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H值对过氧化氢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杜艳丽

关键词:过氧化氢溶液, 溶液稳定性, 过氧化氢注射液, 微量金属离子, 消毒防腐药, 缺氧性疾病, 肿瘤治疗, 肿瘤定位, 临床, 极不稳定, 化脓性, 辅助剂, 中国, 杂质, 应用, 医院, 药典, 稀释, 温度, 酸度
摘要:过氧化氢溶液为医院临床常用的消毒防腐药,<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过氧化氢2.5%~3.5%,多用于清洗化脓性疮口,稀释后可供漱口,过氧化氢注射液可治疗某些缺氧性疾病,亦可作为抗肿瘤治疗的辅助剂和帮助肿瘤定位,使过氧化氢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过氧化氢溶液极不稳定,微量金属离子的存在、各种杂质存在、光线、温度等均易使其分解[2].本文仅对3%过氧化氢溶液在不同酸度下的稳定性进行探讨.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45例的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方法 观察45例颅脑外伤患者发生硬膜下积液与时间和受伤部位的关系,建立非手术治疗指征,对12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进行了生理盐水排出残腔空气的治疗,选择性地给部分手术治疗患者留置导管.结果 选择非手术治疗患者,12例手术应用生理盐水排气患者,选择未留置导管患者均得到满意效果.结论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发生与受伤时间、受伤部位无关系.生理盐水排出残腔空气是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手术治疗值得应用的方法,留置导管或非手术治疗患者应合理选择.

    作者:丁洪;翟建明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多发性肋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2005年10月~2006年1月,我们对3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施行了记忆合金肋骨环抱固定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明;周灵飞;马双慰;周智勇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瑞芬太尼临床药代动力学及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自1939年首次合成阿片类镇痛药哌替啶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开发新的阿片类镇痛药.主要以:(1)强效镇痛作用;(2)作用时间短;(3)降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开发为目标.先后于1960年合成芬太尼,1974年、1976年分别合成舒芬太尼和阿芬太尼,但它们主要是经肝脏代谢,半衰期和时量半衰期均较长,不利于患者的早期恢复.盐酸瑞芬太尼 (remifentanil hydrochloride)是由G1axo~Wellcome公司研制的一种新型的超短时效的麻醉性镇痛药.化学名为3-[甲氧羰基]-4-(N-苯基丙酰胺基)-1-哌啶]丙酸甲酯盐酸盐(3-[4-(methoxycarbonyl)-4-(N-phenylpropanamido)piperidin-l-y1],于1996年8月首次在德国上市,其半衰期极短,持续静滴不产生蓄积作用,不良反应小,为一较理想的高效、速效、短效的麻醉性镇痛药[1].

    作者:郝雪琴;陶国才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安定开展门诊无痛人流手术效果分析

    2004年1~12月,我们用小剂量氯胺酮配伍安定静脉麻醉用于门诊无痛人流手术,同时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做无痛人流手术对照,无麻醉人流手术做空白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雪霞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经尿道电切镜电灼术加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26例分析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6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行经尿道电灼、膀胱药物灌注等治疗.结果 26例获访23例,随访时间6个月~2年,均获愈.结论 经尿道电灼加膀胱药物灌注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赵剑锋;孙先禹;张尧;曾定胜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脓毒症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

    脓毒症是严重创伤、烧伤、休克、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创伤、烧伤患者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在美国每年约有75万脓毒症患者,约22~25万人死亡,其中儿童脓毒症死亡率为10%,成人死亡率高达40%[1].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报道,脓毒症在美国是第12位死因.自1991年脓毒症(sepsis)的概念提出以来,针对脓毒症的研究日益加深.2002年10月,欧洲危重病协会和国际脓毒症论坛提出了<巴塞罗那宣言>,共同呼吁采取措施减少脓毒症,争取在今后5年内将脓毒症的病死率降低25%.2004年美国胸科年会和欧洲呼吸病年会上,脓毒症再一次成为关注的热点.但由于脓毒症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临床救治十分困难,涉及感染、炎症、免疫、凝血及组织损害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并与机体多系统、多器官病理生理改变密切相关[2].因此,脓毒症是现代危重病医学面临的普遍存在而又十分复杂的问题,成为直接影响患者预后、阻碍进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的突出难题.近年来,尽管脓毒症发病规律与临床意义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但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抗炎治疗的Ⅲ期临床试验并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故加强对脓毒症的研究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作者:李军;周红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胃肠X线机下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40例临床分析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要求X线机具有良好的性能,可以从前后位及侧位观察心脏影像,有电视显像屏幕和照像功能,床位移动灵活,操作方便的C型臂X线机.但目前刚开始进行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市、县级医院能配置C型臂X线机的并不普遍,为适应患者治疗需要,我们在开展心脏介入治疗的前期利用800mA岛津胃肠X线机从1999~2004年10月共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40例,并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裕忠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应用护理程序对晚期肿瘤患者家庭照顾

    晚期肿瘤患者常因剧烈疼痛而呈被迫体位,长期卧床,消瘦衰竭,贫血,昏迷,大、小便失禁,截瘫等,这些将是褥疮发生的重要因素.晚期肿瘤患者一旦发生褥疮无疑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严重影响着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我科在2002年1月~2004年6月对71例晚期肿瘤患者应用护理程序,进行家庭式照顾,通过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反馈等对褥疮进行了一系列防治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使晚期肿瘤患者在其生命的后数周或数月能生活得安宁、舒适、有尊严、少痛苦,住院期间均无褥疮发生,3例院外Ⅱ度褥疮治愈.

    作者:潘科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1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的护理

    2005年9月28日,1例肝癌患者在我院肝胆外科成功接受全肝切除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手术,于10月25日康复出院,是我院首例肝移植手术成功.现总结对患者的护理体会,并报道如下.

    作者:彭名端;杨芳;彭志莲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年轻妇女宫颈癌临床分析与早期诊断

    目的 探讨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临床表现与早期诊断.方法 对1995~2005年我院收治的37例<35岁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症状、体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同期≥35岁宫颈癌106例做对照研究.结果 年轻妇女宫颈癌早期比例高于年长者,临床症状主要为接触性出血、白带异常,而年长者主要为不规则出血、接触性出血.结论 年轻妇女宫颈癌早期比例高,临床表现多样化,应定期筛查,提高其早期诊断率.

    作者:华媛媛;熊正爱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

    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需要层次理论分为5个层次:即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与被尊重及自我实现的需要.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水及电解质代谢紊乱的慢性全身内分泌代谢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类,病以原发性占极大多数.儿童糖尿病绝大多数为胰岛素依赖型.病情较成人重,易引起酮症酸中毒.

    作者:孙岚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基层医院治疗开放性粉碎性胫腓骨下段骨折2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在基层医院的治疗方案.方法 采用彻底清创、清洗骨折端、尽量保留骨质,复位骨折,局部旋转皮瓣覆盖外露骨质,行跟骨牵引;早期应用敏感抗生素,处理并发症;跟骨牵引5周后,改用不超膝石膏托板外固定.结果 创口均愈合,骨折复位满意且骨性愈合,无1例骨髓炎,骨折愈合后无1例功能障碍.结论 基层医院行局部旋转皮瓣覆盖外露骨质、跟骨牵引治疗开放性粉碎性胫腓骨下段骨折,效果满意,费用低廉,对经济条件差的患者为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案.

    作者:邹文;王继忠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医学影像诊断学消化系统教学体会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医学影像学专业的主要课程,本文总结了作者在消化系统教学中的一些经验体会,主要从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更新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的一些探索.

    作者:曾燕;赵建农;谢微波;钟维佳;罗银灯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供体树突状细胞与脾细胞介导肾移植受体淋巴细胞反应的比较

    目的 探讨用供体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介导肾移植受体淋巴细胞反应的可行性.方法 肾移植前分别取供体骨髓和脾脏(n=13),分离单个核细胞,液氮冻存备用;术后1、3、6、9个月以冻存的骨髓细胞分离CD34+细胞培养DC并复苏脾细胞分别作为刺激细胞,观察活细胞比率,健康志愿者以及受体淋巴细胞对DC和脾细胞刺激的反应.结果 与术前相比, 随术后时间延长,脾细胞中活细胞比率呈进行性降低(94%~14.8%),各组DC活细胞比率为92.2%~95.3%;健康志愿者以及受体淋巴细胞对脾细胞刺激的反应均进行性降低,健康志愿者淋巴细胞对DC刺激的反应波动在稳定水平(13 870±1 461~14 303±1 794,P>0.05),受体淋巴细胞对DC刺激的反应波动在13 650±1 678~7 796±1 083.结论 供体骨髓源性DC具有稳定的细胞活力和刺激能力,作为术后长时间内介导肾移植受体淋巴细胞反应的刺激原,明显优于供体脾细胞.

    作者:黄赤兵;张艮甫;范明齐;王平贤;冯嘉瑜;肖亚;贾维胜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人ICOS胞外区腺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目的 利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含ICOS胞外区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方法 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ICOS胞外区的cDNA片段插入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中, 形成转移质粒pAdtrack-cmv-ICOS,将之PmeⅠ酶切线性化后与腺病毒基因组质粒pAdEasy-1共转化大肠杆菌BJ5183,同源重组质粒PacⅠ酶切鉴定后用脂质体转染293细胞,包装成重组体腺病毒颗粒Ad-ICOS.采用PCR方法对重组腺病毒颗粒进行鉴定,利用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中带有GFP报告基因,对病毒滴度和感染效率进行监测.通过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腺病毒感染后的293细胞上清中的ICOS胞外区蛋白.结果 获得了重组人ICOS胞外区腺病毒载体颗粒.PCR检测表明重组腺病毒颗粒含有目的基因,滴度为 2.1×1010pfu/ml.Western Blot检测到阳性目的条带.结论 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是一种高效、简便、快捷的重组体腺病毒载体制备方法.所制备的重组体腺病毒Ad-ICOS在体外能有效表达相应的基因产物,为今后对ICOS胞外区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范明齐;冯嘉瑜;黄赤兵;王平贤;张艮甫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诊治及预防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发生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 综合分析我院2002~2004年13例肾移植术后发生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出治疗方案以及预防措施.结果 本组患者发病时间在肾移植术后88~142d,平均106d.病程为12~30d,平均22d.本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症状重、肺部体征轻,胸片及胸部CT有特异性表现,纤支镜肺泡灌洗可以确诊.经调整免疫抑制药物剂量,给予口服复方新诺明,吸氧、支持治疗,13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是一种严重威胁肾移植术后患者生命安全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常见于过度免疫抑制患者,如不及时治疗可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威胁患者生命.采用复方新诺明治疗本病疗效可靠.

    作者:贾维胜;张艮甫;黄赤兵;范明齐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膀胱移行细胞癌survivin表达临床特征及与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

    目的 研究survivin蛋白在不同病理类型及不同临床分期的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其表达变化与肿瘤组织细胞增殖和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 膀胱移行细胞癌,其中Ⅰ级16例,Ⅱ级16例,Ⅲ级12例;临床分期表浅型24例,浸润型20例;另取10例非肿瘤患者的正常膀胱黏膜做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进行surviv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的定位和半定量检测,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TdT-mediated biotin dUTP nick end-labeling,TUNEL)进行细胞凋亡率检测.结果 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survivin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浅型和浸润型survivin表达程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组细胞凋亡指数及增殖指数随肿瘤恶性程度加重而增高.结论 survivin异常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与膀胱癌组织的增殖及凋亡发生有一定关系.

    作者:姜果;张建华;姜荣建;陈仲达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石坪桥地区精神病防治康复调查分析

    我国现有各种精神病患者1 600多万人,精神病患病率达13.4‰,精神疾病已成为中国疾病总负担第1位的疾病.为此,2003年12月,我们对石坪桥地区6个居委会进行了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琼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五步蛇毒对大鼠脑区海马组胺受体H2 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五步蛇毒对大鼠脑区海马组胺受体H2 mRNA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五步蛇毒对不同时相点大鼠海马组胺受体H2 mRNA及蛋白质表达的变化.结果 五步蛇毒处理后,大鼠海马组胺受体H2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在各时相点均发生变化,且其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为先即时上调然后下调,后又上调.结论 大鼠海马组胺H2受体 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变化对海马的生理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李博;和七一;李德华;余晓东;周舟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宫内感染36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孕期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4年9月~2005年11月血检HBV阳性36例孕期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母婴垂直传播孕妇作为A组,2004年9月~2005年11月血检HBV阳性23例孕期未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母婴垂直传播孕妇作为B组.A组自孕28周起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IU,每4周1次,共3次;B组仅定期产检;分娩时抽脐静脉血查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结果 A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HBsAg(+)率13.9%,明显低于对照组(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5),A组中大三阳脐血HBsAg(+)检出率明显高于乙肝携带者和小三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B组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孕妇于孕晚期多次注射HBIG进行被动免疫,可有效阻断乙肝母婴传播,HBeAg(+)阻断困难.

    作者:罗晓英;皮红;黄进;于立;赵玲玲 刊期: 2006年第16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