴。

    作者:刘海涛;熊宁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基于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模式探索?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对改革五年制临床本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提出了迫切要求。潍坊医学院作为试点高校,在“卓越医师班”不断探索卓越医学人才职业精神培养的模式,初步形成了“全过程、共参与、多途径、强实践”的立体化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模式。

    作者:于芳;徐玉梅;赵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