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伦;吴海峰;何坪;邓宇;张维斌
随着新医改方案的推行,社区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于一体的社区卫生团队服务模式成功运行。社区护理人员是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的重要组成,有时身兼数职,肩负多重任务。为满足新医改对社区护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必须对专门培养社区护士岗位能力的社区护理课程进行改革。
作者:吕颖;潘红宁;郑丹;陈青燕;王群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制备特异性抗组氨酸标签(His-tag)的单克隆抗体(mAb)并进行鉴定。方法以合成的15个组氨酸的多肽耦联牛血清清蛋白(BSA)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胞融合。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选阳性克隆及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化,用Protein G柱亲和纯化抗体及ELISA 检测纯化抗体的效价、相对亲和力及抗体亚类,用ELISA及Western blotting对mAb的特异性进行鉴定,并与含His-tag的重组蛋白特异性抗体配对建立双抗夹心ELISA定量检测对应的重组蛋白。结果筛选出5株能稳定分泌抗 His-tag的杂交瘤细胞株,抗体亚类均为IgG1(κ),其中1-G2亲和力高(1.27×1010),并且1-G2在ELISA及 Western blotting中能与不同类型的含 His-tag的重组蛋白结合,能与降钙素原(PCT )抗体构建双抗夹心ELISA定量检测含 His-tag的PCT重组蛋白,灵敏度达到4.6 ng/mL。结论成功制备了特异性好、亲和力高、能稳定分泌抗His-tag的mAb ,该抗体能应用于ELISA及 Western blotting等多种 His-tag的检测方法,为蛋白质研究检测、定位、相互作用等提供了工具。
作者:戚大梁;王强;易维京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神经阻滞和神经毁损是癌痛药物三阶梯治疗的有效补充手段,是晚期癌性疼痛治疗的“第四阶梯”[1],其作用机制是应用乙醇使神经细胞脱水、变性,细胞凝固、凋亡和神经纤维脱髓鞘作用达到毁损神经节及纤维,阻断疼痛的传导,达到镇痛目的[2]。近10年来,C T引导下进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腹部疼痛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疼痛科医生所采用,相对于阿片类镇痛药物,其镇痛效果显著、镇痛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少和无成瘾性的特点逐渐被疼痛患者接受和认可。本科2010~2011年对26例癌症中晚期疼痛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长期临床镇痛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苏琳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探讨Caveolin-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食管鳞癌中的蛋白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150例食管鳞癌组织和35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距离癌灶边缘5 cm以上经病理证实)中Caveolin-1和PCN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Caveolin-1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P<0.05),且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CNA蛋白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食管鳞癌组织(P<0.05),且其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和肿瘤长度密切相关;Caveolin-1和PCNA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266,P<0.05)。结论 Caveolin-1与 PCNA蛋白过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以及浸润转移有关。
作者:赵醒;焦春敬;李春辉;胡潺潺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分析腰椎骨质增生MRI信号类型和CT结构特点间的对应关系,探讨腰椎退变椎体重塑的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1月在该院同时行腰椎MRI和CT检查的45例受检者的影像学资料,CT数据行容积再现(VR)和多平面重组(MPR)观察骨质增生结构特点,记录腰椎有无骨质增生形成、骨质增生MRI信号类型和CT表现,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45例受检者的225个椎体中,38个椎体有肉眼可见骨质增生形成,其MRI信号Ⅰ型2个(5.3%)、Ⅱ型4个(10.5%)、Ⅲ型10个(26.3%)和Ⅳ型22个(57.9%);CT骨质增生结构特点A型4个(10.5%)、B型11个(28.9%)和C型23个(60.5%);A型骨质增生MRI信号全为Ⅱ型(100%),B、C型骨质增生MRI信号多为Ⅳ型(分别72.7%和65.2%)。结论腰椎骨质增生不同MRI信号类型和CT结构特点间存在对应关系,骨质增生不断塑形完成腰椎退变时椎体重塑过程。
作者:王筱璇;吕发金;李鹏;张丹;彭聪;刘丹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运用数据包络分析评价县级公立医院的运行效率,为卫生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随机抽样选取2008~2011年重庆市16家县级公立医院的卫生资源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CCR-CRS和BCC-VRS模型对2011年16家县级公立医院的相对运行效率进行研究,通过M almquist指数对2008~2011年生产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16家县级公立医院平均综合效率值0.938,总体有效7家,非总体有效9家,非总体有效的县级公立医院当中有8家规模效率递减,1家规模效率递增。2008~2011年,全要素生产率年平均增加2.5%,2008~2009年生产率减少,2009~2011年生产率连续增加。结论16家县级公立医院的总体效率不高,需要合理发展医院规模,加强医院管理水平,提高技术能力。
作者:徐雨晨;王润华;付广建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肌电图检查在诊断强直性肌营养不良中的价值。方法对26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患者(肌强直组)进行针极肌电图和神经传导检测。检测25例非强直性神经肌肉疾病(对照组)有无肌强直放电。结果肌强直组肌电图主要特点呈典型肌强直放电,肌源性损害和正常的神经传导;肌强直放电拇短展肌的阳性率为87.5%,伸指总肌阳性率为77.8%,胫前肌的阳性率为57.1%,股四头肌和三角肌的阳性率为45.5%。对照组无肌强直放电。结论肌电图出现肌强直放电及肌源性损害是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区别于其他神经肌肉疾病的主要依据。肌强直放电主要出现在手部的小肌肉,但即使在肌强直放电出现率高的拇短展肌其阳性率亦达不到100%。
作者:郭秀明;杨军 刊期: 2013年第32期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的临床表现[1],是多种慢性肝损害动态发展的严重阶段[2],属中医“鼓胀”、“肿胀”等病的范畴,以“腹大如鼓,皮色苍黄,腹部青筋显露”为特征,为中医四大危重症之一。目前西医对该病仍未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复发率高,而中医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和特色治疗出发,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将对近年来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药治疗情况进行概述。
作者:夏莉(综述);祝峻峰(审校) 刊期: 2013年第32期
解剖学是医学生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临床工作都非常重要。解剖学作为形态学课程,标本的实地解剖对形态结构知识的掌握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通过亲自动手解剖尸体标本,对人体的结构层次以及神经血管的毗邻会形成清晰的立体印象,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实验考核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既往的实验考试是以实验报告的方式来评定,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报告的书写上,未能重视操作的过程和质量,造成操作不够积极认真、自觉性不强,未能达到解剖操作实验的预期效果。鉴于实地解剖操作对于实践技能的培养和知识掌握的重要性,本教研室尝试改革解剖操作评价机制,加大对操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制订了一套较完整的多元化考核体系,包括操作质量、参与程度、科研综述、标本辨认、实验报告、平时成绩,从知识掌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各层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以使全体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解剖学实验,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作者:司道文;康绍叁;张宇新;张志勇;孙红;高俊玲;张子明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食用白酒对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对心脏损害的机制。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54只分成生理盐水组、乙醇组和白酒组,每组各分为低、中和高剂量组。灌胃12周后,监测大鼠左心室内压,计算左心室内压变化幅度;测定全心质量指数;快速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细胞纤维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ACE2 mRNA表达。结果白酒、乙醇增加了全心质量指数、左心室内压变化幅度,剂量依赖性地加重了心肌细胞变性,纤维组织增生,且剂量依赖性地增加了心肌组织AngⅡ含量及ACE mRNA表达。低剂量的白酒、乙醇增加了心肌组织ACE2 mRNA表达,但其中、高剂量降低了心肌组织ACE2 mRNA表达。结论长期饮酒可破坏心肌内的ACE和ACE2平衡,使ACE和AngⅡ升高,ACE2降低,导致心肌纤维化,其纤维化的变化程度与饮酒量以及时间长短有关。
作者:刘爱东;蒋慧;牛晨;田虹;潘贵书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探讨上呼吸道感染并发低钾血症的原因及临床特征。方法对32例上呼吸道感染并发低钾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低钾血症性软瘫、腹胀或排尿困难,占总人数的93.8%;血清钾浓度为2.30~2.92 mmol/L ,平均2.58 mmol/L ;病毒感染、体液失钾、原发疾病、既往用药史等与该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经补钾治疗后,患者低血钾症状消失迅速,血清钾浓度均在96 h内恢复正常。结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并发低钾血症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部分患者治疗前进行常规血钾检测是必要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作者:徐高峰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血压监测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短期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80例,依据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杓型组29例和非杓型组51例,收集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杓型组接受静脉溶栓比例显著高于非杓型组( t=4.120,P=0.021),杓型组夜间平均收缩压与夜间平均舒张压显著低于非杓型组( t=2.032, P=0.040;t=3.175,P=0.002),非杓型组30 d累计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杓型组(t=2.626,P=0.04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昼平均收缩压小于90 mm Hg是 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98,P=0.018);杓型血压(OR=0.769,P=0.019)和静脉溶栓(OR=0.520,P=0.007)是MACE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参数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血压模式的改变是影响其短期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陈月明;徐露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探讨经眉弓入路微创治疗前颅底和鞍区病变优点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行眉弓入路微创治疗前颅底和鞍区病变28例(治疗组),与经额入路治疗26例(对照组)比较两种手术入路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各自的优缺点。结果治疗组切除肿瘤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输血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眉弓入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痛苦小、操作时间短、住院时间短、花费少等优点,是目前显微手术中一项新技术,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刘振波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寻找糖尿病肾病敏感的血浆分子标志物。方法对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浆和正常血浆进行蛋白质组学荧光差异双向电泳(2-D DIGE)分析,选择表达差异大于1.5倍的蛋白斑点进行质谱分析。结果成功建立糖尿病肾病和正常血浆的胶内差异双向凝胶电泳图谱,通过分析共鉴定出13种差异蛋白质,包括C3补体、C4补体、载脂蛋白E等。结论2-D DIGE能够客观地显示糖尿病肾病与正常血浆之间的蛋白质表达差异,本研究鉴定的13种蛋白有可能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潜在的血浆分子标志物。
作者:卢洪梅;汤水福;胡坤华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辅助三维适形放疗对恶性肿瘤所致阻塞性黄疸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胆、胰腺恶性肿瘤所致的阻塞性黄疸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相应的综合治疗措施,括手术切除肿瘤,术后化疗和术后立体放疗。观察组在手术切除肿瘤,术后化疗的基础上,给予术后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后2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胆红素水平,记录期间不良反应、随访2年的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5.56%、不良反应发生率(37.78%)与对照组(57.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较治疗前降低( P<0.01);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26.3±6.5)μmol/L]、直接胆红素[(18.9±3.3)μmol/L]与对照组[(39.3±9.5)、(26.9±6.7)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辅助三维适形放疗对恶性肿瘤所致的阻塞性黄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长、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改善黄疸症状等,对其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晓华;张战民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探讨某三级甲等医院实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成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1年7~11月(整治前)和2012年7~11月(整治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费用比例、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别由整治前的13.73%、16.97%、59.93%和72.71 DDDs/100人天下降到整治后的7.37%、13.83%、44.88%和40.08 DDDs/100人天;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各项指标极大改善;抗菌药物用药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结论经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该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趋于合理,多项指标已符合卫生部规定,其整治经验值得借鉴。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引起重视。
作者:郑双江;张成志;李佳芯;吕富荣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探讨系统的康复训练对鼻咽癌(N PC )患者放疗后吞咽困难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1年11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N PC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6例行常规药物处理及护理,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由功能性恢复训练,进食训练,颈部肌肉康复训练,张口、下颌关节、舌功能训练等组成的系统康复训练。结果康复训练前及训练1、2周,两组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3、4周观察组SSA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康复训练后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均较训练前有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4周后,观察组VFSS、SW-AL-QOL及MB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对康复方法的满意度分别为(8.43±1.71)分、(6.02±1.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642,P<0.05)。结论系统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吞咽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衣玉丽;贾书磊;刘宇;孙哲;李湘平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由于我国Rh(D)阴性人口只占0.2%~0.3%[1],所以,Rh (D)阴性血液库存普遍不足;即使建立Rh(D)阴性稀有血型血库或将日常富余的 Rh (D )阴性血液制备成冰冻红细胞保存[2],也难以及时满足所有 Rh (D )阴性患者的抢救用血。关于Rh (D )阴性患者的科学安全输血,兰炯采等[3-4]、郭祥萍等[5]专家学者也作了一些专题指导。在医疗纠纷日趋上升的今天,用Rh(D)阳性血液抢救Rh(D)阴性患者,现行法规没有明确规定。所以,即使是在面对生命垂危的R h (D )阴性患者,无法及时给予ABO同型Rh(D)阴性血液抢救时,医务人员也担心用Rh(D)阳性血液配合型输血抢救患者后会惹上医疗纠纷而不敢为之。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对R h (D )阴性患者给予Rh (D )阳性血液配合型输血抢救,同时又能避免发生医疗纠纷,也就成了大家关心的话题。本文作者就紧急给予 Rh (D)阳性血液配合型输血抢救Rh(D)阴性患者,从法规与技术方面的可行性进行探讨,使医院和医务人员能够积极主动、尽职尽责地抢救更多的Rh (D )阴性患者。
作者:李文平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了解新生儿及成人ABO血型系统中,A、B、O血型红细胞上A、B、H抗原强度的差异。方法将标准血清倍比稀释,采用试管法检测被测标本红细胞与不同稀释度标准血清的凝集强度直至阴性。将各标本与不同稀释度血清凝集强度计分并累计,后总积分用SPSS 13.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生儿A、B、H抗原强度均显著低于成人;无论是新生儿还是成人,A抗原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B抗原;成年男性与女性之间A、B、H抗原强度无显著差异。结论新生儿与成人之间A、B、H同种抗原强度存在显著差异,抗原种类对A、B、H抗原强度有影响,性别对成人A、B、H抗原强度没有影响。
作者:陆华;肖瑞卿;隆晓秋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滤过(HDF)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和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大剂量骨化三醇对肾性骨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5例患者随机分成 HDF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组(HDF组)13例和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大剂量骨化三醇组(VitD组)12例,HDF组每次透析后口服骨化三醇0.5μg ,VitD组每次透析后口服骨化三醇1.0μg ,每4周根据血钙水平进行调整1次,共干预16周;观察干预前后两组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血清钙、血清磷水平,并计算钙磷乘积和临床症状评分。结果干预后HDF组和VitD组血钙均显著升高( P=0.0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1);两组血磷、iPTH、BAP均显著降低(P<0.05),HDF组血磷降低更为显著(P=0.003),VitD组iPTH、BAP降低更明显(P=0.034、0.046);钙磷乘积在 HDF组显著降低(P=0.031),VitD组明显升高(P=0.037),并显著高于 HDF组(P=0.001);两组干预后临床症状均显著好转(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2)。结论 HDF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可以获得与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大剂量骨化三醇相同的疗效,并可以有效地减少骨化三醇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种有效的高转运骨病的治疗方法。
作者:罗成;张辉;胡尽香 刊期: 2013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