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继凤
目的 探讨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的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药物的敏感状况.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11月在我院收治的86例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呼吸道深部痰液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按照试验结果进行用药.结果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46株(53.5%),革兰氏阳性35株(40.7%),真菌较少(5.8%).革兰氏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氏阴性菌大多数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真菌一般为白色念株菌、热带念株菌.86例患者中,75例治愈,8例显效,无效3例,治愈率87.2%,有效率96.5%.结论 查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并依据细菌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有效的抗菌素,可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季青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前,生物信息学数据在分子生物学发展的基础上呈现较快的增长速度,因此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水平检测就显得异常重要.本研究以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作为核酸序列信息的主要来源来源,以Access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平台,所有应用程序基于visual basic 进行开发.实际操作中,可以对关键词、染色体图以及相关功能等进行搜索,为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检测提供了较好的查询平台.
作者:马长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临床护理.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期间妇产科手术患者8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进行常规腹部切口护理,给予观察组给予有针对性腹部切口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腹部切口的愈合情况.结果 经分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切口愈合优24例,切口愈合良18例,切口愈合差1例,切口愈合优良率97.67%;对照组切口愈合优6例,切口愈合良30例,切口愈合差7例,切口愈合优良率83.72%.两组患者在切口愈合优良率上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x-2=14.23,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给予妇产科手术患者进行有针对性腹部切口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腹部切口的愈合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胸部低剂量CR摄影及优质图像的控制途径.方法 对我院380例新生儿胸部CR平片综合评判,分析不同体重新生儿胸片曝光指数,记录获得佳图像后胸片W和L参数值.结果 图像调整至佳结果后体重<2.5kg的新生儿曝光指数值为2050、W值为3845、L值为1888;体重2.5~3.5kg的新生儿曝光指数值为1950、W值为4002、L值为2016;体重3.5kg的新生儿曝光指数值为1780、W值为4090、L佳为2048.结论 确定新生儿曝光指数后可以通过调节图像W和L值能够得到佳图像,对新生儿疾病X线检查所受辐射剂量控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夏晓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游离穿支皮瓣在复杂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多种游离穿支皮瓣共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53例.结果 53例游离穿支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5a,皮瓣外形、色泽及质地均良好,有神经吻合的皮瓣感觉良好.结论 采用游离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可较好地恢复创面的外形与功能.使患者的住院时间变短,减轻患者痛苦、经济负担及减少供区创伤.
作者:王水勋;祝文刚;易芳林;牛洪华;邱俊涛;袁野;于春旭;李高辉;刘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胃癌根治术后的营养支持治疗是胃癌手术患者整体治疗中重要一环,笔者将近几年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胃癌患者术后机体高代谢、低蛋白、免疫力低下.在实际临床治疗过程中,肠内肠外营养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彼此完善、互相补充,合理适时地结合应用.今后努力方向:充分利用生命科学中的高新技术,从细胞分子水平干预营养治疗.
作者:马立国;杜丽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探究创伤性的颅脑损伤麻醉处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7月~2012年3月收治的87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对患者应用气管插管进行全麻,经过静脉通道使用咪达唑仑,同时使用异丙酚、芬太尼和维库溴铵,并对患者做好麻醉监测.结果:所有的患者都麻醉平稳,未发生严重的躁动、呛咳及低血压等异常状况,麻醉的效果良好,没有1例患者在麻醉期间死亡.结论:在麻醉前对颅脑创伤患者具体病情进行准确评估,有效的控制患者颅内压,加强麻醉管理,可以降低患者麻醉的风险.
作者:杨许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例高血压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效果.结果 2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在3~4h缓解,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高血压脑病患者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血压、头痛、神经系统症状等.根据患者发病原因给予针对性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赵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四川省规范化护士培训中指导教师任职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调查了四川省16家医院300名规范化护士培训中指导教师的现状,并对3名省卫生厅护理专干以及20名护理负责人进行了访谈.结果 指导教师学历结构多元化,以中专和专科为主;职称结构以初级和中级职称为主;年龄结构主要分布在20~39岁年龄段;指导教师队伍现状影响规范化护士培训的教学满意度和培训质量.结论 建立健全规范化护士培训指导教师的准入制度,加强对指导教师教学理念、教学能力、人文关怀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作者:陈丽;陈晨;文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43例,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43例,给予常规的护理模式,经过3个月的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9.0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5.12%,说明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脑梗塞患者的残疾程度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作者:陈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贝前列素进行治疗,对其凝血功能与肾功能的疗效影响.方法 60例患有糖尿病肾病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下,并采取复方a-酮酸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与上,再给予贝前列素与复方a-酮酸片联合治疗.结果 治疗之后,两组患者在24h尿蛋白、血肌酐Scr与尿素氯BUN方面均有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疗效更为明显.结论 应用贝前列素治疗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可有效缓解老年患者糖尿病肾病DN进程,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刘敏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干扰素(IFN)α-2b联合六味五灵片治疗病毒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94例CHB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单纯护肝药物治疗、IFNα-2b(5百万单位,隔日1次肌注),及IFNα-2b联合六味五灵片治疗,疗程24w观察血清HBV-DNA及HBsAg、HBeAg的阴转情况.结果 IFNα-2b组及联合治疗组的抗病毒疗效与对照组相比,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联合治疗组的HBV-DNA的复制水平下降率及HBsAg阴转率均高于干扰素组.结论 干扰素与六味五灵片有协同抗病毒作用,且疗效优于单用干扰素治疗
作者:夏黎明;田广波;杨立伟;王加荣;李晓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讨论对高血压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 通过收集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11月行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高血压患者20例,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通过对患者良好的护理配合措施,患者术中血压稳定,手术效果满意,未见有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术中应提供心理支持,注意术中输液的管理,注意体位的安置,注意保暖,术中严密监测血压、心率等,以防治电切综合症(TURS),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林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对持续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非器质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 自2004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我科收治非器质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实验组成员持续静脉注射胺碘酮,对照组成员口服胺碘酮片,对患者转复时间进行监护和记录,在治疗后3h、6h以及24h对12导联心电图进行描述记载,并记录平均心室率、患者的血压状况以及胺碘酮并发症情况,并对两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3h时两组房颤转复率无明显差异,6h及24h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有1例患者出现短暂性血压偏低,有1例患者出现静脉炎,治疗医师及时予以治疗,均有所好转.结论 对非器质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患者采用持续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曾晖;叶益平;列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阑尾类癌误诊的体会,以及误诊的原因.方法 结合近期我院误诊阑尾类癌一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前,对患者进行一次全身检查,发现肿瘤直径<1.5cm,在组织学的检查中发现患者病体的标本切除完整.结果 误诊的原因有,该病缺少特异性的体征及临床症状,手术前容易误诊为急、慢性阑尾炎;忽视了对阑尾病理学上的检查;乡镇卫生院没有能力开展病理学检查.结论 阑尾类癌手术前很难诊断,一般都是依靠手术后的病理进行证实,手术过程中的肉眼观察非常重要,一旦发现标本出现黄色、灰黄色或者棕褐色的肿块,应当考虑这是阑尾类癌,同时进行冰冻切片或者病理学上的检查,依据肿块的大小以及四周的粘连情况,来决定是否进行手术,这样可以减少患者接受第二次手术的痛苦及承担沉重的经济负担.
作者:石朝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探讨益气健脾方治疗结肠癌外科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用药经验和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结肠癌外科手术根治性切除治疗的患者42例,按照数字表随机抽取法将其分成2组,观察组使用次日开始服用益气健脾方治疗,对照组术后使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白细胞计数(WBC)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中医症候积分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益气健脾方治疗结肠癌外科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助于促术后恢复,减少术后感染,明显高于常规西医治疗.
作者:胡兵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经内镜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36例在内镜直视下行高频电息肉切除的患者,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结果 36例中共切除息内65枚,其中食道息肉5例,胃息肉13例,肠息肉18例,术后无出血、穿孔发生,由此得到佳的护理方法.结论 经内镜高频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息肉是一种痛苦小、创伤轻、疗效好、并发症少的治疗技术[1].而手术前后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周孟如;陈天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分析早产儿胃食管返流的护理措施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收治入院的胃食管返流早产儿中抽取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胃食管返流早产儿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症状,明显提高其家长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朱立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内科护理学课程是护理专业重要的主干专业课,现代护理观和整体护理实践都要求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能够独立判断、独立决策和独立执行,这就要求我们在护理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作者:夏继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术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对妇科手术术后不同浓度曲马多静脉自控镇痛的影响.方法 纳入择期行开腹子宫切除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A、B、C组,每组20例.术前30min给予每例患者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并且在手术结束时给予静脉注射曲马多1mg/kg.A、B、C三组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中各添加曲马多10mg/kg,12mg/kg及14mg/kg.观察每组患者术后12h和24 h患者镇痛泵的总按压次数,术后2、4、6、12和24 h的疼痛强度(VAS评分).结果 B、C组患者在12h及24h内镇痛泵的总按压次数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者在6h、12h及24h时点的VAS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术后采用静脉注射1mg/kg曲马多及12mg/kg曲马多配置剂量的静脉自控镇痛能够得到良好的镇痛效果.
作者:钮峥嵘;喜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