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沈洪林;蒋电明(审校)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 治疗效果, 患者生活质量, 股骨颈基底部, 不稳定型骨折, 并发症, 治疗方式, 髋部骨折, 关节囊外, 骨折部位, 功能康复, 短缩畸形, 死亡率, 老年人, 髋内翻, 发生率, 综述, 肢体, 下肢, 卧床
摘要: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是指股骨颈基底部至小粗隆水平以上的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且女性比男性常见,属于关节囊外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4%,占髋部骨折的50%,其中不稳定型骨折约占50%~60%。在近些年,各种治疗方式及器械迅速发展,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大大提高,但髋内翻、下肢短缩畸形及长期卧床等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如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而实现恢复骨折部位解剖,早期肢体功能康复,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仍存在争议,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做一综述。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室护生带教中沟通的问题与对策

    护生实习的过程是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我院作为一级甲等医院,手术室主要承担妇科、产科、外科骨科等相关科室的手术任务,相对更适合护生实习大纲手术室部分的学习要求。现就教学过程中的沟通问题及对策与同行交流如下:

    作者:时红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浅谈护理人员离职的原因及对策

    护理人员流失,离职率高是各大医院普遍存在的现象,护理人员严重的流失,不仅影响了医院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而且对在职护理人员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使得他们思想不稳定,无法积极工作,使更多人产生离职的意愿,患者满意度随之下降。如何吸引和留住护理人员,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已成为当今各大医院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作者:严燕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

    随着各种生物技术的发展,单克隆抗体药物迅速被广泛的应用于人类疾病的诊断、预防和研究,抗体药物已成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对近几年的单克隆抗体药物研究进行了综述,从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历史发展、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总结评述,为单克隆抗体药物的进一步研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作者:邱超森;孟庆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积极参加学会建设推动军队医院学科建设

    学会属于NGO的范畴。NGO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公益性或互益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独立的民间组织,具有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和志愿公益性的基本属性[1]。负有孕育创新思想,激发创造活力的职能。近年来,我院注重积极参加各类兼职专业学会建设、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等活动,在强化职业神圣感、社会责任感中,更新医院和学科建设理念,提高了医院学术技术水平、知名度、公信力,促进了医院全面建设。

    作者:徐国利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是指股骨颈基底部至小粗隆水平以上的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且女性比男性常见,属于关节囊外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4%,占髋部骨折的50%,其中不稳定型骨折约占50%~60%。在近些年,各种治疗方式及器械迅速发展,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大大提高,但髋内翻、下肢短缩畸形及长期卧床等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如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而实现恢复骨折部位解剖,早期肢体功能康复,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仍存在争议,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做一综述。

    作者:沈洪林;蒋电明(审校)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脊柱转移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骨骼系统是身体其他组织器官的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临床观察指出近1/3的转移性骨肿瘤集中在脊柱,椎体成为转移性骨肿瘤好发的部位。进一步尸检研究表明,多达70%的癌症患者有脊柱转移。在癌症患者中约5%~14%的病例出现椎体转移伴脊髓压迫,在美国平均每年有20000此类病例出现。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肿瘤骨转移患者的生存率有上升的趋势。辅助治疗手段的改善使得手术治疗较之以往相对减少。然而,在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治疗中,外科手术依然扮演着一个关键的角色。手术技术和检查仪器的进步使得手术预后更加良好,同时也为肿瘤患者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治疗措施。手术治疗的目的仍以姑息性治疗为主,其中包括恢复神经功能,恢复脊柱的稳定性,以及控制肿瘤的生长,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时的诊断以及适当治疗方案的选择对于肿瘤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作者:钟跃龙;柯珍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尿道下裂与遗传的关系

    尿道下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泌尿生殖系统畸形。近年来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尿道下裂的发生率在我国和其它各国呈持续增加的趋势,研究表明遗传因素与尿道下裂发生率的增加密切相关,特别是5a.还原酶、SRY基因、ATF3、MAMLD1对尿道下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尿道下裂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一些宝贵的资料,本文拟对尿道下裂与遗传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王晓朦;申吉泓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探讨在组织学与胚胎学课堂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体系

    目的对在组织学与胚胎学课堂教学中应用 PBL教学模式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对我校350例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目前已经在组织学与胚胎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PBL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350例学生问卷调查满意度结果显示满意率高达92.5%。结论在医学院校中应用PBL教学模式在提高医学院校教学工作质量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对提高学生对临床相关学科教学方式的满意度以及教学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任增福;高维;陈诗芸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临床护理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对健康的意识也来越明确,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患者的需求,专业的临床护理人员成了社会急需的人才,因此,护理专业也逐渐成为炙手可热的专业之一。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要怎样转变我们的护理教学才能满足医学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呢?这成了护理院校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之一。本文从护理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了几个教学中需要改革的问题,以求增加临床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使我们的护理教学更加完美的适应社会需求。

    作者:雷雨颖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浅议达托霉素在环境放线菌中的抗性机制

    本文通过对所有环境放线菌耐受达托霉素的程度上,进行了药性、药理的研究,并且为出现临床耐药机制提供了预警,从而说明了达托霉素在环境放线菌中具有很高的抗性频率,其中它的主要抗性机制之一是灭活达托霉素。

    作者:倪慧慧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提升海岛地区卫生应急保障能力的探索和思考

    目的探讨提升海岛地区县级疾病防控机构卫生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的措施。方法对海岛地区县级卫生应急工作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探索性建议。结果当前县乡级卫生机构普遍存在卫生应急能力建设进展缓慢、应对处理能力弱等问题。结论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专门的卫生应急管理机构,强化应急专业人才培训,加强重点环节重点群体监测,提升卫生应急保障处置能力。

    作者:周文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成功抢救链霉素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

    目的了解链霉素过敏性休克,为过敏性疾病的抢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给予强心、利尿、脱敏、升压、调节电解质紊乱、改善呼吸循环衰竭、控制体温等急救措施。结果抢救效果明显,救治成功。结论重视在休克中升压药,碱性药物,高渗脱水剂的应用,旨在纠正休克,纠正代谢性酸中毒,防治脑水肿和急性心肺肾功衰竭。

    作者:贾铁轶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刍议思想政治工作与医院管理的关系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加强和改进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卫生事业健康、协调、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忠诚于人民健康事业的高素质队伍的重要保证。我们在谈到医院管理时,首先想到的是医疗质量和行政管理,而思想政治工作却往往被忽视。任何一所医院要把全体职工凝聚在一起,要求得到自身发展,除健全制度、完善管理外,还依然需要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针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就如何使思想政治工作适应当前的形势,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溶于医院管理之中,笔者谈谈一些粗浅认识。

    作者:蔡正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欣母沛在产后出血的应用研究进展

    宫缩乏力是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产妇宫缩对于预防产妇产后出血具有重要的意义。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即欣母沛)可以刺激妊娠子宫肌层收缩,是治疗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的佳药物,对欣母沛在产妇产后出血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黄建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急诊科预检分诊研究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健康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提升了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而且对服务速度与效果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使急诊工作需要面临更多挑战。本文对急诊科预检分诊的现状进行研究,并对国际预检系统进行了介绍,以对我国的预检系统进行完善。

    作者:吴婉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年人与老年人营养健康的异同

    目的探讨中年人与老年人营养健康的异同。方法通过填写问卷调查及查阅相关文献,找出中年人与老年人在生理、心理上的区别和相同,阐述促进健康的方法。结果中老年人的营养存在着消化系统、肾、活动能力、热能需求上的不同,同时又都存在身体机能下降,都需要注意热能的平衡、食物结构合理及多样化。结论中年人与老年人的不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是不一样的。

    作者:杨秋;曾祖华;游川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升至第3位和第5位[1]。随着外科手术及辅助治疗手段不断改进,患者总体预后有一定改善,但大部分患者在3年内复发或转移,淋巴结微转移(micrometastasis)是导致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主要原因[2]。及时发现微转移对准确判断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进而提高患者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目前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介绍。

    作者:韦皓棠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临床研究综述

    随着螺旋CT的临床应用及普及,其所带来的医源性辐射损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在保证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的同时,大程度地降低辐射剂量成了影像界研究的热门课题。本文就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临床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张普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超声诊断巨大肾上腺嗜络细胞瘤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4岁,已婚,因持续腹胀1年余,加重1月来我院就诊,无恶心、呕吐,腹泻,既往无特殊。体格检查:腹平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右上腹部可触及一巨大肿物,边界不清,质地坚韧,表面较光滑,活动欠佳,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无气过水声。超声诊断描述:肝右叶囊性包块,大小约14.1cm×14.4cm(图1),壁不均匀增厚,以左上方为著,厚处2.1cm(图2)。囊内可探及乳头样高回声,基底较宽,边缘不规则,范围约5.0cm×2.4cm,CDFI示其内未见明确血流信号,周边可见血流信号。超声诊断提示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不除外恶性病变。经CT检查诊断为腹腔肿瘤。病理结果:右肾上腺嗜络细胞瘤伴出血及囊性变。

    作者:赵霞;雷进;肖彬;汝承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浅谈社会心理因素对耳鼻咽喉科疾病的影响

    现代医学正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社会一心理-医学模式转变,现代医学模式的观点认为生物因素、社会因素都必须通过个体的心理反映,才能对人体的健康或疾病发挥作用。同时也认为只有通过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干预才能收到理想疗效。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各方面的影响作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社会心理因素与耳鼻咽喉科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和综合防治措施进行综述。

    作者:汪琼;孙群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