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成人及新生儿红细胞表面ABH血型抗原强度的比较

陆华;肖瑞卿;隆晓秋

关键词:血型, ABH, 抗原
摘要:目的:了解新生儿及成人ABO血型系统中,A、B、O血型红细胞上A、B、H抗原强度的差异。方法将标准血清倍比稀释,采用试管法检测被测标本红细胞与不同稀释度标准血清的凝集强度直至阴性。将各标本与不同稀释度血清凝集强度计分并累计,后总积分用SPSS 13.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生儿A、B、H抗原强度均显著低于成人;无论是新生儿还是成人,A抗原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B抗原;成年男性与女性之间A、B、H抗原强度无显著差异。结论新生儿与成人之间A、B、H同种抗原强度存在显著差异,抗原种类对A、B、H抗原强度有影响,性别对成人A、B、H抗原强度没有影响。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血压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压监测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短期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80例,依据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杓型组29例和非杓型组51例,收集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杓型组接受静脉溶栓比例显著高于非杓型组( t=4.120,P=0.021),杓型组夜间平均收缩压与夜间平均舒张压显著低于非杓型组( t=2.032, P=0.040;t=3.175,P=0.002),非杓型组30 d累计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杓型组(t=2.626,P=0.04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昼平均收缩压小于90 mm Hg是 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98,P=0.018);杓型血压(OR=0.769,P=0.019)和静脉溶栓(OR=0.520,P=0.007)是MACE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参数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血压模式的改变是影响其短期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陈月明;徐露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与人脑星形细胞肿瘤侵袭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在脑星形细胞肿瘤中的表达与肿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PDCD4在脑星形细胞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同时通过测量核磁共振影像上的瘤周水肿低信号范围,并与免疫组化表达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在星形细胞肿瘤中随着肿瘤的恶性程度的增加,PDCD4表达下调;肿瘤恶性程度与肿瘤侵袭性指标MRI扫描图像上表现的瘤周水肿低信号范围分级呈正相关(P<0.05),而PDCD4表达与肿瘤侵袭性指标MRI扫描图像上瘤周水肿低信号范围分级呈负相关(P<0.01)。结论PDCD4可以作为脑星形细胞肿瘤的预后判断指标和侵袭指标之一。

    作者:万志先;王雄伟;董元训;汪雷;田春雷;王旭光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150例食管鳞癌Caveolin-1和PCNA蛋白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目的:探讨Caveolin-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食管鳞癌中的蛋白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150例食管鳞癌组织和35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距离癌灶边缘5 cm以上经病理证实)中Caveolin-1和PCN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Caveolin-1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P<0.05),且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CNA蛋白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食管鳞癌组织(P<0.05),且其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和肿瘤长度密切相关;Caveolin-1和PCNA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266,P<0.05)。结论 Caveolin-1与 PCNA蛋白过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以及浸润转移有关。

    作者:赵醒;焦春敬;李春辉;胡潺潺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基本医疗服务界定的研究和建议

    我国政府第一次提及“基本医疗”是在1993年1月15日,时任卫生部部长的陈敏章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提及“基本医疗”,其中“基本医疗”和“特需医疗”作为一种政策方向被提出来。2008年,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全国卫生会议中明确指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包括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这两大部分。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并将“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确定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

    作者:潘伦;吴海峰;何坪;邓宇;张维斌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225例慢性感染性创面的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感染性创面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0年该院收治225例慢性感染性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慢性感染性创面以创伤性溃疡、压疮、术后溃疡、糖尿病性溃疡、血管性溃疡为主,占80.4%(181/225)。(2)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为87.1%(196/225),共培养46种,342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40.6%(139/342),革兰阴性菌57.6%(197/342),真菌1.8%(6/34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52株)、大肠埃希菌(43株)、铜绿假单胞属(44株)、肺炎克雷伯(27株)等为主,对青霉素、红霉素、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等高度耐药,多重耐药率达37.1%(127/342)。从2007年后慢性创面及多重耐药菌呈迅速增加趋势。(3)201例行局部抗菌药物治疗,208例(49例行再手术)行手术封闭创面治疗,213例治愈,12例因经济等原因未愈出院。结论慢性创面感染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注重清创,合理的选择,循环、交替使用抗菌药物以及创面床准备,早期手术封闭创面,能有效控制创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陈文海;果磊;王灿;蒲晓姝;魏东山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球蛋白抗体、过氧化物酶抗体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不同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水平变化及其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方法收集383例甲状腺疾病病例资料,分为单纯甲状腺腺瘤(T A )组30例,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NG)组59例,甲状腺乳头状增生(PTH)组3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NG+ TA)组196例,桥本甲状腺炎(HT)组13例,甲状腺癌(TC)组49例。分析6组患者血清中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TSH、TgAb、TpoAb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结果(1) TSH平均水平在 HT组均值高于正常值上限,与 TA组、NG组、PTH组、TA+ N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组虽较高,但在正常范围波动,与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TSH异常率、TgAb阳性率和TpoAb阳性率在 HT组和TC组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肿瘤(BT)组(P<0.05)。(3)HT 组和TC组甲状腺抗体双阳性率和 Tpo-Ab阳性率,均高于BT组(P<0.05)。结论血清 TSH、TgAb、TpoAb水平与甲状腺疾病,尤其是与 HT 和 TC有密切联系, TSH升高和TpoAb阳性在TC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黄静;张文静;吴靖芳;刘亚超;张耕;薛刚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对脂肪干细胞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影响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凝胶和脂肪干细胞(ADSCs)在创面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取大鼠腹股沟脂肪组织,使用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ADSCs ,三系诱导分化鉴定。取6~7周龄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选取12只大鼠经心脏取动脉血7~10 mL/只,采用改良Appel法制备PRP ;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对留存的全血及PRP进行血小板计数。剩余18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A组为ADSCs+PRP处理组,B组为ADSCs处理组;C组为PRP处理组,所有未处理创面设定为D组(对照组);观察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创面周围炎症反应及上皮化程度。记录创伤后各时间点创面面积、创面收缩率、创面完全愈合时间;24 d后处死各组大鼠,取创面愈合组织,HE染色观察。结果大鼠PRP中血小板计数约为全血的5.21倍。创面完全愈合所需要的时间A组为(18.25±1.44)d ,B组为(19.13±1.28)d ,C组为(19.72±0.87)d ,D组为(22.31±1.65)d;术后3、7、11、15 d A、B、C组创面收缩率均高于D组(P<0.05)。结论 PRP凝胶可促进ADSCs修复创面,且较单独使用ADSCs或PRP效果好。

    作者:廖怀伟;韩超;刘丽忠;曹闽军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解剖学实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解剖学是医学生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临床工作都非常重要。解剖学作为形态学课程,标本的实地解剖对形态结构知识的掌握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通过亲自动手解剖尸体标本,对人体的结构层次以及神经血管的毗邻会形成清晰的立体印象,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实验考核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既往的实验考试是以实验报告的方式来评定,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报告的书写上,未能重视操作的过程和质量,造成操作不够积极认真、自觉性不强,未能达到解剖操作实验的预期效果。鉴于实地解剖操作对于实践技能的培养和知识掌握的重要性,本教研室尝试改革解剖操作评价机制,加大对操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制订了一套较完整的多元化考核体系,包括操作质量、参与程度、科研综述、标本辨认、实验报告、平时成绩,从知识掌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各层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以使全体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解剖学实验,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作者:司道文;康绍叁;张宇新;张志勇;孙红;高俊玲;张子明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养肝汤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养肝汤联合甘利欣(DG )治疗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该院收治的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患者13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G组、养肝汤组和DG联合养肝汤组,每组45例。DG组给予DG 30 mL加入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天;DG联合养肝汤组在给予DG基础上加用养肝汤;养肝汤组单独应用养肝汤;1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清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DG组显效18例,有效17例,无效10例;DG联合养肝汤组显效28例,有效15例,无效2例;养肝汤组显效15例,有效16例,无效14例。与DG组和养肝汤组比较,DG联合养肝汤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 P<0.05);DG组、养肝汤组、DG联合养肝汤组患者血清ALT、ALB和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DG联合养肝汤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DG组和养肝汤组(P<0.05)。结论养肝汤联合DG治疗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连涛;梁贤栋;周文亮;任志强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两种卒中风险评估系统对非瓣膜性房颤人群评估结果的比较

    目的:两种卒中风险评估系统CHADS2和CHA2 DS2-VASc对非瓣膜性房颤人群的卒中风险评估。方法对420例非瓣膜性房颤人群,用CHADS2和CHA2 DS2-VASc评估系统进行卒中风险评估,比较两种评估系统平均得分以及卒中危险分层的差异。结果 CHADS2平均得分为(1.39±1.39)分,CHA2DS2-VASc平均得分为(2.41±1.93)分,后者明显高于前者(P<0.05)。CHADS2卒中危险分层低危组为34.5%(145/420),中危组为28.8%(121/420),高危组为36.7%(154/420);CHA2DS2-VASc卒中危险分层低危组为16.2%(68/420),中危组为23.3%(98/420),高危组为60.5%(254/420),CHA2 DS2-VASc评分低危组明显低于 CHADS2,高危组比例要明显高于 CHADS2(P<0.05)。结论 CHA2DS2-VASc评估得分高于 CHADS2, CHA2 DS2-VASc评估的抗凝适应人群也更为广泛。

    作者:焦昌安;石文蕾;张煜;邱朝晖;郭新贵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MMP-2、MMP-3、MMP-9和 TIMP-1评价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患者关节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3、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 IM P-1)4种蛋白水平,并探讨其与关节损伤程度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52例患者均给予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玻璃酸钠、双醋瑞因的治疗方法,于治疗前后采用 ELISA 检测52例膝关节 OA 患者及10例症状轻、X线等影像阴性者关节液中MMP-2、MMP-3、MMP-9和TIMP-1的含量并进行相关分析,并在关节镜下对膝关节软骨损伤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膝关节OA患者关节液中MMP-2、MMP-3、MMP-9和TIMP-1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关节液中MMP-2、MMP-3、MMP-9和TIMP-1的含量与关节软骨损伤程度呈正相关,随着病情的好转,关节液中MMP-2、MMP-3、MMP-9和TIMP-1的含量也随之降低。结论检测关节液中MMP-2、MMP-3、MMP-9和TIMP-1水平对膝关节OA的早期诊断、病情程度判断、预后评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贺占坤;沈杰威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动态监测颅内压在颞叶胶质瘤术后的价值

    目的:动态监测颞叶胶质瘤患者术后颅内压(ICP)的变化,探讨持续ICP监测在其术后的价值。方法收集该科2011年1~11月的77例颞叶恶性胶质瘤患者(Ⅲ级37例,Ⅳ级40例)术后ICP数值,观察术后ICP变化规律,探讨ICP与术后治疗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术后6h内ICP多波动于正常范围(5.76±5.42)mmHg;6~72hICP逐渐升高(10.51±10.21)mmHg;72h后ICP达峰值并趋向稳定(12.25±10.72)mmHg。与其他时间段比较,术后6h内ICP数值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P监测能够早于临床观察,及时发现颅内高压,提高了颞叶胶质瘤术后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康睿;陈刚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血浆蛋白质组学分析

    目的:寻找糖尿病肾病敏感的血浆分子标志物。方法对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浆和正常血浆进行蛋白质组学荧光差异双向电泳(2-D DIGE)分析,选择表达差异大于1.5倍的蛋白斑点进行质谱分析。结果成功建立糖尿病肾病和正常血浆的胶内差异双向凝胶电泳图谱,通过分析共鉴定出13种差异蛋白质,包括C3补体、C4补体、载脂蛋白E等。结论2-D DIGE能够客观地显示糖尿病肾病与正常血浆之间的蛋白质表达差异,本研究鉴定的13种蛋白有可能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潜在的血浆分子标志物。

    作者:卢洪梅;汤水福;胡坤华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药诊治进展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的临床表现[1],是多种慢性肝损害动态发展的严重阶段[2],属中医“鼓胀”、“肿胀”等病的范畴,以“腹大如鼓,皮色苍黄,腹部青筋显露”为特征,为中医四大危重症之一。目前西医对该病仍未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复发率高,而中医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和特色治疗出发,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将对近年来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药治疗情况进行概述。

    作者:夏莉(综述);祝峻峰(审校)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肌钙蛋白对8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T(cTnT)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82例ARDS患者,检测患者入院时的血浆cTnT浓度,并记录各项实验室检测指标和临床生理指标。以28 d为终点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的cTnT 水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和Murray肺损伤评分(LIS);分析 cTnT 水平与28 d病死率的关系。结果82例 ARDS 患者28 d内共有43例死亡,死亡组血浆 cTnT 浓度(0.048±0.030) ng/mL明显高于存活组(0.027±0.014) ng/mL。cTnT 水平与 APACHE Ⅱ评分和 LIS均呈正相关(r1=0.509、r2=0.314,P<0.01)。cTnT水平预测28 d病死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734,95%可信区间为0.627~0.841,预测28 d病死率的佳界值为0.034 ng/mL。血浆cTnT>0.034 ng/mL、APACHEⅡ评分大于17.5分和LIS大于1.65分是预测患者28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TnT水平是预测ARDS患者28 d病死率的独立指标,其预测能力与APACHEⅡ评分和LIS相近。

    作者:范雪;张宏涛;卞淼;逄利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腹水CD64指数对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检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腹水CD64指数,探讨其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失代偿期肝硬化伴腹水患者分为非SBP组、SBP疑诊组和SBP确诊组,并设阴性和阳性对照组(非SPB组、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组);依据腹痛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将SBP疑诊组进一步分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的腹水CD64指数;并比较抗菌药物治疗后腹水CD64指数的差异。分析腹水CD64指数、腹水WBC计数及降钙素原诊断SBP的效能。结果腹水CD64指数在SBP确诊组(179.39±65.56)及SBP疑诊组(115.49±58.42)高于非SBP组(26.88±2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BP疑诊伴腹痛组与无痛组腹水CD64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BP疑诊伴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组较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组腹水CD64指数水平明显升高( P<0.05)。治疗无效组的CD64指数水平明显高于治疗有效组( P<0.01)。腹水CD64指数曲线下面积大于降钙素原及腹水WBC计数,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论腹水CD64指数检测快捷,影响因素少,可为临床上诊断SBP提供一种新选择。

    作者:刘光亮;王娜;陈春波;陶鹏;张大志;周智;胡鹏;孙航;刘杞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腰椎骨质增生MRI信号类型与CT结构特点对照研究

    目的分析腰椎骨质增生MRI信号类型和CT结构特点间的对应关系,探讨腰椎退变椎体重塑的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1月在该院同时行腰椎MRI和CT检查的45例受检者的影像学资料,CT数据行容积再现(VR)和多平面重组(MPR)观察骨质增生结构特点,记录腰椎有无骨质增生形成、骨质增生MRI信号类型和CT表现,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45例受检者的225个椎体中,38个椎体有肉眼可见骨质增生形成,其MRI信号Ⅰ型2个(5.3%)、Ⅱ型4个(10.5%)、Ⅲ型10个(26.3%)和Ⅳ型22个(57.9%);CT骨质增生结构特点A型4个(10.5%)、B型11个(28.9%)和C型23个(60.5%);A型骨质增生MRI信号全为Ⅱ型(100%),B、C型骨质增生MRI信号多为Ⅳ型(分别72.7%和65.2%)。结论腰椎骨质增生不同MRI信号类型和CT结构特点间存在对应关系,骨质增生不断塑形完成腰椎退变时椎体重塑过程。

    作者:王筱璇;吕发金;李鹏;张丹;彭聪;刘丹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肌电图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肌电图检查在诊断强直性肌营养不良中的价值。方法对26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患者(肌强直组)进行针极肌电图和神经传导检测。检测25例非强直性神经肌肉疾病(对照组)有无肌强直放电。结果肌强直组肌电图主要特点呈典型肌强直放电,肌源性损害和正常的神经传导;肌强直放电拇短展肌的阳性率为87.5%,伸指总肌阳性率为77.8%,胫前肌的阳性率为57.1%,股四头肌和三角肌的阳性率为45.5%。对照组无肌强直放电。结论肌电图出现肌强直放电及肌源性损害是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区别于其他神经肌肉疾病的主要依据。肌强直放电主要出现在手部的小肌肉,但即使在肌强直放电出现率高的拇短展肌其阳性率亦达不到100%。

    作者:郭秀明;杨军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经眉弓入路微创治疗前颅底和鞍区病变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经眉弓入路微创治疗前颅底和鞍区病变优点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行眉弓入路微创治疗前颅底和鞍区病变28例(治疗组),与经额入路治疗26例(对照组)比较两种手术入路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各自的优缺点。结果治疗组切除肿瘤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输血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眉弓入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痛苦小、操作时间短、住院时间短、花费少等优点,是目前显微手术中一项新技术,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刘振波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32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并发低钾血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上呼吸道感染并发低钾血症的原因及临床特征。方法对32例上呼吸道感染并发低钾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低钾血症性软瘫、腹胀或排尿困难,占总人数的93.8%;血清钾浓度为2.30~2.92 mmol/L ,平均2.58 mmol/L ;病毒感染、体液失钾、原发疾病、既往用药史等与该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经补钾治疗后,患者低血钾症状消失迅速,血清钾浓度均在96 h内恢复正常。结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并发低钾血症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部分患者治疗前进行常规血钾检测是必要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作者:徐高峰 刊期: 2013年第32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