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筠;刘启荣;傅泽敏;李家兰
目的 探讨中毒患者血液灌流中的有效监护和并发症处理措施.方法 对142例中毒患者进行血液灌流治疗,监测血流动力学、出凝血时间、电解质和药物浓度等相关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低血压、血小板减少、凝血障碍、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使血液灌流得以顺利进行.结果 142例中院内死亡2例,分别为百草枯和有机磷中毒,死于晚期并发症;术中出现低血压42例,低钠、钾29例,血肿形成5例,血尿3例,均予相关治疗后短期内缓解、纠正.结论 血液灌流期间专人严密监测血液中中毒物质浓度,确定灌流效果,设立血液灌流并发症防治预案,有预见和有准备的防治并发症,可以保证血液灌流顺利进行.
作者:田君;徐世伟;张晓军;文亮;刘明华;熊健琼;邓朝霞;张雷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提高对无功能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治疗水平,完善其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无功能巨大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成功切除肿瘤,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随访3年,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无功能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定性检查及影像学定位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但终确诊仍需结合病理活检结果.早期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措施,而术前充分扩容、控制血压、术中密切监测血压波动并及时作出相应处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术后应严密随访.
作者:沈俊;赵勤悦;陈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上腹部手术全麻恢复期应用鼻面罩无创通气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择期行上腹部手术全麻恢复期患者80例气管拔管后随机分为鼻面罩无创通气组(A组)及面罩吸氧组(B组)进行对照观察.所有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吸空气5min,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0%后拔除气管插管,拔管后吸氧3~5min,然后呼吸空气5min,动态监测SpO2情况,观察术后早期低氧血症、气道梗阻和呼吸抑制情况.A组行鼻面罩无创通气支持呼吸1h,B组拔管后给予面罩吸氧.所有患者拔管后即刻及拔管后1h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气管拔管后吸空气时SpO2下降明显,低氧血症发生率A组为50%,B组为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1,P=0.654),其中严重低氧血症发生率分别为30%、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1,P=0.446);气管拔管后发生气道梗阻A组为25%,B组为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2,P=0.412);两组患者拔管后即刻血气分析无明显差异,1h后A组二氧化碳分压和氧分压均优于B组.结论 上腹部手术全麻恢复期应用鼻面罩无创通气有积极的临床意义,能预防全麻恢复期低氧血症、气道梗阻等并发症,增加安全性.
作者:杨明全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人员疏散问题是防震减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地震时如何在短时间内将危险区域的人员安全疏散到预先设定的疏散地域是防震减灾研究的一个重点.目前,对人员疏散的研究多集中在对高层建筑或特定场所发生火灾等突发状况时人员如何有效地疏散,专门针对防震减灾的人员疏散问题的研究还不多.
作者:青义春;陈虹;李景波;吴昊;姬军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1994年TPO被成功克隆及纯化.此后人们开始研制rhTPO和PEG-rhMGDF,并在多种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进行了广泛临床研究.然而一些接受PEG-rhMGDF治疗的健康受试者产生了与内源性TPO存在交叉中和反应的自身抗体,导致血小板减少,PEG-rhMGDF和rhTPO的开发被迫停止.
作者:王崧;许杨;王军平;开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与伐昔洛韦联合治疗成人水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3例水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1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伐昔洛韦片,每次0.3g,每日2次;治疗组(2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30μg肌肉注射,隔日1次,共用3次;疗程均直至痊愈.治疗期间患者隔天复诊1次,观察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结痂时间和痊愈时间分别为(3.37±0.68)、(5.53±0.57)d,对照组结痂时间和痊愈时间分别为(5.46±0.80)、(7.60±0.71)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周痊愈率为95.5%,明显高于对照组(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水痘安全有效,能显著缩短病程,提高1周痊愈率,是一种理想的治疗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萍;黄伟林;郑力;莫衍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生率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发病趋势越来越年轻化,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1].由于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范围广、创面大,涉及盆腔内血管、神经丛、肠道、膀胱和输尿管等诸多脏器,术后尿潴留时有发生.预防性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尿潴留等并发症有较好效果.
作者:杨红;刘芳容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控释前列腺素E2栓剂(普贝生)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58例足月妊娠、有引产指征的孕妇,以1枚普贝生置于阴道后穹窿,分析用药前及用药后12h的宫颈Bishop评分、临产情况、剖宫产率、对母婴的影响. 结果 普贝生促宫颈成熟的有效率达87.9%,用药至临产时间平均为(654.5±557.3)min,引产成功率86.2%,剖宫产率39.7%,有3例发生子宫过度刺激,经及时处理无不良后果,新生儿结局良好.结论 普贝生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促宫颈成熟和引产药物,对母儿无明显不良影响.
作者:华媛媛;熊正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Clusterin(CLU)又名聚集素,由Blaschuk等[1]于1983年首次从山羊睾丸网液(ram fete testis fluid)中分离出来,因其介导支持细胞聚集而得名.由于其在细胞凋亡、周期调节、DNA损伤、修复等中起重要作用而逐渐受到人们重视,大量研究表明其表达情况与肿瘤的放射敏感性存在重要相关性.
作者:黄锣;吴永忠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胃癌是世界上高发肿瘤之一[1],晚期转移是胃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针对转移的具体机制国内外做了大量研究,总的来说肿瘤转移及侵袭可定义为恶性肿瘤细胞脱离原发灶,通过直接蔓延,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等播散到其他部位,形成具有同原发病灶相同特性的新病灶.
作者:王肖泽;王继见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斑块稳定性和内皮功能的作用.方法 选择60例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26例和治疗组(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20mg/d)34例.治疗2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前后各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血清hs-CRP、MMP-9、ET-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减轻UA患者全身炎性反应,从而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作者:李靖;何照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1959年Carlens[1]首次报道纵隔镜手术,主要用于上纵隔的探查和淋巴结摘除,由于当时所使用纵隔镜视野小、功能简单、操作不方便,因而此种技术发展较慢,一直未得到进一步扩大应用.
作者:郭伟;赵云平;蒋耀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芬太尼对全麻诱导时异丙酚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Ce)、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时芬太尼的适宜剂量.方法 将择期行骨科手术全麻患者84例按芬太尼不同诱导剂量随机分为4组,即G1组(2μg/kg)、G2组(4μg/kg)、G3组(6μg/kg)、G4组(8μg/kg).观察麻醉诱导前(T0)、静注芬太尼4min后(T1)、意识消失时(T2)、BIS降到(45±5)时(T3)、静注维库溴铵4min后(T4)、气管插管即刻(T5)、插管后1min(T6)、插管后3min(T7)、插管后5min(T8)时收缩压(SP)、HR、BIS和T2、T3时异丙酚的Ce变化情况.记录试验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G2 、G3 、G4组患者在T2、T3时所需异丙酚Ce均较G1组低(P<0.01),G2 、G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T1时BIS均较T0降低(P<0.01),G2 、G3 、G4组较G1组下降明显(P<0.01).心动过缓和呛咳反应的发生率G3 、G4组较G1、G2组高(P<0.05).结论 芬太尼4μg/kg诱导时对BIS数值影响较少,所需靶控输注(TCI)异丙酚的Ce较小,是复合TCI异丙酚诱导时的适宜剂量.
作者:孙虎;邹田田;徐志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抑郁状况.方法 选择门诊和住院RA患者76例,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结果 43%RA患者具有抑郁临床表现,其中常见抑郁症状为易倦、睡眠障碍、忧郁、兴趣丧失、思考困难、生活空虚感、不安、性兴趣减退、易激惹、能力下降等.有抑郁表现的患者中以受教育程度低、从事体力劳动者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抑郁表现与年龄、病程及婚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患者存在一定程度抑郁症状,在诊治过程中要加以重视.
作者:周润华;朱芳晓;王晓桃;石宇红;莫汉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肝脏是腹腔内实质脏器中易受损器官之一,与其他脏器比较,难以控制的肝脏出血及其所致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死亡率为10%~15%[1-2].创伤所致肝损伤大多同时并发全身多发性器官损伤[3].肝损伤治疗效果常与疾病诊断、病情变化和治疗方法的选择等有关,根据肝脏损伤级别及病情选择治疗方法可以明显提高生存率.本文根据本院肝胆外科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89例创伤所致肝损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将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肖连斌;陈康;廖锐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2 (PGE2)水平在冠心病应用阿司匹林致消化道出血患者胃黏膜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入选者胃液及组织匀浆中PGE2 的水平,消化道出血好转后再次检测.结果 冠心病应用阿司匹林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胃组织匀浆中PGE2水平较未出血者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出血控制后其PGE2水平亦明显低于未出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导致消化道出血与阿司匹林引起的PGE2下降有关,而且出血多发生在基础PGE2水平低的患者.
作者:李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微钛钉在正畸治疗中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对47例Ⅱ类或Ⅰ类错颌患者进行两侧上颌尖牙牵引时,一侧采用微钛钉种植牵引(种植侧),另一侧使用传统牵引法作为对照(对照侧),比较两侧尖牙移动情况及间隙丢失情况.结果 共33例患者完成治疗,牵引4周两侧尖牙移动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侧间隙丢失率为2.7%,对照侧间隙丢失率为10.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钛钉种植用于正畸治疗可有效避免间隙丢失,临床使用效果稳定.
作者:董亮;杨晓莉;王洪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的高危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高危因素.结果 经χ2检验,实验组年龄大于65岁,吸烟指数大于400,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术前肺功能中、重度损害,手术时间大于5h,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年龄大于65岁,吸烟指数大于400,合并COPD,术前肺功能中、重度损害,手术时间大于5h及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是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高危因素.
作者:马双慰;李向东;何明;周灵飞;鲜渝斌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血管损伤机制.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66例KD患儿[KD组,其中冠状动脉病变(CAL)组18例,非冠状动脉病变(NCAL)组48例]、30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35例肺炎、扁桃腺炎、肠炎等其他疾病患儿(其他疾病对照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并同时检测C-反应蛋白(CRP)和血小板计数(plt).分别于急性期(发病10d内)和恢复期(病程5~7周)进行二维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选择大动脉短轴切面探测左、右冠状动脉及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内径,剑下四腔心探测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末端内径.冠状动脉损害诊断标准为小于3岁者大于2.5mm,4~9岁者大于3mm,10~14岁者大于3.5mm.结果 KD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L)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NCA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D组CRP、plt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疾病对照组无明显差异;KD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疾病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plt计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 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与KD合并CAL有密切关系,两者升高反映了KD患儿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倾向,对预测CAL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阳明玉;秦静庭;杨方源;王昕;张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新近研究表明,健康者一次室性早搏(PVS)可以引起其后窦性频率的短暂加速后减速.这种双向变时性变化逐渐被认为是一项简单无创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的新方法--窦性心率震荡(HRT)检测.HRT现象的减弱或消失意味着自主神经功能调节存在异常[1].本文旨在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患者HRT现象及其意义.
作者:朱艳辉;王希柱;宋巧凤;陈荣花;贾洪娟;姚艳敏 刊期: 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