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连续腰麻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在骨科手术中应用对照研究

张毅;杨春;郭海芳;曹兴华

关键词:骨科, 手术, 连续腰麻,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
摘要:目的 研究连续腰麻(CSA)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CSE)在骨科手术中的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240例全膝关节置换等骨科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在L3~L4间进行穿刺,比较两组间感觉异常、麻醉平面、技术操作、麻醉剂量等指标.结果 CSE组感觉异常发生率较低、麻醉阻滞平面较高、低动脉压发生率较高.结论 CSA和CSE均能为骨科手术提供良好的麻醉状态,CSA组麻醉界面较低,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更适宜于骨科手术操作.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D20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CD20抗原表达与初诊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血液病房2006年7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初诊120例B-ALL患儿CD20抗原表达.结果 120例患儿中CD20抗原表达阳性率为25%,CD20抗原表达与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数、FAB分型、染色体改变、初诊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生、诱导化疗缓解第19天骨髓状态及临床危险度分型无关.结论 CD20+与CD20-的B-ALL患儿初诊临床表现基本相同,不具有更多高危特征.

    作者:何云燕;罗建明;蒋玉凤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手术室护理临床教学中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已被广泛应用于卫生管理领域,是指对现有的和潜在的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价与处理,以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1].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也是护理专业学生实习的重点科室,是实施手术治疗和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易存在安全隐患的高危科室[2].手术室护理临床教学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需不断培养带教老师和护理专业学生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健全护理教学管理机制,有效地推进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手术室护理教学工作,真正为护理专业学生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教学服务.

    作者:熊利芳;陈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铁路职工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分析

    目的 检测铁路职工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 和PGⅠ/PGⅡ比值(PGR)水平及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在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241名铁路职工,其中包括25例胃镜确诊为萎缩性胃炎患者;另外收集了105例胃镜确认胃部正常的非铁路职工血清样本,对PGⅠ、PGⅡ进行检测,并对PGⅠ、PGⅡ和PGR值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25例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PGⅠ值为(75.9±25.1)μg/L,PGⅡ值为(8.1±5.7)μg/L,PGR值为15.1±14.9;胃部正常216例血清PGⅠ值为(131.7±29.5)μg/L,PGⅡ值为(9.7±6.2)μg/L,PGR值为19.1±12.4.其中铁路职工241例血清 PGⅠ值为(125.9±33.7)μg/L,PGⅡ值为(9.5±6.1)μg/L,PGR值为18.7±12.7;105例胃部正常的非铁路职工血清 PGⅠ值为(145.0±36.9)μg/L,PGⅡ值为(11.4±11.3)μg/L,PGR值为25.1±23.8.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PGⅠ含量显著低于胃部正常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PG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铁路职工血清PGⅠ水平明显低于普通人群(P<0.05).结论 血清PG水平和PGR可以作为包括铁路职工在内的其他胃病高发人群的普查筛选的一种灵敏、准确的早期血清学诊断指标.

    作者:王金鹏;王建俊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所致勃起功能障碍的预防和治疗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是欧美地区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亦逐年上升,对于局限性前列腺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prostatectomy,RP)仍是标准治疗方法.

    作者:姚裘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雌激素替代疗法改善老年痴呆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神经系统中的雌激素不仅来源于外周,也可以由脑内的芳香化酶催化雄激素所产生.动物实验研究发现雌激素在调节学习记忆、改善老年痴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临床观察发现老年痴呆症(Alzheimer′s disease,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与体内雌激素含量的降低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雌激素替代疗法(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ERT)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位于细胞核内的经典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以及位于细胞膜、内质网、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等膜性结构的膜性受体共同介导着雌激素对学习记忆和老年痴呆的调节.现对ERT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罗鹏;邢方凯;武泽新;王磊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CT血管成像和超声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功能障碍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对应用动静脉内瘘作为永久性血管通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内瘘功能障碍时应用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判断和影像学评价,探讨CT血管成像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3例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障碍的尿毒症患者,应用64排螺旋 CT 血管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对照,观察内瘘血管的狭窄部位、程度、血栓形成及侧支循环情况,并对两种主要的后处理方法进行对比.结果 23例患者均经血管成像技术明确瘘管病变的部位.流入动脉狭窄3例,其中轻度1例,中度1例,重度1例;流出静脉狭窄12例,轻、中及重度分别为4例、5例及3例,其中伴有血栓形成1例;吻合口狭窄12例;出现侧支循环3例,2例伴有上肢肿胀,CT血管成像技术和超声比较,在动脉狭窄、流出道狭窄、血栓形成方面完全吻合;对于内瘘功能障碍并发整个上肢肿胀者超声无法详细描述中心静脉情况,CT能详细描述锁骨下静脉、头臂干、上腔静脉是否有狭窄或血栓形成;超声更方便监测提供吻合口、动脉狭窄处、流出道狭窄处的血管内径.结论 自体动静脉内瘘发生功能障碍时,超声应作为首选的临床检查手段,但内瘘功能障碍并发整个上肢肿胀时,64 层螺旋 CT血管成像技术可对手术干预提供更有价值的帮助.

    作者:曹正江;崔天蕾;金丽珠;周莉;付平;唐万欣;苏白海;胡章学;陶冶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不同治疗措施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影响观察与分析

    目的 观察与分析不同治疗措施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影响与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符合条件的6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并将其分为两组,即溶栓、抗凝治疗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且对其实施相应治疗措施和进行观察,同时对所得数据统计,然后分析其结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且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和生活能力评定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严格掌握好溶栓和抗凝适应证等对提高大面积脑梗死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林康;陈明磊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活化蛋白C在防治重症脓毒症继发DIC中的作用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一种在原发病基础上,由特定诱因引发的凝血活化并导致广泛微血栓形成,损害组织、器官血液供应,继而出现细胞和组织供氧紊乱,器官功能障碍直至急性功能衰竭;同时因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消耗、微血栓形成继发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导致广泛性出血,进一步加重器官损害,形成恶性循环.临床上以血栓形成、微循环障碍、出血及微血管病性溶血、多脏器功能障碍等为突出表现[1-2].常见的临床主要基础疾病有:感染、肿瘤、病理产科、手术及创伤等,其中感染,尤其是重症感染,是引发DIC的常见原因.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诊疗观念不断更新,新近研究发现活化蛋白C具有抗凝、促纤溶、抗炎、抗凋亡、保护细胞等功能,并被应用于治疗重症脓毒症继发的DIC,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从此掀起了关于活化蛋白C治疗脓毒症及DIC的热潮.

    作者:林国强;李楠楠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微创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伴膀胱结石

    目的 分析经皮肾镜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伴膀胱结石的疗效.方法 联合应用经皮肾镜超声气压弹道碎石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伴膀胱结石34例.采用自身对照法,评价术前及术后2月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及大尿流率(Qmax).结果 34例患者全部治愈,清石率达100%.无大出血、TURP综合征、严重感染、膀胱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复查B超及尿路平片均无结石残留.术后患者IPSS评分、QOL及Qmax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伴膀胱结石具有创伤小、痊愈快、高效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的理想方法.

    作者:姜道彬;张伟;窦建国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重庆市硕士研究生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的 了解重庆市硕士研究生生活质量状况,探讨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方法 定量研究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878名硕士研究生进行生活质量测评.定性研究30名研究对象进行了个人深入访谈和关键人物访谈.结果 重庆市硕士研究生生活质量状况良好,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学业压力、经济状况、就业压力、心理健康状况、环境、家庭和婚恋压力以及人际关系等.结论 硕士研究生生活质量关系到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社会的发展,应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鹃;王宏;李巍;汪洋;李金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42例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去氧孕烯炔雌醇在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患者中止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3月至2010年8月在本院妇科住院收治并确诊为绝经过渡期功血患者83例,随机分为去氧孕烯炔雌醇组(42例)和醋酸甲羟孕酮组(41例),对止血时间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对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水平对比,并观察所有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1)去氧孕烯炔雌醇组平均止血时间为(14.51±3.19)h;醋酸甲羟孕酮组平均止血时间为(29.32±7.19)h,两组止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去氧孕烯炔雌醇组与醋酸甲羟孕酮组止血总效率分别为100.0%、36.6%,两组止血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去氧孕烯炔雌醇组血止后FSH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醋酸甲羟孕酮组治疗前后E2、FSH、L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去氧孕烯炔雌醇组无明显不良反应,醋酸甲羟孕酮组中8例自觉轻度恶心,3例感乳房轻微胀痛,10例出现治疗期间阴道点滴出血,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均正常.结论 去氧孕烯炔雌醇在围绝经期功血患者止血中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常利;孙江川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两种不同肝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shRNA重组质粒的构建

    目的 构建以大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基因为靶点的短发夹RNA(shRNA)表达质粒.方法 根据前期筛选出的对CTGF和TIMP-1基因有效的RNA干扰靶位,各设计一对有短发夹结构的RNA干扰(RNAi)靶点序列,退火形成双链DNA,克隆到质粒载体psiRNA-h7SKGFPzeo;构建重组质粒载体psiRNA-GFP-CTGF和psiRNA-GFP-TIMP-1,并进行酶切与测序鉴定.结果 酶切与序列测定均提示重组质粒psiRNA-GFP-CTGF和psiRNA-GFP- TIMP-1构建成功.结论 成功构建靶向大鼠CTGF和TIMP-1有效的RNAi靶位的shRNA表达质粒,为进一步探索肝纤维化基因治疗的新途径打下了实验基础.

    作者:蒋玉凤;刘加群;张建军;孙华丽;黄飞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剖宫产指征变化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5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本院2006~2010年剖宫产手术指征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阴道助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剖宫产手术指征中,社会因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剖宫产率上升,而产程异常及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率下降,剖宫产指征由原来的胎儿宫内窘迫与骨盆异常排列首位转变成社会因素为首位,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为社会因素.

    作者:龚令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双侧肾癌的诊治进展

    双侧肾癌临床较少见,发病率约占同时散发肾癌的2%~4%,但在一些家族遗传病中发病率却高达83%,常见的家族遗传病包括:遗传性乳头状肾癌、林道(Von Hippel-Lindau,VHL)病、家族性透明细胞癌和家族性肾腺瘤伴发Birt-Hogg-Dub综合征[1].双侧肾癌主要分同时性双侧肾癌和异时性双侧肾癌.

    作者:邓国贤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短时腹腔镜手术麻醉的比较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目前普外科常见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短,要求麻醉起效快,麻醉过程平稳,苏醒迅速、完全.本组通过观察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麻醉,并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向勇;向德均;龚进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不同剂型美托洛尔片治疗扩张型心肌病100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酒石酸美托洛尔和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分为两组.在标准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6.25 mg每日2次,或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11.875 mg每日1次,如无特殊,每周加倍,直至靶剂量或大耐受剂量,并维持治疗12周,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纽约心功能分级均明显改善,琥珀酸美托洛尔组优于酒石酸美托洛尔组(P<0.05).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降低(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明显缩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P<0.01),琥珀酸美托洛尔组更为明显,但组间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快心率、慢心率及平均心率在两组均有下降趋势,但仅平均心率在琥珀酸美托洛尔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t=2.186,P=0.035);琥珀酸美托洛尔组治疗后24 h室性早搏次数明显下降(t=2.637,P=0.012),室性心动过速心搏数及发生阵数亦呈明显下降趋势.两组长RR间期延长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酒石酸美托洛尔和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均可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还可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疗效更佳,安全性好.

    作者:秦敬莉;顾凯;邵秀琴;蔡琦;徐东杰;张海峰;李新立;曹克将;周蕾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转染Akt基因对心肌细胞I/R损伤的机制探讨

    目的 探讨转染基因Akt对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机制.方法 采用新生SD大鼠进行心肌细胞培养,建立模拟心肌I/R模型;提取人Akt质粒,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法将人Akt质粒转染心肌细胞.实验分5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照组(I/R组)、转染Akt基因组(Akt组)、转染阳离子脂质体空载体组(Vehicle control组)和Akt抑制剂组(Akt blockade组);各组进行I/R后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四唑盐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Akt、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蛋白表达.结果 Akt组较I/R组、Vehicle control组和Akt blockade组其LDH含量明显减少(P<0.05),细胞活性高(P<0.05),Akt与HIF-1α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 转染Akt基因可减少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细胞I/R损伤,对缺血性心脏病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张琳;李东野;朱红;徐通达;陈丹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电视胸腔镜与开胸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研究进展

    手术创伤会引起机体生理和免疫功能的改变.其免疫功能改变主要表现为术后免疫功能的抑制[1],免疫抑制易导致院内感染及肿瘤扩散,认识手术对机体免疫的影响极为重要.以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为代表的微创手术具有切口小、损伤轻、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2-5],广泛应用于胸心外科各类疾病.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VATS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本组就这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陶绍霖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和尿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浓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和尿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浓度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76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氯沙坦50 mg组(A组,n=40);氯沙坦100 mg组(B组,n=36).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脂、血清钾和血、尿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BMP-7浓度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24 h尿蛋白、血肌酐和尿素氮较其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的24 h尿蛋白较A组治疗后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脂和血清钾与其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尿TGF-β浓度分别较其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尿BMP-7浓度分别较其治疗前均显著上升(P<0.05).其24 h尿蛋白与其尿中TGF-β1浓度呈正相关关系(r=0.852,P<0.01),而与尿BMP-7浓度呈负相关关系(r=-0.744,P<0.05);尿TGF-β1浓度与其尿BMP-7浓度呈负相关关系(r=-0.690,P<0.05).结论 氯沙坦增加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和尿BMP-7浓度,同时可降低血和尿中TGF-β1浓度,减少尿蛋白排泄,有助于保护肾功能.

    作者:陈利群;余素君;甘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程度与血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关系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情程度与血浆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水平的关系.方法 收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0例(观察组)及同期在本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60例(对照组),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HbAlc水平.结果 观察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HbA1c 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检测观察组患者FPG、2hPG、HbAlc水平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升高.经检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情较轻者HbAlc含量较低,多位于4.0%~6.5%之间,约占92.31%(36/39);中等病情患者HbA1c含量多位于>6.5%~10.0%之间,约占56.10%(23/41);重症患者HbAlc含量多大于10.0%,约占70.00%(28/40).结论 HbAlc的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情程度呈正相关,即病情越重血浆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越高.

    作者:刘开渊 刊期: 2011年第23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