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昌
目的 探讨修复楔形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362个楔形缺损牙随机分成两组,用两种材料作修复,A组用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夹层技术,B组用光固化复合树脂.1a后随访疗效.结果 A组的180颗牙中有8颗失败,成功率为95.56%,B组的182颗牙中27颗失败,成功率为85.16%.结论 用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夹层技术修复楔形缺损疗效好,而更美观,患者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庆豪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我院2009年5月~2012年5月共收治36例精神疾病大学、中学生患者,经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达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通过心理护理,使患者不断得到了心理安慰,保持心理平衡,自觉配合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治愈率,为患者赢得了宝贵时间,从而减轻医院、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负担[1].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
作者:韦月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γ一谷氨酰转移酶作为一项常规的生化检验项目,长期被用为肝胆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指标.但大量群体筛查及相关临床研究发现,γ一谷氨酰转移酶是一种氧化应激指标,与肾脏疾病、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密切相关.该文对γ-谷氨酰转移酶的临床应用及其生物学特性做了相关总结.
作者:石瑜瑜;傅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国产米格列奈钙片和进口那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40例,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那格列奈为阳性对照的研究方法进行分组,试验组给予米格列奈10~20mg tid,对照组给予那格列奈120mg tid,治疗18w,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BG、2hPG、HbA1c、收缩压、舒张压、BMI、血尿酸(UA)、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同时观察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异常、及不良事件(低血糖事件、消化道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18w后,米格列奈组患者FBG降至7.7±2.5mmol/1,2hPG降至13.4 ±4.1 mmol/l,HbA1c降至(7.2±1.1)%,HOMAIR降至2.37±1.50;那格列奈组患者FBG降至7.5±1.3mmol/l,HbA1c降至(7.3±1 2),HDL-C升至1.24±0.30mmol/1,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米格列奈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那格列奈组(P<0.05),其余代谢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米格列奈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FBG、2hPG、HbA1c、HOMAIR,作用与那格列奈相似.
作者:朱显军;张学军;李蓬秋;鲜杨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患者初诊时胸片误诊、漏诊的29例肺癌病例,探讨肺癌误、漏诊原因及改进方向,为提高肺癌诊断率作为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7月~2012年6月间我院及部分外院29例胸片误诊、漏诊的肺癌病例,记录误诊原因及结果,并作分析、改进.结果 经确诊的29例肺癌初诊情况分别为肺炎7例、肺结核4例、胸腔积液4例、肺不张3例、肺囊肿1例、尘肺1例、慢性支气管炎3例、漏诊2例、X线阴性4例.造成临床误、漏诊的主要原因有肺癌X线征象的复杂性表现和阅片医生对患者临床资料不够重视以及胸片本身的局限性等.结论 放射医师应注重胸片的摄片质量,培养良好的阅片习惯,加强对肺癌X线征象的认识和掌握,紧密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肺癌的诊断率.
作者:郭大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MSCT征象及低剂量扫描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本院2008.7~2012.6收治的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30例的低剂量扫描MSCT征象.结果 30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26例;硬膜下出血(SDH) 18例;脑实质出血(IPH) 16例,单部位脑出血11例,多部位脑出血19例.单叶或多叶弥漫性脑水肿8例.梗阻性脑积水6例.结论 MSCT征象能准确显示迟发性Vit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占位效应及颅内其他并发征象,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低剂量扫描能做到射线应用的正当化及优化原则.应作为本病的首选方法.
作者:刘德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的改变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0月期间诊断的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结果 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常见的有窦性心动过速、SⅠQⅢTⅢ、QⅢTⅢ、V1-V3T波呈现缺血性改变、完全或不完全的右束支传导阻滞、房颤及房扑等改变,经过溶栓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电图检查在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断中表现出非特异性的特点,但是能够及早发现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因此,在临床中应紧密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做出诊断.
作者:张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宫腔镜电切除术(TCRM)对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以采用腹腔镜下肌瘤剥除手术治疗的47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为腹腔镜组,以应用宫腔镜电切除术治疗的47例患者为宫腔镜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宫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显著短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腹腔镜组,均有P<0.01.结论 应用宫腔镜电切除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疗效显著,创伤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彦言;徐大宝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彩色高频超声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甲状腺癌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进行评估,用高频超声诊断并测量淋巴结,记录形态、回声、大小、部位,结果由病理证实.结果 79例甲状腺癌患者中47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绝大多数转移淋巴结为圆形,无淋巴门的低回声结节.淋巴结的形态对提示转移可靠,圆形、纵横径比<2的低回声淋巴结常提示为转移.在转移性病灶中无淋巴门,内部有囊变或钙化明显较良性多见.转移性淋巴结更多位于下颈1/3处.结论 高频超声对甲状腺癌患者颈部肿大淋巴结转移有很高的诊断准确率,能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余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术后康复操对老年胆道术后患者各功能指标影响.方法 将80例开腹胆道手术后的老年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前者术后接受康复操锻炼,实施后与对照组(未实施术后康复操)比较各项观察指标.结果 实验组的疼痛发生率、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切口的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后康复操能够明显改善老年胆道术后患者各项功能指标,促进患者胆道术后早期康复.
作者:张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的护理风险管理效果.方法 将一系列护理风险管理方法运用于2009年10月~2011年9月住院精神患者保护性约束中,评价比较护理风险管理前后2a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 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可降低住院精神患者保护性约束中护理安全风险.
作者:杨帆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宫内节育器取出更有效的方法.方法 将要求取环的绝经后妇女138例,随机分为三组:1组于术前3d口服倍美力0.625mg,1次/d,术前30min肛门内置入0.5mg卡孕拴(针对绝经时间长年龄大对疼痛敏感者),2组,术前1h阴道穹隆内置入0.5mg卡孕栓(针对疼痛敏感即来即取者),3对照组直接取IUD(针对绝经时间短经济困难者),比较三组子宫颈软化及术中综合反应程度.结果 宫口松弛程度及取环结果第一组子宫颈软化程度好,第二组次之.结论 超声可了解IUD在子宫中的位置、IUD与取器器械的关系,能动态观察取器过程,可使手术近似直视下操作,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
作者:秦瑰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分娩笑气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预后的影响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在产妇宫口开2~3cm时,采取镇痛措施:选择100例吸入笑气镇痛为观察组、对照组120例给予静脉注射安定,分别观察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镇痛效果、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无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笑气吸入应用于无痛分娩,产妇自由控制、无创伤性、方便易掌握、不影响活动,且分娩镇痛效果可靠,对母婴无不良影响,操作技术要求不高,更适合于基层推广应用.
作者:黄泽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干预管理模式对急性脑卒中病患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随期把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成2组,早期康复干预30例,对照组30例,早期康复干预组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48h后,则开始实行边治疗边康复训练计划,30d后转至康复科行常规康复训练30d;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30d后转至康复科行常规康复训练30d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分别对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48h后及康复系统训练30d及转至康复科30d各个阶段的神经功能等进行评测和ADL评分.结果 早期康复干预组功能评测和ADL评分相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早期康复干预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康复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李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为检验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发现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同时帮助教师提高命题能力,为题库更新提供科学依据,对卫生统计学试卷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此次考试平均分偏低,成绩分布比较集中.试题难度适中,试卷信度尚可.主观题质量较好,客观题需要大力改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提高卫生统计学的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提高科学命题的能力,充分发挥考试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检验及反拨作用.
作者:裴金晶;赵玉玲;聂立华;蔡纳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中孕引产中发生胎盘植入患者的分析,探讨病因诊断、处理原则及预防措施.方法 将2009年1月~2012年10月本院行中孕引产中发生胎盘植入的病历资料,总结患者的病例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 20例(100%)患者分娩前B超均未发现异常,无1例在分娩前诊断胎盘植入;20例均采用米非司酮150mg单次顿服+利凡诺溶液100mg羊膜腔穿刺引产;18(90%)例患者引产过程中阴道流血多,14例(70%)产后胎盘滞留行人工剥离,且发生产后出血;20例患者19例(95%)保守治疗成功,其中10例(50%)采用米非司酮+甲氨蝶呤(MTX)+中药生化汤(当归15g,益母草45 g,桃仁15g,红花15 g,三棱15g,莪术15g,生蒲黄15g,五灵脂15g,青蒿12g,鳖甲12g等)联合治疗成功,9例(45%)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1例(5%)行子宫切除术,无1例死亡.结论 近年来,中孕引产中发生胎盘植入患者逐年增多,且孕周明显减小,诊断存在滞后性.凡在中孕引产中异常阴道流血多的患者应高度怀疑胎盘植入,治疗应以保守治疗为主,保守治疗可有效地避免子宫切除.当大出血危及产妇性命时,应果断行子宫切除.
作者:严崴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断指再植术是指在显微镜下将完全或不完全分离断指体的血管和神经重新吻合,重建血液循环,使其获得再生并恢复一定功能的一项精细手术.可以使患者生理和精神上得到满足,提高生活质量.而术后周密的病情观察,精心的护理是保证微循环建立的基础,对断指的成活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王安莉;谷明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临终关怀是一门以临终患者生理、心理特征和临终护理实践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新兴边缘学科[1],包括临床医学、护理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多学科的内容.临终护理是为那些患无法治愈疾病的患者提供积极的整体护理[2].简而言之,就是为了减轻患者身体和心理的痛苦,改善临终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舒适、平静地度过后的时光.随着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这要求专业护理工作者对临终患者及家属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多方面的支持与照护.
作者:孙林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的形成原因,及诊治的预后效果.方法 对本院2007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65例出现静脉窦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后的预后情况.结果 上述患者经过早期诊断,针对性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6.9%(63/65).并且经过1~5a的随访跟踪,患者情况良好,没有复发.结论 根据疾病主要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能够早期诊断CVST,在此基础上规范治疗,能够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国权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提高手术护士专业素质,提高专业技术能力.方法 多媒体授课联合教学查房对护士进行培训,每月第2w安排1次,周二下午进行多媒体授课,周五对应病例教学查房,并进行全科讨论.结果 护士整体素质提高,手术医师对手术护士满意度提高.结论 授课与查房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提升了护士自身素质和能力,提升了护士的工作质量.
作者:胡翠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