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科医护人员对腹腔间隙综合征的知晓度调查

梁玉坚;唐雯;黄慧敏;徐玲玲;张丽丹;李素萍

关键词:腹腔间隙综合征, 腹腔内高压, 儿科, 调查问卷
摘要:目的:抽样调查国内儿科医护人员对腹腔间隙综合征(ACS )的知晓程度。方法设计关于腹腔间隙综合征知晓度的调查问卷,2012年11月向参加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儿科危重症大会的医护人员发放问卷调查300份。结果回收194份,回收率64.7%。28.9%(56/194)的人未听说过ACS。49.5%(96/194)听说过但未接触过ACS ,21.6%(42/194)熟悉ACS。知晓ACS(听说过与熟悉的总和)医护人员中,仅7.2%(10/138)知道ACS的准确定义。83.3%(35/42)熟悉ACS的医护人员使用膀胱测压法进行腹腔压力测量,其中仅57.1%(20/35)的人知道膀胱测压时生理盐水的正确用量。结论国内儿科医护人员对ACS的知晓程度不高,有必要加强广大儿科医护人员关于ACS相关知识的教育,提高对ACS的认识,推动中国儿童ACS的救治。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Klotho 在肾脏损伤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虽然经过长期的发展,目前急慢性肾脏病的肾脏替代治疗有了很大的提高,挽救很多人的生命,但是对疾病进展的研究却收效甚微。在积极对肾脏病进行一级、二级预防的同时,也不断增加对肾脏保护性的研究。肾脏保护性因子Klotho基因初在小鼠模型中被发现。因其表达增高能够延缓衰老,延长生命,所以就用希腊神话中掌管人生命女神Klotho的名字命名。在对Klotho的研究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其在调整机体磷代谢中也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几年的研究发现,血磷和病死率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钙磷失衡导致的血管钙化是心血管疾病独立的强危险因素[1],甚至认为磷在循环过程中可能对机体起到毒性作用。而 Klotho的作用也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发现,Klotho不仅能作为肾损伤的标志物,减缓肾脏损伤促进修复,而且可能在软组织钙化中起到保护性作用。目前的研究更倾向于认为,膜外的磷对细胞有毒性作用,而尿磷的排泄减少可能会导致机体的早熟和衰老[2]。本文将对其在磷代谢、减缓肾损伤和减少软组织钙化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赵洪刚(综述);张遵城(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Nampt与糖尿病肾病炎症-纤维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为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 )大约可累及约40%的糖尿病患者[1]。糖尿病患者发生肾脏损害时,会出现持续性蛋白尿,病情日趋严重,继而发展至终末期肾衰竭,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DN 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包括糖脂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炎性反应、细胞因子、血管损伤、免疫反应、遗传特点等,但肾脏的炎症‐纤维化是其终归宿。研究证明,DN肾脏炎症‐纤维化过程与尼克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icotinamide phosphoribosy ltransferase ,Nampt)密切相关。

    作者:王平;陈叶(综述);冯乐平(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儿科医护人员对腹腔间隙综合征的知晓度调查

    目的:抽样调查国内儿科医护人员对腹腔间隙综合征(ACS )的知晓程度。方法设计关于腹腔间隙综合征知晓度的调查问卷,2012年11月向参加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儿科危重症大会的医护人员发放问卷调查300份。结果回收194份,回收率64.7%。28.9%(56/194)的人未听说过ACS。49.5%(96/194)听说过但未接触过ACS ,21.6%(42/194)熟悉ACS。知晓ACS(听说过与熟悉的总和)医护人员中,仅7.2%(10/138)知道ACS的准确定义。83.3%(35/42)熟悉ACS的医护人员使用膀胱测压法进行腹腔压力测量,其中仅57.1%(20/35)的人知道膀胱测压时生理盐水的正确用量。结论国内儿科医护人员对ACS的知晓程度不高,有必要加强广大儿科医护人员关于ACS相关知识的教育,提高对ACS的认识,推动中国儿童ACS的救治。

    作者:梁玉坚;唐雯;黄慧敏;徐玲玲;张丽丹;李素萍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TALE-TFs构建方法的建立及优化

    目的:在传统方案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经济有效且易于操作的类转录激活效应子转录因子(TALE‐TFs)的构建和功能检测方案。方法采用基于PCR的Golden gate克隆法分别尝试构建类转录激活效应物(TALEs)的六聚体、五聚体、四聚体和三聚体,比较构建结果,选择优效果方案进行TALE‐TFs的构建。采用片段置换反应(FSR)构建了含有 TALE‐TFs结合片段的RFP质粒pminCMV ,并与TALE‐TFs进行共转染,观察红色荧光验证TALE‐TFs的转录活性。结果 TALEs中所含的串联重复模块越少,获得的构建产物越多。共转染时,TALE‐TFs使得pminCMV成功启动表达。结论该研究为不同条件下实验方案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并利用含有TALE‐TF结合片段和红色荧光的质粒建立了快捷直观的转录活性验证方法。

    作者:王媛媛;苏攀柯;黄爱龙;胡接力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改变穿刺点后抽吸对治疗CT 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所致气胸的意义

    目的:探讨改变穿刺点抽吸对治疗C T 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并发气胸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C 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并发气胸并行抽气治疗患者的相关资料,比较常规抽吸与改变穿刺点抽吸对气胸的疗效差异。结果85例进行常规抽吸治疗气胸患者,有效率68.2%(58/85),其中15例完全缓解,43例部分缓解;常规抽吸无效占31.8%(27/85),之后再改变穿刺点后穿刺抽吸,其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1例,无效而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者3例;增加使用改进方法后气胸治疗总有效率由68.2%(58/85)上升至96.5%(82/85)。结论采用改变穿刺点抽吸气体可使C 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并发气胸治疗成功率明显增加。

    作者:曾利川;廖华强;杜勇;杨汉丰;徐晓雪;谢明国;张玉东;李莉;王渠;胡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脐动脉舒张期血流消失时胎儿生长发育及出生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晚孕期脐动脉舒张期血流信号消失时胎儿生长发育和出生时情况。方法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脐动脉血流信号,对比分析脐动脉血流正常与脐动脉舒张期血流消失时胎儿的生长发育指标和出生时Apgar评分。结果脐动脉舒张期血流消失的胎儿生长发育小于孕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出生时宫内窘迫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晚孕期脐动脉舒张期血流消失提示胎儿宫内缺氧,胎儿生长发育相对缓慢。

    作者:秦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β-arrestin 的研究进展及与纤维化的关系

    β‐arrestin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纯β‐肾上腺素受体激酶的过程中发现的一类多功能抑制蛋白,广泛分布于身体的各种组织,尤其是在神经系统及脾脏中大量表达[1]。目前哺乳动物中已发现4种arrestin家族的成员,包括视觉系统中调节光受体信号转导的Visual arrestin和 Cone arrestin ,另一类是β‐ar‐restin ,分为β‐arrestin 1和β‐arrestin 2,二者之间有78%的氨基酸序列相同[2]。β‐arrestin的基本结构由两个反向平行的β折叠片组成,通过一个锁链区和背面氨基末端的一个短α螺旋相连。β‐arrestin主要有两个功能区,N端功能区和C端功能区,N端功能区负责识别已被激活的 G蛋白耦联受体(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 ,GPCRs),C端功能区是第二受体识别区。

    作者:王艳道(综述);余晨(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阿法骨化醇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阿法骨化醇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 )患者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 PNS患者80例,分为常规激素治疗对照组和阿法骨化醇预防治疗观察组,每组40例。骨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前甲状腺素原(iPTH)的检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骨密度(BMD)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检测。结果两组治疗前BALP、TRACP 、1,25‐(OH)2D3和 iPT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BALP、TRACP和 iPTH显著升高(P<0.05),1,25‐(OH)2D3显著减低,治疗后观察组BALP、TRACP和 iPTH无显著改变(P>0.05),1,25‐(OH)2D3显著升高(P<0.05)。两组治疗前腰椎和髋骨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腰椎和髋骨BMD显著减低(P<0.05),观察组腰椎和髋骨BMD则无显著改变(P>0.05)。治疗后对照组平均骨痛评分(1.32±0.27)显著高于观察组(0.58±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法骨化醇可以预防PNS激素治疗过程中骨质疏松的发生,显著降低骨转换,缓解治疗期间激素诱发的骨痛。

    作者:林艺;陈朝荣;江强;蔡潇阳;庄乙君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犬重度心肌挫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价值

    目的:建立犬重度心肌挫伤(M C )的动物模型。方法选用12只犬,体质量(11.36±1.50)kg ,采用直接撞击犬左胸前裸区,设置驱动压为800 kPa ,撞击面积16.61 cm2,胸壁向内压缩4~6 cm ,建成MC模型。伤后8 h行病理检查,根据简明损伤定级标准(A IS ,2005更新本)中M C的伤情评定方法进行分级。结果受创区心外膜、心内膜出现散在大面积出血斑,未受创区无明显异常。以左心室横向切开冠状面病理检测,切面8 h坏死面积占总面积的(39.78±9.07)%,为重度M C。结论该研究中所建立的犬重度MC模型稳定和可重复性好,能够较准确模拟临时MC模型。

    作者:张为民;赵兴吉;杜文华;熊秀勤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总体与样本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降低中心静脉导管脱管率的品管圈实践

    品管圈[1](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QC小组,一般6人左右),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护理工作结合品管圈活动的宗旨:发现自己工作岗位上的问题,并加以研究、解析,通过标准化使管理安定,并促进品质保证的有效进行,从而达到节省劳动成本并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本院于2012年初启动此项活动,科室立即相应号召学习、组织、开展品管圈活动,并结合科室自身特点,终取得满意成果,获得院领导、医务人员、患儿及家属的一致好评,现将活动相关事项汇报如下。

    作者:吴娟;张桂芳;王丽;陈涛燕;汪英;陈春利;郑显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某院新生儿疾病构成及发病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新生儿疾病构成,为指导新生儿疾病治疗、预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提高新生儿出生和生存质量。方法调查2013年1月1日0:00至2014年12月31日24:00重庆市中医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3542例,统计所有新生儿的多项资料,包括:出生情况、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新生儿发病率高的疾病,前3位依次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1.06%)、新生儿肺炎(10.43%)、早产(8.13%)。结论应加强孕期保健及新生儿监护,降低感染发生率,寻找胆红素增高的病因,积极对症治疗,防治早产,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

    作者:卢慧娜;何素蓉;曹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内镜诊断十二指肠溃疡合并食管癌3例报道

    目的:通过病例报道提醒内镜工作者在检查中高度警惕易漏诊的早期食管癌。方法通过对该院3例十二指肠溃疡合并食管癌病例的报道,分析十二指肠溃疡合并食管癌的病因、病机。结果10254例胃镜检查中发现十二指肠溃疡1127例(10.99%),其中合并食管癌3例,占同期十二指肠溃疡的0.27%。3例食管癌中有2例为食管鳞状细胞癌,1例为食管腺癌。结论通过对胃底、贲门及食管下段进行详细观察,重视对可疑病灶尤其是Barrett食管的活检,发现易漏诊的早期食管癌,早期进行干预治疗。

    作者:赵长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2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5月至2013年8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8例作为治疗组,在4.5 h内进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0.9 mg/kg ),其中先将10%在10 min内进行静脉注射,其余90%在1 h内进行静脉滴注。选择同时期收治的2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口服肠溶阿司匹林(首剂300 mg ,以后每天100 mg)。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24 h和7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估,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8%,且治疗后治疗组6、24 h和7 d NIHSS评分为(14.1±3.5)、(12.3±4.3)分和(8.2±5.5)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显著,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掌握溶栓治疗时间窗、适应证以及禁忌证。

    作者:孙永兴;刘玉祥;张凝远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TCT 联合DNA 定量分析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 )联合DNA定量分析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TCT(n=2883)、DNA定量分析(n=1742)及TCT联合DNA定量分析(n=333)3种方法对诊断宫颈病变的临床意义。结果TCT、DNA定量分析和联合检查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43.86%、68.04%、81.16%,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及以上病变的诊断,TCT与DNA定量分析阳性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检查与DNA定量分析、TCT相比,阳性符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CT检查发现宫颈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为69.44%、92.42%;DNA定量分析发现宫颈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为85.71%、87.89%;联合检查发现宫颈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为96.55%、95.89%。结论 DNA定量分析和TCT在宫颈病变筛查中均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联合检查更能有效地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

    作者:李敏;张春梅;周仕娴;向德兵;孙贵银;李华;张朝军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重庆高校教职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与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

    目的:评价重庆高校教职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10y CVDR)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4月重庆两所大学2630名教职工的体检资料。计算每个教职工的 eGFR和10y CVDR ,分析不同eGFR水平组10y CVDR的差异。结果纳入分析的职工平均年龄为(51.76±14.53)岁,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吸烟者占16.00%,高血压患者占15.20%,糖尿病患者占4.10%,男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明显多于女性( P<0.05)。男性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血清肌酐、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及血糖均明显高于女性( P=0.000),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女性( P=0.000)。10y CVDR的中位数为1.25%,男性明显高于女性(2.85% vs .0.40%,P<0.01)。eGFR≥90 mL · min-1·1.73 m2组、75 mL · min-1·1.73 m2≤eGFR<90 mL · min-1·1.73 m2组、60 mL · min-1·1.73 m2≤eGFR<75 mL · min-1·1.73 m2组及eGFR<60 mL · min-1·1.73 m2组的10y CVDR中位数分别为0.74%、2.25%、5.58%和14.39%。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与eGFR≥90 mL · min-1·1.73 m2组相比,其余各组的10y CVDR均明显增高。结论 eGFR是影响10y CVDR的重要因素,eGFR水平越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越高。

    作者:张帆;杨渊;唐晓君;李文明;刘定华;余雪梅;薛建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慢性髓系白血病中let-7a-3甲基化态势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髓系白血病(CM L )患者中let‐7a‐3启动子的甲基化态势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建立实时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 (RQ‐MSP)分别检测25例对照者及52例C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let‐7a‐3启动子未甲基化水平。结果52例CM L患者未甲基化let‐7a‐3启动子(59.6%)为阳性,而对照组仅1例(4%)阳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ROC曲线分析表明,let‐7a‐3启动子未甲基化作为辅助诊断CM L有较好的特异性。未甲基化let‐7a‐3启动子水平与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0.641,P=0.001),但与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P>0.05)。在慢性期和加速期let‐7a‐3未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急变期。结论 let‐7a‐3基因低甲基化水平随疾病进展而降低。

    作者:吴得红;姚冬明;李云;林江;邓兆群;杨静;陈星星;钱震;马吉春;钱军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颅脑钝性损伤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颅脑损伤是法医学鉴定的难点,分析颅脑损伤的损伤机制主要依赖于经验积累,没有具体化的标准。传统的颅脑损伤的研究多数为流行病学调查及动物实验,技术手段单一,而随着生物力学与相关技术设备的发展,利用生物力学的相关技术研究颅脑损伤成为可能。法医学、生物力学、有限元方法的有机结合,开拓了法医学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必将促进颅脑损伤机制的研究,进而推动颅脑损伤的法医学鉴定向前发展,为建立颅脑损伤的量化标准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喻永敏;刘振江;李奎;尹志勇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精神心理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欧美发达国家成年人发病率19%~41%,我国消化不良患者约占普通内科门诊的10%,占消化内科门诊的50%[1]。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FD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治疗 FD的常用药物(如抑酸剂、促动力药物)及治疗方法可一定程度上缓解 FD患者症状,但总的治疗效果不尽人意,其主要原因是 F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FD的发生除了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脑‐肠轴等因素有关外,精神心理因素与F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精神心理因素与FD相关性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杨昌妮(综述);刘纯伦(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正交试验优化酒黄芩炮制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酒黄芩炮制的佳工艺。方法以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获得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黄酒质量分数、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对炮制工艺的影响。结果优选黄酒质量分数为10%、炒制温度为140℃、炒制时间为6 min ,该工艺稳定可行。结论正交设计法可用于酒黄芩炮制工艺的优化。

    作者:周霜;朱静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