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1例异位胰腺的临床诊治分析

詹玮;甄运寰;张汝一;吴晓萍;廖欣;李珀

关键词:胃镜检查, 腹痛, 胰腺
摘要:目的:探讨异位胰腺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集的11例异位胰腺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位于胃贲门部1例,胃底2例,胃体2例,幽门窦5例,十二指肠球部及降段多发1例;10例为单发,1例为多发。结果异位胰腺诊断通过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有一定的难度,11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患者症状完全缓解,预后好,未出现复发及其相关的病情恶化表现。随访3~60个月,患者一般状况较好,无消化道不适症状,复查胃镜检查未见异常。结论对有临床表现的异位胰腺患者必需行手术治疗;若无症状的患者,一经诊断为异位胰腺,好手术治疗。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9年10月至2012年6月该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中选取12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开腹子宫肌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近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8.33%)显著少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症状缓解率、子宫肌瘤复发率及子宫异常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常规开腹手术小。

    作者:王瑞敏;侯懿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特点,以便减少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方法对该院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4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47例患者中有62例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前降支(L AD )33例(LAD组),左回旋支(LCX)7例(LCX组),右冠状动脉(RCA)22例(RCA组)。LAD组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RCA组(P<0.05);RCA组缓慢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LAD组(P<0.05)。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时间小于6 h发生心律失常43例,而大于6 h发生心律失常19例;心律失常主要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相关动脉较早开通者。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心律失常的类型与梗死相关动脉有相关性,其发生率与再灌注时间有关。

    作者:查克岚;曾瑜;李家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人食管癌裸鼠皮下移植及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

    目的:研究建立人食管癌裸鼠皮下移植及原位移植模型的方法。方法从新鲜的人食管癌标本上切除肿瘤组织,移植于裸鼠皮下,建立原代移植瘤并连续传代3次后,取肿瘤组织分别移植于裸鼠皮下及食管黏膜下,分别观察移植瘤成瘤率、大体及组织形态、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情况。结果皮下移植模型成瘤率60%,为低分化鳞癌,未见淋巴结及远处器官转移;原位移植模型成瘤率80%,与患者原发肿瘤组织形态一致,可见广泛的淋巴结转移及肝肺转移。结论初步建立了有效的人食管癌裸鼠皮下移植及原位移植模型,为食管癌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

    作者:姚文健;白玉;赵宝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吉西他滨与长春瑞滨分别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长春瑞滨分别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于该院接受诊断和治疗并对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患者7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观察组给予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1.6%,对照组为7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Ⅲ+Ⅳ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21.1%)显著低于对照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31.6%)和静脉炎发生率(3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和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西他滨、长春瑞滨分别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及紫杉类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提高总有效率,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李瑞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11例异位胰腺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异位胰腺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集的11例异位胰腺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位于胃贲门部1例,胃底2例,胃体2例,幽门窦5例,十二指肠球部及降段多发1例;10例为单发,1例为多发。结果异位胰腺诊断通过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有一定的难度,11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患者症状完全缓解,预后好,未出现复发及其相关的病情恶化表现。随访3~60个月,患者一般状况较好,无消化道不适症状,复查胃镜检查未见异常。结论对有临床表现的异位胰腺患者必需行手术治疗;若无症状的患者,一经诊断为异位胰腺,好手术治疗。

    作者:詹玮;甄运寰;张汝一;吴晓萍;廖欣;李珀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内毒素急性肾损伤大鼠肾组织liv in的表达研究

    目的:探讨livin在内毒素急性肾损伤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急性肾损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内毒素急性肾损伤大鼠模型,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并检测血肌酐、尿素氮水平观察肾损伤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不同时间点上,内毒素急性肾损伤大鼠肾组织中livin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变化与肾损伤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内毒素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损伤明显,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显著升高(P<0.01),存在急性肾损伤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提示,livin和caspase-3在内毒素大鼠肾组织中均有阳性表达(P<0.01),且在livin出现较高水平表达后,随时间推移,caspase-3表达增强趋势变缓。结论 livin参与了内毒素急性肾损伤的发病机制,并可能通过抑制caspase-3等重要凋亡效应蛋白,发挥减轻肾损伤、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作者:佟琳;张标;姚华国;孙小聪;陈骥;观春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超声对150例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癌的声像图特点,探讨超声在诊断甲状腺微小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50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206个甲状腺微小癌结节的超声表现,包括结节内部回声、边界、形态、血流及内部钙化及钙化大小、分布及类型,与同期经病理证实的82个良性结节(直径小于或等于1 cm )的超声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实性低回声、微小钙化、纵横比大于或等于1、丰富血流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方面甲状腺微小癌均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微小癌二维超声声像图多表现为实性低回声、形态不规则,纵横比大于或等于1、内部多为微小钙化、边缘模糊及周边小毛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节较大者血供较丰富,分布不规则,结节较小者血流不丰富。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微小癌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毛明锋;杨顺实;戴晴;江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高频超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早期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影像学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 A )腕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6~12月收治的78例RA患者(RA组)腕关节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对照同期50例健康体检人群(健康对照组),观察记录各解剖结构的声像图表现及双侧腕关节滑膜的厚度;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彩色多普勒能量图技术检测关节滑膜的血流特点:滑膜动脉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按Alde半定量法将滑膜血流丰富程度分为0~3级并探讨其与RI及PI的相关性,观察高频超声对RA腕关节早期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1)超声显示RA组腕关节存在关节积液(65例,122个)、周围炎性渗出(34例,70个)、滑膜增生(78例,153个)、血管翳(37例,69个)及关节面不规则骨质侵蚀(29例,58个)。RA组腕关节滑膜厚度(3.50±1.37)m m ,健康对照组腕关节滑膜厚度(1.46±0.32)m m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64例关节滑膜可探及血流信号,其中RI随着血流分级的增加而逐级减低,与血流分级呈负相关( r=-0.79,P<0.05);PI随血流分级增加变化不大,二者无相关性;(3)与血清类风湿因子(RF)水平及X线片检查相比,超声检查对RA的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腕部超声检查能较好地显示RA患者的病理改变,较血清RF水平检测和X线片检测更为敏感,可以提高临床RA患者病变检出率,促进其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

    作者:宋海霞;王全师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无手术指征初产妇行剖宫产术的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初产妇无手术指征行剖宫产术的原因,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依据。方法将640例初产妇分为无手术指征行剖宫产组(观察组)和自然分娩组(对照组),各320例。对产妇一般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组间剖宫产可能原因量表、剖宫产及孕期知识量表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月收入大于2000元的比例以及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忍受度、无信心自然顺产、择时生产、家属意愿、高龄产妇方面,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期知识了解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高(大专及以上学历)、不能忍受疼痛、无信心自然顺产、择时生产、高龄产妇及孕期知识了解程度低,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结论对不能忍受疼痛、无信心自然顺产的产妇可采用适当的镇痛及鼓励手段;对择时生产、高龄产妇及孕期知识了解程度低的产妇可加强产妇教育。

    作者:刘世英;李增艳;张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影像学位置对PFNA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影像学位置对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 )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121例接受了PFNA内固定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术后尖顶距(TAD)值分组,A组72例,TAD<20 mm ;B组49例, TAD≥20 mm。比较两组手术后的疗效情况。结果 A组总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为40.3%,明显低于B组的75.5%(P<0.05);A组发生轻度贫血、低蛋白血症的比例明显低于B组(P<0.05);骨折稳定型和不稳定型A组开始完全负重行走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B组(P<0.05);B组稳定型患者开始行走时间、开始完全负重行走时间、骨性愈合时间明显低于不稳定型(P<0.05);骨折稳定型和不稳定型A组Harris评分为优的比例明显高于B组(P<0.05);B组稳定型患者评分为优的比例明显高于不稳定型(P<0.05)。生物力学实验表明,骨折稳定型和不稳定型C组在拉伸侧、压缩侧、外侧、内侧的应力强度均明显高于D组(P<0.05);D组稳定型患者在拉伸侧、压缩侧、外侧、内侧的应力强度均明显高于不稳定型(P<0.05)。结论术后 TAD值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预后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合适的影像学位置有助于提高PFNA手术的疗效。

    作者:宋阳;毕荣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CT扫描重建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及Schatzker分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CT扫描重建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及Schatzker分型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80例经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与CT扫描重建在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和Schatzker分型中的差异,分析C T扫描重建对治疗方案的影响。结果经X线片检查,77例患者可获得初步诊断,3例X线片检查不能确定骨折分型;经CT扫描重建后,3例X线片检查不能确定患者1例为Ⅰ型,2例为Ⅳ型;另外,7例患者更改Schatzker分型,其中3例Ⅱ型改为Ⅴ型,1例Ⅲ型改为Ⅱ型,3例Ⅳ型改为Ⅴ型。经比较发现,X线片与C T扫描重建对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的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T扫描重建后10例患者Schatzker分型改变或明确,根据CT分型确定手术方案,并作相应调整。80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所见骨折分型与C T扫描重建相符,C T 重建准确率为100.0%(80/80),X线片准确率为87.5%(70/80)。随访12个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现象。结论 C T扫描重建技术能直观、立体地反映胫骨平台骨折情况,包括具体的部位、类型、关节塌陷程度等,对制订手术方案、准确复位以及术后复查等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汪文章;刘剑;张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铜绿假单胞菌对致病真菌的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临床分离的24株铜绿假单胞菌(PA )对致病性真菌(如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葡萄牙念珠菌等)的抑制作用。方法收集临床上24株PA ,通过革兰染色、氧化酶试验及API 20NE(法国梅里埃公司产品)进行鉴定;通过纸片法、十字交叉划线法及共培养检测PA对致病性真菌的抑制作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有抑制作用的PA和无抑制作用的PA分泌蛋白进行电泳。结果24株PA中部分菌株对常见的致病性真菌有显著抑制作用,而部分PA菌株有一定抑制作用,另外一些完全没有抑制作用;共孵育试验显示 PA可能是通过抑制真菌的菌丝生长而产生抑制作用。SDS-PAGE显示有抑制作用的PA和无抑制作用的PA分泌物蛋白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PA对常见的致病真菌具有抑制作用,推测可能与抑制真菌的菌丝生长及分泌抑制真菌生长的各种蛋白类物质有关。

    作者:徐令清;汪峰;侯红艳;刘彩林;欧国平;孙明月;孙自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超声内镜与CT检查对食管癌临床TN分期的比较

    目的:比较超声内镜(EUS)与CT检查在食管癌术前临床分期中的准确率。方法对临床诊断为食管癌的6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为EUS检查组和CT检查组,每组各34例,于术前行EUS或CT检查,并按照TNM(2003)分期标准作出诊断,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比较。结果以食管癌术后病理分期作为标准,术前EUS检查T、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Tis期0(0/2),T1期75.0%(3/4),T2期75.0%(6/8),T3期86.7%(13/15),T4期80.0%(4/5),T期总准确率为76.5%(26/34);N0期71.4%(5/7),N1期75.0%(9/12),N2期0(0/11),N3期0(0/4),N期总准确率为41.2%(14/34)。术前CT检查T、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Tis期0(0/1),T1期33.3%(2/6),T2期28.6%(2/7),T3期78.6%(11/14),T4期83.3%(5/6),T期总准确率为58.8%(20/34),与EUS检查组T期总准确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0期77.8%(7/9),N1期76.9%(10/13),N2期66.7%(4/6),N3期50.0%(3/6),N期总准确率为70.6%(24/34),与EUS检查组N期总准确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US检查对食管癌的临床T期诊断准确率较高,而CT检查对食管癌的N期诊断准确率较高,术前采用EUS联合CT检查可能对指导术前制订治疗方案、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文静;沈小春;刘海燕;李平;兰丽;陈东风;兰春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规范化护士培训中指导教师现状与思考

    规范化护士培训是指护理专业院校的毕业生继岗前培训后所接受的护理专业培训,目的是使其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外语水平和医德医风等得到全面提高,达到卫生部《卫生技术人员试行条例》规定的护师基本条件[1]。2006年国家卫生部颁布了《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我省各地乃至全国多家医院开展了规范化护士培训,取得了“模式”性经验,但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指导教师的任职资格没有相应的认证标准。本研究对四川省规范化护士培训中指导教师任职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探索规范化护士培训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以期对指导教师的培养与发展有所启示。

    作者:陈丽;文华;陈晨;佘秋群;涂素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胃动力变化及枸橼酸莫沙必利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疗效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胃动力变化及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9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7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作为胃轻瘫组,37例无胃轻瘫症状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对照组,另选择5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的胃半排空时间(GET1/2)、胃电图(主频、正常慢波节律百分比和餐后、餐前功率比)、胃肠激素(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及生长抑素)。结果(1)胃轻瘫组患者普遍胃排空延长、胃动过缓、胃电节律紊乱百分率增高、餐后餐前功率比明显降低。胃肠激素检查显示胃轻瘫组患者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分泌增加,生长抑素分泌降低,以上各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对照组患者胃动力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作用:经过4周治疗,57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痊愈15例,显效17例,有效22例,无效3例;患者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分泌降低,生长抑素分泌增加;液相、固相GET1/2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具有明显的胃动力迟缓现象,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对此类患者安全有效,无症状糖尿病患者需预防胃轻瘫的发生发展。

    作者:李九文;吕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微小RNA鼻咽癌潜在的诊断标志和治疗靶点

    鼻咽癌主要为非角化鳞状细胞癌,其恶性程度很高,伴随着局部浸润和早期远处转移。鼻咽癌的病因主要包括3个方面,即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和EB病毒(EBV )感染,然而,鼻咽癌发病的分子机制仍未完全明确。鼻咽癌对放化疗非常敏感,如果肿瘤仅局限于鼻咽部,可以通过放疗治愈。遗憾的是,30%~40%确诊的患者已经到了晚期,他们往往在治疗4年后出现远处转移或局部复发。因此,迫切需要更深入地研究鼻咽癌的分子机制,寻找早期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及开发新的治疗方案。

    作者:龙表利(综述);胡国华(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重庆市990名农村老年人精神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重庆市农村老年人的精神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60岁及以上的重庆市农村常住老年人口990名进行调查。以筛查量表筛选出可疑精神病阳性者,并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进行复查诊断;对无精神病者,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纽芬兰幸福度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修订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进行心理测试。结果(1)990名老年人中,精神病筛选阳性率为24.04%(238/990),现患病率为19.43%(193/990),分别诊断为乙醇所致精神障碍(11.4%)、器质性精神障碍(5.96%)、心境障碍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2.12%)。(2)797名非精神病老年人中,一般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17.17%(124/722),其中家庭组的检出率及SCL-90总分均显著高于机构组[检出率20.24% vs .3.73%,χ2=20.90,P=0.000;SCL-90总分(109.14±11.77)分 vs .(100.59±7.87)分,t=-8.01,P=0.000]。(3)SCL-90总分显示,女性、无配偶、有负性生活事件、独居、有慢性病、收入较差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农村老年人SCL-90总分与幸福度总分、正性情感、正性体验、社会支持及各维度、内外向呈显著负相关,与负性情感、负性体验、神经质、精神质呈显著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负性情感、精神质、慢性病、养老方式、婚姻状况、是否独居、社会支持总分、神经质进入回归方程,决定系数 R2=0.346。结论1/3以上的农村老年人有精神卫生问题,养老方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明显;防治乙醇所致精神障碍、转变养老方式仍然是当前农村老年精神卫生工作的重点。

    作者:张代江;谭小林;程雪;汪波;周建初;曹国兴;陈黎明;刘涛;李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引流术治疗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128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引流术(EBM SD )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接受EBM SD治疗的12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与手术疗效。结果128例患者成功置入胆道金属支架119例,成功率92.97%;术后胆红素(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显著下降,明显低于术前( P<0.01),减黄效果满意68例(57.1%),一般47例(39.5%),无效4例(3.4%),总有效率为96.6%;1周后检查肝功能较术前有显著改善,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也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术后并发症较轻,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119例成功置入胆道金属支架患者,金属支架畅通期为140~145 d ,中位畅通期277 d ,术后生存期为145~560 d ,中位生存期299 d。结论采用EBM SD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疗效明显,能显著改善患者状况。

    作者:马鸿祥;周鸣清;陈欣然;蒋海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B型尿钠肽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液体复苏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B型尿钠肽(BNP)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液体复苏过程中的临床意义,用以指导临床补液。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急救中心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5例S A P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晶胶比3∶1为界,将患者分为低晶胶比组(45例)和高晶胶比组(40例),以早期目标导向治疗为复苏终点,观察液体复苏前及复苏后1、2、3 d 及出院前1 d BNP 的变化。结果不同晶胶比的液体复苏均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BNP 随复苏液体总量的增加而增加,与液体量呈正相关;与高晶胶比组相比,低晶胶比组所需液体量明显减少。结论对SAP 患者宜监测血浆BNP 以指导液体复苏,且宜采用提高胶体比例的限制性液体复苏策略。

    作者:刘茂霞;曾波;梅浙川;万晓强;曾庆贵;郑紫丹;肖潇;廖琼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全反式维甲酸对人肺腺癌 A549体外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增殖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方法以肺腺癌A549细胞株为研究对象,用噻唑蓝(MTT)法检测试验组和对照组细胞,计算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细微结构变化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环氧化酶-2(COX-2)的水平变化。结果不同试验浓度的ATRA处理肺腺癌A549细胞,均能对A549细胞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经过72h后,各试验浓度组均可见COX-2在细胞质中的表达明显下降,并与浓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检测(1×10-5mol/L、1×10-4mol/L)试验组中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配体(TRAIL)表达水平,发现经ATRA处理后,A549细胞上清液中TRAIL表达升高。结论ATRA对肺癌细胞A549具有显著抑瘤效应,此效应呈浓度与时间依赖性;在肺癌组织中ATRA可能通过诱导凋亡发挥抑瘤效应,可为肺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梁宇佳;杨小琼;兰四友;秦艳;邓述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