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形成性评价在口腔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王垚;王金华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 口腔预防, 医学实验教学, 学习效果, 评价方法论, 学习过程, 学生, 评价信息, 教学水平, 教学过程, 及时反馈, 哈佛大学, 评价学, 经常性, 教与学, 美国, 教师, 概念, 测评
摘要:美国哈佛大学著名评价学家斯克里芬于1967年在《评价方法论》一书中提出了“形成性评价”的概念[1]。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教与学而进行的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和改进,强调评价信息的及时反馈,旨在通过经常性的测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改进教师的教学水平[2‐3]。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庆市1732例流动人口性生活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重庆市1732例流动人口性生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流动人口性健康水平及相关部门的服务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1732例已婚和未婚有性生活的流动人口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采用SAS 9.3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Ordinal有序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男性流动人口和配偶/性伴侣进行性方面交流的频率高于女性,OR=1.53(95% C I:1.24~1.89);低年龄组的对象性相关交流多于高年龄组;小学及以下组对象交流频率低于学历较高组;外、港、台资企业的对象交流频率高于其他工作场所的对象。男性流动人口自报性生活频率高于女性,OR=1.84(95% CI:1.40~2.42);呈现低年龄组的对象性生活频率多于高年龄组现象,在工厂工作的对象性生活频率低于外、港、台资企业对象性生活频度。与经常交流的对象相比,交流频率一般的对象出现性苦闷及性压抑状况的OR为2.75(95% CI:1.71~4.41),交流较少的OR为2.60(95% CI:1.45~4.66)。结论男性、低龄、高学历的对象性交流频率较多,年龄和工作场所是影响性生活频率的重要因素,舒缓工作压力,增加性问题交流有助于改善性苦闷和性压抑。

    作者:赵瑞;李玉艳;童琦;于传宁;周颖;纪红蕾;刘俊;李亦然;武俊青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普伐他汀和CRP对ADP诱导的血小板凝血酶受体 PAR-1表达的调节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PAR‐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富血小板血浆,分别给予C反应蛋白(CRP)、普伐他汀干预和ADP刺激进行体外研究。试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单纯ADP组,低浓度普代他汀+ADP组,高浓度普伐他汀组+ADP组,CRP组,普伐他汀+CRP联合组。采用流式细技术检测PAR‐1和LOX‐1平均荧光强度(M FI)。采用酶联免疫试验检测TXB2和F1+2水平。结果5μmol/L ADP刺激能促使血小板PAR‐1表达增加35%。50μg/mL CRP显著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PAR‐1的表达(P<0.01)。1μmol/L、10μmol/L普伐他汀均显著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PAR‐1的表达(P<0.01)。联合应用CRP和普伐他汀更能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PAR‐1表达,较单独使用CRP或普伐他汀降低更显著(P<0.05)。单纯ADP刺激后TXB2较基础时明显增高(P<0.01),50μg/mL CRP、10μmol/L普伐他汀干预后ADP刺激的TXB2分别下降为(112.68±24.48)pg/mL、(146.48±46.54)pg/mL ,与单纯ADP刺激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0μg/mL CRP显著增加ADP诱导的F1+2水平(P<0.01),10μmol/L普伐他汀对ADP诱导F1+2的生成无明显影响。普伐他汀呈浓度依赖性的方式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LOX‐1表达(1μmol/L和10μmol/L普伐他汀处理后M FI分别为:1.80±0.19和1.62±0.16),与单纯ADP刺激后LOX‐1表达(MFI:3.16±0.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μg/mL CRP对ADP刺激的血小板LOX‐1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PAR‐1在ADP诱导的血小板活化中起重要作用,普伐他汀和CRP通过不同机制明显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PAR‐1的表达,提示在炎症状态下他汀仍能起着重要的抗血栓作用。

    作者:楚罗湘;周素娴;杨帆;覃月秋;梁志山;莫昌干;王晓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双歧杆菌脂磷壁酸对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细胞免疫的影响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脂磷壁酸(BLTA)对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白色念珠菌建立免疫低下小鼠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观察BLTA处理对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NK细胞杀伤活性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结果免疫低下小鼠深部感染白色念珠菌后,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活性轻度下降(P>0.05),NK细胞杀伤活性明显下降(P<0.05),IL‐2、IL‐4和INF‐γ水平轻微升高(P>0.05),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BLTA处理后,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NK细胞杀伤活性明显升高(P<0.01),血清IL‐2和IN F‐γ水平明显升高( P<0.05),IL‐4变化不大,IL‐10明显降低( P<0.01)。结论 BL T A可改善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状态,恢复甚至增强深部感染念珠菌后受到抑制的细胞免疫应答。

    作者:王频佳;王娴;谢成彬;王跃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疟原虫遗传减毒子孢子诱导抗肺癌免疫的初步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疟原虫遗传减毒子孢子能否诱导抗肺癌免疫作用,为肺癌疫苗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实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尾静脉注射遗传减毒子孢子进行免疫C57BL/6J小鼠,对照组注射磷酸缓冲盐溶液(PBS);14 d后用Lewis肺癌细胞(LLC)皮下接种,待肿瘤长出后用游标卡尺测量肿瘤大小;肿瘤组织免疫组化对比肿瘤增殖、凋亡、血管生成情况。结果两组小鼠的肿瘤生长有差异,疟原虫遗传减毒子孢子能抑制肿瘤的增殖、血管生成、促进凋亡。结论遗传减毒子孢子可能是一种新的治疗策略或能成为一种有效的载体介导肺癌的免疫治疗。

    作者:邓旭锋;郑鸿;周东;刘权兴;丁艳;徐文岳;戴纪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SpA 刺激单核巨噬细胞表达早期致炎因子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SpA)对单核巨噬细胞表达早期致炎因子 TNF‐α、IL‐1和IL‐6的影响。方法用一定浓度SpA与THP‐1细胞培养不同时间,用MTT法测定SpA对THP‐1细胞增殖的影响;用ELISA测定培养液中TNF‐α、IL‐1和IL‐6的水平;用RT‐PCR检测细胞TNF‐α、IL‐1和IL‐6相应mRNA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pA对THP‐1细胞增殖的影响与其作用剂量有关。SpA可促进巨噬细胞分泌 TNF‐α、IL‐1和IL‐6及表达相应mRNA ,且呈一定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SpA刺激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1、IL‐6和表达相应mRNA均在12 h达高峰。SpA刺激组TNF‐α、IL‐1和IL‐6的表达和释放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 SpA可明显促进单核巨噬细胞表达和分泌早期致炎细胞因子 TNF‐α、IL‐1和IL‐6。SpA在启动金葡菌性脓毒症及促进其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者:马兴龙;黄俞霖;陈晓晴;李明强;刘清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脓毒症诱导的肠损伤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

    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目前住院患者大的威胁之一。而肠道在脓毒症的发病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肠道既是脓毒症受累的重要器官之一,又是加重脓毒症反应的器官。正常情况下,肠道细菌及其产物与肠道黏膜屏障存在动态平衡,肠道黏膜屏障可以防止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阻止抗原和微生物进入体内,同时又可以使人体和环境实现分子交换,从而摄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1]。因此,完整的肠黏膜屏障是防止肠源性疾病和保障身体营养供应必不可少的。脓毒症时,肠道内环境平衡失调,炎性因子产物增加,细胞凋亡增多,肠道黏膜屏障受到破坏,肠黏膜通透性发生改变,致使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引发菌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肠道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香琴;马晓媛;田李星(综述);梁华平(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并不稳在肥胖与非肥胖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肥胖对开放及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并不稳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9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并失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比较不同手术组的围术期参数、临床疗效及术后影像学检查等各项指标。结果34例肥胖患者及105例非肥胖患者在开放组及微创组中进行相关指标比较。其中肥胖患者围术期指标在开放组均大于非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微创组中,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13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无脱钉、断钉现象。所有患者在开放或微创手术后6个月随访视觉模拟(VAS)评分及疗效情况(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在开放和微创手术中,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术后6个月O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可能是影响 TLIF治疗的不利因素。

    作者:肖侃侃;赵劲民;殷国前;李兵;彭小忠;卓祥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贵阳地区新生儿G6PD缺乏症分子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贵阳地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 )缺乏症的发生率及基因突变分布情况。方法选取新生儿脐血DNA样本515例,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系统检测G6PD基因15种突变类型和1种多态位点。结果515份样本检出G6PD基因突变10例,检出率为1.94%。检出5种突变类型:1388G> A 4例(40.0%),1024C> T 和519C> T各2例(20.0%),1376G> T和95A>G各1例(10.0%)。多态位点1311C>T的等位基因频率为12.79%。结论贵阳地区是G6PD缺乏症的高发区,1388G>A是该地区常见的G6PD基因突变类型。

    作者:黄盛文;吴娴;许吟;周曼;刘兴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和踝臂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 )和踝臂指数(ABI)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对25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进行 Gensini评分。检测BaPWV 和 ABI ,并与冠状动脉 Gensini评分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Gensini评分增高,BaPWV逐渐增高、ABI逐渐减小(P<0.05)。BaPWV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1), ABI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 BaPWV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ABI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BaPWV和ABI对冠心病的早期识别、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监测有显著价值。

    作者:杨文慧;杨莉;何燕;魏云鸿;邓洁;王瑞萍;杨苏;孙艳;刘师节;董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

    目的:探讨两种治疗方案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 )患者体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A组)、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B组),每组45例,均接受4周的降糖治疗,选取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8‐异前列腺素(8‐iso‐PGF2a)、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值。结果(1)A、B两组患者的治疗前 FPG、2hPG、HbA1c、MDA、8‐iso‐PGF2a、Hcy均高于对照组,GSH‐PX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A、B组患者治疗后FPG、2hPG、MDA、8‐iso‐PGF2a、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GSH‐PX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较B组在降低FPG、2hPG及HbA1c幅度上无明显差异(P>0.05);A组的8‐iso‐PGF2a、MDA、Hcy较B组下降幅度大,GSH‐PX较B组升高幅度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较高的氧化应激状态;(2)两种治疗方案都能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水平,但是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方案在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方面的作用要优于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方案。

    作者:陈亮;姚志灵;刘文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风湿性心脏病单纯二尖瓣狭窄患者左房功能的研究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风湿性心脏病单纯二尖瓣狭窄(MS)患者左房功能。方法应用RT‐3DE测量30例风湿性心脏病MS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左房大容积(LAVmax )、左房小容积(LAVmin )、左房收缩前容积(LAVpre ),计算左房总射血容量(TASV)、左房被动射血容量(PASV)、左房主动射血容量(AASV)、左房扩张指数(LAEI)、左房整体射血分数(LAEF)、左房被动射血分数(LAEFpassive )、左房主动射血分数(LAEFactive )。对以上容积及射血量数据均经体表面积(BSA)校正,得到左房大容积指数(LAVmaxI )、左房小容积指数(LAVminI )、左心房收缩前容积指数(LAVpreI )、左房总射血容量指数(TASVI)、左房被动射血容量指数(PASVI)、左房主动射血容量指数(AASVI),分析上述数据与二尖瓣口面积(MVA)的相关性。结果(1)MS组LAVmax I、LAVmin I、LAVpre I均高于对照组(P<0.05);(2)MS组 TASVI、PASVI、AASVI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MS组LAEI、LAEF、LAEFpassive 、LAEFactive均低于对照组(P<0.05);(4)MS组LAVmax I、LAVmin I、LAVpreI、LAEF、LAEFpassive与 MVA 相关(r=-0.432、-0.421、-0.440、0.352、0.401,P<0.05),TAVSI、PASVI、AASVI、LAEI、LAEFactive与MVA无相关性(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MS患者左房存储器功能、管道功能、泵功能均降低。RT‐3D E可评价风湿性心脏病M S窦性心律患者左房功能。

    作者:陈敏华;郭盛兰;覃诗耘;吴棘;张棣;邓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贵州苗族腌汤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肠道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苗族腌汤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肠道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以期为肝衰竭患者提供有效的食疗措施。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A组)、急性肝衰竭模型组(B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组(C组)、腌汤高剂量组(D组)、腌汤低剂量组(E组),每组10只。B组、C组、D组、E组大鼠用硫代乙酰胺(TAA)皮下2次注射,制备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C组、D组、E组大鼠在肝衰竭造模前和期间分别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腌汤6mL(高剂量)、腌汤1.5mL(低剂量)灌胃。于第2次注射TAA后28h抽取股动脉血分别检测血清内毒素(ETX)、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取肝组织及距回盲部3cm回肠组织行病理学检测。结果B组肝细胞索排列紊乱,肝小叶结构破坏,肝细胞呈灶状坏死及大片坏死,坏死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各干预组与B组肝脏病理学损伤程度相当。A组回肠黏膜形态完整,绒毛结构清晰,排列整齐;B组回肠黏膜结构紊乱,绒毛稀疏,上皮细胞不同程度脱落、缺失、坏死,固有层明显充血,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各干预组肠黏膜损伤较B组轻。B组及各干预组大鼠血清ETX、D‐Lac、DAO、ALT、AST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B组比较,各干预组大鼠血清ETX、D‐Lac、DAO、ALT、AST水平均不同程度降低,C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比较,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苗族腌汤能通过保护肝衰竭大鼠肠黏膜屏障,减少肝衰竭大鼠血清ETX的生成或释放,减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似可防治由IETM导致的继发性肝损伤,对肝衰竭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作者:蒋兴华;吴亚云;程明亮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提升妇科护士对恶性肿瘤患者留置尿管的照护品质的研究

    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广泛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此手术切除范围广,手术并发症多,而以术后膀胱功能紊乱常见[1],因此需考虑留置导尿管约2周时间。留置导尿管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常用的处置方式。但由其引起的导尿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CAUTI)至今临床上仍无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方法。尿路感染占医院感染的40%,成为院内感染的首要原因,其中80%与留置导尿管有关[2]。导尿管护理主要目的是防止留置尿管伴随尿路感染,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通过成立护理专案小组,以提高护士对恶性肿瘤患者留置尿管的照护水平。本科于2013年11月开展提升妇科护士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尿管照护正确率护理专案改善活动,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富兰;赵庆华;高建琼;王琳;罗月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诱导痰MUC5AC在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差异分析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 )与支气管哮喘(C A )患者诱导痰黏蛋白水平的差异。方法通过问卷形式,对117例EB患者和137例CA患者的咳痰情况进行调查。并对部分EB、CA患者及健康对照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诱导痰细胞分类和痰上清黏蛋白M UC5AC水平检测,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0%的EB患者均为无痰或只咳少许黏痰,痰量较多(>10 mL/d)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CA患者(8.5% vs .23.4%,P<0.05)。CA患者的诱导痰黏蛋白M UC5AC水平(26.8±8.9)μg/mL明显高于EB患者(17.3±7.8)μg/mL和健康对照(12.5±4.3)μg/mL ,EB患者与健康对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上清中黏蛋白水平与患者的痰Eos比例显著相关(P<0.01)。结论 EB存在气道病理性黏液分泌增多的趋势,气道嗜酸粒细胞性炎症程度较轻可能是其缺乏黏液高分泌的机制之一。

    作者:罗炜;杨超培;王慧;陈如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深圳市常住人口住院医疗机构选择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深圳市常住人口住院医疗机构选择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深圳市常住人口进行现场调研,通过问卷调查表分析常住人口住院医疗机构选择及愿意程度、满意度及信任度情况,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寻找深圳市常住人口住院就医的影响因素。结果市级医院是深圳市常住人口住院就医的首选;他们对市级医院的选择愿意程度和信任度均高于区级医院;身体健康状况和参保情况是住院医疗机构选择的影响因素,健康状况越差和参保的居民选择市级医院的概率更大。结论积极宣教、引导居民合理就医,提高区级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深圳市医疗保障体系。

    作者:王娜;陈琴;吴进军;肖俊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miRN A-125b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与顺铂化疗敏感性研究

    目的:探讨微小RNA‐125b(miRNA‐125b)在鼻咽癌组织、血清中的表达及与顺铂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4例临床确诊鼻咽癌完整病例资料及组织和血清标本,另取患者癌旁组织为组织对照,同时收集34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为血清对照,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PCR)法检测miRNA‐125b在癌组织、癌旁组织、血清中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iRNA‐125b在癌组织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06),在鼻咽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健康体检者(P=0.000);miRNA‐125b在患者癌组织与血清中的表达无相关性(r=0.112,P=0.528)。miRNA‐125b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病理分型、T分期、N分期有关(P<0.05),在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仅与N分期相关(P<0.05)。miRNA‐125b在癌组织中表达与顺铂化疗敏感性呈负性相关(P<0.05),在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与顺铂化疗敏感性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miRNA‐125b的低表达可能参与了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对鼻咽癌诊断、分型、分级有一定意义,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可作为筛选顺铂化疗方案的指标之一。

    作者:龚轩民;孙永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成形术式选择及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总结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成形术式选择经验并评估术后疗效。方法收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病历,患者的手术方式主要依据其听力功能检查、残余鼓膜及鼓室表现、乳突CT表现进行选择,部分患者需通过术中鼓室探查后方能决定手术方式。后收集到病历资料及随访内容完整者共161例(164耳),其中单纯鼓室成形Ⅰ型(40耳)、完桥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Ⅰ型(30耳)、开放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Ⅱ型(94耳),从听力、生存质量及手术满意度评分等方面评价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结果3组患者术后气导听阈平均值均较术前降低(P<0.05),骨导听阈平均值皆无明显变化(P>0.05);比较3组患者术后气导改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种术式术后主观听力提高率分别为82.5%、70.0%和8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整体生存质量提高率分别为80.0%、80.0%和7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病情的担心程度降低率分别为90.0%、93.3%和9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基本满意以上所占比例分别为100.0%、100.0%和9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适合行鼓室成形术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手术方式主要根据其听力、耳镜、乳突CT及术中所见进行选择;从患者术后听力及生存质量等方面评价,3种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均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方敏;李朝军;杨莉;邝韶景;熊俊伟;李必强;黄羽;赵彦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不同剂量 rhEPO 对新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大鼠肺eNOS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使用不同治疗剂量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SD新生幼鼠的新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模型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Bcl‐2在肺组织的表达水平变化的影响,并找出合适的给药时间及使用剂量,旨在探讨其对新型BPD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脂多糖(LPS)和持续高氧制备新型BPD模型。选取未作任何处理的正常新生幼鼠18只作为空气对照组,然后将90只新生BPD模型幼鼠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 组)、rhEPO800组(B组)、rhEPO1000组(C组)、rhE‐PO1200组(D组)、rhEPO1400组(E组),各18只,在给药后第1、7、14天从各组抽取6只处死并取下肺组织于液氮保存。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SD新生幼鼠肺组织中eNOS、Bcl‐2蛋白及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A组中Bcl‐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比空气对照组明显降低,而eNOS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B、C、D、E组与A组相比,随着rhEPO浓度的升高,Bcl‐2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而 eNOS的表达量逐渐降低,E组中的表达变化为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rhEPO对新型BPD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而且连续使用1400 IU/kg rhEPO 14 d ,治疗效果好。

    作者:王冰冰;张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miR-302a对叶酸缺乏小鼠胚胎干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miR‐302a对叶酸缺乏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mESC分为完全培养基组(对照组),无叶酸培养基组(无叶酸组),无叶酸培养基+miR‐302amimic组(miR‐302a组),通过RT‐PCR进行检测miR‐302a在完全培养基及无叶酸培养基中的表达。构建miR‐302amimic,后转染到无叶酸培养基mESC中,采用MTT法检测miR‐302amimic对mESC活力的影响,Annexin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miR‐302amimic对mESC细胞凋亡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miR‐302amimic对mESC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及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激活情况,以及下游分子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p21、p27表达的影响。结果RT‐PCR证实无叶酸组中miR‐302a表达量下降(P<0.01)。与完全培养基比较,无叶酸培养基中,mESC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Akt及mTOR磷酸化水平下降,CyclinD1表达下调,p21及p27表达上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无叶酸组比较,miR‐302a组中,mESC细胞活力上升,凋亡下降,G1期缩短,AKT及mTOR磷酸化水平提高,CyclinD1表达上调,p21及p27表达下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iR‐302a类似物能显著抑制缺乏叶酸mESC凋亡,能促进其增值,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阳倩;石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综合医院门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与门户,也是体现医院综合水平的重要部门。门诊患者就诊人数逐年增加,病种也日益复杂,在此新形势下对门诊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院近年在门诊工作中进行了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汪敏;刘茜;李保兰;朱瑞仪;陈代英;杜雪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