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平
目的:用不同种类液体对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进行复苏后,对比大鼠心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HSP)90α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大鼠生存率,为临床治疗失血性休克选择复苏液体提供参考。方法建立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分别运用乳酸林格液、聚明胶肽注射液、高渗氯化钠右旋糖酐进行液体复苏,测定大鼠心肌组织中HSP90α蛋白的表达及大鼠死亡率。结果重度失血性休克后运用不同种类液体进行复苏,大鼠心肌组织HSP90α表达、大鼠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失血性休克可以诱导大鼠心肌组织中HSP90α的表达,当用不同液体进行复苏后各组HSP90α的表达不同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提示HSP90α作为一个重要的调控分子参与失血性休克后心肌组织的保护机制。
作者:杨晓鲲;徐明元;徐贵森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对2012年贵州省流行的风疹病毒进行鉴定,确定其基因型,并进行基因特征分析。方法采集2012年贵州省风疹爆发和散发疑似病例咽拭子标本,使用Vero/SLAM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经RT-PCR方法鉴定为阳性的风疹病毒分离株,使用RT-PCR方法扩增风疹病毒E1基因944个核苷酸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与W HO 13个基因型的32个参考风疹病毒株的序列基于1E基因的739个核苷酸片段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结果贵州省首次成功分离到5株风疹病毒株,基因亲缘性关系树显示,该5株风疹病毒分离株均属1E基因型。5株风疹病毒分离株之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8%~100.0%和100.0%;与WHO 1E基因型参考株中国株(T14-CH-02)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7%~98.9%和100.0%;与WHO 1E基因型参考株马来西亚株(M1-MAL-01)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5%~97.6%和99.5%。结论2012年贵州省分离的风疹病毒是1E基因型,与目前我国其他省份流行的风疹病毒基因型一致。本研究为贵州省积累了风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基线数据。
作者:唐小敏;朱贞;任刚;朱青;张丽;叶绪芳 刊期: 2013年第32期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的临床表现[1],是多种慢性肝损害动态发展的严重阶段[2],属中医“鼓胀”、“肿胀”等病的范畴,以“腹大如鼓,皮色苍黄,腹部青筋显露”为特征,为中医四大危重症之一。目前西医对该病仍未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复发率高,而中医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和特色治疗出发,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将对近年来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药治疗情况进行概述。
作者:夏莉(综述);祝峻峰(审校)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探讨慢性感染性创面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0年该院收治225例慢性感染性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慢性感染性创面以创伤性溃疡、压疮、术后溃疡、糖尿病性溃疡、血管性溃疡为主,占80.4%(181/225)。(2)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为87.1%(196/225),共培养46种,342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40.6%(139/342),革兰阴性菌57.6%(197/342),真菌1.8%(6/34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52株)、大肠埃希菌(43株)、铜绿假单胞属(44株)、肺炎克雷伯(27株)等为主,对青霉素、红霉素、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等高度耐药,多重耐药率达37.1%(127/342)。从2007年后慢性创面及多重耐药菌呈迅速增加趋势。(3)201例行局部抗菌药物治疗,208例(49例行再手术)行手术封闭创面治疗,213例治愈,12例因经济等原因未愈出院。结论慢性创面感染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注重清创,合理的选择,循环、交替使用抗菌药物以及创面床准备,早期手术封闭创面,能有效控制创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陈文海;果磊;王灿;蒲晓姝;魏东山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寻找糖尿病肾病敏感的血浆分子标志物。方法对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浆和正常血浆进行蛋白质组学荧光差异双向电泳(2-D DIGE)分析,选择表达差异大于1.5倍的蛋白斑点进行质谱分析。结果成功建立糖尿病肾病和正常血浆的胶内差异双向凝胶电泳图谱,通过分析共鉴定出13种差异蛋白质,包括C3补体、C4补体、载脂蛋白E等。结论2-D DIGE能够客观地显示糖尿病肾病与正常血浆之间的蛋白质表达差异,本研究鉴定的13种蛋白有可能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潜在的血浆分子标志物。
作者:卢洪梅;汤水福;胡坤华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超声连续顺序追踪法(SCSA)诊断胎儿肢体畸形的价值。方法运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对2008年1月至2012年4月期间的41460例中晚孕行SCSA检查胎儿肢体,并与出生或引产后胎儿肢体畸形的大体标本相对照。结果41460例胎儿中有肢体畸形99例,其中常规超声检查股骨异常者31例,SCSA发现胎儿肢体畸形92例。19~<27孕周SCSA共检出胎儿肢体畸形68例,占所有检出肢体畸形的73.91%。肢体畸形种类繁多,其中足内翻畸形为常见(27例),其次为四肢短小畸形(24例),之后依次为肢体复合畸形(11例)、肢体姿势异常(10例)、部分截肢(10例)、多指/趾畸形(7例)。结论SCSA是产前筛查胎儿肢体畸形的有效方法,能及早发现胎儿肢体畸形及其类型。
作者:刘满荣;唐建华;骆峰;李鸿燕;陆惠坚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辅助三维适形放疗对恶性肿瘤所致阻塞性黄疸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胆、胰腺恶性肿瘤所致的阻塞性黄疸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相应的综合治疗措施,括手术切除肿瘤,术后化疗和术后立体放疗。观察组在手术切除肿瘤,术后化疗的基础上,给予术后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后2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胆红素水平,记录期间不良反应、随访2年的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5.56%、不良反应发生率(37.78%)与对照组(57.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较治疗前降低( P<0.01);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26.3±6.5)μmol/L]、直接胆红素[(18.9±3.3)μmol/L]与对照组[(39.3±9.5)、(26.9±6.7)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辅助三维适形放疗对恶性肿瘤所致的阻塞性黄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长、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改善黄疸症状等,对其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晓华;张战民 刊期: 2013年第32期
解剖学是医学生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临床工作都非常重要。解剖学作为形态学课程,标本的实地解剖对形态结构知识的掌握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通过亲自动手解剖尸体标本,对人体的结构层次以及神经血管的毗邻会形成清晰的立体印象,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实验考核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既往的实验考试是以实验报告的方式来评定,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报告的书写上,未能重视操作的过程和质量,造成操作不够积极认真、自觉性不强,未能达到解剖操作实验的预期效果。鉴于实地解剖操作对于实践技能的培养和知识掌握的重要性,本教研室尝试改革解剖操作评价机制,加大对操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制订了一套较完整的多元化考核体系,包括操作质量、参与程度、科研综述、标本辨认、实验报告、平时成绩,从知识掌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各层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以使全体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解剖学实验,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作者:司道文;康绍叁;张宇新;张志勇;孙红;高俊玲;张子明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由于我国Rh(D)阴性人口只占0.2%~0.3%[1],所以,Rh (D)阴性血液库存普遍不足;即使建立Rh(D)阴性稀有血型血库或将日常富余的 Rh (D )阴性血液制备成冰冻红细胞保存[2],也难以及时满足所有 Rh (D )阴性患者的抢救用血。关于Rh (D )阴性患者的科学安全输血,兰炯采等[3-4]、郭祥萍等[5]专家学者也作了一些专题指导。在医疗纠纷日趋上升的今天,用Rh(D)阳性血液抢救Rh(D)阴性患者,现行法规没有明确规定。所以,即使是在面对生命垂危的R h (D )阴性患者,无法及时给予ABO同型Rh(D)阴性血液抢救时,医务人员也担心用Rh(D)阳性血液配合型输血抢救患者后会惹上医疗纠纷而不敢为之。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对R h (D )阴性患者给予Rh (D )阳性血液配合型输血抢救,同时又能避免发生医疗纠纷,也就成了大家关心的话题。本文作者就紧急给予 Rh (D)阳性血液配合型输血抢救Rh(D)阴性患者,从法规与技术方面的可行性进行探讨,使医院和医务人员能够积极主动、尽职尽责地抢救更多的Rh (D )阴性患者。
作者:李文平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分析腰椎骨质增生MRI信号类型和CT结构特点间的对应关系,探讨腰椎退变椎体重塑的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1月在该院同时行腰椎MRI和CT检查的45例受检者的影像学资料,CT数据行容积再现(VR)和多平面重组(MPR)观察骨质增生结构特点,记录腰椎有无骨质增生形成、骨质增生MRI信号类型和CT表现,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45例受检者的225个椎体中,38个椎体有肉眼可见骨质增生形成,其MRI信号Ⅰ型2个(5.3%)、Ⅱ型4个(10.5%)、Ⅲ型10个(26.3%)和Ⅳ型22个(57.9%);CT骨质增生结构特点A型4个(10.5%)、B型11个(28.9%)和C型23个(60.5%);A型骨质增生MRI信号全为Ⅱ型(100%),B、C型骨质增生MRI信号多为Ⅳ型(分别72.7%和65.2%)。结论腰椎骨质增生不同MRI信号类型和CT结构特点间存在对应关系,骨质增生不断塑形完成腰椎退变时椎体重塑过程。
作者:王筱璇;吕发金;李鹏;张丹;彭聪;刘丹 刊期: 2013年第32期
随着新医改方案的推行,社区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于一体的社区卫生团队服务模式成功运行。社区护理人员是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的重要组成,有时身兼数职,肩负多重任务。为满足新医改对社区护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必须对专门培养社区护士岗位能力的社区护理课程进行改革。
作者:吕颖;潘红宁;郑丹;陈青燕;王群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探讨不同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水平变化及其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方法收集383例甲状腺疾病病例资料,分为单纯甲状腺腺瘤(T A )组30例,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NG)组59例,甲状腺乳头状增生(PTH)组3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NG+ TA)组196例,桥本甲状腺炎(HT)组13例,甲状腺癌(TC)组49例。分析6组患者血清中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TSH、TgAb、TpoAb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结果(1) TSH平均水平在 HT组均值高于正常值上限,与 TA组、NG组、PTH组、TA+ N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组虽较高,但在正常范围波动,与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TSH异常率、TgAb阳性率和TpoAb阳性率在 HT组和TC组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肿瘤(BT)组(P<0.05)。(3)HT 组和TC组甲状腺抗体双阳性率和 Tpo-Ab阳性率,均高于BT组(P<0.05)。结论血清 TSH、TgAb、TpoAb水平与甲状腺疾病,尤其是与 HT 和 TC有密切联系, TSH升高和TpoAb阳性在TC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黄静;张文静;吴靖芳;刘亚超;张耕;薛刚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滤过(HDF)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和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大剂量骨化三醇对肾性骨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5例患者随机分成 HDF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组(HDF组)13例和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大剂量骨化三醇组(VitD组)12例,HDF组每次透析后口服骨化三醇0.5μg ,VitD组每次透析后口服骨化三醇1.0μg ,每4周根据血钙水平进行调整1次,共干预16周;观察干预前后两组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血清钙、血清磷水平,并计算钙磷乘积和临床症状评分。结果干预后HDF组和VitD组血钙均显著升高( P=0.0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1);两组血磷、iPTH、BAP均显著降低(P<0.05),HDF组血磷降低更为显著(P=0.003),VitD组iPTH、BAP降低更明显(P=0.034、0.046);钙磷乘积在 HDF组显著降低(P=0.031),VitD组明显升高(P=0.037),并显著高于 HDF组(P=0.001);两组干预后临床症状均显著好转(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2)。结论 HDF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可以获得与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大剂量骨化三醇相同的疗效,并可以有效地减少骨化三醇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种有效的高转运骨病的治疗方法。
作者:罗成;张辉;胡尽香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了解新生儿及成人ABO血型系统中,A、B、O血型红细胞上A、B、H抗原强度的差异。方法将标准血清倍比稀释,采用试管法检测被测标本红细胞与不同稀释度标准血清的凝集强度直至阴性。将各标本与不同稀释度血清凝集强度计分并累计,后总积分用SPSS 13.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生儿A、B、H抗原强度均显著低于成人;无论是新生儿还是成人,A抗原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B抗原;成年男性与女性之间A、B、H抗原强度无显著差异。结论新生儿与成人之间A、B、H同种抗原强度存在显著差异,抗原种类对A、B、H抗原强度有影响,性别对成人A、B、H抗原强度没有影响。
作者:陆华;肖瑞卿;隆晓秋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探讨上呼吸道感染并发低钾血症的原因及临床特征。方法对32例上呼吸道感染并发低钾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低钾血症性软瘫、腹胀或排尿困难,占总人数的93.8%;血清钾浓度为2.30~2.92 mmol/L ,平均2.58 mmol/L ;病毒感染、体液失钾、原发疾病、既往用药史等与该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经补钾治疗后,患者低血钾症状消失迅速,血清钾浓度均在96 h内恢复正常。结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并发低钾血症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部分患者治疗前进行常规血钾检测是必要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作者:徐高峰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探讨系统的康复训练对鼻咽癌(N PC )患者放疗后吞咽困难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1年11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N PC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6例行常规药物处理及护理,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由功能性恢复训练,进食训练,颈部肌肉康复训练,张口、下颌关节、舌功能训练等组成的系统康复训练。结果康复训练前及训练1、2周,两组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3、4周观察组SSA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康复训练后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均较训练前有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4周后,观察组VFSS、SW-AL-QOL及MB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对康复方法的满意度分别为(8.43±1.71)分、(6.02±1.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642,P<0.05)。结论系统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吞咽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衣玉丽;贾书磊;刘宇;孙哲;李湘平 刊期: 2013年第32期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 )是众多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随着对AS的不断研究,认为AS是一种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和免疫功能失调在A S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1]。近年来,各种炎症以及免疫相关的因子与 AS的关系是当今研究的热点。现对AS的相关因子作一综述。
作者:方海洋(综述);吴延庆(审校)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运用数据包络分析评价县级公立医院的运行效率,为卫生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随机抽样选取2008~2011年重庆市16家县级公立医院的卫生资源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CCR-CRS和BCC-VRS模型对2011年16家县级公立医院的相对运行效率进行研究,通过M almquist指数对2008~2011年生产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16家县级公立医院平均综合效率值0.938,总体有效7家,非总体有效9家,非总体有效的县级公立医院当中有8家规模效率递减,1家规模效率递增。2008~2011年,全要素生产率年平均增加2.5%,2008~2009年生产率减少,2009~2011年生产率连续增加。结论16家县级公立医院的总体效率不高,需要合理发展医院规模,加强医院管理水平,提高技术能力。
作者:徐雨晨;王润华;付广建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研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患者关节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3、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 IM P-1)4种蛋白水平,并探讨其与关节损伤程度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52例患者均给予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玻璃酸钠、双醋瑞因的治疗方法,于治疗前后采用 ELISA 检测52例膝关节 OA 患者及10例症状轻、X线等影像阴性者关节液中MMP-2、MMP-3、MMP-9和TIMP-1的含量并进行相关分析,并在关节镜下对膝关节软骨损伤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膝关节OA患者关节液中MMP-2、MMP-3、MMP-9和TIMP-1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关节液中MMP-2、MMP-3、MMP-9和TIMP-1的含量与关节软骨损伤程度呈正相关,随着病情的好转,关节液中MMP-2、MMP-3、MMP-9和TIMP-1的含量也随之降低。结论检测关节液中MMP-2、MMP-3、MMP-9和TIMP-1水平对膝关节OA的早期诊断、病情程度判断、预后评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贺占坤;沈杰威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凝胶和脂肪干细胞(ADSCs)在创面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取大鼠腹股沟脂肪组织,使用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ADSCs ,三系诱导分化鉴定。取6~7周龄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选取12只大鼠经心脏取动脉血7~10 mL/只,采用改良Appel法制备PRP ;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对留存的全血及PRP进行血小板计数。剩余18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A组为ADSCs+PRP处理组,B组为ADSCs处理组;C组为PRP处理组,所有未处理创面设定为D组(对照组);观察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创面周围炎症反应及上皮化程度。记录创伤后各时间点创面面积、创面收缩率、创面完全愈合时间;24 d后处死各组大鼠,取创面愈合组织,HE染色观察。结果大鼠PRP中血小板计数约为全血的5.21倍。创面完全愈合所需要的时间A组为(18.25±1.44)d ,B组为(19.13±1.28)d ,C组为(19.72±0.87)d ,D组为(22.31±1.65)d;术后3、7、11、15 d A、B、C组创面收缩率均高于D组(P<0.05)。结论 PRP凝胶可促进ADSCs修复创面,且较单独使用ADSCs或PRP效果好。
作者:廖怀伟;韩超;刘丽忠;曹闽军 刊期: 2013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