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联疗法对老年幽门螺杆菌胃炎患者血清IL-10、TGF-β1及IL-17水平的影响

张国胜

关键词:螺杆菌, 幽门, 胃炎, 白细胞介素10, 转化生长因子β1, 白细胞介素17
摘要:目的:观察三联疗法对老年幽门螺杆菌胃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90例老年幽门螺杆菌胃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标准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治疗14 d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0、T G F-β1和IL-17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10、TGF-β1和IL-17水平显著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10、TGF-β1和IL-17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幽门螺杆菌阴性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比较,血清IL-10、TGF-β1和IL-17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10、TGF-β1和IL-17水平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三联疗法能够明显降低老年幽门螺杆菌胃炎患者血清IL-10、TGF-β1及IL-17水平,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微小RNA鼻咽癌潜在的诊断标志和治疗靶点

    鼻咽癌主要为非角化鳞状细胞癌,其恶性程度很高,伴随着局部浸润和早期远处转移。鼻咽癌的病因主要包括3个方面,即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和EB病毒(EBV )感染,然而,鼻咽癌发病的分子机制仍未完全明确。鼻咽癌对放化疗非常敏感,如果肿瘤仅局限于鼻咽部,可以通过放疗治愈。遗憾的是,30%~40%确诊的患者已经到了晚期,他们往往在治疗4年后出现远处转移或局部复发。因此,迫切需要更深入地研究鼻咽癌的分子机制,寻找早期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及开发新的治疗方案。

    作者:龙表利(综述);胡国华(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比较种植体支抗与传统方法压低上颌前牙疗效的 Meta分析

    目的:比较种植体支抗与传统方法(J钩、多用途弓)压低上颌前牙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 ed、EM base、维普、万方及知网等在线数据库,收集比较种植体支抗与传统方法压低上颌前牙的随机对照试验及病例对照试验,并追查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经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 an5.1软件进行M 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研究文献,其中关于种植体与J钩比较的文献有6篇,154例患者;关于种植体与多用途弓比较的文献有5篇,127例患者。M eta分析结果显示,(1)与J钩组相比,种植体组U1-PP距变化量较多(P<0.001),覆变化量较多(P =0.001),治疗时间较短(P<0.001),SN-OP角增大量较少(P=0.004),U6-PP距变化量较少(P=0.020);两组的覆盖变化量、牙根吸收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多用途弓组相比,种植体组U1-PP距变化量较多(P=0.010),U6-PP角增大量较少(P<0.001);两组的 U1-PP距、U1-PP角、U6-PP距、U6水平向移动距离、覆、覆盖、疗程、牙根吸收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种植体与抗压低上颌前牙疗效优于传统方法(J钩、多用途弓),压低前牙量多、时间短、患者较舒适,两者牙根吸收量相当。

    作者:潘姗;李建霞;那毕;刘恒朗;范小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影像学位置对PFNA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影像学位置对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 )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121例接受了PFNA内固定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术后尖顶距(TAD)值分组,A组72例,TAD<20 mm ;B组49例, TAD≥20 mm。比较两组手术后的疗效情况。结果 A组总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为40.3%,明显低于B组的75.5%(P<0.05);A组发生轻度贫血、低蛋白血症的比例明显低于B组(P<0.05);骨折稳定型和不稳定型A组开始完全负重行走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B组(P<0.05);B组稳定型患者开始行走时间、开始完全负重行走时间、骨性愈合时间明显低于不稳定型(P<0.05);骨折稳定型和不稳定型A组Harris评分为优的比例明显高于B组(P<0.05);B组稳定型患者评分为优的比例明显高于不稳定型(P<0.05)。生物力学实验表明,骨折稳定型和不稳定型C组在拉伸侧、压缩侧、外侧、内侧的应力强度均明显高于D组(P<0.05);D组稳定型患者在拉伸侧、压缩侧、外侧、内侧的应力强度均明显高于不稳定型(P<0.05)。结论术后 TAD值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预后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合适的影像学位置有助于提高PFNA手术的疗效。

    作者:宋阳;毕荣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铜绿假单胞菌对致病真菌的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临床分离的24株铜绿假单胞菌(PA )对致病性真菌(如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葡萄牙念珠菌等)的抑制作用。方法收集临床上24株PA ,通过革兰染色、氧化酶试验及API 20NE(法国梅里埃公司产品)进行鉴定;通过纸片法、十字交叉划线法及共培养检测PA对致病性真菌的抑制作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有抑制作用的PA和无抑制作用的PA分泌蛋白进行电泳。结果24株PA中部分菌株对常见的致病性真菌有显著抑制作用,而部分PA菌株有一定抑制作用,另外一些完全没有抑制作用;共孵育试验显示 PA可能是通过抑制真菌的菌丝生长而产生抑制作用。SDS-PAGE显示有抑制作用的PA和无抑制作用的PA分泌物蛋白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PA对常见的致病真菌具有抑制作用,推测可能与抑制真菌的菌丝生长及分泌抑制真菌生长的各种蛋白类物质有关。

    作者:徐令清;汪峰;侯红艳;刘彩林;欧国平;孙明月;孙自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B型尿钠肽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液体复苏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B型尿钠肽(BNP)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液体复苏过程中的临床意义,用以指导临床补液。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急救中心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5例S A P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晶胶比3∶1为界,将患者分为低晶胶比组(45例)和高晶胶比组(40例),以早期目标导向治疗为复苏终点,观察液体复苏前及复苏后1、2、3 d 及出院前1 d BNP 的变化。结果不同晶胶比的液体复苏均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BNP 随复苏液体总量的增加而增加,与液体量呈正相关;与高晶胶比组相比,低晶胶比组所需液体量明显减少。结论对SAP 患者宜监测血浆BNP 以指导液体复苏,且宜采用提高胶体比例的限制性液体复苏策略。

    作者:刘茂霞;曾波;梅浙川;万晓强;曾庆贵;郑紫丹;肖潇;廖琼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重庆市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评价的难点与对策分析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各省市已相继开展了许多关于绩效评价的研究,客观上促进了绩效评价的进程,但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较,我们还存在较大差距[1]。尤其是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评价的发展进程,各地方法和标准不一,缺乏充分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易受到经济、卫生和人群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操作性和有效性不高[2]。本文主要通过与重庆市卫生行政部门分管基层卫生工作的主要领导、处室负责人和基层医疗机构主要领导进行深度访谈,并结合重庆市基层医疗机构的问卷调查,分析重庆市基层医疗机构实行绩效评价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从而促进重庆市甚至全国基层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

    作者:颜星;杨玲;林幻;邓梦露;胡新业;蒲川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缬沙坦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及p-ERK1/2、p-P38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缬沙坦(Val)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下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的增殖与迁移及对p-ERK1/2、p-P38表达的影响。方法组织贴块法培养VSMCs ,取3~5代细胞进行实验。采用MTT法检测Val对AngⅡ诱导下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划痕试验法进行细胞迁移实验,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VSMCs中ERK1/2、p-ERK1/2、P38、p-P38的表达。结果(1)AngⅡ能明显促进VSMCs的增殖,AngⅡ促进VSMCs增殖的作用能被Val和PD98059所抑制,并且Val呈浓度依赖性抑制VSMCs增殖。SB23015能明显促进VSMCs增殖。(2)细胞经AngⅡ作用后,迁移活性明显增加,Val及PD98059抑制AngⅡ诱导的大鼠VSMCs迁移,但SB23015作用与之相反。(3)Val和 PD98059能抑制AngⅡ的促VSMCs胞内p-ERK1/2表达的作用,而SB23015则能增强这种作用。Val和SB23015能抑制AngⅡ的促VSMCs胞内p-P38表达的作用,而PD98059则对此无显著影响。(4)Val单独作用于VSMCs时,对细胞的增殖、迁移及p-ERK1/2、p-P38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结论(1)Val呈浓度依赖性抑制AngⅡ诱导VSMCs的增殖和迁移。(2)Val抑制AngⅡ诱导VSMCs的增殖和迁移与其抑制AngⅡ诱导的p-ERK1/2的表达相关。(3)p-P38对AngⅡ诱导的p-ERK1/2的激活起负调节作用。

    作者:陈宗建;张延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鼻内窥镜下双极电凝结合小块膨胀海绵压迫治疗老年人难治性鼻腔前端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双极电凝结合小块膨胀海绵压迫治疗老年人难治性鼻腔前端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老年人难治性鼻腔前端出血患者200例,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96例,给予鼻内窥镜下双极电凝结合小块膨胀海绵压迫治疗;对照组104例,给予鼻内窥镜直视下小块膨胀海绵压迫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查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治疗有效率、治疗后复发率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治疗有效率(98.96%)明显高于对照组(7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成功后3个月的复发率(4.17%)明显低于对照组(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成功后3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1.04%)低于对照组(4.8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鼻内窥镜下双极电凝结合小块膨胀海绵压迫治疗老年人难治性鼻腔前端出血止血彻底,疗效显著。

    作者:肖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特点,以便减少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方法对该院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4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47例患者中有62例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前降支(L AD )33例(LAD组),左回旋支(LCX)7例(LCX组),右冠状动脉(RCA)22例(RCA组)。LAD组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RCA组(P<0.05);RCA组缓慢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LAD组(P<0.05)。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时间小于6 h发生心律失常43例,而大于6 h发生心律失常19例;心律失常主要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相关动脉较早开通者。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心律失常的类型与梗死相关动脉有相关性,其发生率与再灌注时间有关。

    作者:查克岚;曾瑜;李家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全反式维甲酸对人肺腺癌 A549体外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增殖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方法以肺腺癌A549细胞株为研究对象,用噻唑蓝(MTT)法检测试验组和对照组细胞,计算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细微结构变化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环氧化酶-2(COX-2)的水平变化。结果不同试验浓度的ATRA处理肺腺癌A549细胞,均能对A549细胞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经过72h后,各试验浓度组均可见COX-2在细胞质中的表达明显下降,并与浓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检测(1×10-5mol/L、1×10-4mol/L)试验组中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配体(TRAIL)表达水平,发现经ATRA处理后,A549细胞上清液中TRAIL表达升高。结论ATRA对肺癌细胞A549具有显著抑瘤效应,此效应呈浓度与时间依赖性;在肺癌组织中ATRA可能通过诱导凋亡发挥抑瘤效应,可为肺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梁宇佳;杨小琼;兰四友;秦艳;邓述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影像导航鼻内镜系统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和鼻窦骨瘤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采用影像导航进行鼻内翻性乳头状瘤、鼻窦骨瘤鼻内镜手术与传统鼻内镜手术的疗效。方法73例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鼻窦骨瘤患者被分成导航组与非导航组,导航组采用影像导航下鼻内镜手术,非导航组采用传统鼻内镜手术。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及术后疗效情况。结果导航组与非导航组患者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导航组与非导航组Ⅰ、Ⅱ级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Ⅲ、Ⅳ级中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窦骨瘤中非导航组有1例复发,导航组未见复发病例。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中导航组与非导航组鼻内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级鼻内并发症导航组与非导航组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Ⅲ、Ⅳ级鼻内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鼻窦骨瘤中导航组与非导航组鼻内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鼻窦骨瘤及Ⅲ、Ⅳ级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影像导航下鼻内镜手术优于传统鼻内镜手术,特别在术前评价和确保手术中的安全性方面起到了有价值的辅助作用,使得肿瘤切除更彻底,复发率更低。

    作者:李忠万;高明华;李朝军;李劲松;方红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规范化护士培训中指导教师现状与思考

    规范化护士培训是指护理专业院校的毕业生继岗前培训后所接受的护理专业培训,目的是使其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外语水平和医德医风等得到全面提高,达到卫生部《卫生技术人员试行条例》规定的护师基本条件[1]。2006年国家卫生部颁布了《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我省各地乃至全国多家医院开展了规范化护士培训,取得了“模式”性经验,但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指导教师的任职资格没有相应的认证标准。本研究对四川省规范化护士培训中指导教师任职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探索规范化护士培训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以期对指导教师的培养与发展有所启示。

    作者:陈丽;文华;陈晨;佘秋群;涂素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58例非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该院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住院的58例分枝杆菌培养阳性并鉴定为NTM的患者进行队列研究,将其分为单药物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各29例,经过6~8个月的治疗后,对两组的治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67例分枝杆菌培养检出58例NTM,检出率为10.23%。耐药情况:NTM菌株对常用的异烟肼、链霉素等药物耐药,耐药率分别为100.0%、96.5%,但对卷曲霉素、卡那霉素等有一定敏感性,敏感率为46.6%、44.8%。临床特征:咳嗽、咳痰58例(100.0%),消瘦29例(50.0%),气促26例(35.3%),咯血19例(32.4%),胸膜炎12例(23.5%),乏力9例(17.6%),发热7例(11.8%),盗汗5例(8.8%),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11例(23.5%)。胸部影像学表现大体特点:3个肺野39例(67.6%),其中两侧全肺野15例(29.4%),空洞17例(35.3%)。治疗效果:单药物组治愈率为41.3%,联合用药组治愈率为72.4%。结论NTM肺病的临床表现与肺结核相似,肺部病灶多肺野,进展缓慢,耐药率高。

    作者:曹培明;刘奉凤;李桓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无手术指征初产妇行剖宫产术的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初产妇无手术指征行剖宫产术的原因,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依据。方法将640例初产妇分为无手术指征行剖宫产组(观察组)和自然分娩组(对照组),各320例。对产妇一般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组间剖宫产可能原因量表、剖宫产及孕期知识量表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月收入大于2000元的比例以及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忍受度、无信心自然顺产、择时生产、家属意愿、高龄产妇方面,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期知识了解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高(大专及以上学历)、不能忍受疼痛、无信心自然顺产、择时生产、高龄产妇及孕期知识了解程度低,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结论对不能忍受疼痛、无信心自然顺产的产妇可采用适当的镇痛及鼓励手段;对择时生产、高龄产妇及孕期知识了解程度低的产妇可加强产妇教育。

    作者:刘世英;李增艳;张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初级创伤救治(PTC)原则在规范化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方法对该院2011~2012年使用该培训技能院前急救严重创伤患者和2011年前未使用该培训技能院前急救严重外伤患者各1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并进行经验总结。结果使用PTC规范化急救院前创伤患者在转运后死亡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TC培训项目能够指导院前急救,进一步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作者:范小勇;郝向峰;石德志;吴景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重庆市990名农村老年人精神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重庆市农村老年人的精神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60岁及以上的重庆市农村常住老年人口990名进行调查。以筛查量表筛选出可疑精神病阳性者,并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进行复查诊断;对无精神病者,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纽芬兰幸福度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修订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进行心理测试。结果(1)990名老年人中,精神病筛选阳性率为24.04%(238/990),现患病率为19.43%(193/990),分别诊断为乙醇所致精神障碍(11.4%)、器质性精神障碍(5.96%)、心境障碍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2.12%)。(2)797名非精神病老年人中,一般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17.17%(124/722),其中家庭组的检出率及SCL-90总分均显著高于机构组[检出率20.24% vs .3.73%,χ2=20.90,P=0.000;SCL-90总分(109.14±11.77)分 vs .(100.59±7.87)分,t=-8.01,P=0.000]。(3)SCL-90总分显示,女性、无配偶、有负性生活事件、独居、有慢性病、收入较差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农村老年人SCL-90总分与幸福度总分、正性情感、正性体验、社会支持及各维度、内外向呈显著负相关,与负性情感、负性体验、神经质、精神质呈显著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负性情感、精神质、慢性病、养老方式、婚姻状况、是否独居、社会支持总分、神经质进入回归方程,决定系数 R2=0.346。结论1/3以上的农村老年人有精神卫生问题,养老方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明显;防治乙醇所致精神障碍、转变养老方式仍然是当前农村老年精神卫生工作的重点。

    作者:张代江;谭小林;程雪;汪波;周建初;曹国兴;陈黎明;刘涛;李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PTEN、P27和BAG-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PTEN、P27和BAG-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东莞市太平人民医院10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90例子宫内膜增生组织和44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T EN、P27和BAG-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PT EN和P27在子宫内膜癌及增生组织呈低表达,BAG-1呈高表达。PT EN和BAG-1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相关,BAG-1表达还与患者临床分期相关,而 P27表达与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均无明显相关性。三者关联性分析显示,PT EN与P27及BAG-1之间存在关联性,而P27与BAG-1之间无关联。结论子宫内膜癌及增生组织中PT EN和P27呈低表达,BAG-1呈高表达,三者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梁艳芳;曾今诚;康东平;王玲梅;陈灿;阮建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高频超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早期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影像学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 A )腕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6~12月收治的78例RA患者(RA组)腕关节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对照同期50例健康体检人群(健康对照组),观察记录各解剖结构的声像图表现及双侧腕关节滑膜的厚度;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彩色多普勒能量图技术检测关节滑膜的血流特点:滑膜动脉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按Alde半定量法将滑膜血流丰富程度分为0~3级并探讨其与RI及PI的相关性,观察高频超声对RA腕关节早期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1)超声显示RA组腕关节存在关节积液(65例,122个)、周围炎性渗出(34例,70个)、滑膜增生(78例,153个)、血管翳(37例,69个)及关节面不规则骨质侵蚀(29例,58个)。RA组腕关节滑膜厚度(3.50±1.37)m m ,健康对照组腕关节滑膜厚度(1.46±0.32)m m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64例关节滑膜可探及血流信号,其中RI随着血流分级的增加而逐级减低,与血流分级呈负相关( r=-0.79,P<0.05);PI随血流分级增加变化不大,二者无相关性;(3)与血清类风湿因子(RF)水平及X线片检查相比,超声检查对RA的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腕部超声检查能较好地显示RA患者的病理改变,较血清RF水平检测和X线片检测更为敏感,可以提高临床RA患者病变检出率,促进其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

    作者:宋海霞;王全师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行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的细菌种类及药敏分析。方法选择该院2008年6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后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的56例患者,采集尿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分析。结果56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3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84株(77.97%),包括大肠埃希菌55株,肺炎克雷伯菌50株,铜绿假单胞菌43株,其他菌株36株;革兰阳性菌52株(22.03%),包括粪肠球菌2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9株,其他菌株11株。革兰阴性菌中检出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32株,包括大肠埃希菌21株,肺炎克雷伯菌11株。革兰阳性菌中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药敏分析显示,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性较低,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性较低。结论革兰阴性菌是输尿管结石行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且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作者:郑会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涎腺腺样囊性癌转移与微小RNA-24表达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微小RNA-24(miR-24)与涎腺腺样囊性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将涎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细胞株ACC-M和低转移细胞株ACC-2经过脂质体介导miR-24拟似物转染,逆转录PCR检测转染前后细胞株miR-24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的改变,Boyden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ACC-M转染后miR-24表达量显著高于ACC-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5,P<0.001)。与转染前相比,ACC-M转染后没有影响细胞增殖。ACC-M转染前后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55.82±5.83)个/高倍视野和(69.84±4.26)个/高倍视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5,P<0.001),ACC-M转染后细胞侵袭能力降低。结论miR-24表达情况与涎腺腺样囊性癌转移能力的变化相关。

    作者:尹宁;李娟娟;罗海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