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性粒细胞与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

曹国强;钱桂生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中性粒细胞, 气道炎症
摘要:1 PMN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一些有关证据及可能机制20余年前已经发现,抗原激发的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PMN呈活化状态[1].以后的时间里,也有一些关于PMN与哮喘的关系研究,Diaz等[2]给哮喘患者吸入变应原后,发现支气管粘膜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PMN数量显著升高.Sur[3]等发现突发致命性哮喘表现为以PMN浸润为主的气道炎症,而嗜酸性粒细胞(Eos)不增多.稍后的研究证实哮喘患者气道内PMN的数量和活性不论是在稳定期还是急性发作期都会增加[4、5].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包含100多种疾病,从80年代以来国外把以肺间质为主要病变部位的不同本质的疾病聚集在一起研究.我国呼吸病学界学者也接受了这一概念.但正因为ILD并非一独立的疾病,对于它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尤其是对其中一些具体疾病的认识并未完全一致.近年在病因研究、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措施方面均有许多新的认识.

    作者:崔社怀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目的基因的转导策略与方法

    基因疗法是随着分子生物学进展而出现的一种全新治疗方法.任何基因疗法需采用安全、方便、无毒的措施将目的基因传递至靶细胞或靶器官[1].围绕着目的基因的转移和操作,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策略.具体方法包含两部分内容.(1)选择高效转导途径将目的基因转入靶细胞并有效表达;(2)选择合理的治疗策略对机体实施基因治疗.本综述将对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叶钢;金锡御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细胞粘附分子-CD44与胃癌的新进展

    肿瘤从分子病理学的角度来看是一类基因或DNA疾病,CD44是细胞粘附分子家族中的一员,它分布于细胞表面,是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一类分子,存在于多种恶性肿瘤中.本文仅就CD44与胃癌的关系的新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应红;周旭春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脑梗死继发癫痫发作52例分析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继发性癫痫的关系.方法对52例脑梗死继发癫痫的病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为8.8%,早期癫痫为42.3%,迟发癫痫为57.7%.癫痫发作以单纯部分性发作多28例(53.8%).脑梗死后癫痫发作在脑叶者43例,占82.7%,以额、颞叶多;其它部位9例,占17.3%.17例额叶梗死中单纯部分性发作14例(82.4%);12例颞叶梗死中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6例(50.0%);10例顶叶梗死中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8例(80.0%).结论脑梗死后癫痫发作主要表现为迟发性癫痫,发作类型以单纯部分性发作为主,且与梗死部位有关.额叶梗死多表现为单纯部分性发作,颞叶和顶叶梗死多表现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皮层梗死较皮层下梗死更易继发癫痫.

    作者:李志伟;马正芳;周开秀;赵纯雁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綦江县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率调查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属性传播疾病的一种,但也可以通过胎盘传播和输血传播,我国近年来梅毒发生率在逐渐上升,笔者对2000年1月~2002年12月3年期间共11 454名无偿献血者的血液进行了梅毒抗体检测,并对其年龄、性别进行了初步调查.

    作者:王沛忠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13例临床分析

    异位妊娠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其治疗视患者情况亦不尽相同,作为计划生育药物引进的米非司酮,在国内用于治疗异位妊娠在很多医疗单位已进行多年,但效果不一.本文对有指征的13例患者进行治疗,有一定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天凤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电解治疗前列腺增生及慢性前列腺炎50例报道

    本院从2002年4月以来,采用经尿道电解法(TEP)治疗前列腺良性增生(BPH)30例,慢性前列腺炎2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甘立德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室速疗效及安全性

    胺碘酮是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口服起效慢,静脉应用可缩短起效时间,本文对23例顽固性室速(VT)病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倪卫;林德智;张晓东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17例胃底贲门癌患者应用全胃切除保留幽门环间置空肠重建消化道冶疗的体会

    目的探讨胃底贲门癌患者的手术方式及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的重建方式.方法总结本院1999年3月~2002年7月间采用经腹全胃切除、保留幽门环间置空肠重建消化道手术的17例胃底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及狭窄.全组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半年每顿进食200~300g,每日进餐3~4次,餐后无胸骨后灼痛,无胆汁返流性食道炎,无排空障碍.全组患者均无贫血,体重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行全胃切除、保留幽门环间置空肠重建消化道冶疗胃底贲门癌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作者:张朝军;罗云生;葛海燕;王立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持续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治疗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上消化道出血是门脉高压常见的并发症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如能及时判断出血部位及性质,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止血措施,可使大部分患者获得缓解,本文用垂体后叶素持续静脉滴注治疗42例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并以三腔管气囊压迫治疗本病39例作对照观察,垂体后叶素组疗效尚属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洪兵;宋庆发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耐受性研究

    目的评价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联合化疗方案的疗效、毒副反应及其耐受性.方法以健择联合顺铂、盖诺联合顺铂、紫杉醇联合顺铂三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22例,观察其化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全组共完成86个周期,中位周期数4.总有效率45.45%,中位生存期14.5个月,1年生存率60.4%.常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发生率95.47%,其中Ⅰ度22.74%,Ⅱ度45.45%,Ⅲ度22.74%,Ⅳ度4.54%.结论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于偏小剂量的联合化疗耐受良好,毒副反应较轻,初步疗效令人满意.

    作者:廖娟;崔社怀;黄勇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特发性肺纤维化HRCT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HRCT的诊断价值.方法比较常规X线胸片、常规CT,结合肺功能和血气分析,进行HRCT扫描.结果 IPF患者的HRCT典型表现为:网状和蜂窝转改变、膈肌和纵隔面的毛发蓬松征、牵拉性支气管扩张和毛玻璃状改变和小结节.结论 HRCT是目前诊断IPF无创性检查中精确的方法之一,能显著提高IPF的正确诊断率和早期诊断率.

    作者:崔社怀;罗香国;曹国强;黄勇;王兴胜;毕玉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后发性白内障的防治进展

    后发性白内障是目前白内障术后主要的并发症.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术后残留及脱落在晶体后囊上的上皮细胞增殖和移行,并转化为成肌纤维细胞,而导致晶状体后囊混浊[1].其发病率可达20%~50%,多数患者需再次手术或行激光后囊切开术.以致增加了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继发性青光眼及人工晶体激光损伤等并发症的危险.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不断从手术技术的改进、人工晶体的设计、处理和药理学方面来防治后发性白内障.

    作者:冉萍;李祥福;李琦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开颅术后1~2周头颅CT观察

    目的分析开颅术后短期脑CT改变.方法 42例开颅术1周复查脑CT 1次,其中15例术后1~2周复查2次,并术前后CT片对比.结果颅骨缺损、术区出血、气颅、脑水肿为开颅术后主要脑CT表现.少见表现包括颅内积液、脑梗塞、脑积水和脑膨出等.术后1周内脑CT改变主要为气颅、出血、脑水肿和积液,而第2周则可出现脑梗塞、脑膨出等改变.结论认识开颅术后短期脑CT表现,有利于术后正确处理.

    作者:严敏;罗天友;史斌;吕发金;李咏梅;袁书伟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隔离治疗室的非典型肺炎传播的控制

    近,我国有不少地方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医院在收治过程中,医护人员被传染的占1/5.可见,医护人员在救治这些患者的过程中,受非典型肺炎传染的人之多.如何减少医务人员在治疗患者过程中的传染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作者:方国新;杨天德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左乳原发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1例

    患者,女,44岁,发现左乳包块1d来本院门诊乳腺科就诊.体检:左乳外上象限包块约2.5cm×2.5cm×2cm大小,质中,活动,边界不清,未见乳头凹陷及皮肤桔皮样变.

    作者:何长青;李进;张代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油漆成分对油漆厂工人造血功能影响的调查与对策

    油漆中主要含苯、甲苯、二甲苯、苯酚、甲醛、丙烯腈、丁二烯及汽油等成分,这些成分对人体都有很大的毒性作用,其中对造血功能的影响为明显.本中心于2001年9月对某油漆厂的工人进行了体检,并着重对血常规结果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资料整理分析,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樊建红;段绪伟;李凤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恶性淋巴瘤浸润蛛网膜误诊为椎间盘突出症1例

    患者,男,58岁,因进行性双下肢麻木,疼痛10+d到本院查腰椎CT示:L5-S1椎间盘外侧型突出,L3~4、L3~5椎间盘膨出.2002年2月4日以腰椎间盘突出收入中医科.

    作者:赵妍丽;谭榜宪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肺转移瘤外科治疗现状

    肺是所有进展期恶性肿瘤现状常见的转移部位,据尸检报告,几乎1/3死于癌症的病人都有肺转移[1].15%~25%只有肺转移而无其它部位转移,肉瘤则更有先转移到肺的趋向.

    作者:秦治明;李良彬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机械通气在肺间质纤维化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肺间质纤维化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从回顾性分析肺间质纤维化疾病临床表现、治疗、肺活检的病理类型等过程中,主要讨论机械通气在本病患者中的治疗作用.受实验者为10例实施机械通气的肺纤维化患者和10例非机械通气的肺纤维化患者,均在同一时期符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制订的诊断标准.结果 10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多因呼吸衰竭而采用CPAP或Bi PAP 正压通气治疗,可使呼吸频率减慢,呼吸困难减轻.没有接受机械通气的10例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多无明显改善.结论机械通气治疗对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但对肺间质性疾病的生存或死亡无明显的影响.部分病人早期使用足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和机械通气氧疗,可能有望获得缓解.

    作者:王耀丽;毕玉田;洪新;崔社怀 刊期: 2003年第07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