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震宇;张磊冰;王俊;赵勇;罗蕾;范伟
“边缘时间”是指手术患者从病房进入手术间之前和手术结束后从手术室返回病房或送至麻醉恢复室、ICU之前的4个时间段[1],虽然“边缘时间”很短暂,但这段时间对手术患者生命极易造成严重的威胁,甚至出现对手术效果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所以医护人员应该注重手术患者的“边缘时间”的安全质量控制,注重手术患者的转运流程管理,保障手术患者的安全.
作者:王依贵;廖印;舒红;方利;高明华;王坤素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调查分析延续性护理对出院后降压药服药依从性及降压效果的影响.方法 以该院心内科、老年病科出院的高血压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前后患者服用降压药的依从性、血压控制水平分析.结果 患者依从性干预组(44.17%)显著高于对照组(30.83%),干预组收缩压[(136.54±7.80)mm Hg]、舒张压[(79.08±10.36)mm Hg]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收缩压(139.91±8.33)mm Hg、舒张压(85.93±10.0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能够显著提高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物依从性及降压治疗效果.
作者:汪敏;刘茜;官莉;宋晓菊;姚莉;代连静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艾塞那肽对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U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就诊于重庆市人民医院及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门诊及住院部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58例,受试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在原有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皮下注射艾塞那肽,初始剂量每次5 μg,每天2次,1个月后根据临床效果调整为每次10 μg,均为早、晚饭前60 min内皮下注射;对照组皮下注射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起始剂量为0.2 U/kg,每天2次,根据监测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使用剂量,同时给予别嘌醇降尿酸.检测两组患者的脂联素(APN)、空腹血糖(FPG)、U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水平并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12周后,治疗组患者FPG、HbA1c及HOMA-I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APN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24周后,FPG、UA、HOMA-IR、BMI及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APN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对照组治疗12周后,FPG、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UA及HOMA-IR较治疗前无显著改变,APN水平较治疗前略有下降;治疗24周后,FPG、HbA1c、U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O-MA-IR及APN水平仍无明显变化,而BMI较治疗前略有增加.治疗24周后,治疗组APN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BMI和HO-MA-IR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 艾塞那肽在降糖的同时,可有效降低UA水平,其降尿酸机制可能与其升高APN水平、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体质量有关.
作者:姜英松;魏平;何梦鸽;刘春容;卢松 刊期: 2016年第22期
脑脊液细胞学是对脑脊液中细胞形态学的研究.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累及软脑膜(包括室管膜及软脊膜),往往伴有脑脊液细胞形态学改变,通过分析脑脊液中细胞的种类和比例,能提示脑膜的病变情况[1].本文报道1例脑脊液细胞学检查首先发现肿瘤细胞的脑膜转移癌(leptomeningeal metastases,LM)病例,原发病灶可能来源于肺组织.
作者:宋颖博;蒋菲;张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药改革的深入,药学服务模式逐渐得到业内的重视,药学工作模式已经由以药品保障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模式转变[1-2].所谓药学服务,是指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含医务人员、患者)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应用有关的服务,以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与经济性,药师的工作内容除基本的药品供应、调剂外,还包括用药咨询、用药指导、开展治疗药物浓度监测、普及用药常识等[3-4].因此,强化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学生“以人为本,药学服务”的理念,帮助学生熟悉常见疾病的临床特征,掌握药物的选择及用药指导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蒋红艳;唐倩;刘晓颖;苏凌淇;邓庆华;夏瀛;郑小红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老年脑梗死患者社会支持、家庭功能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家庭功能评定量表(APGAR)、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袁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对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215例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15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社会支持总分(38.70±8.76)分,客观支持(8.89士3.54)分,主观支持(22.60±5.47)分,对支持的利用度(7.20±1.75)分;家庭功能良好122例,中度障碍65例,重度障碍28例,家庭功能得分(6.73±2.54)分;生理领域(45.93±13.01)分,心理领域(48.80±8.84)分,社会领域(51.59±13.03)分,环境领域(53.27±11.33)分.家庭功能良好患者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和总分高于家庭功能中度障碍和重度障碍患者(P<0.05);家庭功能良好患者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得分高于中度障碍和重度障碍患者(P<0.05).社会支持高分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得分高于低分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月收入水平、对支持的利用度、生理领域、环境领域是综合健康自我评分的影响因素.结论 社会支持和家庭功能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生存质量有一定的影响,提高患者的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水平,有助于改善其生存质量.
作者:方芳;律东;郑桂凤;张高华;谈山峰;扈友庄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不能确定恶性潜能的子宫平滑肌肿瘤(STUM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预后.方法 分析8例STUM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STUMP患者肿瘤直径为5.5~11.0 cm,镜下肿瘤细胞梭形,核分裂象(2~10)个/10HPF.3例可见凝固性坏死,细胞核无或轻度不典型性;5例细胞核弥漫性中到重度不典型性,未见凝固性坏死.8例p16呈局灶阳性、PR呈弥漫强阳性,1例p53弥漫强阳性.随访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STUMP的组织病理学介于平滑肌瘤与平滑肌肉瘤之间,免疫组织化学对其辅助诊断或预后评估可能有帮助,STUMP具有复发或转移风险,需密切随访.
作者:罗巧明;邵少慰;梁少姬;郑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硅胶泪道引流管联合盐酸洛美沙星眼用凝胶泪道内注射在泪道阻塞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3~2014年收治的泪道阻塞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新型硅胶泪道引流管联合盐酸洛美沙星眼用凝胶泪道内注射,对42例(52眼)泪道阻塞患者行泪道插管并留管3~4个月,留管期间定期行泪道冲洗治疗2~3次,3~4个月后冲洗通畅后拔管,拔管后每周泪道内注入盐酸洛美沙星凝胶0.5 mL,连续4周.结果 不同阻塞部位、不同年龄、不同病程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硅胶泪道引流管联合盐酸洛美沙星眼用凝胶泪道内注射方法可以应用于不同年龄、不同部位、不同病程的患者泪道阻塞.
作者:姜茂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激活素A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变化,以及与肿瘤分化和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6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57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因食管不适来院检查确诊无病变的36例患者作为对照研究.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食管癌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激活素A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激活素A与食管癌患者肿瘤分化、转移和术后生存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 食管癌组织中激活素A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食管组织(P<0.05).低分化和中分化食管癌组织中激活素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食管组织和高分化食管癌组织(P<0.05),低分化食管癌组织中激活素A水平明显高于中分化(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中激活素A水平明显高于未转移患者(P<0.05).激活素A阳性患者术后1、2、3年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激活素A阴性患者(P<0.05),而累积复发率明显高于激活素A阴性患者(P<0.05).结论 食管癌组织中激活素A表达异常,与肿瘤分化、转移和术后生存和复发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预后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王永连;刘尚国;陶义鹏;王毅;王忠民;李汉臣 刊期: 2016年第22期
脑积水是小儿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在临床表现上有其自身特点.儿童脑积水的治疗主要依靠外科手术,临床应用多的是脑室-腹腔分流术和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脑室-腹腔分流术是常用的术式,但术后并发症较多.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对非交通性脑积水有良好疗效,也是分流术失败患儿的另一选择.本文就儿童脑积水手术治疗方法及其并发症处理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汪迪飞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明确在慢性心房颤动(AF)中Junctophilin-2 (JPH2)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从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中获取21例窦性心律(SR)患者和30例慢性AF患者右心房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心房肌组织JPH2蛋白的分布;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心房肌JPH2 mRNA水平;Western blot测定人心房肌JPH2蛋白水平.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发现SR组与AF组心房肌组织上均存在JPH2蛋白表达,SR组着色更明显;AF组心房肌JPH2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SR组(P<0.01).结论 慢性AF患者心房肌JPH2的表达下调可能与心房肌细胞内钙紊乱密切相关.
作者:李妙龄;欧贤红;李涛;毛亮;杨艳;曾晓荣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新型心电监护仪设备管理带在临床中对心电监护仪导联线的维护保养和护理操作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3年11月以后投入使用的104台心电监护仪,将非手术科室12个病区的50台心电监护仪设为对照组,手术科室11个病区的54台心电监护仪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导联线使用常规打折捆绑保管,观察组使用新型心电监护仪设备管理带,对2013年11月至2015年4月中两组的导联线毁损数和心电监护仪上机操作直接护理工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毁损2台低于对照组的11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46,P<0.01).观察组操作直接护理工时为(1.1±o.8)min,低于对照组的(3.1±1.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32,P<0.01).结论 新型心电监护仪设备管理带在临床应用中起到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梁金玉;杨巍;郭胭脂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比较单侧伤椎置钉与跨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将其分为经单侧伤椎置钉结合经椎弓根植骨组(A组)和跨伤椎椎弓根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组(B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在术后1个月及术后2年的伤椎前缘高度、椎管正中矢状径、脊柱后凸角(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Frankel分级等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椎管正中矢状径、Cobb角、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两项指标,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均良好,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经后路单侧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术能重建椎体高度,使脊柱的载荷分布更加合理,降低内固定失败率,减少矫正丢失,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肖斌;李健;蔡厚洪;林绍仪;梁观钦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后清宫治疗内生型剖宫产子宫疤痕妊娠(GSP)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69例GSP患者,分为两组.A组: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患者,甲氨蝶呤治疗后行清宫术共30例;B组: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患者,子宫动脉栓塞后行清官术共39例.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降至正常时间及治疗疗效的情况.结果 B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均明显低于A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后清官治疗内生型GSP安全、有效,疗效确切,尤其适合于具备介入治疗条件的医院开展.
作者:陈观美;张昌林;杨宇箭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睑板腺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184例237眼睑板腺囊肿患者按3种不同手术方法分为A、B、C组.A组使用传统手术切开刮除加囊壁剪除术,B组使用切开刮除术联合病灶内泼尼松龙注射,C组使用切开刮除术联合病灶内0.5%聚维酮碘涂抹.观察各组手术时间、治愈率和复发率.结果 237眼中29眼患者术后未来院复查也无法电话回访,故未做统计.C组手术时间用时短,B组治愈率高而复发率低.结论 刮除术联合病灶内糖皮质激素注射是治疗睑板腺囊肿有效的方法,对于配合程度较差的患者更适合使用刮除术联合病灶内0.5%聚维酮碘涂抹.
作者:冉文婧;徐梅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茶多酚(TP)对铝暴露大鼠睾丸支持细胞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将细胞分为0 μmol/L AlCl3(对照组)、400 μmol/L AlCl3(铝暴露组)、40 μg/mL TP +400 μmol/L AlCl3组(低剂量拮抗组)、160μg/mL茶多酚+400 μmol/L AlCl3组(高剂量拮抗组),各组用相应的药物处理24 h.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生长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抑制素B(INHB) mRNA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铝暴露组的细胞活性、IN-HB mRNA表达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铝暴露组比较,低剂量拮抗组、高剂量拮抗组能够明显提高细胞活性,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铝暴露组比较,高剂量拮抗组能够明显提高INHB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剂量TP能够拮抗铝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的损伤.
作者:王程强;欧超燕;施文祥;钱波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患者血清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清除的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120例,将患者分成高通组、低通组,每组60例.分别使用威高HF18聚砜膜高通量透析器、Frese-nius F7低通量聚砜膜,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血清磷、iPTH水平.结果 单次透析后高通组血清磷下降率优于低通组(P<0.05).低通组治疗12周后血清磷无明显变化,iPTH轻度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通组患者治疗12周后血清磷、iPTH均明显下降(P<0.05),同低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血清钙均轻度增高,分别为(8.95±1.33)、(9.04±1.14) mg/d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2).结论 高通量透析能有效清除血清磷、iPTH,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钙磷代谢.
作者:罗丹;林彬;张浩;冉玉力;粟珏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急性中毒儿童血浆置换(PE)参数的选择和安全性.方法 27例急性中毒儿童,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中毒后9~109 h给予PE治疗,记录血流速度(SBF)、置换速度(SEF)、血浆分离率(IF)、跨膜压(TMP)、静脉压(VP)及肝素用量(HPD);监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呼吸(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PE前、PE后、PE后8h和PE后72 h监测凝血功能.结果 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PE,有4例患儿PE后出现皮疹,给予盐酸异丙嗪和地塞米松治疗后皮疹逐渐消失.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均未遗留任何系统器官功能障碍和后遗症.SBF和SEF在75 min后略高于60 min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F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MP在75 min后高于15 min前(P<0.05),VP在60 min后高于15 min前(P<0.05);HPD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降低(P<0.01).PE中患儿生命体征平稳,MAP、CVP、SpO2、HR和RR均持续稳定,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后PT、PT-INR、APTT和TT明显延长(P<0.01),FB明显降低(P<0.01),但PE后8h和72 h上述指标均恢复正常,与PE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中毒儿童,选用PE清除已进入血液和组织器官的毒素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光明;陈秀丽;施尚威;王承峰;曹惠琴;詹海霞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8月1日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300例为研究对象,同期血压正常的住院分娩孕妇238例为对照组.采集社会人口学特征、疾病史、相关检查指标等信息,运用x2检验、Sperman相关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年龄大于或等于35岁的孕妇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概率明显高于年龄小于35岁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1.690,P<0.05);孕产妇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病史、肾脏疾病史者患病概率明显高于健康者(x2=19.802、10.258,P<0.05);随着孕产妇文化程度的增高,患病概率逐渐降低(x2 =58.489,P<0.05),居住于农村的孕产妇患病概率明显高于城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384,P<0.05).经Spe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与尿蛋白、谷草转氨酶、Υ-谷丙酰转肽酶、乳酸脱氢酶、氯离子、尿素及肌酐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钙离子、清蛋白、清/球蛋白比例、总蛋白及二氧化碳水平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产次、尿蛋白、乳酸脱氢酶及氯离子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影响因素有高龄孕产妇,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疾病等慢性病史,以及孕产妇的文化程度、居住地、职业等,合理的临床干预可降低该病对母儿的危害.
作者:魏继文;吴萍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感染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 原位杂交(ISH)和免疫组织化学(IHC)分别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26例口腔白斑(OLK)和56例OSCC中的HPV16/18水平,分析不同组间HPV16/18阳性率间的差异和OSCC中HPV16/18感染与性别、年龄、TNM分期、组织学分化、淋巴结转移、吸烟的关系.结果 ISH和IHC检测HPV16/18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CC和OLK患者中HPV16/18阳性率高于正常口腔黏膜(P<0.05);OSCC中吸烟者HPV16/18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吸烟者(P<0.05).结论 HPV16/18感染是部分OSCC的发病因素,其与吸烟对OSCC发病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陈亮;黄晓峰;郭平;吴非非 刊期: 2016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