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系统康复训练对50例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吞咽困难的影响

衣玉丽;贾书磊;刘宇;孙哲;李湘平

关键词:鼻咽肿瘤, 吞咽困难, 系统康复训练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的康复训练对鼻咽癌(N PC )患者放疗后吞咽困难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1年11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N PC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6例行常规药物处理及护理,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由功能性恢复训练,进食训练,颈部肌肉康复训练,张口、下颌关节、舌功能训练等组成的系统康复训练。结果康复训练前及训练1、2周,两组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3、4周观察组SSA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康复训练后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均较训练前有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4周后,观察组VFSS、SW-AL-QOL及MB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对康复方法的满意度分别为(8.43±1.71)分、(6.02±1.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642,P<0.05)。结论系统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吞咽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MMP-2、MMP-3、MMP-9和 TIMP-1评价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患者关节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3、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 IM P-1)4种蛋白水平,并探讨其与关节损伤程度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52例患者均给予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玻璃酸钠、双醋瑞因的治疗方法,于治疗前后采用 ELISA 检测52例膝关节 OA 患者及10例症状轻、X线等影像阴性者关节液中MMP-2、MMP-3、MMP-9和TIMP-1的含量并进行相关分析,并在关节镜下对膝关节软骨损伤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膝关节OA患者关节液中MMP-2、MMP-3、MMP-9和TIMP-1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关节液中MMP-2、MMP-3、MMP-9和TIMP-1的含量与关节软骨损伤程度呈正相关,随着病情的好转,关节液中MMP-2、MMP-3、MMP-9和TIMP-1的含量也随之降低。结论检测关节液中MMP-2、MMP-3、MMP-9和TIMP-1水平对膝关节OA的早期诊断、病情程度判断、预后评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贺占坤;沈杰威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养肝汤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养肝汤联合甘利欣(DG )治疗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该院收治的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患者13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G组、养肝汤组和DG联合养肝汤组,每组45例。DG组给予DG 30 mL加入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天;DG联合养肝汤组在给予DG基础上加用养肝汤;养肝汤组单独应用养肝汤;1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清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DG组显效18例,有效17例,无效10例;DG联合养肝汤组显效28例,有效15例,无效2例;养肝汤组显效15例,有效16例,无效14例。与DG组和养肝汤组比较,DG联合养肝汤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 P<0.05);DG组、养肝汤组、DG联合养肝汤组患者血清ALT、ALB和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DG联合养肝汤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DG组和养肝汤组(P<0.05)。结论养肝汤联合DG治疗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连涛;梁贤栋;周文亮;任志强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M RI测量骨肉瘤髓腔内侵袭范围与确定合理截骨平面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析M RI测量骨肉瘤侵袭髓腔范围的作用和确定合理截骨平面的准确性。方法入选30例行保肢术的骨肉瘤患者,术前均行X线片及M RI检查,术后肉眼观察肿瘤标本的肿瘤髓腔内范围,术中行骨髓组织取材,于术后同肿瘤标本同行病理学检查,判断微观范围。术后评价患者肢体功能。结果患者平均功能恢复率是81%,X线片测得的侵袭范围显著小于病理检查(P<0.05),而MRI测得的侵袭范围与病理检查相近,无显著差异。结论采用MRI诊断骨肉瘤的髓腔内侵袭范围准确性高,以此作为手术参考可靠性高,短期随访表明,以髓腔内边界外30 mm作为截骨平面安全有效。

    作者:张庆喜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腹水CD64指数对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检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腹水CD64指数,探讨其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失代偿期肝硬化伴腹水患者分为非SBP组、SBP疑诊组和SBP确诊组,并设阴性和阳性对照组(非SPB组、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组);依据腹痛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将SBP疑诊组进一步分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的腹水CD64指数;并比较抗菌药物治疗后腹水CD64指数的差异。分析腹水CD64指数、腹水WBC计数及降钙素原诊断SBP的效能。结果腹水CD64指数在SBP确诊组(179.39±65.56)及SBP疑诊组(115.49±58.42)高于非SBP组(26.88±2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BP疑诊伴腹痛组与无痛组腹水CD64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BP疑诊伴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组较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组腹水CD64指数水平明显升高( P<0.05)。治疗无效组的CD64指数水平明显高于治疗有效组( P<0.01)。腹水CD64指数曲线下面积大于降钙素原及腹水WBC计数,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论腹水CD64指数检测快捷,影响因素少,可为临床上诊断SBP提供一种新选择。

    作者:刘光亮;王娜;陈春波;陶鹏;张大志;周智;胡鹏;孙航;刘杞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复苏液体对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心肌热休克蛋白90α表达的影响

    目的:用不同种类液体对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进行复苏后,对比大鼠心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HSP)90α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大鼠生存率,为临床治疗失血性休克选择复苏液体提供参考。方法建立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分别运用乳酸林格液、聚明胶肽注射液、高渗氯化钠右旋糖酐进行液体复苏,测定大鼠心肌组织中HSP90α蛋白的表达及大鼠死亡率。结果重度失血性休克后运用不同种类液体进行复苏,大鼠心肌组织HSP90α表达、大鼠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失血性休克可以诱导大鼠心肌组织中HSP90α的表达,当用不同液体进行复苏后各组HSP90α的表达不同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提示HSP90α作为一个重要的调控分子参与失血性休克后心肌组织的保护机制。

    作者:杨晓鲲;徐明元;徐贵森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临床分析及治疗

    目的:探讨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其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该院收治的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患者21例,其中男16例,女5例。采取O′Leary-Sant评分及其尿流动力学检查的方法对水扩张治疗前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水扩等综合治疗后,平均随访(8±4)个月,21例患者O′Leary-Sant症状和问题评分明显降低,膀胱容量增加,逼尿肌不稳定收缩频率减少。结论长期吸食氯胺酮可导致严重的下尿路症状,以尿频、尿急为主,严重者有膀胱挛缩。而麻醉状态下水扩张能显著地增加膀胱容量,配合膀胱灌注等综合治疗,可有效地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

    作者:王宇雄;刘春晓;姜成龙;谢小平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系统康复训练对50例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吞咽困难的影响

    目的:探讨系统的康复训练对鼻咽癌(N PC )患者放疗后吞咽困难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1年11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N PC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6例行常规药物处理及护理,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由功能性恢复训练,进食训练,颈部肌肉康复训练,张口、下颌关节、舌功能训练等组成的系统康复训练。结果康复训练前及训练1、2周,两组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3、4周观察组SSA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康复训练后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均较训练前有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4周后,观察组VFSS、SW-AL-QOL及MB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对康复方法的满意度分别为(8.43±1.71)分、(6.02±1.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642,P<0.05)。结论系统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吞咽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衣玉丽;贾书磊;刘宇;孙哲;李湘平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成人及新生儿红细胞表面ABH血型抗原强度的比较

    目的:了解新生儿及成人ABO血型系统中,A、B、O血型红细胞上A、B、H抗原强度的差异。方法将标准血清倍比稀释,采用试管法检测被测标本红细胞与不同稀释度标准血清的凝集强度直至阴性。将各标本与不同稀释度血清凝集强度计分并累计,后总积分用SPSS 13.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生儿A、B、H抗原强度均显著低于成人;无论是新生儿还是成人,A抗原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B抗原;成年男性与女性之间A、B、H抗原强度无显著差异。结论新生儿与成人之间A、B、H同种抗原强度存在显著差异,抗原种类对A、B、H抗原强度有影响,性别对成人A、B、H抗原强度没有影响。

    作者:陆华;肖瑞卿;隆晓秋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血液透析滤过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转运骨营养不良的影响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滤过(HDF)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和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大剂量骨化三醇对肾性骨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5例患者随机分成 HDF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组(HDF组)13例和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大剂量骨化三醇组(VitD组)12例,HDF组每次透析后口服骨化三醇0.5μg ,VitD组每次透析后口服骨化三醇1.0μg ,每4周根据血钙水平进行调整1次,共干预16周;观察干预前后两组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血清钙、血清磷水平,并计算钙磷乘积和临床症状评分。结果干预后HDF组和VitD组血钙均显著升高( P=0.0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1);两组血磷、iPTH、BAP均显著降低(P<0.05),HDF组血磷降低更为显著(P=0.003),VitD组iPTH、BAP降低更明显(P=0.034、0.046);钙磷乘积在 HDF组显著降低(P=0.031),VitD组明显升高(P=0.037),并显著高于 HDF组(P=0.001);两组干预后临床症状均显著好转(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2)。结论 HDF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可以获得与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大剂量骨化三醇相同的疗效,并可以有效地减少骨化三醇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种有效的高转运骨病的治疗方法。

    作者:罗成;张辉;胡尽香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4项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因子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 )是众多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随着对AS的不断研究,认为AS是一种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和免疫功能失调在A S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1]。近年来,各种炎症以及免疫相关的因子与 AS的关系是当今研究的热点。现对AS的相关因子作一综述。

    作者:方海洋(综述);吴延庆(审校)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温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受试患者分为治疗组(温针灸配合推拿)36例,对照组(推拿)36例。于治疗前和治疗4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程度、膝关节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5%,对照组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膝关节评分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Lysholm膝关节评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推拿能有效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症状和改善运动功能。

    作者:黄科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动态监测颅内压在颞叶胶质瘤术后的价值

    目的:动态监测颞叶胶质瘤患者术后颅内压(ICP)的变化,探讨持续ICP监测在其术后的价值。方法收集该科2011年1~11月的77例颞叶恶性胶质瘤患者(Ⅲ级37例,Ⅳ级40例)术后ICP数值,观察术后ICP变化规律,探讨ICP与术后治疗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术后6h内ICP多波动于正常范围(5.76±5.42)mmHg;6~72hICP逐渐升高(10.51±10.21)mmHg;72h后ICP达峰值并趋向稳定(12.25±10.72)mmHg。与其他时间段比较,术后6h内ICP数值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P监测能够早于临床观察,及时发现颅内高压,提高了颞叶胶质瘤术后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康睿;陈刚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对脂肪干细胞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影响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凝胶和脂肪干细胞(ADSCs)在创面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取大鼠腹股沟脂肪组织,使用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ADSCs ,三系诱导分化鉴定。取6~7周龄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选取12只大鼠经心脏取动脉血7~10 mL/只,采用改良Appel法制备PRP ;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对留存的全血及PRP进行血小板计数。剩余18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A组为ADSCs+PRP处理组,B组为ADSCs处理组;C组为PRP处理组,所有未处理创面设定为D组(对照组);观察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创面周围炎症反应及上皮化程度。记录创伤后各时间点创面面积、创面收缩率、创面完全愈合时间;24 d后处死各组大鼠,取创面愈合组织,HE染色观察。结果大鼠PRP中血小板计数约为全血的5.21倍。创面完全愈合所需要的时间A组为(18.25±1.44)d ,B组为(19.13±1.28)d ,C组为(19.72±0.87)d ,D组为(22.31±1.65)d;术后3、7、11、15 d A、B、C组创面收缩率均高于D组(P<0.05)。结论 PRP凝胶可促进ADSCs修复创面,且较单独使用ADSCs或PRP效果好。

    作者:廖怀伟;韩超;刘丽忠;曹闽军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某三级甲等医院实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成效分析

    目的:探讨某三级甲等医院实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成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1年7~11月(整治前)和2012年7~11月(整治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费用比例、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别由整治前的13.73%、16.97%、59.93%和72.71 DDDs/100人天下降到整治后的7.37%、13.83%、44.88%和40.08 DDDs/100人天;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各项指标极大改善;抗菌药物用药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结论经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该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趋于合理,多项指标已符合卫生部规定,其整治经验值得借鉴。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引起重视。

    作者:郑双江;张成志;李佳芯;吕富荣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超声连续顺序追踪法在胎儿肢体畸形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连续顺序追踪法(SCSA)诊断胎儿肢体畸形的价值。方法运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对2008年1月至2012年4月期间的41460例中晚孕行SCSA检查胎儿肢体,并与出生或引产后胎儿肢体畸形的大体标本相对照。结果41460例胎儿中有肢体畸形99例,其中常规超声检查股骨异常者31例,SCSA发现胎儿肢体畸形92例。19~<27孕周SCSA共检出胎儿肢体畸形68例,占所有检出肢体畸形的73.91%。肢体畸形种类繁多,其中足内翻畸形为常见(27例),其次为四肢短小畸形(24例),之后依次为肢体复合畸形(11例)、肢体姿势异常(10例)、部分截肢(10例)、多指/趾畸形(7例)。结论SCSA是产前筛查胎儿肢体畸形的有效方法,能及早发现胎儿肢体畸形及其类型。

    作者:刘满荣;唐建华;骆峰;李鸿燕;陆惠坚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32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并发低钾血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上呼吸道感染并发低钾血症的原因及临床特征。方法对32例上呼吸道感染并发低钾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低钾血症性软瘫、腹胀或排尿困难,占总人数的93.8%;血清钾浓度为2.30~2.92 mmol/L ,平均2.58 mmol/L ;病毒感染、体液失钾、原发疾病、既往用药史等与该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经补钾治疗后,患者低血钾症状消失迅速,血清钾浓度均在96 h内恢复正常。结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并发低钾血症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部分患者治疗前进行常规血钾检测是必要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作者:徐高峰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辅助三维适形放疗对恶性肿瘤所致阻塞性黄疸的影响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辅助三维适形放疗对恶性肿瘤所致阻塞性黄疸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胆、胰腺恶性肿瘤所致的阻塞性黄疸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相应的综合治疗措施,括手术切除肿瘤,术后化疗和术后立体放疗。观察组在手术切除肿瘤,术后化疗的基础上,给予术后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后2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胆红素水平,记录期间不良反应、随访2年的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5.56%、不良反应发生率(37.78%)与对照组(57.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较治疗前降低( P<0.01);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26.3±6.5)μmol/L]、直接胆红素[(18.9±3.3)μmol/L]与对照组[(39.3±9.5)、(26.9±6.7)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辅助三维适形放疗对恶性肿瘤所致的阻塞性黄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长、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改善黄疸症状等,对其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晓华;张战民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观察建立不同经皮肾通道对猪肾脏的影响

    目的:对猪建立不同大小经皮肾通道,观察其对猪肾脏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雌性荣昌小猪分为4组:对照组、16F组、24F组、30F组,每组8只。比较各组经皮肾通道建立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肾盂内压力及术后穿刺通道组织学变化。结果16F组、24F组、30F组通道建立时间分别为(95.00±8.06)、(99.60±5.55)、(103.17±7.99)min ,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F组、24F组、30F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2.40±4.56)、(25.00±5.24)、(20.50±7.87)mL ,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6F组、24F组、30F组术中肾盂内压力分别为(8.84±0.57)、(23.54±0.89)、(16.86±1.06)、(13.30±0.76)cm H2 O ,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示各组穿刺通道组织无明显炎症细胞渗出及纤维组织增生。结论建立猪经皮肾通道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对肾脏组织损伤与通道大小无明显关系,但通道大小明显影响肾盂内压力,其可能与肾脏损害存在关系。

    作者:邱明;龙平华;杨秀江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低分子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1例

    低分子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可能发生更为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和频率更高的血栓事件。本文对1例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钠后出现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进行分析,提示临床中应用低分子肝素时应警惕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董岸莺;马兴杰;韩国华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河南省本科护生临床带教老师准入指标体系的构建

    从1950年我国正式实行护理中专教育开始,我国护理教育事业经历着不断的变革。其逐渐由护理中专教育的单一体系向护理专科教育、护理本科教育、护理研究生教育和其他继续教育形式并存发展的这一综合体系的转变[1]。护理本科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未来发展的主体,肩负着发展护理专业、提高专业水平的重要使命。临床护理实践环节是护理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护理本科生实践技能的关键阶段。临床带教老师是学生实习过程中的重要支持,是学生专业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影响人士[2]。因此,临床带教老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临床护理教学的任务能否顺利完成。本研究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合理的准入指标体系,意在对河南省本科护理教育临床护理师资队伍的建设收集意见和建议,并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侯睿;杨培常;张艳 刊期: 2013年第32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