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KISS-1和MMP-9在51例鼻咽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唐立滨;宋旭东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9, 鼻咽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Kiss-1
摘要:目的 探究肿瘤抑制性因子KISS-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1999年1月至2006年3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初次诊断并手术切除的鼻咽癌51例为鼻咽癌组,鼻咽部慢性炎症组织标本30例为对照组.分别进行HE染色及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SP)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KISS-1、MMP-9在鼻咽癌和慢性炎症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并做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炎性鼻咽组织中KISS-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96.7%)高于鼻咽癌组织中KISS-1蛋白的阳性的表达率(47.1%);慢性鼻咽黏膜炎症组织中MMP-9蛋白呈阴性或低阳性表达(40.0%),而鼻咽鳞状细胞癌中MMP-9蛋白多为高阳性表达(86.3%).在鼻咽癌组中,KISS-1显现低表达状态,而MMP-9呈高表达状态.统计分析二者成反向表达.结论 KISS-1蛋白表达降低、MMP-9表达升高将有助于鼻咽癌的转移和扩散,同时检测二者的表达状况可指导临床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的检查和治疗,为评判临床预后提供切实可行的观测指标.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非甾体类抗炎药NAG-1在胃癌中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非甾体类抗炎药活化基因-1(NAG-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76例胃癌组织及其相应正常组织NAG-1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的NAG-1蛋白的表达程度显著低于正常组织(χ2=47.186,P<0.05).NAG-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细胞分化程度有关(χ2=7.506,P<0.05).而与性别、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NAG-1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相对含量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NAG-1 mRNA在高、中分化胃癌中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低、未分化(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G-1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下降,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聂胜峰;兰斌;张军;曾志峰;丁洁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26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心理社会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PSD)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随机选取2009年5月至2010年9月门诊复查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260例,采用抑郁患者自评量表(SDS)及自编的心理社会因素调查问卷进行测评.结果 PSD发生率为38.84%.其抑郁与较多的心理社会因素相关,担忧疾病不能治愈(96.03%),觉得回归社会困难(82.17%),对家庭的牵挂 (82.8%),认为前途无望(80.20%),感到社会对自己冷漠、歧视(77.23%),家庭经济拮据(68.31%),担心不被家庭接纳(59.41%)等.结论 PSD发生率较高,其心理社会因素为心理护理提供了依据.

    作者:王琼;罗捷;唐丽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Th17/Treg细胞与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

    目前认为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发生源于变应原特异性Th细胞的分化发生偏移,终使体内Th1和Th2反应平衡失调,表现为以Th2反应为主.但有研究发现,变应性疾病的一些实验和临床现象并不能完全用Th1/Th2失衡理论来解释;并且研究发现Th1细胞可以加重过敏症,Th1细胞因子IFN-γ与抗原诱导的气道高反应和嗜酸粒细胞浸润有关.

    作者:杨春平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27例非典型性脑膜瘤的CT、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非典型性脑膜瘤(AM)的影像学特点,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0年1月本院经CT、MR检查后手术病理证实的AM患者27例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结果 27例AM瘤体均较大,平均径线多大于5 cm,多数形态不规则,伴有瘤周中度水肿,增强后多明显不均匀强化;MRI呈等或稍长T1、T2信号影,其内多见坏死,信号不均匀,短脑膜尾征17例;CT呈等或稍高较均匀密度肿块,均未见钙化;其中4例术后1年复发.结论 AM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充分认识MRI的特点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李向荣;龙莉玲;黄仲奎;郭苹苹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川藏线1020名汽车驾驶员血常规指标分析

    目的 探讨川藏线男性汽车驾驶员血常规正常值参考范围,以建立此类人群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川藏线1 020名健康男性汽车驾驶员作为研究对象,检测静脉血血细胞主要参数,并与久高原人群、急进高原人群和正常参考值比较.结果 川藏线汽车驾驶员的血常规HGB、MCH、MCHC、PLT值与变通人群、急进高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科学、合理地建立这一特殊人群的血常规正常值参考范围,对其高原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向颖;黄国荣;许汝福;王盛书;李至伟;吴龙;林辉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缺血修饰清蛋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肌缺血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缺血修饰清蛋白(IMA)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心肌缺血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本院ACS患者88例为ACS组,非缺血性胸痛(NICP)50例为NICP组,本院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蛋白钴结合试验(ACB试验)检测3组患者血清IMA水平(ACB值)及cTnI浓度.结果 ACS组ACB水平[(61.73±11.2)U/mL]明显低于NICP组(75.5±8.1)U/mL)与对照组[(81.3±6.1)U/mL),P<0.05];ACS组cTnI血清水平与NIC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CB水平的合适诊断界值为70.0 U/mL,诊断急性心肌缺血的敏感性为84.1%,特异性为80.0%,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9(95%的置信区间为0.862~0.976).结论 IMA是ACS急性心肌缺血早期诊断的敏感标志物,具有重要的阴性预测价值.

    作者:熊大迁;何勇;李珊珊;张爽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左卡尼汀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解放军251医院住院AMI患者11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8例,两组均行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治疗组在使用UK前10~30 min左卡尼汀2.0 g加入5%葡萄糖(糖尿病患者用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2~3 h内滴完,每日1次,4周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血压、心率、血清肌酸激酶(CK)、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CTnT)、心肌梗死面积(MIS)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126.78±18.00)/(85.30±12.00)mm Hg、(73±5)次/min、(3.75±1.37)、(4.66±0.42)、(2.26±0.38)、(10.4±3.8)及(0.54±0.38)]的改变治疗后与对照组[(130.60±19.50)/(84.85±9.00)mm Hg、(94±7次/min、(23.87±7.40)、(10.83±0.91)、(8.22±0.45)、(23.8±3.9)及(0.41±0.3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汀具有抗AMI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可减少心肌耗氧量,减少心肌酶的释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

    作者:姜丽杰;李霞;焦丽强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17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产妇临床疗效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S)产妇行剖宫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PIHS行剖宫产产妇17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n=85)行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组(n=85)行硬膜外麻醉.对血压控制、肌内松弛效果、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药总量、产妇疼痛感和麻醉并发症等指标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肌肉松弛效果、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药总量、疼痛感为联合组优于硬膜外组(P<0.05),血压控制和麻醉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HS产妇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时,腰硬联合麻醉临床疗效优于硬膜外麻醉,而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和安全性与硬膜外麻醉无异.

    作者:李春霞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乳腺癌患者主要照顾者认知教育的意义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年发病率高达1.35‰[1],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威胁生命.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在近20年持续快速增长,年增长率为3%~4%,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0.5%)[2].

    作者:牟绍玉;唐秀英;周颖清;龚蕉椒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脉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及预后

    国内外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表明,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预测因子[1].脉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及预后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它亦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2].现将近年来的脉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及预后的关系综述如下.

    作者:刘辉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经皮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16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经皮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胸腰椎骨折患者16例,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行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经椎弓根通道植入羟基磷灰石陶瓷(hydroxyapatite,HA)颗粒状人工骨行PVP治疗.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100 min,平均出血150 mL.随访18~26个月,术后均无脊髓及神经损伤.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断裂,随访发现伤椎前、后缘高度无明显丢失,伤椎上下椎间隙无塌陷,Cobb角度丢失较小.结论 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PVP为治疗胸腰椎骨折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叶荣;严怀宁;高锋;潘永飞;张炜;段艳伟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腹腔镜联合胃镜改良Heller术加Dor胃底折叠术治疗7例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改良Heller术加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0月至2009年11月北京航天中心医院收治的7例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胃镜改良Heller术加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结果 7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70.0~220.0 min,平均140.7 min,术中出血量10.0~65.0 mL,平均28.6mL,无1例中转开腹及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4.0~8.0 d,平均6.5 d.术后随访2.0~26.0个月,平均12.1个月,术前症状均缓解.结论 腹腔镜联合胃镜改良Heller术加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具有安全,创伤小、术野清晰、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

    作者:金昌国;欧阳才国;张利刚;康春博;姚宝福;刘荣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重组人干扰素α2β栓治疗HPV感染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β栓治疗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该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门诊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β栓治疗宫颈、阴道残端HPV感染87例为治疗组,29例患者只随访观察而不使用任何药物治疗为对照组,比较3个月后两组的转阴结果.结果 治疗组转阴率为70.1%,对照组转阴率为3.4%.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2β栓治疗HPV感染,疗效肯定,价格低廉,患者无痛苦.

    作者:李雨聪;王冬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重庆市渝中区学龄前儿童流行性感冒疫苗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重庆市渝中区学龄前儿童流行性感冒(流感)疫苗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法抽取2004~2010年出生的儿童,收集流感疫苗接种情况,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各年龄段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渝中区学龄前儿童流感疫苗接种率为31.10%,全程接种率为9.56%,随着年龄增长,全程接种率逐年降低;接种率受父母学历、出生医院、儿童胎次等因素影响.结论 重庆市渝中区学龄前儿童流感疫苗接种率偏低,特别是全程接种率低.

    作者:陈先刚;贺加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28例肿瘤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失败的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失败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09年12月该院28例肿瘤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失败原因.结果 穿刺置管过程中患者不合作3例,体位不能坚持3例,操作不熟练5例,导丝放置困难8例,体型特殊和解剖异位6例,并发症致操作中断3例,其中误入锁骨下动脉1例,误入颈内静脉1例,气胸1例.结论 操作者如果能熟悉局部解剖结构及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可预防和减少置管失败的发生.

    作者:彭春芳;孙贵银;向德兵;巩茜;曾健梅;聂勋梅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风湿性疾病合并中重度低钠血症患者5例的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风湿性疾病合并低钠血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0年2月新疆伊犁州中医院风湿免疫科3例(3/983,0.31%)和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江苏省中医院风湿免疫科2例(2/357,0.56%)共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的血钠水平为112.0~122.3mmol/L,平均(118.23±3.84)mmol/L,伴有低肌酐、低尿素氮、低尿酸血症.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3例经治疗后2例好转,1例死亡.类风湿关节炎(RA)1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1例相关血管炎经治疗好转.结论 风湿病的低钠血症与本病活动有关,故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予补钠、限水等治疗可使血钠水平趋于正常.

    作者:胡瑞;涂志华;刘洋;张明;苏建明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256例胎儿脐带缠绕脐动脉S/D值联合无应激试验与预后关系的分析

    目的 探讨脐带缠绕时胎儿脐动脉S/D联合胎心监护无应激试验(NST)对评估胎儿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6例脐带缠绕时胎儿的脐动脉S/D值及联合胎心监护,按有反应型S/D≤3.0+NST与S/D>3.0+NST进行比较;无反应型S/D≤3.0+NST与S/D>3.0+NST进行比较,观察脐动脉S/D值联合NST与胎儿预后的关系.结果 当NST为无反应型时,随着脐动脉S/D值的升高羊水胎粪污染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剖宫产率也会随之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测定脐动脉S/D值联合NST,比单纯测定脐动脉S/D值或NST判断胎儿窘迫更准确,可降低围产儿病死率.

    作者:刘杰;罗维;陈露露;周英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PD-L1在脑胶质瘤中表达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有关共刺激分子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研究者重视.已知协同刺激分子分为3个家族:B7家族、TNF家族和细胞因子家族.B7家族作为惟一能从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单向传送信号至T细胞的共刺激分子,其正向的共刺激分子是以CD28为代表,而负向的共刺激分子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其中共刺激分子PD-L1(又称B7-H1或者CD274)及其受体PD-1( programmed death 1) 的信号途径被认为与移植排斥反应、疾病免疫调节[1]、慢性病毒感染[2]、肿瘤免疫逃逸[3]等密切相关.

    作者:周红建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自身免疫性肝炎5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59例AIH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AIH多见于女性,大多数慢性起病,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14例患者行肝组织学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其间有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患者首次发病正确诊断率低(25.4%).结论 AIH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较易漏诊、误诊,应综合临床、生化、免疫及组织病理学等作出诊断.

    作者:张向群;刘畅;黄源;张洪杰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MTT法和WST-8法检测三羟异黄酮对SW480细胞生长抑制的比较

    目的 探讨MTT法和WST-8法检测三羟异黄酮(Genistein,GEN)对SW480细胞的生长抑制,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实用性.方法 体外培养的结肠癌细胞SW480给予不同浓度的GEN处理,48 h后分别用MTT、WST-8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同时测定加入WST-8试剂后在0.5、1、2、4 h 4个不同时间点吸收值,根据吸光密度(OD)值确定WST-8法佳的检测时间.结果 两种方法均表明GEN作用48 h后SW480细胞的生长明显受抑制,并且随着GEN浓度的增加,这种抑制作用亦增强,两种方法测定的结肠癌细胞SW480生长抑制率结果相似.WST-8法佳的检测时间为1~2 h.结论 WST-8法步骤少,孵育时间短,操作更为简便,可作为抗癌药物的筛选检测方法.

    作者:何浪;李国军;刘光波;王丹 刊期: 2011年第26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