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田宇;韦霞;王娟;陶艳;蒙次文
目的:分析青海地区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探讨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连续住院的患者156例,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定为冠心病者98例(冠心病组),非冠心病者58例为对照组(非冠心病组)。记录纳入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分析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家族史、吸烟程度、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脂、血压及血糖水平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支数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吸烟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BM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舒张压(DBP)、家族史、血肌酐(Cr)、LVEF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吸烟史、SBP、LDL‐C、FBG呈正相关;与年龄、男性、TCH、TG无相关性。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SBP和FBG呈正相关,与年龄、男性、吸烟、TG、TCH和LDL‐C无相关性。结论在青海地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中,吸烟、男性、SBP、FBG与冠心病患者联系更加紧密,共同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
作者:沈有录;刘维军;张青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运用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HER2基因的表达,探讨其对胃癌SGC‐7901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设计、构建RNAi片段靶向抑制HER2高表达的胃癌细胞株(HER2‐RNAi组),以转染阴性对照系列(阴性对照组)及未转染的SGC‐7901细胞(空白对照组)为对照组。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胃癌SGC‐7901细胞中 HER2的表达情况;采用Transwell小室模型及划痕实验检测RNAi对胃癌细胞体外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RNAi片段转染后SGC‐7901细胞的HER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侵袭实验结果显示,HER2‐RNAi组的穿膜细胞数[(31.5±3.8)个/视野]显著低于未转染组[(103.6±4.5)个/视野];迁移实验结果显示,HER2‐RNAi组的穿膜细胞数[(63.6±5.1)个/视野]显著低于未转染组[(193.5±6.2)个/视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NAi沉默 HER2基因可以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提示RNAi基因沉默技术有可能成为进展期胃癌治疗的新方法。
作者:裴波;寸英丽;姚乾;张凯恋;覃向南;代佑果;查勇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t‐AUCB调节小鼠来源内皮祖细胞(EPCs)归巢功能。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小鼠骨髓来源EPCs ,不同浓度t‐AUCB预干预EPCs ,检测归巢至小鼠心脏梗死区、边缘区及正常区EPCs细胞数。结果从0~100μmol/L ,随着浓度增加,归巢至上述区域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5)。结论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t‐AUCB可呈浓度依赖性参与正向调控EPCs归巢功能。
作者:王振河;许丹焰;李卫华;谢强;黄峥嵘;姜德谦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编制大学生性知识需求量表,为评估大学生性知识及其开展针对性教育提供有效测评工具。方法在文献综述、开放式问卷的基础上构建大学生性知识需求理论框架,编制问卷条目;对127名学生进行预测及901名学生正式调查,并对其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大学生性知识需求量表包括性行为、性道德、两性交往心理、男性性生理、女性性生理5个维度,共29题;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4;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大学生性知识需求量表5个因子的模型拟合较好(χ2/df=6.10,CFI=0.92,NFI=0.91,NNFI=0.91,RMSEA=0.09)。结论大学生性知识需求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作相关研究。
作者:张夔;张嘉江;郑轶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基于QLICP‐ES(V2.0)正式版量表,分析食管癌患者生命质量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之食管癌量表(Q L IC P‐ES )对云南省肿瘤医院临床确诊的130例住院食管癌患者进行调查,对所得的资料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家庭经济是社会功能领域的影响因素,回归系数为2.641;民族是心理功能领域及特异模块领域的影响因素,回归系数分别为-4.256、-5.713;临床分期、早期症状、中晚期症状、其他症状、特异心理是食管癌患者生命质量总得分的影响因素,回归系数分别为-7.509、2.940、1.381、1.328、3.984。结论研究食管癌患者影响因素为改善食管癌患者生命质量及治疗食管癌患者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作者:戚艳波;李高峰;万崇华;罗家洪;孟琼;张晓磬 刊期: 2015年第35期
困难气道(difficult airw ay ,DA )的管理与麻醉安全和质量密切相关,30%以上的严重麻醉相关并发症(脑损伤、呼吸心搏骤停、不必要的气管切开以及气道损伤等)是由于气道管理不当引起的。因此,所有患者都必须在麻醉前对是否存在困难气道做出评估。但是,有时术前评估基本正常的患者,也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气管内插管困难或通气困难。现将本院收治的术前评估为非急症困难气道演变为急症困难气道1例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陈秋宇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探讨髌骨爪联合保护钢丝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该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髌骨爪联合保护钢丝治疗髌骨下极骨折患者47例。结果将获得随访的47例患者疗效按改良Bostman标准评定,优41例,良5例,差1例,优良率97.8%。结论髌骨爪联合保护钢丝治疗髌骨下极骨折,并发症少,功能恢复满意,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兴华;黄珍谷;刘剑;刘涛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椎体内植骨死骨形成与植骨量及骨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胸腰椎骨折进行后路撑开复位椎体内植骨102例患者进行约18个月随访,其中,22例患者椎体内植骨死骨形成,对死骨形成病例,按Denis及M cafce分类进行骨折评分,手术时植骨材料选用同种异体骨,植骨量3~9 g。术后随访对患者骨折椎体进行C T扫描,对植骨量及骨折类型进行变量关联性分析。结果椎体内植骨死骨形成22例,均为骨折较重及植骨量较大患者,对患者死骨形成程度与患者骨折严重程度及植骨量进行线性相关统计学分析,发现患者死骨形成与患者骨折严重程度及植骨量具有正相关的关联性,骨折严重程度对死骨形成的相关系数为0.535;植骨量对死骨形成的相关系数为0.422。结论胸腰骨折椎体内植骨植骨死骨形成与植骨量及骨折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植骨量越大及骨折创伤越重,越易导致死骨形成。
作者:季文军;敖俊;廖文波;杨朔 刊期: 2015年第35期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 )是以结肠上皮黏膜的持续性损伤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临床难治性疾病[1‐2]。大量证据表明肠道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在结肠上皮黏膜的维护和修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肠道上皮细胞系统的增殖和分化失常时会诱发多种肠道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甚至结肠癌等)[3‐5]。肠道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主要受Notch、Wnt和BM P等细胞内信号通路的调节[6‐8],其中 Notch信号通路是黏膜层再生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是调节肠道上皮细胞增殖和分化以及参与肠道上皮细胞的维护,保持肠道上皮细胞抗菌活性的关键通路[3,9]。此外,Notch信号通路在淋巴前体细胞向T淋巴细胞的分化以及 T 淋巴细胞向 T h1或 T h2效应淋巴细胞的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0‐11],而 Th1和 Th2效应淋巴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其分化控制调节的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 )‐2、肿瘤坏死因子‐γ(IFN‐γ)、IL‐4、IL‐10表达失衡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主要机制之一。
作者:闫曙光;惠毅;李京涛(综述);周永学(审校)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新联合加巴喷丁和甲钴胺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加巴喷丁胶囊和甲钴胺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新治疗,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3、4周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睡眠质量评分(PSQI)及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分,并计算有效率来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VAS评分、PSQI评分、HAD评分均有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患者在治疗后2、3、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1、2、3、4周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28.98%、53.32%、70.65%、89.54%,对照组分别为22.25%、35.14%、51.78%、60.56%,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在用药后2、3、4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新联合加巴喷丁和甲钴胺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较好,且安全。
作者:袁俊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研究靶向存活素(survivin)的短发夹 RNA真核表达质粒(shRNA)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合成靶向survivin的shRNA真核表达质粒及阴性对照质粒,用脂质体法将质粒转染至经 VEGF(50 ng/mL)处理的HUVEC细胞;转染48 h后,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 HUVEC中survivin的mRNA表达及蛋白水平。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TUNEL 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1)survivin‐shRNA 质粒试验组与阴性对照shRNA质粒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转染48 h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survivin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2)与阴性对照shRNA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转染后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转染后24、48、72 h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3.53±3.91)%、(38.97±1.82)%、(65.75±1.83)%,于转染后72 h为显著。(3)试验组凋亡率为(28.07±1.71)%,较阴性对照组(11.45±1.52)%和空白对照组(10.04±1.46)%显著增高(P<0.05)。结论靶向survivin的shRNA质粒能通过下调survivin表达,进而抑制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作者:马莎;林俊;晋松;李芹;张虹;王静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了解定向医学生的学习倦怠现状,探讨定向医学生学习倦怠与专业承诺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专业承诺调查量表,对新乡医学院全体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818名进行普查。结果定向医学生的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呈显著负相关(P<0.01);男生的情绪低落得分高于女生,女生的规范承诺得分高于男生;大一、大二学生的理想承诺显著高于大三学生,大一学生的继续承诺显著高于大二、大三学生;情感承诺、理想承诺和继续承诺是学习倦怠的主要预测变量。结论定向医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较高,与专业承诺水平呈高度相关。
作者:李强;吴辉;杨萌;豆捷雄;张慧;吴卫东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和紫杉醇分别与奥沙利铂联合用于治疗术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治疗的86例原发性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培美曲塞联合组)46例,接受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紫杉醇联合组)40例。用Kaplan‐Merie方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进行各影响因素与预后关系的单因素和多因素的比较。结果培美曲塞联合组与紫杉醇联合组间中位总生存期(OS)(χ2=0.648,P=0.42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χ2=0.758,P=0.38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Ⅲ度以上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培美曲塞联合组为34.8%,紫杉醇联合组为6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9,P=0.019);Ⅲ度谷丙转氨酶(ALT)升高发生率培美曲塞联合组为12.2%,紫杉醇联合组为3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8,P=0.007);Ⅲ度以上谷草转氨酶(AST)升高发生率培美曲塞联合组为13.0%,紫杉醇联合组为3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6,P=0.030);神经毒性发生率培美曲塞联合组为28.2%,紫杉醇联合组为6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52,P=0.001);Ⅲ度以上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培美曲塞联合组为47.8%,紫杉醇联合组为57.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3,P=0.370)。预后因素Cox分析显示肿瘤分期[危险系数(HR)=0.089,95%CI:0.041~0.191]、治疗前的体力状况(PS)评分(HR=0.207,95%CI:0.090~0.479)是影响NSCLC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用于NSCLC术后辅助化学治疗与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OS、PFS相似。而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较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药物的不良反应更低。
作者:太祥;陈满军;洪文娟;洪志鹏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探究原代人子宫内膜细胞分离及培养的简易方法,并对其纯度及生物活性进行鉴定。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人子宫内膜组织,经2次筛网过滤、离心及贴壁纯化技术,分离、纯化培养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SC )和腺上皮细胞(EEC ),用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和免疫荧光方法对所分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ESC呈平行生长,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波形蛋白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纯度达95%以上。EEC呈漩涡状生长,细胞呈多角形或蝌蚪形,细胞角蛋白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纯度可达90%。结论应用胶原酶消化法及二次筛网过滤法成功分离并培养数量、活力和纯度高的子宫内膜细胞,可操作性强,可供具备基本细胞培养条件的实验室进行推广。
作者:刘妍;李卫红;韦尉元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s)与调节性T细胞(Treg)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DCs与 Treg之间的相关性,观察氟伐他汀对大鼠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效应。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3组。其中,对照组10只,喂养普通饲料;高脂组10只,喂养普通AS饲料;氟伐他汀组10只,喂养AS饲料+氟伐他汀0.1 g · kg -1· d-1。喂养20周,取胸主动脉,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DCs的免疫表型CD11c、HLA‐DR及Treg免疫分子CD4、CD25、FoxP3的表达,分析DCs、Treg在各组主动脉壁中的数量分布变化及DCs与Treg相关性。结果(1)流式细胞术检测,CD11c+及CD11c+ HLA‐DR+双阳性分子表达,高脂组及氟伐他汀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氟伐他汀组与高脂组比较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CD4+CD25+及CD4+CD25+ FoxP3+ Treg淋巴细胞表达,氟伐他汀组与高脂组比较,Treg淋巴细胞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对照组血管壁内未见T reg表达;(3)相关性分析,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组织中CD11c+ HLA‐DR+DCs与CD4+CD25+ FoxP3+ Treg相关性分析显示,在高脂组与氟伐他汀组中均呈明显负相关。结论免疫细胞DCs与T reg均参与了AS大鼠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且氟伐他汀可通过降低粥样斑块内DCs的数量、增加CD4+CD25+ FoxP3+ Treg的表达来实现抗AS病变的目的。
作者:牛川;王清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分析在各组人群中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中甲胎蛋白(AFP)的表达情况以及与其他指标的伴随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整理该院2003年12月至2011年7月可供分析的25076例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结果,并分析蛋白芯片中A FP在各组人群表达情况和在各种肿瘤中的升高情况,以及A FP升高伴随其他检测指标升高在肿瘤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在恶性肿瘤患者中AFP的升高率(17.3%)明显较良性病变患者(15.3%)及正常体检者(12.1%)高,其中,AFP的升高率高的为肝癌(54.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次是卵巢癌与胃癌,它们的升高率分别为18.8%和17.1%;AFP伴随升高指标以CA125为常见,其次为CA199、CEA、Ferritin、CA242、CA15‐3,CA242和CA15‐3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AFP/CA125伴随常见于胰腺癌(60.5%)和卵巢癌(46.2%),AFP/CA19‐9伴随常见于胰腺癌(58.1%)和肝癌(43.7%)。AFP+CA19‐9+CA125联合常见于肝癌(17.9%)。结论 AFP单项指标升高对肝癌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AFP伴随或联合CA19‐9、CA125有助于提高胰腺癌和卵巢癌的诊断。
作者:夏炜;单锦露;李清;许明芳;卿毅;任涛;彭宇;王东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热休克蛋白27(HSP27)表达与多发性骨髓瘤(MM)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86例,复发难治患者27例,对照组为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MM患者分为初治组、复发难治常规化疗组及含硼替佐米化疗组。分别于化疗前、化疗后1、2、3疗程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HSP27的表达率及蛋白水平。结果化疗前各组HSP27表达量及蛋白水平趋势为:复发难治组大于初治组大于对照组。初治组中Ⅲ期患者的HSP27明显高于Ⅱ期患者。含硼替佐米化疗方案可明显降低HSP27的表达及蛋白水平,含硼替佐米化疗方案抑制HSP27的表达力度明显优于常规化疗组。化疗后1个疗程HSP27的表达量小于1的患者,其死亡率、复发率明显低于HSP27表达量大于1的患者,且复发时间明显延后。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HSP27的表达及蛋白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分期、治疗应答、预后相关。
作者:王清;张梅芳;郭晓丽;王良宏;宋军;袁斌;陈驰;郭鹏翔;朱红倩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比较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甲氨蝶呤(MTX)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MTX+ HIFU)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诊断明确的子宫下段瘢痕妊娠(CSP)患者分为两组:HIFU组20例行 HIFU治疗,M TX+ HIFU组20例行M TX 50 mg ,第1、3天连续肌肉注后再行HIFU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β‐HCG水平变化情况、清宫时阴道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月经恢复正常时间、超声提示术后子宫恢复情况,并进行随访。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β‐HCG恢复时间、阴道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月经恢复正常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IFU组血β‐HCG恢复时间长、平均住院时间短、阴道出血量较多,M TX+ HIFU组血β‐HCG恢复时间短、平均住院时间稍长、阴道出血量少。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HIFU联合M TX治疗CSP的疗效优于HIFU治疗。
作者:吴琳;何佳;刘晓芳;牟燕;黄国华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探讨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在TGF‐β1诱导人气道平滑肌细胞(HASMC)细胞外基质(ECM )蛋白沉积中的作用。方法将原代培养的 HASMC用于实验。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来分析蛋白表达量,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来分析ECM蛋白的基因表达。结果用TGF‐β1刺激体外培养的 HASMC ,可以引起胶原蛋白Ⅰα1(P<0.01)及ECM 蛋白mRNA (包括胶原蛋白Ⅰα1、纤连蛋白、多功能蛋白聚糖、层粘连蛋白α2及核心蛋白多糖)表达增加(P<0.01)。TGF‐β1可以引起β‐连环蛋白(P<0.05)及其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TGF‐β1通过抑制糖原合酶激酶3(GSK3)β活化(P<0.01)而引起非磷酸化的β‐连环蛋白表达增加(P<0.01)。此外,用Wnt信号通路药理学抑制剂PKF115‐584可以明显抑制TGF‐β1诱导的胶原蛋白Ⅰα1(P<0.01)及ECM蛋白(包括胶原蛋白Ⅰα1、纤连蛋白及多功能蛋白聚糖)的基因表达(P<0.01)。结论 HASMC中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的活化,参与了TGF‐β1诱导的ECM蛋白沉积。
作者:霍雅婷;程远雄;赖文岩;蔡开灿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分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组、恩替卡韦组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联合恩替卡韦组,每组40例。根据分组安排,患者接受皮下注射1μg/kg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 ,每周1次,或者口服0.5 mg/d的恩替卡韦,连续治疗48周。观察3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及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 )的水平,以及HBV‐DNA和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及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联合恩替卡韦组患者的ALT、AST和GGT明显低于其他两组,HBV‐DNA和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及有效率也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更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琼香;李小丹;秦永照;向红梅 刊期: 2015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