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倩;石伟
目的:分析比较在DSA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经锁骨下区锁骨下静脉、经锁骨上区锁骨下静脉植入静脉输液港(CVP)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舒适度的异同,探讨不同手术方式的利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188例因肿瘤在DSA引导下植入CVP治疗的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植入途径分为经颈内静脉组(A组)、经锁骨下区锁骨下静脉组(B组)、经锁骨上区锁骨下静脉组(C组),跟踪随访比较各组术中疼痛评分、围术期及术后近期、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CVP,术中、术后无致死性并发症发生。每组中均有1例患者出现导管感染所致发热,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2例(2.1%,2/96)、C组中1例(1.7%,1/60)患者出现锁骨下静脉血栓,其中C组患者左锁骨下静脉完全闭塞,经接触溶栓治疗后未能再通,B组患者经接触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良好。A组及C组患者的导管错位、导管折曲发生例数较B组患者多,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组患者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较B组高(P<0.05)。导管夹闭仅在B组出现2例;各组在导管破裂、静脉港翻转、伤口裂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DSA引导下经锁骨下静脉入路植入CVP安全有效,且患者术中更舒适,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可在植入CVP时优先考虑。
作者:王黎明;安天志;赵许亚;蒋天鹏;宋杰;葛金钊;周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作者:《重庆医学》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miR‐302a对叶酸缺乏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mESC分为完全培养基组(对照组),无叶酸培养基组(无叶酸组),无叶酸培养基+miR‐302amimic组(miR‐302a组),通过RT‐PCR进行检测miR‐302a在完全培养基及无叶酸培养基中的表达。构建miR‐302amimic,后转染到无叶酸培养基mESC中,采用MTT法检测miR‐302amimic对mESC活力的影响,Annexin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miR‐302amimic对mESC细胞凋亡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miR‐302amimic对mESC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及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激活情况,以及下游分子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p21、p27表达的影响。结果RT‐PCR证实无叶酸组中miR‐302a表达量下降(P<0.01)。与完全培养基比较,无叶酸培养基中,mESC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Akt及mTOR磷酸化水平下降,CyclinD1表达下调,p21及p27表达上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无叶酸组比较,miR‐302a组中,mESC细胞活力上升,凋亡下降,G1期缩短,AKT及mTOR磷酸化水平提高,CyclinD1表达上调,p21及p27表达下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iR‐302a类似物能显著抑制缺乏叶酸mESC凋亡,能促进其增值,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阳倩;石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Fascin‐1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两步法检测87例结直肠癌和28例癌旁正常组织中Fascin‐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Fascin‐1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和Cox回归模型分析Fascin‐1蛋白表达与结直肠患者生存的相关性。结果 Fascin‐1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7%(38/87)和7.1%(2/2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cin‐1蛋白表达在不同年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不同性别、病理类型、肿瘤位置、分化程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Fascin‐1蛋白高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0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Fascin‐1蛋白高表达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HR]=2.087,95% CI:1.196~3.642, P=0.010)。结论 Fascin‐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与患者的远期生存率相关。Fascin‐1蛋白可能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孔凡良;胡丽霞;李成发;黄孟芹;蒋英俊;缪华纬;吴燕;王凤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与门户,也是体现医院综合水平的重要部门。门诊患者就诊人数逐年增加,病种也日益复杂,在此新形势下对门诊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院近年在门诊工作中进行了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汪敏;刘茜;李保兰;朱瑞仪;陈代英;杜雪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肠道硫化氢(H2 S)合成酶胱硫醚‐γ‐裂解酶(CSE)与糖尿病(DM )大鼠近端结肠动力的关系。方法一次性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65 mg/kg ,建立1型糖尿病模型,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注药第10天制作结肠平滑肌纵行肌条,使用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每组纵行肌肌条自发性收缩活性;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及双重免疫荧光的方法观察结肠全层标本及肌间神经丛(M P)中CSE分布;采用Western blot方法观察肠道组织(去黏膜及黏膜下层)CSE的表达。结果 DM组近端结肠肌条收缩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CSE在黏膜下层、黏膜下神经丛、MP、纵行肌和环形肌都有分布;CSE在大鼠肌间神经元细胞核中分布,但CSE阳性神经元所占MP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大鼠结肠(去除黏膜及黏膜下层后)CSE的表达上调(P<0.05)。结论 CSE表达上调可能是DM大鼠近端结肠运动减退的原因之一。
作者:王芹;刘颖;林中;段泽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急性胰腺炎小鼠肝损伤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72只健康雄性昆明小鼠分为3组,急性胰腺炎组(AP组)、罗格列酮预处理组(AP‐ROS组)和生理盐水组(N S组),每组24只。分别于建模后6 h、12 h和24 h处死小鼠,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淀粉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 L T )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水平。运用RT‐PCR方法检测肝脏组织NF‐κB和PPARγmRNA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肝脏组织PPARγ和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小鼠血清淀粉酶、ALT 和AST水平在相对应的各时间点AP组比NS组明显升高(P<0.01),AP‐ROS组较AP组明显降低(P<0.01)。AP组肝脏组织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在造模后6 h和12 h均低于NS组(P<0.05);AP‐ROS组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AP组和NS组(P<0.01)。AP组肝脏组织NF‐κB mRNA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与AP‐ROS组和NS组相比较均升高(P<0.01)。结论 NF‐κB与小鼠急性胰腺炎肝损伤有明显关系,PPARγ在肝损伤中的表达受到抑制;罗格列酮在AP早期能增强PPARγ表达,抑制NF‐κB的表达。
作者:马增翼;许刚;于文光;田克立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采用大规模平行测序检测胎儿染色体疾病,通过全面随访,为无创产前检测(NIPT )的临床应用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及遗传咨询方案。方法唐氏筛查高风险的孕妇接受 NIPT ,结果提示高危者进行核型确诊,低危者进行生育前后随访。结果(1)NIPT提示胎儿异常25例,异常率为1.49%,核型确诊异常12例,均已引产,NIPT 对 T21、T18、XO、XXY、XYY的准确性依次为99.93%、100.00%、99.66%、100.00%、100.00%;在高龄妊娠和双胎妊娠中对 T 21/T 18的准确性达100.00%;产前阳性干预率达100.00%。(2)NIPT提示低风险1651例,完成随访1468例,成功率为88.91%,发现1例9号染色体倒位(母源性)。(3)B超检测染色体异常准确率达98.17%,检出率仅7.69%;唐氏筛查高风险人群的准确率仅为0.88%,假阳性率高达99.12%;NIPT避免了98.71%的孕妇进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结论 NIPT作为现有产前检测技术的重要补充,为寻找合适的产前筛查模式提供参考。在医疗机构建立健全NIPT随访和服务系统对降低出生缺陷疾病尤为重要。
作者:赖允丽;陈筠;易升;周林;易赏;雷亚琴;郑海洋;林飞;邬玲仟;韦红卫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 )和踝臂指数(ABI)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对25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进行 Gensini评分。检测BaPWV 和 ABI ,并与冠状动脉 Gensini评分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Gensini评分增高,BaPWV逐渐增高、ABI逐渐减小(P<0.05)。BaPWV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1), ABI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 BaPWV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ABI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BaPWV和ABI对冠心病的早期识别、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监测有显著价值。
作者:杨文慧;杨莉;何燕;魏云鸿;邓洁;王瑞萍;杨苏;孙艳;刘师节;董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了解苏北地区在校大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大学生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将1857例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选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 HS)和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PSS)调查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1857例学生中发生伤害1次以上的有639例,伤害的年发生率为34.41%;专科生伤害年发生率高为38.94%,研究生伤害年发生率低为31.75%。伤害类型中跌倒/碰撞伤的构成比高为34.64%,伤害部位多为下肢轻伤;对在校大学生伤害发生有影响的因素有学历、年龄、在家中排行、父母婚姻状况、学生及其父母的身体状况、与同学相处的关系、与室友发生是否摩擦、外出打工,以及经心理压力测试,大学生心理量表的10个因子和总压力及紧张感因子等25个因子为影响因素。结论为预防因伤害引发的突发事件发生,需在大学生中开展安全教育、心理教育及干预,以期达到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大学生伤害事件发生的目的。
作者:杨金友;张巧玲;孙莉莉;石月;丁昕;吴秀娟;张训保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重庆地区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第1季度心血管内科住院,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同意行冠状动脉支架术(PCI)并使用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共152例。抽取其外周血并通过提取基因组DNA ,检测CYP2C19的基因型,了解其代谢型的分布。结果在152例检测标本中,检测出CYP2C19的6种基因型,*1/*1型(636GG ,681GG)57例(37.5%),*1/*2型(636GG ,681GA)60例(39.5%),*1/*3型(636GA ,681GG)11例(7.2%),*2/*2型(636GG ,681AA)17例(11.2%),*3/*3型(636AA ,681GG)2例(1.3%),*2/*3型(636GA ,681GA)5例(3.3%)。检测出CYP2C19的3种代谢型,所占比例分别为:快代谢型57例(37.5%),中间代谢型71例(46.7%),慢代谢型24例(15.8%)。重庆地区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CYP2C19位点存在基因多态性,弱代谢型的发生率与我国汉族人群几乎一致,高于重庆地区健康汉族人群。结论该地区进行治疗时要重视该酶的基因分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CYP2C19基因分型的检测,以降低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
作者:范超;张燕;何建维;陈鸣;邓少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评价学家斯克里芬于1967年在《评价方法论》一书中提出了“形成性评价”的概念[1]。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教与学而进行的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和改进,强调评价信息的及时反馈,旨在通过经常性的测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改进教师的教学水平[2‐3]。
作者:王垚;王金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剪切波新算法联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类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测量72例女性的72个乳腺结节周边杨氏模量平均值(Emean)。Adler半定量分级对结节的血流情况进行分级(0、Ⅰ、Ⅱ、Ⅲ级)。联合Emean、Adler分级对BI‐RADS分类进行调整。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原BI‐RADS分类与新BI‐RADS分类对乳腺4类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72个乳腺结节中良性42个、恶性30个,原BI‐RADS分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9,联合Emean、Adler分级后新BI‐RADS分类的AUC为0.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5,P<0.05)。结论剪切波新算法联合CDFI对乳腺BI‐RADS 4类结节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崔晖;李惠翔;崔可飞;董金叶;王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SpA)对单核巨噬细胞表达早期致炎因子 TNF‐α、IL‐1和IL‐6的影响。方法用一定浓度SpA与THP‐1细胞培养不同时间,用MTT法测定SpA对THP‐1细胞增殖的影响;用ELISA测定培养液中TNF‐α、IL‐1和IL‐6的水平;用RT‐PCR检测细胞TNF‐α、IL‐1和IL‐6相应mRNA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pA对THP‐1细胞增殖的影响与其作用剂量有关。SpA可促进巨噬细胞分泌 TNF‐α、IL‐1和IL‐6及表达相应mRNA ,且呈一定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SpA刺激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1、IL‐6和表达相应mRNA均在12 h达高峰。SpA刺激组TNF‐α、IL‐1和IL‐6的表达和释放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 SpA可明显促进单核巨噬细胞表达和分泌早期致炎细胞因子 TNF‐α、IL‐1和IL‐6。SpA在启动金葡菌性脓毒症及促进其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者:马兴龙;黄俞霖;陈晓晴;李明强;刘清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 )与支气管哮喘(C A )患者诱导痰黏蛋白水平的差异。方法通过问卷形式,对117例EB患者和137例CA患者的咳痰情况进行调查。并对部分EB、CA患者及健康对照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诱导痰细胞分类和痰上清黏蛋白M UC5AC水平检测,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0%的EB患者均为无痰或只咳少许黏痰,痰量较多(>10 mL/d)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CA患者(8.5% vs .23.4%,P<0.05)。CA患者的诱导痰黏蛋白M UC5AC水平(26.8±8.9)μg/mL明显高于EB患者(17.3±7.8)μg/mL和健康对照(12.5±4.3)μg/mL ,EB患者与健康对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上清中黏蛋白水平与患者的痰Eos比例显著相关(P<0.01)。结论 EB存在气道病理性黏液分泌增多的趋势,气道嗜酸粒细胞性炎症程度较轻可能是其缺乏黏液高分泌的机制之一。
作者:罗炜;杨超培;王慧;陈如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广泛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此手术切除范围广,手术并发症多,而以术后膀胱功能紊乱常见[1],因此需考虑留置导尿管约2周时间。留置导尿管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常用的处置方式。但由其引起的导尿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CAUTI)至今临床上仍无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方法。尿路感染占医院感染的40%,成为院内感染的首要原因,其中80%与留置导尿管有关[2]。导尿管护理主要目的是防止留置尿管伴随尿路感染,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通过成立护理专案小组,以提高护士对恶性肿瘤患者留置尿管的照护水平。本科于2013年11月开展提升妇科护士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尿管照护正确率护理专案改善活动,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富兰;赵庆华;高建琼;王琳;罗月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风湿性心脏病单纯二尖瓣狭窄(MS)患者左房功能。方法应用RT‐3DE测量30例风湿性心脏病MS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左房大容积(LAVmax )、左房小容积(LAVmin )、左房收缩前容积(LAVpre ),计算左房总射血容量(TASV)、左房被动射血容量(PASV)、左房主动射血容量(AASV)、左房扩张指数(LAEI)、左房整体射血分数(LAEF)、左房被动射血分数(LAEFpassive )、左房主动射血分数(LAEFactive )。对以上容积及射血量数据均经体表面积(BSA)校正,得到左房大容积指数(LAVmaxI )、左房小容积指数(LAVminI )、左心房收缩前容积指数(LAVpreI )、左房总射血容量指数(TASVI)、左房被动射血容量指数(PASVI)、左房主动射血容量指数(AASVI),分析上述数据与二尖瓣口面积(MVA)的相关性。结果(1)MS组LAVmax I、LAVmin I、LAVpre I均高于对照组(P<0.05);(2)MS组 TASVI、PASVI、AASVI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MS组LAEI、LAEF、LAEFpassive 、LAEFactive均低于对照组(P<0.05);(4)MS组LAVmax I、LAVmin I、LAVpreI、LAEF、LAEFpassive与 MVA 相关(r=-0.432、-0.421、-0.440、0.352、0.401,P<0.05),TAVSI、PASVI、AASVI、LAEI、LAEFactive与MVA无相关性(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MS患者左房存储器功能、管道功能、泵功能均降低。RT‐3D E可评价风湿性心脏病M S窦性心律患者左房功能。
作者:陈敏华;郭盛兰;覃诗耘;吴棘;张棣;邓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比较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在临床运用中对反映非手术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的意义。方法采用连续定点抽样,对符合入选标准的非手术肿瘤住院患者在入院后的24 h内分别采用N RS2002和PG‐SGA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评估。结果 NRS2002筛查结果显示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7.40%,PG‐SGA评估结果显示营养不足发生率为80.32%。结论 PG‐SGA更能有效地反映非手术肿瘤患者的营养状态。
作者:姚倩;冯长艳;杨祖安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