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谢婉婷;程晓斌;肖军;任谦;赵平;周华东;李亚菲;王延江;练燕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额颞部颅脑损伤患者血肿清除术后执行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外伤致额颞部颅脑损伤并行手术清除血肿的73例患者(患者组)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常规组37例,采用一般认知康复训练和电针治疗。对照组40例,为健康志愿者。经治疗12、24、36周后分别进行执行功能测试,包括钟表绘画测验(CD T )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 ),结合一般临床资料对所测试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术后CDT和WCST结果显示其执行功能各项测试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24周后,观察组患者CDT和WCST测试参数完成分类数(CC)、错误应答数(RE)、概念化水平百分数(RFP)、持续性应答数(RP)、非持续性错误(NRPE)较常规组明显改善(P<0.05);经治疗36周后,观察组患者CDT和WCST测试参数NRPE较常规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额颞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执行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蔡正华;黄志东;马宝君;叶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CAG)联合血流储备分数(FFR)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CAG明确冠状动脉病变至少单支血管狭窄70%~90%的冠心病患者82例(147处病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共72处病变均应用压力导丝行心肌FFR测定,仅在FFR≤0.80的病变中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 ),术后FFR≤0.80患者给予支架内球囊后扩张;对照组42例患者75处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治疗(PCI)常规植入DES。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病变个数、支架植入数目,住院费用以及手术6个月后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M ACE)、心绞痛再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支架植入数目及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0.88±0.88)个 vs.(1.81±0.83)个,(4.72±2.30)万元 vs.(6.00±2.41)万元,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均未出现全因死亡,其再发心肌梗死率、再次血运重建率、复发心绞痛分别为2.50% vs .0、2.50% vs .2.38%、5.00% vs .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G结合心肌FFR测定,能显著减少冠心病患者支架使用数量、减少医疗费用支出,术后6个月内不增加M ACE发生率及心绞痛的发作。
作者:任凤波;刘俊明;梁岩;黄文军;谢伟;高霞;李科;王明建;赵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前臂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两种游离皮瓣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该院口腔颌面外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53例,TNM分期为T2N0M0~T4N3M0,均行原发灶扩大切除、颈淋巴清扫术加游离皮瓣同期修复术,其中前臂皮瓣修复27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26例。前臂皮瓣面积小为3cm×4cm,大6cm×8cm;股前外侧皮瓣面积小4cm×6cm,大8cm×13cm。结果前臂皮瓣成活率为92.59%(25/27),股前外侧皮瓣成活率为96.15%(25/26),两种皮瓣总成活率为94.34%。术后随访2~24个月,50例患者面部外形和功能恢复均良好。前臂皮瓣修复患者中有3例女性患者手臂供区瘢痕明显,2例男性患者供区手掌虎口感觉消失;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患者中有1例女性患者大腿供区瘢痕明显,所有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未受明显影响。结论前臂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均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由于前臂皮瓣血管恒定和管径大,易于吻合,更适合初学者采用,而股前外侧皮瓣供区创面可直接拉拢缝合,不需植皮,同时供区创口也比前臂皮瓣更隐蔽。
作者:陈丹;杨凯;陈睿;张福军;赵丹;张劲松;李雅冬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为下肢深静脉血栓[1]。自70年代起,临床上就开始探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预防静脉血栓发生的措施。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LMWH)是抑制血栓形成的有效抗凝新药,其作用是通过与抗凝血酶Ⅲ及其复合物结合,加强抗凝血酶Ⅲ对X a因子的灭活而起抗血栓的作用[2]。有研究表明,LMWH可以有效地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同时也对已发生的静脉血栓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普通肝素替代药物[3],目前,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使用。但LMWH皮下注射致皮下淤血的发生率为34%~42%[4],甚至有患者主诉淤血部位疼痛[5]。目前,传统治疗LMWH所致皮下淤血的方法为湿毛巾冷、热敷,该方法虽然能促进淤血部位血液循环并提高淤血部位组织的抗菌能力,但对淤血消散及缓解淤血部位疼痛的疗效欠佳。为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LMWH造成皮下淤血的方法,本科尝试采用多爱肤超薄敷料外敷皮下瘀斑部位,并与传统冷、热敷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倩竹;唐永利;张国惠;蒋电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肝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表达的影响。方法将 HL-7702细胞体外常规培养,分别用0、50、100、200、500μmol/L Hcy刺激细胞,分别于刺激后6、12、24 h采用M T T法检测肝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荧光定量 PCR(RT-qPCR)检测CyclinD1 mRNA的表达;采用微板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ALT和 AST 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 Hcy刺激肝细胞不同时间后,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其中100、200、500μmol/L Hcy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 h作用明显;不同浓度 Hcy刺激肝细胞24 h后, CyclinD1 mRNA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细胞培养液中ALT和AST 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Hcy可以抑制肝细胞增殖,并引起CyclinD1的mRNA表达下降,ALT和AST释放增多。
作者:蔡欣;杨晓玲;杨程;曹成建;王磊;田珏;张焱;姜怡邓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建立脑卒中高危人群规范化筛查模式,应用于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与管理,并评价其初步应用效果。方法该科成立脑卒中筛查管理小组,建立规范化脑卒中筛查模式,在门诊及社区人群中开展脑卒中筛查工作,对筛查出的脑卒中高危人群根据脑卒中筛查与干预指南实施为期1年的管控。结果共筛查高危人群9631例,筛查出高危患者1786例,高危患者率为18.55%。对高危患者存在的高危因素实施干预,干预前、后高危患者血糖、血压、血脂、肥胖指数、吸烟、体育锻炼、合理饮食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脑卒中规范化筛查模式,对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专项管理是做好脑卒中筛查与管控工作的重要保障,可降低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
作者:钟代曲;蒋晓江;沈盈盈;唐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三引物等位基因扩增法进行改进,实现直接对外周血样本进行痛风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分型。方法针对乙二胺四乙酸(EDT A )、肝素钠和枸橼酸钠等临床常用抗凝处理的外周血样品,以rs1165205位点为靶位点,配制适用于全血扩增的“YW”缓冲液,优化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体系和扩增条件,实现SNP分型检测。选取40例男性健康志愿者和40例痛风患者,对其进行SNP基因型检测。结果改进后的三引物等位基因扩增法对 rs1165205位点分型结果与Sanger测序检测一致。80个样本中rs1165205位点各基因型在发病人群和未发病人群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35)。结论改进后的三引物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可以直接对临床常用抗凝处理的外周血样品痛风SNP位点进行快速分型研究。
作者:郑晨娜;王清瑶;黄玉香;叶桂华;许超尘;杨会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评价经腹腔镜与开放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lsevie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等数据库有关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与开放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疗效比较的临床对照研究相关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筛选并提取相关资料,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4篇文献纳入分析,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共146例,其中腹腔镜手术61例,开放手术85例。结果表明,两种术式手术时间[加权均数差(WMD)=32.33,95%CI-25.70~90.36,P=0.27]、术中失血量(WMD=9.10,95%CI-76.03~94.23,P=0.83)、术后淋巴结清扫数量(WMD=0.77,95%CI-1.66~3.20,P=0.53)、阳性淋巴结数量(WMD=0.08,95%CI-0.23~0.40,P=0.61)、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WMD=-1.30,95%CI-6.40~3.80,P=0.62)、住院时间(WMD=-4.02,95%CI-10.19~2.15,P=0.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种术式的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08,95%CI0.03~0.26,P<0.01)。结论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疗效与开放手术相当,但手术并发症较开放手术少。
作者:姚自翔;王德林;杨帆;刘舜;刘文聪;张鑫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整合素在CCL18促进乳腺癌SK-3rd细胞浸润和迁移过程中的作用,以阐明CCL18促进乳腺癌细胞浸润和迁移的分子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检测CCL18作用下乳腺癌SK-3rd细胞表面整合素的聚集;采用Western blot检测黏着斑激酶(FAK)的激活;用浸润迁移实验检测乳腺癌SK-3rd细胞的浸润迁移。用siRNA转染检测沉默SK-3rd细胞整合素β1的表达。结果 CCL18促进乳腺癌SK-3rd细胞表面整合素的聚集;从而促进整合素介导的FAK磷酸化激活。在CCL18作用下,乳腺癌SK-3rd细胞浸润和迁移的细胞数增多10倍(P<0.01);用 siRNA转染检测沉默 SK-3rd细胞整合素β1的表达,可以使CCL18作用下的SK-3rd细胞浸润和迁移数量明显减少。结论 CCL18通过整合素聚集可促进乳腺癌细胞浸润和迁移。
作者:陈静琦;朱必胜;侯开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碱化尿液在丝裂霉素C(MMC)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并行MMC膀胱灌注治疗的表浅性膀胱癌(SBC)患者46例,分为碱化尿液组(n=25)和对照组(n=21)。两组患者均用MMC40mg灌注(浓度为0.80g/L),碱化尿液组患者在每次膀胱灌注前1h口服碳酸氢钠1g,术后每周灌注1次,8周后,改为每个月灌注1次,至术后1年。随访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时间、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时间为6~30个月,平均17.60个月。其中碱化尿液组随访期内1例复发,复发率为4.00%,平均复发时间为术后13.40个月;对照组随访期内3例复发,复发率为14.29%,平均复发时间为9.60个月。两组复发率及平均复发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MMC膀胱灌注联合尿液碱化能有效降低SBC的复发率,延长复发时间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刘宁;谢斌;黄仕泉;万滨;李可;陈雪松;刘世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SP-VATS)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术(VAMT)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围术期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该科收治的286例早期NSCLC患者分为SP-VATS组(150例)和VAMT组(136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术后总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程度等。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术期死亡病例。SP-VATS组与VAMT组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和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P-VATS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引流管放置天数和术后疼痛(术后第1~3天)评分小于VAM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VATS肺叶切除术安全、可靠,较VAMT创伤小,恢复快。SP-VATS肺叶切除术可作为治疗早期NSCLC的推荐手术方式。
作者:袁源;谭群友;王如文;周景海;邓波;康珀铭;李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湛江市60岁及以上老年居民生存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湛江市区418名60岁以上的老年居民,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生理、心理、环境领域生存质量男性居民高于女性居民;心理、环境领域生存质量高文化程度居民高于低文化程度居民;社会关系领域生存质量高收入居民高于低收入居民;不同退休前职业、不同婚姻状况老年居民生存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职业因素是老年居民生存质量自我评价的影响因素。结论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收入水平是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
作者:胡利人;宁文晖;吴家园;于海兵;邓晓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儿童长程脑电图监测电极的固定方法,结合儿科特点通过临床实践加以改良。方法对儿科受检者给予适当的安装前准备,采用双层弹力绷带联合胶布固定方法进行电极固定。结果新方法被受检儿童普遍接受,安装及卸下方便,无毒无残留,记录图形质量优良。结论改良后的脑电图电极固定方法较传统方法具有简单快捷、安全稳定、人性化的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郭艺;蒋莉;杨祖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脑卒中高危人群颈总动脉弹性和肱动脉血管舒张功能的差异及其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该院就诊合并多重脑卒中危险因素患者89例,其中老年组47例,中青年组42例。收集性别、年龄、血压、体质量指数及既往史等信息。引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测量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化度、顺应性等颈动脉弹性参数。同时测量肱动脉的内径变化率(NMD),将NMD<4%定义为血管舒张功能(EID)受损。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弹性参数和EID受损发生率差异,以评价动脉弹性与EID的相关性。结果老年组Ep、硬化度分别为(136.91±67.42)kPa、(11.92±3.73)m/s,高于中青年组(102.71±33.83)kPa、(8.14±2.32)m/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顺应性(0.83±0.33)mm2/kPa,低于中青年组(1.01±0.44)mm2/kPa,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EID受损为30例(63.83%),高于中青年组12例(2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参数与年龄和NMD相关(P<0.05)。结论年龄是动脉硬化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ET的弹性参数能够敏感的反映出外周动脉的硬化程度,且与EID的一致性较好,可作为筛查老年动脉病变的常规手段。
作者:李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系统评价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URSL)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的作用和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civer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维普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库,收集关于ESWL与URSL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的研究,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采用Rev-man 5.0进行数据分析,Stata 11.0检测发表偏倚。结果通过筛选共纳入12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提示,两种术式治疗后结石排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2.19,95% CI 0.88~5.43,P=0.09),而URSL较 ESWL能更好地提高上段输尿管结石的首次碎石成功率(OR=0.54,95% CI 0.35~0.82,P=0.00);URSL较ESWL引起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更低(OR=6.27,95% CI 3.41~11.53,P<0.01),而二者在发热和血尿发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ESWL较URSL更能引起患者肾绞痛的发生(OR=7.16,95% CI 2.75~18.67,P<0.01)。结论 URSL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较ESWL有更高的首次碎石成功率,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明星;李涛;辛文虎;杨雄;岳中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应用AdEasy-1腺病毒载体系统构建人生长分化因子-5(GDF-5)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在 HEK293细胞中扩增制备重组腺病毒。方法将PCR获取的GDF-5基因插入到质粒pMD19-T中,基因测序鉴定后将目的基因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质粒pShuttle-CM V ,Hind Ⅲ酶切鉴定。重组质粒经 PmeⅠ酶切使之线性化并去磷酸化处理,电转化含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的感受态大肠埃希菌BJ5183,使其在细菌内发生同源重组,卡那霉素筛选,Hind Ⅲ酶切鉴定阳性克隆,扩增重组腺病毒质粒,并转染 HEK293细胞,包装成重组腺病毒Ad-GDF-5,分别采用Western blot、TCID50法对Ad-GDF-5进行蛋白鉴定和滴度测定。结果经PCR扩增得到的GDF-5大小约为1.7 kb ,基因测序结果证实该基因与GENBANK中人GDF-5基因序列相同。pShuttle-CM V-GDF-5、pShuttle-CM V-GDF-5-AdEasy-1经 Hind Ⅲ酶切后均得到大小约为1.7 kb的片段,与GDF-5大小相符。Western blot证实Ad-GDF-5感染HEK293细胞后大量表达成熟GDF-5蛋白。研究结果表明成功地构建了携带人GDF-5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制备出5.6×109 PFU/mL的重组腺病毒。结论利用AdEasy-1腺病毒载体系统成功构建了携带人GDF-5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制备出高滴度值的重组腺病毒Ad-GDF-5,为进一步研究GDF-5的生物学功能及其相关疾病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作者:罗栩伟;刘康;陈竹;赵明;韩小伟;白亦光;冯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 H )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肺血管阻力增加为主要临床特点的病理、生理综合征。根据2008年戴纳波恩特(Dana Point)会议,其被定义为: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定肺动脉平均压(MPAP)≥25 mm Hg ,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 )≤15 mm Hg ,以及肺血管阻力(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 , PVR)增加[1]。其中儿童PAH是严重威胁患儿生命的心肺血管疾病之一,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改善疾病预后有重要意义。由于婴幼儿血压值较成人低,专家建议在儿童PA H定义中保留PVR≥3 Wood units × m2[1]。虽对 PAH 的研究有较长的历史,但至今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基因、信号分子、离子通道等有关。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PA H在细胞机制、分子机制、遗传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近30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及膜片钳技术的发展,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 ,PASMCs)膜上的离子通道如钾通道、钙通道、氯通道等,在PA H中的作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现就与PA H形成有关的离子通道综述如下。
作者:马建法(综述);庞玉生(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癫痫持续状态患儿血浆和脑脊液(CSF)中神经肽Y(NPY)、甘丙肽(GAL)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1月该院门诊和住院部诊断的癫痫患儿68例(癫痫组),癫痫持续状态患儿56例(癫痫持续组),选取同期需要腰部麻醉的择期手术(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儿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对象血浆和CSF中NPY、GAL水平,两组患儿在惊厥发作过程中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癫痫组患儿24 h内及第7天时血浆N PY均明显高于癫痫持续组、对照组(P<0.05),癫痫持续组患儿24 h内及第7天时血浆NPY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癫痫组患儿24 h内血浆GAL均明显高于癫痫持续组、对照组(P<0.05),癫痫持续组患儿24 h内血浆GA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第7天血浆GA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组患儿CSF中NPY、GAL均明显高于癫痫持续组、对照组(P<0.05),癫痫持续组患儿CSF中GA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血浆中NPY、GAL水平均与CSF中NPY、GAL水平呈正相关(r=0.035、r=0.041,P<0.05)。结论 NPY、GAL与癫痫发病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抗惊厥作用,但是二者具体的作用机制不明,有待于进一步地研究。
作者:黄月艳;潘红飞;李强;钟京梓;曾洁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比较攀枝花地区多家三级医院双J管滞留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该地区8家医院自2000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双J管滞留患者51例,根据患者情况分别采用膀胱镜下直接拔出、体外冲击波碎石后膀胱镜下取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后取出、输尿管切开取出及输尿管镜联合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取出。结果51例双J管滞留患者均成功取出,其中12例采用膀胱镜下直接拔出,23例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后膀胱镜下取出,9例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后取出,5例采用输尿管切开取出,2例采用输尿管镜联合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取出。其中5例切开取出和2例输尿管镜联合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取出患者术后再次留置双J管,术后2周拔除。结论双J管滞留是少见的并发症,及时发现并采用合适的方法处理能够及时挽救肾脏功能,减少对患者的影响。
作者:易正金;熊建国;王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是由急性心肌缺血引发的临床综合征,包含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其病理机制为斑块表面内皮细胞糜烂、粥样斑块破裂以及形成继发血栓[1-2]。ACS拥有很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特别是老年患者容易发生早期并发症[3]。阿托伐他汀是一种经典有效的降脂药物,还能改善内皮功能和抗炎症反应,对ACS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血浆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表达的影响。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60例老年ACS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骁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