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系主任在高职院校学系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鲁杨;蔡纳新;聂立华;周东平

关键词:系主任, 学系管理, 高职院校
摘要:高职院校的系主任在学系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起着引领、指导、监督、鼓舞、协调和控制等诸多方面的作用.学系主任要建立一个和谐的、有序的学系工作环境,保持学术带头作用,热心于教学.同时,应依靠改革和创新,不断加强学系的建设.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人性化管理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人性化管理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实施人性化管理前后的内科患者及护理人员,实施后患者及护士作为观察组,实施前患者及护士作为时照组,对其满意程度进行对比观察,以统计分析人性化管理在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及护士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成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在内科病区对护理管理开展人性化管理以来,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均有明显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也出现明显增高.

    作者:杨朝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血浆蛋白Z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蛋白Z(protein Z,PZ)水平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通过Gensini评分系统评分)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的80例冠心病患者和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的20例对照者血浆PZ的浓度.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心病组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程度进行定量评分并根据评分将其分为A(G≤30)、B(30<G≤70)、C(G>70)三组.比较各组研究对象中PZ水平差异并分析PZ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血浆PZ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810.75 ±290.21)ng/ml比(1105.15±275.08)ng/ml,P<0.05].冠心病组中A组、B组和C组的血浆PZ水平分别为(855.18±300.15)ng/ml,(680.34±287.39)ng/ml和(610.85±228.08)ng/ml,呈逐渐下降的趋势,B、C组血浆PZ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B组与C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直线相关分析发现冠心病组血浆PZ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290,P=0.017).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PZ水平明显下降.血浆PZ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提示了血浆PZ下降水平可能反映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

    作者:张伟伟;吴新东;胡彬;崇爱国;罗秀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胱抑素C在临床中的应用

    肾脏是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疾病均可造成机体代谢紊乱,早期发现肾功能的变化有利于临床上疾病诊断和指一导治疗.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是检测肾功能的重要标志,其测定的金标准方法为菊粉清除率,但该方法繁琐、尤其需要静脉输注,一般只用于科学研究.同位素标记物清除率法较可靠,但价格昂贵,还需要特殊标本处理和放射显影,从而限制了其在临床广泛应用.目前临床上常用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测定GFR,但Ccr易受肾小管分泌的少量肌酐、尿液收集时间记录不准确、部分尿液丢失等因素的干扰而影响测定值.而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由于易受年龄、性别、饮食和肌肉含量等非肾因素的影响而不能准确和及时地评估肾功能.近年来有许多试验证明Cystatin-C是诊断肾疾病的一种新的内源性标志物,与评价GFR的其他内源性标志物相比具有许多多优越性,在一些常见肾脏病中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刘永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经皮肝穿胆管引流的术中配合指导

    目的 讨论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术的术中配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方法 对18例接受手术的患者,在DSA引导下,利用胆道穿刺针、导丝、导管等精密器材进行治疗,让胆汁通过内外引流管排出,实施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及时发现不适,尽早给予引流是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所有病例均穿刺成功,顺利引出胆汁.结论 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术,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手段,术中积极有效地护理配合,是手术取得成功的重要措施.

    作者:陈娟;杨运红;杨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提高X线胸片对肺癌的诊断能力的体会

    目的 回顾性分析患者初诊时胸片误诊、漏诊的29例肺癌病例,探讨肺癌误、漏诊原因及改进方向,为提高肺癌诊断率作为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7月~2012年6月间我院及部分外院29例胸片误诊、漏诊的肺癌病例,记录误诊原因及结果,并作分析、改进.结果 经确诊的29例肺癌初诊情况分别为肺炎7例、肺结核4例、胸腔积液4例、肺不张3例、肺囊肿1例、尘肺1例、慢性支气管炎3例、漏诊2例、X线阴性4例.造成临床误、漏诊的主要原因有肺癌X线征象的复杂性表现和阅片医生对患者临床资料不够重视以及胸片本身的局限性等.结论 放射医师应注重胸片的摄片质量,培养良好的阅片习惯,加强对肺癌X线征象的认识和掌握,紧密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肺癌的诊断率.

    作者:郭大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胎膜早破的观察和护理

    本文通过对胎膜早破的原因分析,探讨胎膜早破的处理、防治和护理,进而有效降低胎膜早破的并发性反应.

    作者:孙艳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益气健脾方治疗结肠癌外科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探讨益气健脾方治疗结肠癌外科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用药经验和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结肠癌外科手术根治性切除治疗的患者42例,按照数字表随机抽取法将其分成2组,观察组使用次日开始服用益气健脾方治疗,对照组术后使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白细胞计数(WBC)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中医症候积分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益气健脾方治疗结肠癌外科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助于促术后恢复,减少术后感染,明显高于常规西医治疗.

    作者:胡兵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丘北县妇幼保健院4a间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18例分析

    目的 分析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产生的原因、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妇产科腹部手术中18例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结果 18例患者中,肥胖5例、糖尿病2例、贫血、低蛋白2例、咳嗽2例、滞产3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例,使用电刀者2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与肥胖、糖尿病、贫血、低蛋白、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咳嗽、滞产、电刀的使用有关.

    作者:王丽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AECOPD伴严重Ⅱ型呼吸衰竭应用BiPAP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程呈缓慢进行性发展.近年来,无创正压通气(BiPAP)在临床上不断地推广和应用,尤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呼吸衰竭治疗中取得了一定效果[1,2].我科应用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VISION呼吸机治疗80例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秋梅;赵庆;王永;黄泽礼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培美曲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观察和护理

    肺癌已成为我国第一大癌症,且发病率及病死率增长为迅速,是预后差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80%[1],其中大部分为局部晚期(Ⅲ期)或转移性(Ⅳ期)肺癌.而绝大部分晚期患者的治疗目的是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化疗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陈莉琼;王苑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低剂量MSCT扫描诊断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应用

    目的 探讨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MSCT征象及低剂量扫描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本院2008.7~2012.6收治的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30例的低剂量扫描MSCT征象.结果 30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26例;硬膜下出血(SDH) 18例;脑实质出血(IPH) 16例,单部位脑出血11例,多部位脑出血19例.单叶或多叶弥漫性脑水肿8例.梗阻性脑积水6例.结论 MSCT征象能准确显示迟发性Vit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占位效应及颅内其他并发征象,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低剂量扫描能做到射线应用的正当化及优化原则.应作为本病的首选方法.

    作者:刘德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浅谈医院廉政文化建设

    廉政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医院廉政文化建设,对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纠正医疗行业的不正之风,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缓解医患矛盾,塑造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拓宽医院生存发展空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傅俊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对截肢术患者实施优质心理护理服务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对截肢术患者采取优质心理护理服务的途径与效果.方法 采用对比分析法时我院自2010年~2012年收治的10例截肢术治疗患者进行病例、资料分析,按照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比较组,每组患者人数各5例,通过观察其护理效果从而判断优质心理护理的有效性.结果 经过我院护理的病患心理状态得到有效改善,避免了并发症的出现,提高了患者治疗配合度.结论 对截肢患者进行优质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病痛,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程度

    作者:姚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护理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发展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PICC具有三向瓣膜,可以防止雪液反流和气体进入血管.PICC因其能够安全地输注刺激性及高渗黏稠性药物,保护患者血管,减轻化疗对外周静脉的破坏,为患者提供良好的静脉通路,留置时间长,可由护士直接操作并且方便护理等优点而被广泛用[1].过去几十年护理文献已经证明PICC是安全并有效的[2].

    作者:王菊仙;崔捷;张爱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对7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川诊断特征及治疗方法,以提高整体诊断水平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2010年12月-2013年1月我院治疗的7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详细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断要点,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70例患儿中只有一例因并发肺不张治疗无效,其余均有效果,总有效率98.57%,其中治疗显效率达到52.86%.结论 掌握诊断要点,及时应用阿奇霉素治疗衣原体肺炎效果显著.

    作者:谭连丝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类湿风关节炎实验室早期诊断指标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遍及各个年龄层的自身免疫性炎症疾病.目前对于类风湿关节炎尚没有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无论是西药治疗、红外线照射治疗、中药针灸治疗还是封闭疗法都不能达到根治的效果,即便是目前痊愈率高的手术治疗也因为对适应症的局限性要求和具有创口大、易复发、费用高昂等特点而不能作为治疗的主要手段,这体现了对于此类病症的早期临床确诊和早期防治的重要性.因此本文着重讨论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各种实验性指标的意义.

    作者:黄阔;李光迪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肝素在胸腹水染色体培养基制备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肝素在胸腹水染色体制备中的作用,以便用于辅助临床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腹水.方法 184例胸腹水染色体采用细胞遗传学培养基的制作方法,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测,其中48例加入肝素,136例未加肝素.结果 48例加入了肝素的染色体培养基均无分裂相,未加肝素的培养基136例均获良好分裂相.结论 肝素在胸腹水染色体培养基制备中,可以使白细胞发生凝固而影响细胞的分裂,使分裂相减少或无分裂相生成,所以在染色体培养基的制作过程中不建议使用肝素

    作者:陈方;邱瑞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Ⅰ期尿道吻合术与尿道会师术治疗后尿道损伤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Ⅰ期尿道吻合术与尿道会师术治疗后尿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于我院就诊的106例后尿道损伤患者分别进行Ⅰ期尿道吻合术与尿道会师术治疗,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尿道吻合术发生尿路狭窄的概率小,再次手术率低,但其难度较大,手术时需取截石位,不适用于合并有不稳定骨盆和下肢骨折的患者;尿道会师术发生尿路狭窄的概率大,再次手术率高,但难度较低,手术时体位不限,适用于合并有不稳定骨盆骨折或下肢骨折的患者.结论 临床工作中应结合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作者:段良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宫外孕未破裂型超声声像图特点分析

    目的 宫外孕未破裂型超声声像图特点分析.方法 对21例异位妊娠的未破裂型声像图特征和动态观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异位妊娠的未破裂型声像图具有一定的声像图特征,超声动态观察可提高诊断率.结论 应用阴道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图、脉冲多普勒等检查方法可以对早期未破裂型宫外孕及时作出诊断的.

    作者:张晓红;张玉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养老护理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探讨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在在速度、规模、结构进程上逐步加快.据预测2050年每4个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从而增加了社会和家庭负担.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提供优质的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成为护理领域的重要课题.现在我国基层社区等医疗单位专业养老护理员严重缺乏,积极培养养老护理人员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就如何创新养老护理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作者:张佩;王日军;冯计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