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丽;钱桂生;程晓明
随着变应性疾病发病率全球性的增高,哮喘反复发作和加重成为影响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而机体对变应原的免疫耐受机制缺陷是哮喘发病的关键环节[1,2].
作者:王耀丽;钱桂生;程晓明 刊期: 2007年第23期
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教育的多媒体化、教学的网络化和管理的标准化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标志.本文结合所在医院临床教学实际,介绍了信息技术在医院临床教学与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曾凡;王禾;黄昊;于鸿飞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减少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呕吐反应,使其顺利完成化疗.方法 对45例患者在接受化疗30min后,采用穴位敷贴治疗贴,贴敷于内关、曲池、足三里处进行观察,并与胃复安、盐酸格拉司琼、昂丹司琼相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疗效好,而且不良反应小.结论 穴位敷贴治疗贴操作简便,治疗化疗呕吐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缓解了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的不适.
作者:江晓林 刊期: 2007年第23期
伴随我国法制建设的日趋完善和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特别是从2002年4月1日起,人民法院审理医患纠纷案件实行举证责任倒置以来,医疗纠纷逐年上升,判决由医院方面承担全部或部分责任的占了绝大多数.而病历资料是对患者健康状况及其所患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过程,诊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所做的全面而真实的记录,它在处理医疗纠纷中承担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原始证据角色.
作者:刘玉梅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处理好院外急救死亡病例的相关问题.方法 出诊医务人员在现场及转运途中的救治,应发挥好的技术水平.对待患者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应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同时疑其死亡与犯罪有关,应及时上报并提供侦破依据.结果 严格按急救医疗规程,处理好相关法律法规与伦理的问题.结论 既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又获得死者家属的理解认可.避免了医患间的矛盾,保护了死者及家属的合法权益.
作者:彭重力 刊期: 2007年第23期
本文结合医院网络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生原因,针对这些问题,重点介绍子网划分的实施步骤及划分后的情况.
作者:张渝;李小琳;王放;陈霞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总结分析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后对肿瘤周围的面神经、听神经、三叉神经功能影响的随访结果.方法 1997年7月~2005年11月本科采用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159例听神经瘤,获得随访137例,平均随诊37.2个月(6~116个月),肿瘤大长轴直径6~33mm(平均25mm),大横径7~36mm(平均16mm).肿瘤边缘剂量10~186Gy(平均12Gy),40%~75%等剂量曲线,靶中心点1~12个(平均5个).结果 肿瘤总控制率94.16%,听力神经、面神经、三叉神经功能保留率分别为63.20%、77.37%、86.86%.结论 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中小型听神经瘤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对肿瘤周围的颅神经有较高的功能保留率.
作者:陈广鑫;许民辉;沈光健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外照射慢性放射病(慢放病)造血系统及细胞遗传学的改变.方法 将职业性放射损伤患者24例分为3组,其中慢放病15例、观察对象4例、放射反应6例,各组分别进行血常规、骨髓常规、骨髓祖细胞培养及细胞遗传学检查(包括染色体畸变率、胞浆阻滞微核率及培养微核率),将检查结果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 3组骨髓祖细胞培养中的粒巨噬祖细胞(CFU-GM)及基质祖细胞(CFU-F)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尤其慢放病组CFU-GM无集落生长5例,CFU-F无集落生长6例,比其他两组减少更明显;慢放病组与放射反应组染色体畸变率及胞浆阻滞微核率(CBM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放病组与放射反应组培养微核率(CM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放病组与观察对象组CM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对象组与放射反应组染色体畸变率比较具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及骨髓祖细胞培养(CFU-GM、CFU-F)可作为慢放病、观察对象及放射反应鉴别诊断的客观参考指标.
作者:邢志伟;张建艳 刊期: 2007年第23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诊疗流程已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由于传统的诊疗流程从患者角度考虑较少,患者看病难的现象普遍存在,诊疗流程的改进已成为近年来医院管理者普遍关注的课题.医院信息系统为流程改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运行平台,使人性化服务流程得以实现.本文就传统门诊流程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解决措施.
作者:陈仕团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支气管哮喘56例,随机分为A、B 两组.A组为舒利迭(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组,共35例;B组为丙酸氟替卡松治疗组,共21例.对两组疗效观察对比.结果 两组治疗后症状均有显著改善(P<0.01);肺功能检测结果两组治疗前后FEV1.0、FVC和PEFR均值有改善,A组改善明显(P<0.01);B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时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两药有附加或协同作用,较单纯吸入丙酸氟替松可更好达到完全控制,还可帮助患者更早达到完全控制,并且只需较少剂量就可达到同等控制水平.
作者:熊邦泽;胡静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本文以医院信息系统(hi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系统实施的一般规律为例,讨论了HIS系统实施的一般规律,深入探讨了范围变更产生的原因、接受依据以及管理技术,对于HIS系统实施中常发生的范围变更管理提出了对策,以使医院业务与HIS软件系统有机会结合在一起,真正实现医院业务信息化的目标.方法 文章认为,系统范围变更管理应贯穿于系统实施过程的始终,每一项需求变更都应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医院业务的影响和对系统实施的影响,以确定是否接受范围变更.结果 当决定接受或拒绝范围变更申请时,信息科都应与提供产品公司的实施工程师沟通.结论 在范围变更管理中,要充分使用好文档模板,并制定出规范的范围变更管理流程,以提高范围变更管理效率.
作者:李晴辉;李刚荣;周琳 刊期: 2007年第23期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 alloproteinases,MMPs) 是一种依赖二价金属阳离子的内肽酶家族, 因含有Zn2+、Ca2+金属离子而得名,是机体内调控细胞外基质代谢的重要酶之一,也是基质降解的关键酶,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在牙髓组织中,牙髓细胞、成牙本质细胞是MMPs的主要合成细胞,其中牙髓细胞可产生大部分MMPs,现就牙髓中MMPs的生物调节进行综述.
作者:刘鑫;向学熔;范小平 刊期: 2007年第23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WTO,原本已处于激烈竞争的各行各业遇到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服务于公众的电信、银行、医院等窗口行业,改变服务观念、改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效率已成必然的趋势.而任何服务中都不可避免排队,由此,基于网络通讯技术、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叫号排队系统应运而生.本文通过跟踪一个门诊叫号排队系统的开发过程,旨在探讨叫号排队系统在医院门诊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欧东 刊期: 2007年第23期
医疗保险是国家医疗保险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建立医保中心与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的联网,对于提高医保患者的结算效率与医保中心的管理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但各医院在联网与实施过程中会有一些共性的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
作者:代剑;周睿;徐永刚;李毅志 刊期: 2007年第23期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发病机制是心血管疾病研究的重要课题,至今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人类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可能是AS的促发和始动因素,HCMV作为一种DNA肿瘤病毒,其致瘤特性可能在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姚磊;何作云;董解菊 刊期: 2007年第23期
本文通过对重庆市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安全性需求进行分析,从安全等级界定、总体技术框架、安全系统建设原则、安全系统建设模型、安全系统建设技术方案等方面进行技术探讨,供参考.
作者:孙安龙;徐永柱;高诚诚;刘高清;穆卫龙 刊期: 2007年第23期
随着国内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移动笔记本电脑的普及,以及无线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应用,利用无线技术组建网络的灵活性、可移动性、扩充性和成本优势,考虑有限网络综合布线的难度,无限网络技术逐渐应用到复杂的组网环境中,特别在临床医生查房中得到较好的应用.本文就无限网络技术、网络安全及特点,阐述了无限网络技术在临床查房中的应用.
作者:徐兴勇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控制性降压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择期手术7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硝酸甘油组(Ⅱ组)和硝酸甘油复合艾司洛尔组(Ⅲ组)3组,每组各25例,术中以平均动脉压(MAP)降至60~70mm Hg(不低于基础血压的70%)为准,连续观察3组患者降压期间手术时间、失血量及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 Ⅱ、Ⅲ组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1). Ⅱ组术中心率明显增加(P<0.01),Ⅲ组术中心率无明显变化,患者心肌耗氧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 控制性降压在鼻内窥镜术中可减少手术出血,缩短手术时间.硝酸甘油复合艾司洛尔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程刚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比较下腹部手术后甲磺酸罗哌卡因、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应用于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0例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30):对照组术后应用0.15%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2μg/ml)作PCEA;试验组应用0.179%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2μg/ml)作PCEA.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采用改良的Bromage分级法评估下肢运动阻滞程度,记录镇痛质量、PCEA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镇痛质量、运动阻滞程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179%甲磺酸罗哌卡因加芬太尼2μg/ml,可用于术后PCEA,其镇痛效果和安全性与0.15%盐酸罗哌卡因加芬太尼2μg/ml相似.
作者:江春秀;熊洪书;施萍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腰椎滑脱的技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38例腰椎滑脱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下肢感觉及运动障碍,及间歇跛行.滑脱部位:L4,514例,L5~S1 24例,采用后路双侧椎板减压,取髂骨植骨,滑脱提拉钉棒复位固定.结果 随访时间9个月~4年,平均2年3个月,所有患者腰痛、下肢感觉运动、间歇跛行及性功能障碍均有明显恢复.硬膜破裂3例,修补后未出现脑积液漏,术后半年复查复位丧失10% 3例,所有病例椎间融合良好,无1例发现断钉断棒.结论 腰椎滑脱采用后路双侧椎板减压,取髂骨椎体间植骨融合,滑脱提拉钉棒复位固定,不失为一种治疗腰椎滑脱良好方法.
作者:周明全;王伟 刊期: 2007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