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勇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5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4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71例),治疗组给予头痛宁胶囊+盐酸氧桂利嗪胶囊,对照组单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两组均以2W为一个疗程,连续用药2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情况.结果 在经过2个月的连续用药后,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VAS评分(5.07±1.05)分,治疗后(2.46±0.87)分;对照组治疗前VAS评分(5.12±1.13)分,治疗后(3.24±0.96)分,治疗组VAS评分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的优势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刘开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分析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观察其血尿离子浓度与血尿渗透压.方法 以2011年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GCS6~8分)40例为实验组,以同期我院收治的轻中度颅脑外伤患者(GCS9~15分)40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渗透压、尿渗透压、血钠浓度、尿钠浓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血钠浓度低于对照组,尿钠浓度高于对照组,血渗透压低于对照组,尿渗透压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多伴有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会出现低钠血症、低血渗透压情况,需要医生引起重视.
作者:何天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在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诊断效能.方法 在术后第7d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装中DD水平及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uplex Ultrasound,CDU)检查,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 以CDU诊断为金标准,DD水平对DVT的敏感度为97.3%,特异度为93.3%,准确度为95.7%,阳性似然比为14.5,阴性似然比为0.03,经x2检验,结果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3,P>0.05),二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高(Kappa值为0.86).结论 DD对下肢骨折术后并发DVT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陶月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 2006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住院的15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足月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具体情况分为再次剖宫产及阴道试产两组,同时试产组又根据宫缩给予适量催产素催产或引产,从分娩方式、失血量、新生儿情况、住院时间、试产并发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中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性(P>0.05).而出血量、住院时间、试产并发症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 剖宫产史并非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如无剖宫产指征,前次术后大于2年在严密监护下经本人及家属同意可以阴道试产.
作者:高文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对腹部闭合伤致成人小肠破裂的观察护理进行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12月间收治的40例腹部闭合伤致成人小肠破裂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40例患者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部闭合伤致成人小肠破裂应及早诊断、及早手术,仔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徐思慧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发生中耳气压伤的预防对策.方法 对我院2012年7月~2013年2月在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发生中耳气压伤的48例患者的原因和类型进行分析.结果 气压伤发生的原因有:调压操作不正确的23例,鼻咽部有慢性炎症的12例,上呼吸道感染的6例,不明原因的7例;首次治疗导致中耳气压伤28例,占58.3%;48例耳气压伤患者均发生在升压阶段,主要集中在表压0.03~0.07MP时段.结论 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严格掌握进舱标准、入舱前做好安全宣教和调压动作的示教、治疗时按规范做调压动作和严格执行的操作规程是避免发生中耳气压伤和减少中耳气压伤的主要措施,同时需仔细询问患者病史,尤其是鼻咽部的炎症,预防患者呼吸道感染.
作者:秦慧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1岁儿童体格发育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指导科学育儿提供依据.方法 选用2012年1月~12月在南宁市江南区福建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体格检查的满1周岁的955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体格发育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岁与出生时相比,体质量平均增长6.00Kg,身长平均增长24.0cm,头围平均增长12.0cm.出生低体质量和正常儿童身高和体质量的增长无差异,P>0.05.早产儿与足月儿体质量增长无差异,P>0.05.身高增长有差异P<0.01.出生低体质量早产儿与正常儿童体质量和身高增长有差异,P<0.01.1岁儿童患病常见的是佝偻病,患病率30.26%,其次是贫血14.87%,营养不良3.14%,肥胖2.51%.1岁时,出生存在低体质量或早产情况的儿童佝偻病和贫血的患病率较高.结论 应提高儿童保健服务质量,将早产儿和出生低体质量儿作为高危儿管理,指导家长科学喂养,预防疾病,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作者:马卫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各种护理标识,保障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减低医疗纠纷.方法 由护理部统一设计各类护理标识,在相应地段和相应患者设置不同标识,并将其纳入护理质量考核的重要内容.结果 启用护理标识后,护理安全隐患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得到提高.结论 护理标识的使用,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有效的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胡利民 刊期: 2013年第08期
长久以来,基于医院没有较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使得敏感分析技术在医院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渐渐的随着医院核算手段的健全和完善,敏感分析技术在医院临床领域有了初步应用基础,渐渐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效益,本文我们就来与大家探讨一下医院临床科室经营指标的敏感性这个课题,共同学习和进步.
作者:管庆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传统的观念认为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快速大量补液,但近年来,随着对休克病理生理过程的深入研究,临床上提出了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概念.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ICU收治43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旨在观察早期非限制性液体复苏与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急诊ICU 2011年8月~2012年10月43例未经控制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经手术证实术前有未控制出血的患者,同时均排除颅脑损伤;其中男性34例,女性9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41.4岁,且均为本院急诊科首诊,28例由急诊抢救室直接至手术室行手术治疗,15例患者收治住院后请相关科室会诊后行手术治疗,术后均转入急诊ICU监护;其中交通事故伤26例,坠落伤13例,其它4例;人选的对象均符合创伤失血性休克标准[1].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A组)23例和常规液体复苏组(B组,即对照组).
作者:张晓敏;王晨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康艾注射液对于中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2年10月收治中晚期肺癌化疗患者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NP方案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康艾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Kamofsk评分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40.0%,44.0%;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Kamofsk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减少及肝肾功能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康艾注射液可有效提高中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明显降低,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曹建华;石月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与恶性肿瘤转移关系密切,CTC检测结果对患者的诊断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近期一种自动化CTC检测系统--Cellsearch系统开始应用,本文着重对该系统的原理,检测流程,临床应用作简要介绍.
作者:丁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失眠是不易进入梦乡,睡不安稳,睡眠时间很短或整夜不能入睡.这种病症在精神病患者身上时有发生,它的好坏直接反应出了患者病情的好坏.所以对精神病患者睡眠质量的研究可以及时观察疾病的进展并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防止意外发生.
作者:蒋悦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MSCT及MRCP+MR对胆道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1~2012年32例胆道梗阻病例,均行MSCT平扫+增强扫描以及MRCP+MR,所有病例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 所有病例检查均获得成功,MSCT及MRCP+MR对胆道梗阻定位准确度均为100%,其中胆道结石准确度分别为82.35%(14/17)、94.12% (16/17),良性梗阻准确度分别为75.0% (6/8),62.5%(5/8),恶性梗阻准确度分别为85.7%(6/7) 、71.4% (5/7).结论 MSCT及MRCP+MR均能对胆道梗阻正确定位,在胆道结石病变诊断中MRCP+MR稍高于MSCT (P> 0.05),在胆道梗阻良性病变定性诊断中MSCT较MRCP+MR准确性明显增高(P<0.05),在恶性病变诊断中无明显差异(P>0.05),因此,在对胆道梗阻患者的检查时MSCT较MRCP+MR更有优越.
作者:简昌友 刊期: 2013年第08期
随着肿瘤类型的增多与肿瘤患者数量的不断攀升,化疗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肿瘤治疗之中,随之而来的是化疗带来的种神功能性损害,其中以肝功能的损伤为常见和典型.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肿瘤化疗特点,从化疗特性、肿瘤类型、肿瘤分级等方面探讨了化疗后肝损害的特点,并具体分析了化疗后肝损害出现的时间及指标变化,分析了国内外出现化疗后肝损伤的治疗及预后方式.
作者:苏中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分析气管镜检查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5例行气管镜检查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期间所采用的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85例,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10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并采用满意度测评量表评估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好转,且经满意度调查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对照组为71.7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治疗期间行气管镜检查的患者加强临床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宁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联合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126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os)≤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行高压氧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神经生长因子,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行高压氧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2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95%,联合组和治疗组比较结果显著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76%,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联合组优于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昏迷苏醒快,意识恢复快,疗效明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
作者:李树良;史焕昌;王东;张建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手术过程中因循环剧烈波动容易造成动脉瘤破裂出血,研究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控制血压及镇静以预防此并发症.方法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盐水组(N组,n=20)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n=20),术中D组给予0.4ug/(kg·h)的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N组给予0.9%生理盐水持续泵注,使两组的MAP降至基础值的70%,但MAP不能低于60mmHg.记录患者麻醉前T[,麻醉后T1,控制性降压后5minT2,股动脉插管时T3,动脉瘤栓塞时T4,术毕时T5,拔出喉罩时T6,T7拔出喉罩后5min,T8拔出喉罩后,30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血氧饱和度.记录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出喉罩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记录喉罩拔除时患者的不良情况如是否出现躁动、呛咳以及术后有无寒战等并发症发生,以及术中分别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的种类和次数.结果 两组患者与基础值T0相比,麻醉后T1,T2,T3,T4的MAP均能达到降压目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间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心率在使用右美托咪定控制性降压后T3,T4较N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控制性降压,能使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可能.苏醒期清醒迅速,完全.
作者:许阳英;吴钿生;郑志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真菌感染的护理效果.方法 取本院于2012年2月~2013年2月住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根据采取的护理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及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各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后基础肺功能、负面情绪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等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后的基础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负面情绪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基础肺功能,减轻患者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章丹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文献调查分析,了解国内护生职业防护研究现状.方法 通过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计算机结合手工检索1989~2012年间发表在其核心期刊中所有与护生职业防护有关的文献.文献按研究方法分类并进行分析.结果 ①24年来,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计114篇.文献数量与年度间的线性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生职业防护研究逐渐受到重视,但是文献总量不够理想;②调查类文献30.70%,对策体会类文献42.98%,实验类文献26.32%.实验类文献不足,但呈上升趋势.结论 国内对护生职业防护研究越来越重视,但仍需进一步加强.
作者:王恒俊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