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罗湘;周素娴;杨帆;覃月秋;梁志山;莫昌干;王晓迪
目的:总结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成形术式选择经验并评估术后疗效。方法收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病历,患者的手术方式主要依据其听力功能检查、残余鼓膜及鼓室表现、乳突CT表现进行选择,部分患者需通过术中鼓室探查后方能决定手术方式。后收集到病历资料及随访内容完整者共161例(164耳),其中单纯鼓室成形Ⅰ型(40耳)、完桥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Ⅰ型(30耳)、开放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Ⅱ型(94耳),从听力、生存质量及手术满意度评分等方面评价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结果3组患者术后气导听阈平均值均较术前降低(P<0.05),骨导听阈平均值皆无明显变化(P>0.05);比较3组患者术后气导改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种术式术后主观听力提高率分别为82.5%、70.0%和8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整体生存质量提高率分别为80.0%、80.0%和7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病情的担心程度降低率分别为90.0%、93.3%和9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基本满意以上所占比例分别为100.0%、100.0%和9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适合行鼓室成形术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手术方式主要根据其听力、耳镜、乳突CT及术中所见进行选择;从患者术后听力及生存质量等方面评价,3种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均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方敏;李朝军;杨莉;邝韶景;熊俊伟;李必强;黄羽;赵彦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了解苏北地区在校大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大学生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将1857例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选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 HS)和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PSS)调查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1857例学生中发生伤害1次以上的有639例,伤害的年发生率为34.41%;专科生伤害年发生率高为38.94%,研究生伤害年发生率低为31.75%。伤害类型中跌倒/碰撞伤的构成比高为34.64%,伤害部位多为下肢轻伤;对在校大学生伤害发生有影响的因素有学历、年龄、在家中排行、父母婚姻状况、学生及其父母的身体状况、与同学相处的关系、与室友发生是否摩擦、外出打工,以及经心理压力测试,大学生心理量表的10个因子和总压力及紧张感因子等25个因子为影响因素。结论为预防因伤害引发的突发事件发生,需在大学生中开展安全教育、心理教育及干预,以期达到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大学生伤害事件发生的目的。
作者:杨金友;张巧玲;孙莉莉;石月;丁昕;吴秀娟;张训保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明确叉头框C2(FOXC2)在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迁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病毒感染的方法建立FOXC2稳定过表达的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FOXC2)及空载体对照细胞株(SW480/pBabe),显微镜下观察结直肠癌细胞形态改变。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法检测FOXC2过表达细胞株及对照细胞株中E‐cadherin、Vimentin、N‐cadherin的表达情况;Tr‐answ ell侵袭小室实验检测结直肠癌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结果过表达后SW480细胞的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原来典型的上皮细胞形状变成长梭形,类似于成纤维细胞的形态;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FOXC2过表达后上皮分子标志物E‐cadherin表达明显下调,而间质分子标志物Vimentin及N‐cadherin表达显著上调;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FOXC2过表达后结直肠癌细胞侵袭潜能明显增强。结论 FOXC2过表达能诱导结直肠癌细胞SW480发生上皮‐间质转化并增强其侵袭能力。
作者:蔡娟娟;崔艳梅;丁彦青;廖雯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使用不同治疗剂量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SD新生幼鼠的新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模型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Bcl‐2在肺组织的表达水平变化的影响,并找出合适的给药时间及使用剂量,旨在探讨其对新型BPD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脂多糖(LPS)和持续高氧制备新型BPD模型。选取未作任何处理的正常新生幼鼠18只作为空气对照组,然后将90只新生BPD模型幼鼠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 组)、rhEPO800组(B组)、rhEPO1000组(C组)、rhE‐PO1200组(D组)、rhEPO1400组(E组),各18只,在给药后第1、7、14天从各组抽取6只处死并取下肺组织于液氮保存。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SD新生幼鼠肺组织中eNOS、Bcl‐2蛋白及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A组中Bcl‐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比空气对照组明显降低,而eNOS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B、C、D、E组与A组相比,随着rhEPO浓度的升高,Bcl‐2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而 eNOS的表达量逐渐降低,E组中的表达变化为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rhEPO对新型BPD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而且连续使用1400 IU/kg rhEPO 14 d ,治疗效果好。
作者:王冰冰;张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风湿性心脏病单纯二尖瓣狭窄(MS)患者左房功能。方法应用RT‐3DE测量30例风湿性心脏病MS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左房大容积(LAVmax )、左房小容积(LAVmin )、左房收缩前容积(LAVpre ),计算左房总射血容量(TASV)、左房被动射血容量(PASV)、左房主动射血容量(AASV)、左房扩张指数(LAEI)、左房整体射血分数(LAEF)、左房被动射血分数(LAEFpassive )、左房主动射血分数(LAEFactive )。对以上容积及射血量数据均经体表面积(BSA)校正,得到左房大容积指数(LAVmaxI )、左房小容积指数(LAVminI )、左心房收缩前容积指数(LAVpreI )、左房总射血容量指数(TASVI)、左房被动射血容量指数(PASVI)、左房主动射血容量指数(AASVI),分析上述数据与二尖瓣口面积(MVA)的相关性。结果(1)MS组LAVmax I、LAVmin I、LAVpre I均高于对照组(P<0.05);(2)MS组 TASVI、PASVI、AASVI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MS组LAEI、LAEF、LAEFpassive 、LAEFactive均低于对照组(P<0.05);(4)MS组LAVmax I、LAVmin I、LAVpreI、LAEF、LAEFpassive与 MVA 相关(r=-0.432、-0.421、-0.440、0.352、0.401,P<0.05),TAVSI、PASVI、AASVI、LAEI、LAEFactive与MVA无相关性(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MS患者左房存储器功能、管道功能、泵功能均降低。RT‐3D E可评价风湿性心脏病M S窦性心律患者左房功能。
作者:陈敏华;郭盛兰;覃诗耘;吴棘;张棣;邓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独立式宣教与管理模块在涂阳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及影响其转归的因素,为优化涂阳肺结核患者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独立宣教与管理组(干预组)和对照组,间隔纳入2013年登记治疗的涂阳肺结核患者,观察治疗效果。对各种变量进行多影响因素分析。结果(1)干预组治愈率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72.22%(χ2=6.692,P<0.05);督导频次大于或等于4次的患者治愈率94.44%,明显高于督导频次小于4次的患者71.15%(χ2=10.193,P<0.05);本地户籍居民治愈率明显高于非本地户籍居民(χ2=11.275,P<0.05)。(2)经过逐步向前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户籍所在地、独立宣教与管理方式、结防门诊督导频次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患者系统化的健康宣教、心理辅导和高频度的随访管理可以大大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同时,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对流动人群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支持和随访管理,并做好患者在辖区间的转出与转入登记工作。
作者:崔哲哲;林定文;刘飞鹰;区进;刘慧慧;庞武贵;陈晓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作者:《重庆医学》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SpA)对单核巨噬细胞表达早期致炎因子 TNF‐α、IL‐1和IL‐6的影响。方法用一定浓度SpA与THP‐1细胞培养不同时间,用MTT法测定SpA对THP‐1细胞增殖的影响;用ELISA测定培养液中TNF‐α、IL‐1和IL‐6的水平;用RT‐PCR检测细胞TNF‐α、IL‐1和IL‐6相应mRNA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pA对THP‐1细胞增殖的影响与其作用剂量有关。SpA可促进巨噬细胞分泌 TNF‐α、IL‐1和IL‐6及表达相应mRNA ,且呈一定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SpA刺激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1、IL‐6和表达相应mRNA均在12 h达高峰。SpA刺激组TNF‐α、IL‐1和IL‐6的表达和释放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 SpA可明显促进单核巨噬细胞表达和分泌早期致炎细胞因子 TNF‐α、IL‐1和IL‐6。SpA在启动金葡菌性脓毒症及促进其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者:马兴龙;黄俞霖;陈晓晴;李明强;刘清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了解贵阳地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 )缺乏症的发生率及基因突变分布情况。方法选取新生儿脐血DNA样本515例,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系统检测G6PD基因15种突变类型和1种多态位点。结果515份样本检出G6PD基因突变10例,检出率为1.94%。检出5种突变类型:1388G> A 4例(40.0%),1024C> T 和519C> T各2例(20.0%),1376G> T和95A>G各1例(10.0%)。多态位点1311C>T的等位基因频率为12.79%。结论贵阳地区是G6PD缺乏症的高发区,1388G>A是该地区常见的G6PD基因突变类型。
作者:黄盛文;吴娴;许吟;周曼;刘兴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体液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1~2014年从患者体液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获得100株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以外科系统多见,占94.0%(94/100);主要分离自脑脊液标本,占35.0%(35/100);50岁以上患者占66.0%(66/100)。该菌对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低,分别为19.2%和34.4%;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74.0%、73.1%;对其他监测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了53.0%。结论分离自体液标本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鲍曼不动杆菌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临床应提高药敏试验率、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邓健康;郭晓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急性胰腺炎小鼠肝损伤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72只健康雄性昆明小鼠分为3组,急性胰腺炎组(AP组)、罗格列酮预处理组(AP‐ROS组)和生理盐水组(N S组),每组24只。分别于建模后6 h、12 h和24 h处死小鼠,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淀粉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 L T )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水平。运用RT‐PCR方法检测肝脏组织NF‐κB和PPARγmRNA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肝脏组织PPARγ和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小鼠血清淀粉酶、ALT 和AST水平在相对应的各时间点AP组比NS组明显升高(P<0.01),AP‐ROS组较AP组明显降低(P<0.01)。AP组肝脏组织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在造模后6 h和12 h均低于NS组(P<0.05);AP‐ROS组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AP组和NS组(P<0.01)。AP组肝脏组织NF‐κB mRNA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与AP‐ROS组和NS组相比较均升高(P<0.01)。结论 NF‐κB与小鼠急性胰腺炎肝损伤有明显关系,PPARγ在肝损伤中的表达受到抑制;罗格列酮在AP早期能增强PPARγ表达,抑制NF‐κB的表达。
作者:马增翼;许刚;于文光;田克立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自1969年在加拿大被提出以来,逐渐被西方的教育体系所接受,并在众多的国际知名的高等学府中开展[1]。但PBL教学模式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迅速推广和应用仅是近10年才出现的,现在已逐渐成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趋势。PBL是一种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多项研究表明PBL教学模式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双向交流、临床思维及团队协作等能力有积极作用,也能够提高课程考试成绩[2‐4]。在PBL教学模式中,PBL教学案例的选择和构建是这一教学模式的核心,好的案例是PBL 课程成功的必备条件[5]。目前,国内高等医学院校的PBL教学没有统一的教材,PBL教学案例有的是引进的案例,大部分院校是自行组织编写[6]。自编PBL教学案例可以克服引进案例的“水土不服”,更符合我国医疗卫生和医学教育现状,以及课程本身的实际。
作者:张彦琦;易东;伍亚舟;刘岭;赵增炜;刘小钰;易大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系统评价强化胰岛素治疗对ICU患者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干预效果,为制订ICU获得性衰弱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及手工检索CBM、CNKI、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ISI数据库中相关文献,由两名研究者按严格的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采用RevM an5.3软件对提取数据进行M eta分析。结果纳入分析文献3篇,ICU患者2788例,其中试验组1380例,对照组140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胰岛素治疗相比,强化胰岛素治疗可降低ICUAW的发病率(RR=0.61,95% CI:0.42~0.89,P=0.01),但其对患者 ICU病死率(RR=0.74,95% CI:0.47~1.17,P=0.20)、患者院内病死率( R R=0.81,95% C I:0.58~1.13,P=0.22)、IC U 监护时间(M D=0,95% C I:-0.37~0.37,P=1.00)、机械通气时间(M D=-1.48,95% C I:-3.43~0.47,P=0.14)的影响不明显。结论基于现有证据得出强化胰岛素治疗可减少ICU患者ICUAW的发病率,但其对患者ICU病死率、院内病死率、ICU监护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作者:张霞;郝巍巍;郑喜兰;王汇平;吴华炼;江智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脂磷壁酸(BLTA)对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白色念珠菌建立免疫低下小鼠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观察BLTA处理对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NK细胞杀伤活性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结果免疫低下小鼠深部感染白色念珠菌后,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活性轻度下降(P>0.05),NK细胞杀伤活性明显下降(P<0.05),IL‐2、IL‐4和INF‐γ水平轻微升高(P>0.05),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BLTA处理后,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NK细胞杀伤活性明显升高(P<0.01),血清IL‐2和IN F‐γ水平明显升高( P<0.05),IL‐4变化不大,IL‐10明显降低( P<0.01)。结论 BL T A可改善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状态,恢复甚至增强深部感染念珠菌后受到抑制的细胞免疫应答。
作者:王频佳;王娴;谢成彬;王跃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苗族腌汤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肠道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以期为肝衰竭患者提供有效的食疗措施。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A组)、急性肝衰竭模型组(B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组(C组)、腌汤高剂量组(D组)、腌汤低剂量组(E组),每组10只。B组、C组、D组、E组大鼠用硫代乙酰胺(TAA)皮下2次注射,制备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C组、D组、E组大鼠在肝衰竭造模前和期间分别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腌汤6mL(高剂量)、腌汤1.5mL(低剂量)灌胃。于第2次注射TAA后28h抽取股动脉血分别检测血清内毒素(ETX)、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取肝组织及距回盲部3cm回肠组织行病理学检测。结果B组肝细胞索排列紊乱,肝小叶结构破坏,肝细胞呈灶状坏死及大片坏死,坏死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各干预组与B组肝脏病理学损伤程度相当。A组回肠黏膜形态完整,绒毛结构清晰,排列整齐;B组回肠黏膜结构紊乱,绒毛稀疏,上皮细胞不同程度脱落、缺失、坏死,固有层明显充血,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各干预组肠黏膜损伤较B组轻。B组及各干预组大鼠血清ETX、D‐Lac、DAO、ALT、AST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B组比较,各干预组大鼠血清ETX、D‐Lac、DAO、ALT、AST水平均不同程度降低,C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比较,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苗族腌汤能通过保护肝衰竭大鼠肠黏膜屏障,减少肝衰竭大鼠血清ETX的生成或释放,减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似可防治由IETM导致的继发性肝损伤,对肝衰竭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作者:蒋兴华;吴亚云;程明亮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广泛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此手术切除范围广,手术并发症多,而以术后膀胱功能紊乱常见[1],因此需考虑留置导尿管约2周时间。留置导尿管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常用的处置方式。但由其引起的导尿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CAUTI)至今临床上仍无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方法。尿路感染占医院感染的40%,成为院内感染的首要原因,其中80%与留置导尿管有关[2]。导尿管护理主要目的是防止留置尿管伴随尿路感染,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通过成立护理专案小组,以提高护士对恶性肿瘤患者留置尿管的照护水平。本科于2013年11月开展提升妇科护士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尿管照护正确率护理专案改善活动,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富兰;赵庆华;高建琼;王琳;罗月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与门户,也是体现医院综合水平的重要部门。门诊患者就诊人数逐年增加,病种也日益复杂,在此新形势下对门诊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院近年在门诊工作中进行了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汪敏;刘茜;李保兰;朱瑞仪;陈代英;杜雪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 )与支气管哮喘(C A )患者诱导痰黏蛋白水平的差异。方法通过问卷形式,对117例EB患者和137例CA患者的咳痰情况进行调查。并对部分EB、CA患者及健康对照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诱导痰细胞分类和痰上清黏蛋白M UC5AC水平检测,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0%的EB患者均为无痰或只咳少许黏痰,痰量较多(>10 mL/d)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CA患者(8.5% vs .23.4%,P<0.05)。CA患者的诱导痰黏蛋白M UC5AC水平(26.8±8.9)μg/mL明显高于EB患者(17.3±7.8)μg/mL和健康对照(12.5±4.3)μg/mL ,EB患者与健康对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上清中黏蛋白水平与患者的痰Eos比例显著相关(P<0.01)。结论 EB存在气道病理性黏液分泌增多的趋势,气道嗜酸粒细胞性炎症程度较轻可能是其缺乏黏液高分泌的机制之一。
作者:罗炜;杨超培;王慧;陈如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重度脑白质病变(WML)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4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Fazekas量表对WML严重程度评定并根据评定结果分为重度组和非重度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以重度WML为应变量,将单因素筛选的可能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4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发生重度WML106例,发生率为42.74%;单因素分析发现,重度组年龄显著高于非重度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显著高于非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4.116,95%CI:1.816~6.454,P=0.000)、高血压(OR=1.462,95%CI:0.842~1.946,P=0.026)和糖尿病(OR=1.157,95%CI:0.698~1.673,P=0.038)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重度WML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重度WML发生率较高,临床要对高龄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降低重度WML发生。
作者:曹林;张美芳;胡旻婧;沈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