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托伐他汀强化疗法对高血压并发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功能与Lp-PLA2影响的研究

张颖;魏简汇;翟保同;郑芝欣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 高血压, ST段抬高, 心肌梗死, Lp-PLA2
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疗法对高血压并发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功能与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高血压并发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阿托伐他汀强化疗法)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Lp‐PLA2、心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血脂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SBP、HDL‐C、L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p‐PLA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p‐PLA2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一氧化碳(CO)、心脏指数(CI)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疗法能够明显降低高血压并发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压及Lp‐PLA2水平,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帕瑞昔布钠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超前应用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超前镇痛作用及对患者致炎因子的影响观察。方法将择期拟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6例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2例。A组于全身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稀释成5mL),术毕前15min静脉注射5mL生理盐水;B组全身麻醉诱导时、术毕前15min分别予以5mL生理盐水、帕瑞昔布钠40mg(稀释为5mL)静脉注射;C组于全身麻醉诱导时及术毕前15min均予以5mL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比较3组患者术后12h患者自控镇痛(PCA)按压总数和有效按压次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术毕即刻、术后2h、术后12h、术后24h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2的水平。结果A组术后12hPCA总按压次数和PCA有效按压次数明显低于B、C组(P<0.05);A组术后1、2、4、6、8、12h的VAS评分较B、C组低(P<0.05),而术后24hA组与B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3组患者术毕即刻、术后2h、术后12h、术后24h的IL‐6、TNF‐α水平变化为:A组<B组<C组,IL‐12各时点比较:A组>B组>C组。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超前应用帕瑞昔布钠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全身麻醉诱导时应用比术毕前应用效果更佳,且其发挥镇痛作用同时可降低炎症因子IL‐6、TNF‐α的产生,提高IL‐12的水平,有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石小莉;黎平;何琴;贺强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攀枝花市主粮中硒含量与地方性克山病流行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地方性克山病的流行与该地区粮食中硒含量的关系,为制定克山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在攀枝花市4个县区44个乡镇抽取130个主粮食品样品在3家检测实验室进行硒含量论证检测,同时收集、分析该市1967~2013年克山病报告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4年3个实验室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2006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全市1967~2013年共报告克山病病例1305例,分布在20个乡镇。攀枝花市克山病的发病大约每3~5年为1个周期,克山病一年四季均有病例报告,但发病具有较为明显秋季(7~9月)高发的季节性特征。结论克山病的流行与该地区主粮中硒的含量无相关关系。

    作者:李顺品;刘云兴;高伟;卢明章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185例尿路结石患者结石成分及分布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尿路结石患者结石成分及分布特征,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化学分析法对2011年9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185例尿路结石患者结石标本进行成分测定,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尿路结石患者中结石成分:草酸钙检出率64.86%(120/185),磷酸镁铵检出率33.51%(62/185),尿酸盐检出率占31.35%(58/185),磷酸钙检出率18.92%(35/185),碳酸磷灰石检出率29.73%(55/185),碳酸钙检出率6.49%(12/185),胱氨酸检出率1.08%(2/185);男女患病比例为1.89∶1.00,上、下尿路结石比例为3.51∶1.00;男性下尿路结石所占比例30.58%(37/121)显著高于女性3.13%(4/64)。结论针对九龙坡区尿路结石患者,除了多饮水增加尿量、低蛋白饮食、低尿酸饮食、低草酸饮食、避免过多摄入维生素C、平衡补钙等预防措施以外,还需要注意下尿路梗阻性疾病及尿路感染的随访及规范治疗。

    作者:曾家元;杨蓉;张龙;黎华盛;罗超;夏朝晖;姚志林;杨利明;刘京;钱源江;孙爽;张名均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重庆地区Ezscan用于筛查糖代谢异常的研究

    目的:探索Ezscan在无症状人群中筛查糖代谢异常的能力。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进行健康体检的重庆市常驻居民1732例,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空腹血糖(FP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和Ezscan检测。结果Ezscan高评分人群糖代谢异常患病率高于低评分人群。Ezscan筛查糖代谢异常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616,佳切点值为24%,灵敏度为67.0%;FPG筛查糖代谢异常佳切点值为5.5mmol/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5%和61.7%,AUC为0.824;FPG为6.1mmol/L时,筛查糖代谢异常的灵敏度为47.2%。结论重庆地区Ezscan筛查糖代谢异常灵敏度高于经典方法FPG(切点值为6.1mmol/L)检测,在无症状人群中,Ezscan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糖代谢异常早期筛查技术。

    作者:张亚兰;赵小兰;王怡丹;邹冰;师嘉阳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74例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外多脏器结核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外多脏器结核患者的临床分析,提高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4例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外2个及以上脏器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诊断及初步疗效。结果74例患者中合并脑外2个脏器结核47例(63.5%),以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常见,合并脑外3个脏器结核21例(28.4%),以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及淋巴结结核常见,脑外4个及以上的脏器结核共6例(8.1%)。经正规抗结核治疗,55例好转出院,14例自动出院,死亡2例,放弃治疗3例。结论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外多脏器结核表现复杂,病情严重,易漏诊,治疗难度大,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

    作者:唐书福;陈诚;张建勇;陈雪融;聂进;陈玲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有氧运动训练前后循环血液中microRN A-146a和222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训练对运动员循环血液中特异微小RNAs(miRNAs)的影响,研究关键miRNA在心血管对运动适应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10名大学新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8周的有氧运动训练,另外在有氧运动训练前后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一次急性力竭运动。在训练前后的急性力竭运动中测定研究对象心血管功能相关指标,同时测定研究对象训练前后静息状态及急性力竭运动后循环血液中miR‐133a、miR‐21、miR‐146a、miR‐199a、miR‐15a和miR‐2226个心血管功能相关的miRNA的水平。结果有氧运动训练后,研究对象静息状态miR‐146a、miR‐222、miR‐21、miR‐15a和miR‐199a水平均显著高于训练前(P<0.05);与有氧运动训练前后的静息状态相比,急性力竭运动使miR‐146a和miR‐222显著升高(P<0.05);有氧运动训练前,急性力竭运动使miR‐21和miR‐15a显著升高( P<0.05),但是有氧运动训练后急性力竭运动与静息状态的miR‐21和miR‐15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前后静息状态和急性力竭运动中研究对象miR‐133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线性相关分析发现研究对象血浆中miR‐146a表达量与VO2max水平呈正相关(r=0.842,P<0.01),miR‐222表达改变量与EF改变量呈正相关(r=0.920,P<0.01)。结论运动员循环血液中动态变化的miRNAs可以作为反映训练效果的标志物,miR‐146a和miR‐222在机体有氧运动训练的心血管功能适应起着生理调节介质的作用。

    作者:曲振琳;李萌;刘凯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两种方法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 )置入内固定术和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和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22例,女38例;年龄75~87岁,平均80.5岁。其中采用PFN A‐Ⅱ置入内固定术和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术各30例,均配合早期功能锻炼。统计并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各种心脑血管意外,安全渡过围术期。6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个月至3年,平均1.5年。PFNA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下床时间早于PF‐NA组(P<0.05)。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9个月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FNA置入内固定术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且固定稳定,更符合股骨近端生物力学特性,同时远期髋关节功能期望评价较高,具有良好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张鹏程;吴健;孟祥启;李南;苏腾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IMRT联合HIFU治疗手术及TACE术后复发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IMRT)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手术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复发的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60例手术及TACE术后复发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行IM‐RT联合HIFU同步治疗,对照组仅行IMRT治疗。两组均采用6MV‐X射线IMRT,总剂量54~70Gy/6~7周。观察组于放疗第1天开始行HIFU,5次/周,共6~7周。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急性放射性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1年、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8%、36.2%和89.9%、78.9%,1、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4.3%、28.1%和85.9%、50.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4个月和3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7个月和27个月。结论对于不能手术或拒接手术的术后TACE复发原发性肝癌患者,IMRT联合HIFU治疗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可以耐受,有一定应用价值。

    作者:许涛;景红霞;李林均;张军;余建云;程雄飞;焦娇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病例对照研究文献发表现状的分析研究--以中文护理学术期刊为例

    目的:系统分析中文护理学术期刊病例对照研究的发表现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为数据源,计算机检索发表在中文护理学术期刊上的病例对照研究,并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纳入文献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77篇,分别发表在17种中文护理学术期刊上;文献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文献内容涉及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和基础护理等11个护理领域,且有29.9%的文献获得基金支持;作者来自1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研究单位以临床机构为主。结论病例对照研究逐渐受到国内护理研究者的重视,但研究数量总体偏少,应积极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将其应用于更广泛的护理研究领域。

    作者:窦昊颖;张盼盼;陈珊珊;王云云;王泓午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螺内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对患者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运用螺内酯对患者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该院血液净化中心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螺内酯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对比两组患者心血管功能及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心率(HR)、B型脑钠肽(BNP)明显下降,心输出量(CO)、心搏出量(SV)、心搏指数(SI)及心脏指数(CI)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心肌耗氧指数(H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脉压差(PP)、平均动脉压(MSP)、平均收缩压(MDP)、平均舒张压(MAP)及内皮素‐1(ET‐1)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内酯有助于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功能,值得临床运用。

    作者:岳文静;王璐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人源抗VEGFR-2/As2O3-PEG-PLA隐形纳米粒的构建及质量控制研究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纳米新剂型的制备和质量控制。方法以聚乙醇化聚乳酸(PEG‐PLA)为载体材料,W/O/W型超声乳化制备As2O3纳米粒,同时偶联具有肝癌靶向作用的VEGFR‐2,终得到人源抗VEGFR‐2/As2O3‐PEG‐PLA纳米粒。对其粒径分布、Zata电位、载药量和包封率进行测定,通过透射电镜(TEM)观察其表观形态,同时考察其体外释药和稳定性。选择24只肝癌裸鼠,随机分为VEGFR‐2/As2O3‐PEG‐PLA组及As2O3‐PEG‐PLA组,通过尾静脉注射纳米粒,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As2O3在两组裸鼠体内的分布;免疫组化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量。结果本实验制得的As2O3纳米制剂VEGFR‐2/As2O3‐PEG‐PLA粒径为(141.9±13.2)nm,Zata电位为(10.2±1.1)mV;经TEM观察呈圆形或椭圆形颗,粒状、大小较一致,分散性较好;载药量为(5.51±1.83)%,包封率为(62.12±5.98)%。体外释放发现其具有缓释效果,半数释放时间t1/2分别为10h;初步稳定性考察结果发现该制剂稳定性良好。与As2O3‐PEG‐PLA组比较,VEGFR‐2/As2O3‐PEG‐PLA组中肿瘤、肝组织的As2O3浓度较高,心、血液、肾组织的As2O3浓度较低(P<0.05),且肿瘤组织中VEGFR‐2阳性率及蛋白表达较低。结论以PEG‐PLA为载体材料制备得到As2O3纳米制剂,且偶联具有肝癌靶向作用的VEGFR‐2,终得到粒径分布均匀,包封率和载药量高,稳定性良好的纳米制剂,且初步证实在肝癌裸鼠体内具有良好的靶向作用。

    作者:钟志惟;王栋;殷香保;邬林泉;黄长文;黄明文;周凡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P-Cx43在人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增殖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磷酸化缝隙连接蛋白43(P‐Cx43)在人脑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细胞增殖的相关性。方法该科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手术切除内减压正常脑组织10例作为对照组,同时间段切除人脑胶质瘤标本63例为试验组。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法确定胶质瘤性质等级,通过Ki‐67的染色反映肿瘤细胞增殖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技术检测P‐Cx43的表达。结果研究发现,在正常脑组织中,P‐Cx43的表达较WHOⅠ级胶质瘤中表达略低,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0),其余各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组之间P‐Cx43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结论P‐Cx43与肿瘤细胞活性和胶质瘤恶性进展密切相关。

    作者:姬云翔;王业忠;赵冬;董江涛;田卫东;王刚刚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不同浓度七氟醚喉罩吸入联合瑞芬太尼应用于新生儿麻醉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七氟醚喉罩吸入联合瑞芬太尼静脉泵入用于新生儿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ASAⅠ~Ⅱ级患儿180例,分为Ⅰ、Ⅱ、Ⅲ组,每组60例。3组患儿术前均肌内注射海俄辛0.02mg/kg镇静,静脉推注芬太尼0.002mg/kg、国产异丙酚(迪施乐)2mg/kg诱导麻醉,待患儿角膜反射消失后分别给予不同浓度七氟醚喉罩吸入联合瑞芬太尼静脉泵入维持麻醉,其中Ⅰ组患儿吸入七氟醚浓度为2.0%,Ⅱ组1.5%,Ⅲ组1.0%。比较3组患儿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停止后苏醒时间、苏醒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儿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波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组患儿苏醒时间较Ⅰ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组患儿术后PAED评分较Ⅰ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Ⅰ、Ⅲ组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5%浓度七氟醚喉罩吸入联合瑞芬太尼静脉泵入应用于新生儿麻醉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张磊;吴裕超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食管鳞癌中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通过检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TAM浸润在食管鳞癌中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以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收集每位患者手术切除的食管组织标本,其中包括90份鳞癌组织标本,20份癌旁组织标本,20份正常食管组织标本。以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CD206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各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CD206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CD206的阳性表达与食管鳞癌组织的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MCP‐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食管鳞癌组织的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TAM浸润数量与MCP‐1的表达呈正相关(r=0.617,P<0.05)。结论通过免疫组化检测TAM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揭示了TAM在食管鳞癌中的临床病理特征,对准确评估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作者:冯稳;于庆凯;陈奎生;孙淼淼;张建波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口服聚乙二醇溶液前或后吞服比沙可啶清洁肠道对CT结肠成像的影响研究

    目的:比较口服2L聚乙二醇前或后1h吞服10mg比沙可啶对CT结肠成像结直肠清洁的差异。方法40例知情同意本研究的参与者分成A组、B组,每组20例。CT结肠成像检查前1d,A组3餐前口服40%W/V硫酸钡20mL,晚餐后口服溶解于250mL水之60%泛影葡胺20mL,口服2L聚乙二醇电解质液前1h吞服10mg比沙可啶肠溶片。B组口服2L聚乙二醇电解质液后1h吞服10mg比沙可啶肠溶片,其余同A组。统计分析两组结直肠粪块、肠液的清洁效果及存留肠液的CT值。结果A组结直肠粪块清洁效果评分(1.96±0.11)分低于B组(2.01±0.12)分,结直肠粪块清洁效果好的肠段(87/120,72.50%)高于B组(83/120,69.1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结直肠肠液清洁效果评分(1.50±0.06)分低于B组(1.53±0.06)分,结直肠肠液清洁效果好的肠段(113/120,94.17%)高于B组(111/120,92.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结直肠存留肠液的CT值(729±29)HU高于B组(653±25)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2L聚乙二醇前或后1h吞服10mg比沙可啶不影响结直肠粪块、肠液的清洁效果,但是前者对结直肠肠液的清洁效果更佳,有利于CT结肠成像检出结直肠息肉。

    作者:陈志远;郭红梅;田序伟;罗明月;段侪杰;Wenli Cai;邱建平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三峡库区就地移民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与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目的:分析三峡库区就地移民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结果,并研究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三峡库区就地移民RA患者抑郁状况,使用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测量HRQOL分数,并对HRQOL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SDS评分结果显示抑郁症状110例(67.5%),其中轻度抑郁58例(35.6%),中度抑郁39例(23.9%),重度抑郁13例(8.0%)。统计结果显示SDS评分、DAS‐28分级、年龄、性别、治疗处理、文化程度、职业、锻炼情况、经济收入、医疗保障、饮酒状况可影响HRQOL评分,其中DAS‐28分级、经济收入、医疗保障、性别、治疗处理是主要影响因素,偏回归系数分别为-39.211、31.512、25.866、-42.348、-51.235。结论三峡库区就地移民RA患者大部分有抑郁症状,整体HRQOL不容乐观。应加强年龄偏大、低收入、女性、文化程度低、DAS‐28高分级、无稳定职业患者的防治;积极接收治疗、重视心理治疗、戒酒、加强锻炼、扩大居民医保范围可以改善患者HRQOL。

    作者:陈卓;顾小红;戴若以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采用酸性氧化电位水的内镜消毒机对纤维支气管镜消毒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以酸性氧化电位水的内镜消毒机对纤维支气管镜的消毒效果。方法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诊疗后污染的纤维支气管镜460根,随机分为试验组(采用酸性氧化电位水为消毒剂的内镜清洗消毒机对支气管镜消毒)和对照组(以2%戊二醛为消毒剂的传统五槽清洗消毒法),分别从内镜表面清洁度、镜身表面附着物、管道堵塞及细菌菌落检测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在内镜表面清洁度、镜身表面附着物、管道堵塞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效果好;无论是内腔采样法还是外表采样法,试验组的无菌生长例数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酸性氧化电位水为消毒剂的全自动内镜消毒机明显提高了纤维支气管镜清洗、消毒的质量,同时减轻了人为的劳动强度,值得推广。

    作者:钟林桂;郭廷婷;黄桃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狼疮肾炎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狼疮肾炎(SLE‐LN)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离情况,为感染患者提供诊治依据。方法选取2010~2014年该院诊断为SLE与SLE‐LN的住院患者380例,其中SLE‐LN患者96例。用常规方法进行细菌接种、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SPSS19.0和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与药敏分析。结果SLE和SLE‐LN患者尿路感染者分别占25.0%和27.1%,血流感染者分别占8.1%和10.4%,皮肤组织感染者分别占12.0%和8.3%。分离的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在SLE患者中占25.53%,SLE‐LN患者中占30.21%,其次是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13.42%和14.54%。分离的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在SLE患者中占11.58%,SLE‐LN患者中占11.46%。69.79%的SLE患者、66.67%的SLE‐LN患者尿液中分离出大肠埃希菌,高于常规尿培养中大肠埃希菌的分离率(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患者分离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于66%,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达89.69%,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3.09%)。SLE‐LN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均高于SLE患者。结论SLE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较高,临床可选用β‐内酰胺类复方制剂治疗SLE患者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

    作者:王辉;巫丽娟;赵丹;刘敏雪;马莹;陈知行;康梅;谢轶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学人文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医学毕业生在完成院校教育后,接受以提高临床技能为主的系统、规范的教育阶段。旨在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常见多发疾病诊疗工作的临床医师。

    作者:付卫华;赵磊;肖亚;黄赤兵;张椿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EMT在大肠癌细胞奥沙利铂耐药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上皮‐间叶转化(EMT)在大肠癌耐药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药物浓度递增的方法建立大肠癌LOVO细胞奥沙利铂(L‐OHP)耐药细胞株LOVO/L‐OHP,免疫荧光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LOVO和LOVO/L‐OHP细胞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Westernblot检测核转录因子Snail、Twist表达;噻唑蓝(MTT)检测细胞增殖。结果与LOVO细胞比较,LOVO/L‐OHP皮表型消失,细胞膜E‐cadherin表达减弱(22.63±3.25)%(P<0.01),获得间叶细胞表型,表达Vimentin(475.42±58.36)%(P<0.01)。LOVO/L‐OHP细胞株Twist表达轻度增加(116.42±18.36)%(P>0.05),Snail表达显著增加(382.18±41.33)%(P<0.01)。siSnail上调E‐cadherin表达(246.82±31.57)%(P<0.01),下调Vimentin表达(28.75±3.96)%(P<0.01);siSnail显著增强LOVO/L‐OHP细胞株L‐OHP化疗敏感性,对照组和siSnail组的IC50分别为23.75μg/mL和12.42μg/mL。结论EMT在大肠癌细胞L‐OHP耐药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抑制EMT可恢复耐药细胞化疗敏感性。

    作者:向德兵;董蕻;全晋;孙贵银;李梦侠;王东 刊期: 2016年第36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