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宁;李娟娟;罗海鹏
乳腺癌是一类常发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妇女健康。调查数据表明,每年全球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发病率约37.5/10万,其发病率为妇女恶性肿瘤发病率的22.8%,病死率约13.2/10.0万,为所有肿瘤病死率的14.1%[1]。近年研究表明乳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我国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发病年龄逐年降低[2]。
作者:段承刚;罗彬;龚舒;王丽;梅自强;何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双极电凝结合小块膨胀海绵压迫治疗老年人难治性鼻腔前端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老年人难治性鼻腔前端出血患者200例,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96例,给予鼻内窥镜下双极电凝结合小块膨胀海绵压迫治疗;对照组104例,给予鼻内窥镜直视下小块膨胀海绵压迫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查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治疗有效率、治疗后复发率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治疗有效率(98.96%)明显高于对照组(7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成功后3个月的复发率(4.17%)明显低于对照组(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成功后3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1.04%)低于对照组(4.8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鼻内窥镜下双极电凝结合小块膨胀海绵压迫治疗老年人难治性鼻腔前端出血止血彻底,疗效显著。
作者:肖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引流术(EBM SD )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接受EBM SD治疗的12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与手术疗效。结果128例患者成功置入胆道金属支架119例,成功率92.97%;术后胆红素(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显著下降,明显低于术前( P<0.01),减黄效果满意68例(57.1%),一般47例(39.5%),无效4例(3.4%),总有效率为96.6%;1周后检查肝功能较术前有显著改善,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也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术后并发症较轻,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119例成功置入胆道金属支架患者,金属支架畅通期为140~145 d ,中位畅通期277 d ,术后生存期为145~560 d ,中位生存期299 d。结论采用EBM SD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疗效明显,能显著改善患者状况。
作者:马鸿祥;周鸣清;陈欣然;蒋海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PTEN、P27和BAG-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东莞市太平人民医院10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90例子宫内膜增生组织和44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T EN、P27和BAG-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PT EN和P27在子宫内膜癌及增生组织呈低表达,BAG-1呈高表达。PT EN和BAG-1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相关,BAG-1表达还与患者临床分期相关,而 P27表达与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均无明显相关性。三者关联性分析显示,PT EN与P27及BAG-1之间存在关联性,而P27与BAG-1之间无关联。结论子宫内膜癌及增生组织中PT EN和P27呈低表达,BAG-1呈高表达,三者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梁艳芳;曾今诚;康东平;王玲梅;陈灿;阮建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联合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诊断宫颈病变的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门诊行健康体检的女性280例,行宫颈TCT检查,快速荧光酶标分析仪系统测定患者血清SCC-Ag值。结果经检查,TCT结果异常154例(55%),活检病理异常43例(27.9%),活检病理异常者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原位癌23例,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18例,腺癌2例。TCT单独诊断CIN+原位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3.4%和73.4%,诊断鳞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37.2%和74.7%。以血清SCC-Ag≥1.5ng/L为界值,诊断CIN+原位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34.2%和51.3%,诊断鳞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6%和75.9%。TCT联合SCC-Ag检测诊断CIN+原位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6.7%和50.8%,诊断鳞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5%和78.3%。结论TCT联合血清SCC-Ag检测对早期宫颈鳞癌诊断和筛查有重要价值,但对CIN+原位癌诊断和筛查价值不大。
作者:李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总结分析指固有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热压伤的疗效。方法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手指热压伤创面12例15指,创面清创后均伴有肌腱和/或指骨外露,缺损面积1.5cm×2.0cm~2.2cm×3.0cm,应用以指固有动脉不同节段背侧支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其中顺行皮瓣4指,逆行皮瓣11指。结果12例15指皮瓣中4指顺行皮瓣和9指逆行皮瓣完全成活,2指逆行皮瓣远端发生部分浅层皮肤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除有3指皮瓣缘瘢痕较明显外,其余各手指外形满意,皮瓣质地、厚度、色泽与受区相似,不臃肿、耐磨,手指伸屈功能满意,皮瓣两点分辨觉9~11mm。结论指固有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不损伤主要血管、神经,具有操作简单,血管蒂长、旋转弧大和成功率高等优点,是治疗手指深度热压伤的理想方法。
作者:李红卫;沈宏;赵永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癌的声像图特点,探讨超声在诊断甲状腺微小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50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206个甲状腺微小癌结节的超声表现,包括结节内部回声、边界、形态、血流及内部钙化及钙化大小、分布及类型,与同期经病理证实的82个良性结节(直径小于或等于1 cm )的超声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实性低回声、微小钙化、纵横比大于或等于1、丰富血流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方面甲状腺微小癌均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微小癌二维超声声像图多表现为实性低回声、形态不规则,纵横比大于或等于1、内部多为微小钙化、边缘模糊及周边小毛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节较大者血供较丰富,分布不规则,结节较小者血流不丰富。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微小癌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毛明锋;杨顺实;戴晴;江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规范化护士培训是指护理专业院校的毕业生继岗前培训后所接受的护理专业培训,目的是使其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外语水平和医德医风等得到全面提高,达到卫生部《卫生技术人员试行条例》规定的护师基本条件[1]。2006年国家卫生部颁布了《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我省各地乃至全国多家医院开展了规范化护士培训,取得了“模式”性经验,但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指导教师的任职资格没有相应的认证标准。本研究对四川省规范化护士培训中指导教师任职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探索规范化护士培训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以期对指导教师的培养与发展有所启示。
作者:陈丽;文华;陈晨;佘秋群;涂素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各省市已相继开展了许多关于绩效评价的研究,客观上促进了绩效评价的进程,但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较,我们还存在较大差距[1]。尤其是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评价的发展进程,各地方法和标准不一,缺乏充分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易受到经济、卫生和人群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操作性和有效性不高[2]。本文主要通过与重庆市卫生行政部门分管基层卫生工作的主要领导、处室负责人和基层医疗机构主要领导进行深度访谈,并结合重庆市基层医疗机构的问卷调查,分析重庆市基层医疗机构实行绩效评价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从而促进重庆市甚至全国基层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
作者:颜星;杨玲;林幻;邓梦露;胡新业;蒲川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莫沙必利与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两组,其中50例采用莫沙必利治疗(莫沙必利组),50例采用多潘立酮治疗(多潘立酮组),比较两组治疗7、14、28 d的有效率,以及治疗后1、3、6个月的累计复发率。结果多潘立酮组治疗7 d后有效率(66.0%)明显高于莫沙必利组(52.0%)( P<0.05),14、28 d有效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莫沙必利组6个月累计复发率(32.0%)明显低于多潘立酮组(44.0%)(P<0.05),1、3个月复发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显效较快,但复发率较高,远期疗效欠佳;莫沙必利显效温和,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作者:倪猛;高改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缬沙坦(Val)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下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的增殖与迁移及对p-ERK1/2、p-P38表达的影响。方法组织贴块法培养VSMCs ,取3~5代细胞进行实验。采用MTT法检测Val对AngⅡ诱导下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划痕试验法进行细胞迁移实验,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VSMCs中ERK1/2、p-ERK1/2、P38、p-P38的表达。结果(1)AngⅡ能明显促进VSMCs的增殖,AngⅡ促进VSMCs增殖的作用能被Val和PD98059所抑制,并且Val呈浓度依赖性抑制VSMCs增殖。SB23015能明显促进VSMCs增殖。(2)细胞经AngⅡ作用后,迁移活性明显增加,Val及PD98059抑制AngⅡ诱导的大鼠VSMCs迁移,但SB23015作用与之相反。(3)Val和 PD98059能抑制AngⅡ的促VSMCs胞内p-ERK1/2表达的作用,而SB23015则能增强这种作用。Val和SB23015能抑制AngⅡ的促VSMCs胞内p-P38表达的作用,而PD98059则对此无显著影响。(4)Val单独作用于VSMCs时,对细胞的增殖、迁移及p-ERK1/2、p-P38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结论(1)Val呈浓度依赖性抑制AngⅡ诱导VSMCs的增殖和迁移。(2)Val抑制AngⅡ诱导VSMCs的增殖和迁移与其抑制AngⅡ诱导的p-ERK1/2的表达相关。(3)p-P38对AngⅡ诱导的p-ERK1/2的激活起负调节作用。
作者:陈宗建;张延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比较超声内镜(EUS)与CT检查在食管癌术前临床分期中的准确率。方法对临床诊断为食管癌的6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为EUS检查组和CT检查组,每组各34例,于术前行EUS或CT检查,并按照TNM(2003)分期标准作出诊断,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比较。结果以食管癌术后病理分期作为标准,术前EUS检查T、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Tis期0(0/2),T1期75.0%(3/4),T2期75.0%(6/8),T3期86.7%(13/15),T4期80.0%(4/5),T期总准确率为76.5%(26/34);N0期71.4%(5/7),N1期75.0%(9/12),N2期0(0/11),N3期0(0/4),N期总准确率为41.2%(14/34)。术前CT检查T、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Tis期0(0/1),T1期33.3%(2/6),T2期28.6%(2/7),T3期78.6%(11/14),T4期83.3%(5/6),T期总准确率为58.8%(20/34),与EUS检查组T期总准确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0期77.8%(7/9),N1期76.9%(10/13),N2期66.7%(4/6),N3期50.0%(3/6),N期总准确率为70.6%(24/34),与EUS检查组N期总准确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US检查对食管癌的临床T期诊断准确率较高,而CT检查对食管癌的N期诊断准确率较高,术前采用EUS联合CT检查可能对指导术前制订治疗方案、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文静;沈小春;刘海燕;李平;兰丽;陈东风;兰春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技术(NBI-M E)在血清癌胚抗原(CEA )阳性病例中进行微血管分型诊断胃癌和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2012~2013年在该院检测血清CEA结果为阳性的病例873例,将通过初诊为疑似胃癌的114例和疑似大肠癌的35例患者纳入研究。利用NBI-M E检查并切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NBI-M E检查重点观察微血管性状并进行分型:规则型、稍不规则型、不规则型、消失型,将微血管分型情况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病理确诊为癌症13例,检出率为8.72%;上皮内瘤变10例,检出率为6.71%。规则型和稍不规则型中无癌症病例,在消失型中无非癌性病例。消失型对癌症的灵敏度为100.00%,而不规则型对癌变可能性大的肠化生萎缩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灵敏度为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NBI-ME观察病变处微血管分型诊断可以帮助在CEA阳性病例中筛查出胃癌和肠癌。
作者:李捷;屠惠明;乔峤;许科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特点,以便减少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方法对该院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4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47例患者中有62例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前降支(L AD )33例(LAD组),左回旋支(LCX)7例(LCX组),右冠状动脉(RCA)22例(RCA组)。LAD组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RCA组(P<0.05);RCA组缓慢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LAD组(P<0.05)。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时间小于6 h发生心律失常43例,而大于6 h发生心律失常19例;心律失常主要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相关动脉较早开通者。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心律失常的类型与梗死相关动脉有相关性,其发生率与再灌注时间有关。
作者:查克岚;曾瑜;李家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提高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该院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住院的58例分枝杆菌培养阳性并鉴定为NTM的患者进行队列研究,将其分为单药物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各29例,经过6~8个月的治疗后,对两组的治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67例分枝杆菌培养检出58例NTM,检出率为10.23%。耐药情况:NTM菌株对常用的异烟肼、链霉素等药物耐药,耐药率分别为100.0%、96.5%,但对卷曲霉素、卡那霉素等有一定敏感性,敏感率为46.6%、44.8%。临床特征:咳嗽、咳痰58例(100.0%),消瘦29例(50.0%),气促26例(35.3%),咯血19例(32.4%),胸膜炎12例(23.5%),乏力9例(17.6%),发热7例(11.8%),盗汗5例(8.8%),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11例(23.5%)。胸部影像学表现大体特点:3个肺野39例(67.6%),其中两侧全肺野15例(29.4%),空洞17例(35.3%)。治疗效果:单药物组治愈率为41.3%,联合用药组治愈率为72.4%。结论NTM肺病的临床表现与肺结核相似,肺部病灶多肺野,进展缓慢,耐药率高。
作者:曹培明;刘奉凤;李桓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以上唇动脉为蒂的逆行鼻唇沟瓣修复鼻眶下区缺损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2006年9月至2013年5月,收治鼻眶下缺损患者13例。所有患者为肿瘤切除术鼻眶下区缺损,病程为2个月至28年。缺损范围为2.0cm×1.2cm~4.0 cm ×3.6 cm。术中采用同侧上唇动脉为蒂的逆行鼻唇沟瓣修复缺损,其中10例为带蒂皮瓣,3例为轴型岛状皮瓣;皮瓣切取范围与缺损大小相近。供区直接对位缝合。结果所有皮瓣全部成活,供、受区切口全为Ⅰ期愈合。4例因皮瓣蒂部略为臃肿,术后6~12个月后行皮瓣修整术。13例患者均电话随访,随访时间为4~60个月,平均28.4个月。皮瓣质地柔软,颜色与受区相似,鼻外形较好,无通气障碍。供区瘢痕不明显。结论以上唇动脉为蒂的逆行鼻唇沟瓣是一种修复鼻眶下区缺损的较好方法。
作者:刘平;李勇;郑田;季平;邱丽华;李颖;张碧;鲁琦;赵洪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影像学位置对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 )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121例接受了PFNA内固定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术后尖顶距(TAD)值分组,A组72例,TAD<20 mm ;B组49例, TAD≥20 mm。比较两组手术后的疗效情况。结果 A组总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为40.3%,明显低于B组的75.5%(P<0.05);A组发生轻度贫血、低蛋白血症的比例明显低于B组(P<0.05);骨折稳定型和不稳定型A组开始完全负重行走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B组(P<0.05);B组稳定型患者开始行走时间、开始完全负重行走时间、骨性愈合时间明显低于不稳定型(P<0.05);骨折稳定型和不稳定型A组Harris评分为优的比例明显高于B组(P<0.05);B组稳定型患者评分为优的比例明显高于不稳定型(P<0.05)。生物力学实验表明,骨折稳定型和不稳定型C组在拉伸侧、压缩侧、外侧、内侧的应力强度均明显高于D组(P<0.05);D组稳定型患者在拉伸侧、压缩侧、外侧、内侧的应力强度均明显高于不稳定型(P<0.05)。结论术后 TAD值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预后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合适的影像学位置有助于提高PFNA手术的疗效。
作者:宋阳;毕荣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实施护理干预对减少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血液肿瘤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该院血液科120例PICC置管出院血液肿瘤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电话随访进行一般健康知识宣教,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由PICC专科护士进行电话随访,具体内容包括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能力。随访时间共3个月。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同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电话随访实施护理干预对减少PICC血液肿瘤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钟晖;陈永平;牟庆云;田继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异位胰腺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集的11例异位胰腺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位于胃贲门部1例,胃底2例,胃体2例,幽门窦5例,十二指肠球部及降段多发1例;10例为单发,1例为多发。结果异位胰腺诊断通过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有一定的难度,11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患者症状完全缓解,预后好,未出现复发及其相关的病情恶化表现。随访3~60个月,患者一般状况较好,无消化道不适症状,复查胃镜检查未见异常。结论对有临床表现的异位胰腺患者必需行手术治疗;若无症状的患者,一经诊断为异位胰腺,好手术治疗。
作者:詹玮;甄运寰;张汝一;吴晓萍;廖欣;李珀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性反应疾病,主要特征为血清免疫球蛋白 E (Ig E )水平升高、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气道黏液分泌增加、气道重塑等。近年研究发现,哮喘发病与多种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有关,如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传导和转录活化子(JAK/STAT )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通路、磷脂肌醇3激酶(PI3K )信号通路等,而氧化应激与气道内各种炎性反应有关,哮喘作为一种气道慢性炎性反应同样存在应激现象。因此,氧化应激参与哮喘发病的研究开始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就氧化应激激活的信号传导与支气管哮喘发病作如下综述。
作者:杨明(综述);李国平(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