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丽;马俊;龙艺
通过论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指出了护理教学课堂中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教师情感教育意识不足,护生认知发展与情感发展不平衡,专业思想教育不足。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加强教师自身的情感修养,增强其情感教育意识;构建轻松愉悦多样化的教育环境;强化专业思想教育。
作者:冯香艳;王明旭;孟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陕西省南部地区基层卫生医务人员工作倦怠现状的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矫治和预防工作倦怠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随机抽取陕西省南部地区742名基层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基层卫生人员工作倦怠的相关因素。结果此研究共收集有效调查678人,陕西省南部地区基层医务人员工作倦怠度得分为(2.86±0.71)分,不同的年龄、工作强度、单位类型、工作对家庭影响和人事满意度,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倦怠度有显著影响。结论陕西省南部地区基层卫生医务人员的工作倦怠状况处于一般水平。政府及卫生机构管理部门应重点改善基层卫生机构的人事建设体系,创建个性化卫生机构制度,以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倦怠,提高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的健康水平。
作者:夏曼曼;张健;冯巧莹;梁珺;王明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镇痛镇静是危重病人治疗的必要措施。实施镇痛镇静治疗时,应当尊重病人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在病人利益大化原则和生命权优先的前提下,优化镇痛镇静治疗方案,避免不良作用和并发症发生。同时注意保护病人隐私,加强医护协作,推行由医师制定方案并指导护士主导实施的镇痛镇静管理模式。
作者:李国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从儒家传统的视角,对健康长寿与伦理道德的关系进行探讨。道德是健康的价值前提之一,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保持和恢复健康的重要因素,对健康长寿的追求只有符合道德才具有价值。
作者:谢广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照护在膀胱癌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并分析其伦理意义。方法选择膀胱癌合并冠心病患者78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9例,对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辅以人性化照护,对干预前后的希望水平、焦虑抑郁状态、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希望指数较干预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及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P<0.05)。这提示采用人性化照护后,观察组自觉症状、心理情绪状态、躯体功能、日常生活等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照护模式可提高膀胱癌合并冠心病患者希望指数、并有助于改善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体现了新的护理精神,具有一定的护理伦理意义。
作者:符凤丽;王阿静;付季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北京市H区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村级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普查的方法对北京市H区所有村卫生室进行调查,样本量为260名乡村医生;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H区选取3个乡镇,在每个乡镇选取6个行政村作为研究现场进行实地观察和个人深入访谈,样本量为18名乡村医生。结果当前北京市H区村卫生室存在人员素质偏低、业务用房及基础设施不足、村卫生室服务能力较弱的问题。结论为提高北京市H区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建议建立人才进出机制,提升乡村医生整体素质;系统化管理,提高村卫生室资源配置水平。
作者:张溪婷;王晓燕;彭迎春;杨佳;刘扬;董屹;周慧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能级对应管理模式对提高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等的作用,并进行医学伦理学分析。方法选择某医院神经内科护士37名,于2013年7月-2014年3月采取传统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于2014年3月-2015年6月对其采取能级对应的岗位管理模式进行管理。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测评护理人员自身工作满意度、患者的满意度的情况;并通过访谈形式了解其他方面的变化。结果实施能级对应管理模式,各项研究指标较实施前明显升高、各种情况均有改善。结论能级对应的岗位管理模式能提高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是对护理伦理精神的具体实践。
作者:刘小玲;李静艳;张玉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通过分析高校医院住院患者的特点,论述了医患沟通和人文关怀在校医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工作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改善医患关系的医学伦理学考虑:加强人文关怀,提高医务人员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发挥梯队作用,积极开展健康宣教与保健。
作者:王三合;王治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对用当前医学知识无法解释,患者常常自我感觉各种不确定身体不适感的症状统称MUPS,目前常常将其视为心理、精神疾病对待。从MUPS的概念和对临床诊疗的影响入手,在病因学分析及系统评估基础上,从应对措施、患者管理、医疗实践及医学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汪涛;徐慧敏;王佳;陶锡鹏;王毅超;胡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身体约束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保护性医疗措施,如果在使用过程中缺乏人性化护理,那么就会给患者带来生理、心理及伦理问题。总结了人性化护理和身体约束的研究现状,从约束前准备、约束中护理、约束后护理三个阶段归纳出实施身体约束中的人性化护理措施,以此为人性化护理的进一步实施提供参考。
作者:汪诚;朱小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通过对2011—2015年在萧山医院精神科病房的流浪精神病人收治和出院情况的调查,发现存在“被精神病”风险,无监护人状态下病人权益保障和监督机制缺失,病人长期滞留病房等伦理困境。建议建立流浪精神病人权利保障与监督委员会,通过纠错机制减少误诊或“被精神病”现象发生;保障恰当的诊疗和生活照顾;为滞留病人创造出路等,保障流浪精神病人的基本权益,达到减少精神残疾,避免再度流浪的目的,从而完善社会管理体系。
作者:钱烈;赵志宏;李萍;俞玉海;方祝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规范发展,不仅仅取决于生殖技术从业人员的伦理意识、有力的制度保障和完备的监管体系,同时还依赖于不孕症夫妇的良好的伦理意识。对不孕症夫妇进行生殖伦理知识的普及,培育他们的伦理意识,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解决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伦理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作者:张妞;徐菊华;张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实现依赖于医师对疾病状况、医疗措施及风险的说明,医师依法履行说明义务有利于与患者就疾病诊治进行有效沟通,从而预防、减少医疗纠纷,同时医师也就说明的内容构成对其自身的约束。通过一起医疗纠纷案例,侧重探讨医师说明义务的履行与医疗风险的分担,以及医师全面适当履行说明义务的伦理要求。
作者:王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信息化条件下风险管理在门诊采血工作中的作用。方法回顾2014年1月-2015年1月某院门诊采血工作中的护理风险管理,即分析门诊采血工作中风险发生的原因、评价可能的不良后果,提出风险预防及控制措施。结果通过护理风险管理,采血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增强,护患满意度提高。结论在门诊采血工作中应用风险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符合保证患者安全的护理伦理要求,有效降低医疗风险和事故的发生。
作者:李芳萍;宋新爱;张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介绍了心脏介入治疗的现状,指出了心脏介入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注意的伦理要点,具体有:患者的知情权、被告知权、沟通权、隐私权及其他。在此基础上,建议通过临床路径的实施、有效的沟通、全方位的人文关怀、职业道德建设及严格的监督与反馈等措施,进一步改善心脏介入治疗过程中遇到的伦理问题,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志华;赵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调查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的认知及医患关系的媒体舆情对临床医学生的影响。方法通过自制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泰安市某医学院临床医学实习生及在校生和非临床专业大学生进行整群随机抽样,将数据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相较于非临床学生,临床医学生关注医疗报道(χ2=11.902,P=0.003),有更多的临床医学生认为媒体舆情加剧了医患矛盾,造成负面消极的影响(χ2=13.459,P=0.036);无论是否为临床专业,医学生普遍认为目前医患关系比较紧张(χ2=0.180,P=0.914)、媒体在医患报道中多倾向于对患者有利(χ2=11.154,P=0.084);临床实习生比在校生更后悔学习临床专业( Z=-2.573,P=0.010)。结论目前的医患媒体舆情对临床医学生的学习心理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且临床实习生比在校生表现的更加悲观。应调整媒体在医患关系中的导向作用,为临床医学生身心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和谐医患关系的建设做出贡献。
作者:邵一鸣;孙玉盼;宋静;杨树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阶段,医德教育与医德修养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住院医师成长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训组织实施的有效保证。医学伦理学和医学道德相关理论学习是医德教育的基础,医学实践是医德修养的根本途径,而在实践中内心感悟是医德修养的逐步升华。住院医师医德素质的养成以医德他律为主导,以医德准则为导向,更强调自律医德行为,恪守医德信念,遵守医德规范。
作者:王欣倍;张伟;朱琼;张丽莉;蒋秀凤;刘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通过对非医学因素卵子冷冻概念以及应用现状的阐述,对非医学因素卵子冷冻与辅助生殖技术管理规范的矛盾冲突进行伦理分析,对非医学因素卵子冷冻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伦理性系统评估考量后,认为非医学因素的卵子冷冻需要慎重考虑。
作者:陈莉;李鸿儒;许娟娟;姚兵;孙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有诸多表见环节,具体涉及:医学礼仪、医患双方心理防御墙、早期干预患者情绪、医德与病德、“不伤害原则”、缓和医疗、医生美德等方面,对这些环节做了具体分析。
作者:孙永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医学认知和实践,面对人的生命存在的特殊客体,不仅需要主客关系的科学理性思维,更需要主体际性的伦理思维,尤其需要道德意识的自觉,重视德性伦理对于规范伦理的滋润。中国传统道德智慧,擅长于用你我关系的德性伦理进行换位思维,这一思想智慧,对于丰富完善规范伦理、构建现代生命伦理价值体系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作者:张周志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