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培美曲塞和紫杉醇分别联合奥沙利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学治疗疗效比较

太祥;陈满军;洪文娟;洪志鹏

关键词:癌, 非小细胞肺,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培美曲塞, 紫杉醇, 奥沙利铂
摘要:目的:探讨培美曲塞和紫杉醇分别与奥沙利铂联合用于治疗术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治疗的86例原发性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培美曲塞联合组)46例,接受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紫杉醇联合组)40例。用Kaplan‐Merie方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进行各影响因素与预后关系的单因素和多因素的比较。结果培美曲塞联合组与紫杉醇联合组间中位总生存期(OS)(χ2=0.648,P=0.42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χ2=0.758,P=0.38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Ⅲ度以上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培美曲塞联合组为34.8%,紫杉醇联合组为6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9,P=0.019);Ⅲ度谷丙转氨酶(ALT)升高发生率培美曲塞联合组为12.2%,紫杉醇联合组为3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8,P=0.007);Ⅲ度以上谷草转氨酶(AST)升高发生率培美曲塞联合组为13.0%,紫杉醇联合组为3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6,P=0.030);神经毒性发生率培美曲塞联合组为28.2%,紫杉醇联合组为6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52,P=0.001);Ⅲ度以上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培美曲塞联合组为47.8%,紫杉醇联合组为57.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3,P=0.370)。预后因素Cox分析显示肿瘤分期[危险系数(HR)=0.089,95%CI:0.041~0.191]、治疗前的体力状况(PS)评分(HR=0.207,95%CI:0.090~0.479)是影响NSCLC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用于NSCLC术后辅助化学治疗与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OS、PFS相似。而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较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药物的不良反应更低。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罹患胰腺癌相关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糖尿病患者罹患胰腺癌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107例胰腺癌患者(分为非糖尿病合并胰腺癌组66例和糖尿病合并胰腺癌组41例)和100例糖尿病未合并胰腺癌者(糖尿病正常对照组),比较人口学信息、肿瘤分化程度、血清学指标等资料;分析糖尿病患者罹患胰腺癌的可能相关临床特征。结果(1)107例胰腺癌患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血糖代谢异常患者占55.1%,其中,空腹血糖受损18例(16.8%),合并糖尿病41例(38.3%);(2)糖尿病合并胰腺癌组和非糖尿病合并胰腺癌组比较,糖尿病合并胰腺癌患者具有更易出现体质量减轻、症状隐匿的特征(P<0.05);(3)糖尿病合并胰腺癌组和非糖尿病合并胰腺癌组患者血清指标比较,糖尿病合并胰腺癌患者空腹血糖、γ‐谷氨酰基转移酶水平明显增高(P<0.05);(4)糖尿病合并胰腺癌组和糖尿病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合并胰腺癌组患者具有年龄较大、病程较短和体质量指数较轻的特征(P<0.05);且更易出现体质量减轻(P<0.05);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年长、病程较短、体质量指数较轻糖尿病患者是罹患胰腺癌的高危人群;临床上表现为症状隐匿、体质量减轻等特征;CA19‐9、CEA是发现糖尿病患者罹患胰腺癌的敏感指标。

    作者:陈晶波;金刚;周颖奇;宋彬;宋博;黄勤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接种率现状及其监护人预防接种知信行研究

    目的:了解重庆农村地区留守/非留守儿童监护人的预防接种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和知识需求情况,探索相应干预模式。方法对3个项目县的1岁组留守/非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并查验儿童接种证获取信息,完成有效问卷1441份。结果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水平低于非留守儿童监护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与预防接种行为依从性比例低于非留守儿童监护人。村医对基层预防接种工作开展起主要推动作用。结论建议引入同伴教育的宣传方式深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中开展宣传教育;针对留守儿童预防接种干预工作的重点是调动村级预防接种人员积极性,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投入与关心。

    作者:徐佳薇;王青;匡珊珊;姚宁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晚期肿瘤患者营养状况检测指标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液学检测指标评估晚期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的准确性。方法对杭州市肿瘤医院2014年1~9月收治的100例Ⅲ~Ⅳ期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清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空腹血糖、乳酸脱氢酶、胆固醇、三酰甘油、尿素氮和肌酐等指标进行测定,对PG‐SGA调查问卷进行回顾性分析,PG‐SGA量表评估其营养状况,评分为A级(n=70)、B级(n=8)、C级(n=22),对应将患者分为营养良好、中度营养不良(潜在性营养不良)、严重营养不良,以PG‐SGA评分作为标准,评估上述各项血液学检测指标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的准确性。结果在PG‐SGA分级的A、B、C级之间晚期肿瘤患者血红蛋白和血清清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PG‐SGA A级与C级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B级与C级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清蛋白PG‐SGA A级与B级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A级与C级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结论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检测指标在晚期肿瘤患者营养状况评估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作者:李娟;黄沈珺;潘月龙;孟庆莲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骨髓单个核细胞热休克蛋白27表达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热休克蛋白27(HSP27)表达与多发性骨髓瘤(MM)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86例,复发难治患者27例,对照组为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MM患者分为初治组、复发难治常规化疗组及含硼替佐米化疗组。分别于化疗前、化疗后1、2、3疗程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HSP27的表达率及蛋白水平。结果化疗前各组HSP27表达量及蛋白水平趋势为:复发难治组大于初治组大于对照组。初治组中Ⅲ期患者的HSP27明显高于Ⅱ期患者。含硼替佐米化疗方案可明显降低HSP27的表达及蛋白水平,含硼替佐米化疗方案抑制HSP27的表达力度明显优于常规化疗组。化疗后1个疗程HSP27的表达量小于1的患者,其死亡率、复发率明显低于HSP27表达量大于1的患者,且复发时间明显延后。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HSP27的表达及蛋白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分期、治疗应答、预后相关。

    作者:王清;张梅芳;郭晓丽;王良宏;宋军;袁斌;陈驰;郭鹏翔;朱红倩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纤维桩联合辅桩修复前牙薄弱根管的应力分析

    目的:用三维有限元的方法分析纤维桩联合辅桩修复前牙薄弱根管的应力。方法本试验建立了9个上颌中切牙薄弱根管的三维实体模型,分为5组,由2种桩核系统(瓷桩、纤维桩及辅桩)修复。采用静态加载法,在牙冠切1/3和中1/3连接处链接5个点成线状135°以100 N的力加载。记录并比较牙体、树脂粘结剂和桩核的应力值。结果大的牙体应力值111.9 M pa和大的树脂粘结剂应力值54.6 M pa均出现于单用一根石英纤维桩修复后的模型,用瓷桩修复模型的桩核应力值大为48.1 M pa。纤维桩联合一根辅桩修复模型的各部位应力值都明显下降。石英纤维桩联合多根辅桩修复后各部位应力值均无继续减小。结论建议纤维桩联合一根辅桩修复薄弱根管。

    作者:王频;黄跃;刘敏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缺氧对人牙周膜细胞OPG和RANKL 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缺氧对人牙周膜细胞骨保护素(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基因表达的影响,揭示缺氧在正畸牙移动压力侧骨吸收中的作用。方法采取酶消化法结合组织块法培养人牙周膜细胞。取3~5代细胞,分别在常氧(O2浓度为20%,对照组)和缺氧(O2浓度为2%)状态下培养3、6、12、24 h ,采用RT‐PCR检测OPG、RANKL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15.0软件包,对RT‐PCR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在培养3、6 h时,缺氧组和对照组OPG、RANKL 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培养12、24 h时,缺氧组OPG mRNA 表达水平低于常氧组,而缺氧组RANKL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常氧组,缺氧组RANKL/OPG的比值较常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氧可以影响人牙周膜细胞OPG、RANKL mRNA的表达,在正畸牙移动压力侧骨吸收中起促进作用。

    作者:任嫒姝;付钢;邱雨;何科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导管封堵术对儿童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左房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目的: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导管封堵术对儿童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左房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实施导管封堵术房间隔缺损(ASD)患儿56例,其中,肺动脉高压(PAH)正常者15例,轻度PA H者18例,中度PA H者13例,重度PA H者10例。所有患儿均接受导管封堵术,分别于术前、术后7 d及术后1、3、6个月对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不同症状患儿接受封堵术前、后的左房结构及功能指标。结果患儿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收缩末内径(LVEDS)及左房前后径(LA)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6个月的LVEDD、LVEDS及LA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手术前、后各时期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PAH组在术前的LVEDD、LVEDS、LA水平较正常组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及轻度PAH组LVEDD及LVEDS水平在术后7 d至术后6个月均分别显著大于术前水平,LA水平在术后1~6个月均分别显著大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PAH组 LVEDD及LVEDS水平在术后3~6个月均分别显著大于术前的水平,LA水平在术后6个月时显著大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PAH组LVEDD、LVEDS及LA水平在术后6个月时显著大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封堵术对于儿童ASD合并PA H患者的术后左房结构及功能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但与患儿PA H病情症状的严重紧密相关,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蒋威;胡晖;王飞;黄葆莹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对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目的:对比观察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良性肿瘤妇科患者子宫切除术后凝血功能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纳入该院因非恶性肿瘤疾病拟行子宫全切手术患者110例,其中,腹腔镜组57例,开腹手术组53例。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观察患者术前、术毕、术后24h、术后48h、术后72h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并在术后24、48和72h行双下肢超声检查明确有无DVT形成。结果两组患者术毕PT低于其余各时间点(P<0.05);术毕时和术后24hAPTT低于其余观测时间点(P<0.05);术毕时和术后24h血浆FIB水平高于其余观测时间点(P<0.05);两组间PT、APTT及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D‐D水平较术前均显著升高,腹腔镜组术后24hD‐D水平高于开腹手术组,术后48hD‐D水平低于开腹手术组(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72h内下肢DVT发生率分别为14.04%(8/57)、5.66%(3/5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均明显激活机体凝血系统,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并不降低子宫切术后DVT的发生率。

    作者:赵娜;李有长;程波;刘朝文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右美托咪定对脂多糖诱导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TREM-1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EM‐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取外周血分离培养中性粒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n=10),A组:阴性对照;B组:中性粒细胞中加入L PS (终浓度为100μg/L );C组:中性粒细胞中加入L PS (终浓度为100μg/L )加右美托咪定(终浓度为0.5 ng/mL);D组:中性粒细胞中加入LPS(终浓度为100μg/L)加右美托咪定(终浓度为1.0 ng/mL)。孵育24 h后,收集上清液,采用ELISA法测定TNF‐α、IL‐1β和IL‐6的浓度,采用RT‐PCR法测定TREM‐1 mRNA的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B组TREM‐1 mRNA表达上调,TNF‐α、IL‐1β和IL‐6的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和D组TREM‐1 mRNA表达下调,TNF‐α、IL‐1β和IL‐6的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组 TREM‐1 mRNA表达水平、TNF‐α、IL‐1β和IL‐6的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通过下调 TREM‐1 mRNA表达,抑制L PS诱导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T N F‐α、IL‐1β和IL‐6的生成及分泌。

    作者:何绮霞;卢燕;陈翠平;顾晓霞;庄海霞;张良清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国产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性能评价

    目的:评价国产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型号BC‐6800血液分析仪)的分析性能。方法按CLIS和ICSH的标准从精密度、携带污染率、线性、相关性等方面对国产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检测血液样本 WBC、RBC、HGB、MCV、PLT等指标的批内及批间精密度的CV%均在标准范围内;WBC、HGB、RBC、PLT 的携带污染率分别为0%、0%、0.30%和0.18%,均在要求的标准内;WBC、RBC、HGB和PLT的 r2都大于0.99,国产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仪器稀释功能良好;BC‐6800手动和自动模式配对检验( P>0.05),其在不同模式间测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6800与L H750比较时,配对检验 P>0.05,与L H750间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性能良好、检测快捷、能满足临床应用和临床实验室检测的要求。

    作者:沈轶骊;顾国浩;沈怡敏;刘冬梅;王琳;周剑波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当代大学生性知识需求量表的编制

    目的:编制大学生性知识需求量表,为评估大学生性知识及其开展针对性教育提供有效测评工具。方法在文献综述、开放式问卷的基础上构建大学生性知识需求理论框架,编制问卷条目;对127名学生进行预测及901名学生正式调查,并对其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大学生性知识需求量表包括性行为、性道德、两性交往心理、男性性生理、女性性生理5个维度,共29题;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4;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大学生性知识需求量表5个因子的模型拟合较好(χ2/df=6.10,CFI=0.92,NFI=0.91,NNFI=0.91,RMSEA=0.09)。结论大学生性知识需求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作相关研究。

    作者:张夔;张嘉江;郑轶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M adelung畸形的X线表现

    目的:提高对M adelung畸形X线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该院8例M adelung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X线表现。结果典型X线表现:桡骨远端内侧骨骺发育不良,外侧骨骺及尺骨发育正常;近排腕骨以月骨为中心嵌入下尺桡关节间;下尺桡关节半脱位。结论 M adelung畸形具有典型X线表现,可为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详细而可靠的影像资料, X线表现对本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开富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培美曲塞和紫杉醇分别联合奥沙利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学治疗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和紫杉醇分别与奥沙利铂联合用于治疗术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治疗的86例原发性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培美曲塞联合组)46例,接受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紫杉醇联合组)40例。用Kaplan‐Merie方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进行各影响因素与预后关系的单因素和多因素的比较。结果培美曲塞联合组与紫杉醇联合组间中位总生存期(OS)(χ2=0.648,P=0.42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χ2=0.758,P=0.38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Ⅲ度以上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培美曲塞联合组为34.8%,紫杉醇联合组为6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9,P=0.019);Ⅲ度谷丙转氨酶(ALT)升高发生率培美曲塞联合组为12.2%,紫杉醇联合组为3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8,P=0.007);Ⅲ度以上谷草转氨酶(AST)升高发生率培美曲塞联合组为13.0%,紫杉醇联合组为3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6,P=0.030);神经毒性发生率培美曲塞联合组为28.2%,紫杉醇联合组为6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52,P=0.001);Ⅲ度以上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培美曲塞联合组为47.8%,紫杉醇联合组为57.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3,P=0.370)。预后因素Cox分析显示肿瘤分期[危险系数(HR)=0.089,95%CI:0.041~0.191]、治疗前的体力状况(PS)评分(HR=0.207,95%CI:0.090~0.479)是影响NSCLC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用于NSCLC术后辅助化学治疗与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OS、PFS相似。而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较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药物的不良反应更低。

    作者:太祥;陈满军;洪文娟;洪志鹏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对内皮祖细胞归巢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t‐AUCB调节小鼠来源内皮祖细胞(EPCs)归巢功能。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小鼠骨髓来源EPCs ,不同浓度t‐AUCB预干预EPCs ,检测归巢至小鼠心脏梗死区、边缘区及正常区EPCs细胞数。结果从0~100μmol/L ,随着浓度增加,归巢至上述区域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5)。结论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t‐AUCB可呈浓度依赖性参与正向调控EPCs归巢功能。

    作者:王振河;许丹焰;李卫华;谢强;黄峥嵘;姜德谦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对青年高血压的实效性研究

    目的:观察并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IH )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BIS )对青年高血压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自2012年9月至2015年2月在该院治疗的青年高血压患者96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将9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IH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BIS治疗。治疗前、后监测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E峰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在治疗后根据血压改善情况对综合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SBP、DBP、HR、LVEDD、E峰和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BP、DBP和HR分别为(116.4±11.8)mm Hg、(85.3±6.7)mm Hg和(65.2±7.1)次/分,对照组为(132.8±14.6)mm Hg、(96.3±6.2)mm Hg和(75.2±8.1)次/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DD明显低于对照组,而E峰和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46/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36/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H联合BIS治疗能明显改善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疗效显著,是青年高血压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齐增;邵健智;范云操;叶晨希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乐卡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用M eta分析方法评价乐卡地平和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 ed‐lin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Springer、Wiley、CNKI、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建库以来至2013年6月纳入二者对轻中度高血压有效性与安全性比较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通过质量评价后再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质量较高的RCT文献,共计153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乐卡地平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总有效率、达标率、降低收缩压值和舒张压值与氨氯地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安全性M eta分析结果示:乐卡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头痛发生率、面部潮红发生率与氨氯地平相当;而下肢水肿发生率[OR=0.38,95% CI (0.25~0.58),P=0.000]、因不良反应放弃治疗率[OR=0.57,95% CI(0.37~0.86),P=0.008]和因下肢水肿放弃治疗率[OR=0.24,95% CI(0.12~0.47),P=0.000]却明显低于氨氯地平。结论乐卡地平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安全性和依从性方面明显优于氨氯地平。

    作者:冉娅娟;魏来;李頔;匡扶;赵春景;钱妍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青海地区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分析

    目的:分析青海地区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探讨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连续住院的患者156例,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定为冠心病者98例(冠心病组),非冠心病者58例为对照组(非冠心病组)。记录纳入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分析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家族史、吸烟程度、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脂、血压及血糖水平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支数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吸烟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BM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舒张压(DBP)、家族史、血肌酐(Cr)、LVEF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吸烟史、SBP、LDL‐C、FBG呈正相关;与年龄、男性、TCH、TG无相关性。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SBP和FBG呈正相关,与年龄、男性、吸烟、TG、TCH和LDL‐C无相关性。结论在青海地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中,吸烟、男性、SBP、FBG与冠心病患者联系更加紧密,共同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

    作者:沈有录;刘维军;张青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1705株医院常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研究

    目的:了解本地区临床分离致病菌菌群的分布及耐药性,为细菌性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培养分离菌种,HX‐21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离出的1705株细菌中,革兰阳性球菌占39.8%,革兰阴性杆菌占60.2%;分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耐苯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3.3%,铜绿假单胞菌12.0%,耐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1.3%,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10.7%,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9.9%,不动杆菌属7.1%,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5.9%,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5.7%,苯唑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8%,肠球菌属4.8%,苯唑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4.5%等。结论常见的致病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多见,其中以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多见;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中,苯唑西林耐药的菌株比例比苯唑西林敏感的菌株比例高近3倍;除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都敏感外,其他常用抗菌药物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

    作者:蔡秀娟;杨家宏;吴成;吴意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储血袋的不同放置方式红细胞携氧指标的变化分析

    目的:探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三磷酸腺苷(ATP)、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pH、游离血红蛋白(FHb)在血液贮存期内储血袋2种不同放置方式下的差异。方法选择20名无偿献血者所献的各400 m L全血,在24 h内将其制备成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并将其均匀分装成10份,随机分成直立贮存组和水平贮存组,分别在储存的第7、14、21、28、35天测定A T P、2,3‐DPG、pH值、FHb数据并记录,对2种贮存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随着血液贮存时间的延长,ATP、2,3‐DPG、pH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ATP、2,3‐DPG水平在血液贮存第14天后,pH、FHb在血液贮存第21天后,水平放置组与直立放置组测得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储血袋水平放置贮存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液对红细胞携氧指标的影响小于直立放置。

    作者:张瑞君;段秉政;鞠春梅;张顺利;隋素琴;闫景刚;单春梅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肉桂酸对小鼠运动疲劳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肉桂酸对提升小鼠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力竭性游泳来建立小鼠力竭性运动模型,比较安静对照组、运动训练组和运动给药组小鼠力竭游泳持续时间,血浆中乳酸(LAC)含量来探讨肉桂酸对小鼠的耐力提升;检测肝脏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过氧化酶(CAT )的含量来探讨肉桂酸的抗氧化能力,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肉桂酸对小鼠股四头肌中Na+/K+‐ATP酶、Ca2+/Mg2+‐ATP酶表达水平来进一步研究其对小鼠运动能力提升的影响。结果肉桂酸显著延长小鼠的游泳时间;运动给药组与安静对照组比较:血浆 LAC含量虽然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组织匀浆中SOD和CAT 显著下降(P<0.05),MDA显著上升(P<0.01),CAT 虽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运动训练组与安静对照组比较,血浆LAC含量显著升高(P<0.01),肝脏组织匀浆中SOD和CAT 显著下降(P<0.01),MDA显著上升(P<0.01),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运动给药组与运动训练组比较,血浆LAC含量显著降低(P<0.01),肝脏组织匀浆中SOD和CAT显著上升(P<0.01),MDA显著下降(P<0.01),CAT 显著下降(P<0.01),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肉桂酸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和抗疲劳能力。

    作者:穆旭;李金 刊期: 2015年第35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