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开颅术后1~2周头颅CT观察

严敏;罗天友;史斌;吕发金;李咏梅;袁书伟

关键词:开颅术, 短期, CT表现
摘要:目的分析开颅术后短期脑CT改变.方法 42例开颅术1周复查脑CT 1次,其中15例术后1~2周复查2次,并术前后CT片对比.结果颅骨缺损、术区出血、气颅、脑水肿为开颅术后主要脑CT表现.少见表现包括颅内积液、脑梗塞、脑积水和脑膨出等.术后1周内脑CT改变主要为气颅、出血、脑水肿和积液,而第2周则可出现脑梗塞、脑膨出等改变.结论认识开颅术后短期脑CT表现,有利于术后正确处理.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龄患者急性胆囊炎手术治疗5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方法对我院1998~2001年经手术治疗的56例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中治愈53例,好转3例,无死亡.术后切口感染、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等并发症3.5%~8.9%.结论老年人对急性胆囊炎手术一般都能耐受,早期手术及防治术后并发症可降低死亡率.

    作者:李玉华;杨丽莉;张国云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间质纤维化血气及肺功能表现研究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间质纤维化的血气及肺功能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4年来本院发现的1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症状、血气分析、肺功能结果.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血气分析表现以低氧血症为主,部分可合并二氧化碳潴留,其肺功能测定结果不完全符合阻塞型或限制型通气功能障碍,介于两者之间.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继发肺间质纤维化,其具有一定的血气及肺功能表现,为进一步认识该类疾病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王兴胜;崔社怀;林海龙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预防及治疗进展

    近年来,随着现代手术显微镜的进展及供体来源增多,角膜移植手术已普遍开展,不少因角膜病盲的患者重获光明.但也有一些病人在角膜移植术后发生了严重的排斥反应,使治疗终归失败.自1948年Paufique、Sourdille 及 Offret首次报道了排斥反应以来,历经半个多世纪,直到今天,免疫排斥反应仍是角膜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所以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是角膜病医生为关心、同时又感棘手的问题,本文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入手,按发生的机理、排斥反应预防的原则,以及药物治疗排斥反应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和评价.

    作者:李鸿;赵敏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乙状结肠重复畸形伴化脓性炎症1例

    患者,女,40岁.发现左中上腹包块伴疼痛,进行性长大6个月入院.查体:慢性痛苦病容,左中上腹扪及10cm×20cm大小包块,上至左肋弓下缘,下平左髂前上棘,质硬,压痛,表面光滑,边界不清楚,不能推动.心肺膈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WBC11.7×109/L,RBC3.24×1012/L,Hb75g/L,大便干燥,球形团状.

    作者:谢汉彬;樊华;余开生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乙型肝炎2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48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常规治疗外,治疗给予ALSS治疗.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改善显著;6周后,治愈好转出院17例,死亡3例,自动出院5例,治疗1周后,对照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无显著改善;6周后治愈好转出院3例,死亡13例,自动出院8例,两组治疗好转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ALSS治疗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满意.

    作者:袁晓英;张培林;滕彩万;邓道伟;明媛英;张云霞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17例胃底贲门癌患者应用全胃切除保留幽门环间置空肠重建消化道冶疗的体会

    目的探讨胃底贲门癌患者的手术方式及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的重建方式.方法总结本院1999年3月~2002年7月间采用经腹全胃切除、保留幽门环间置空肠重建消化道手术的17例胃底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及狭窄.全组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半年每顿进食200~300g,每日进餐3~4次,餐后无胸骨后灼痛,无胆汁返流性食道炎,无排空障碍.全组患者均无贫血,体重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行全胃切除、保留幽门环间置空肠重建消化道冶疗胃底贲门癌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作者:张朝军;罗云生;葛海燕;王立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特发性肺纤维化48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总结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IPF诊断、治疗及管理的认识.方法对48例符合ATS/ERS提出的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标准IP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IPF患者(男∶女=40∶8),均有咳嗽,伴进行性呼吸困难和Velcro罗音.X线表现为磨玻璃样、网状、结节状、条索状及蜂窝状阴影.肺功能检查示38例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10例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均有弥散功能障碍.动脉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呼吸性碱中毒.经过综合治疗IPF患者短期内临床与肺功能大多有所改善,而远期疗效差,病死率高.结论对长期咳嗽伴有呼吸困难的患者,及时行胸部X线、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及肺活检,能对本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对IPF患者实施全程的治疗观察,可能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有帮助.

    作者:毕玉田;王耀丽;洪新;吴奎;曹国强;崔社怀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包含100多种疾病,从80年代以来国外把以肺间质为主要病变部位的不同本质的疾病聚集在一起研究.我国呼吸病学界学者也接受了这一概念.但正因为ILD并非一独立的疾病,对于它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尤其是对其中一些具体疾病的认识并未完全一致.近年在病因研究、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措施方面均有许多新的认识.

    作者:崔社怀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α-2b干扰素联合化疗逆转原发耐药急性白血病2例

    由于联合化疗方案的应用,白血病的缓解率近年来有较大幅度提高,但临床上仍存在一部分病人由于白血病细胞耐药,导致白血病难以缓解,以至于缓解后很快复发,成为临床上的一大难题.逆转白血病细胞耐药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基于国内外文献[1、2]报道干扰素在体外和动物试验中有确切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的作用,本科应用α-2b干扰素联合化疗成功逆转原发耐药急性白血病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薇娜;王丽;施秀荣;张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停搏10秒而无晕厥表现1例

    患者,女,56岁,因阵发性心悸1年余,加重伴晕厥2次于2000年9月16日入院.入院时查体:T36.5℃,P51次/min,R20次/min,BP120/58mm Hg,HR51次/min,节律不齐,心尖区可闻及Ⅱ/6级收缩期杂音;辅助检查:肝功及肾功、生化、血糖正常.

    作者:郭雅娟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毒鼠强中毒32例急诊救治体会

    毒鼠强主要损伤神经系统,抽搐是突出的临床表现,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症状亦不少见.毒鼠强中毒无特效解毒剂.近年来中毒死亡病例屡有报道.现将本院1999年6月~2002年12月32例患者总结如下.

    作者:汪海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脂肪肝与血脂、血糖关系(附60例报道)

    目的脂肪肝临床上很常见,且发病率日渐增加.通过了解血脂、血糖的变化与脂肪肝的关系,达到临床监控与治疗的目的.方法不限年龄、性别,经B超检查确诊脂肪肝病人60例,抽取空腹静脉血液检测分析血糖、血脂.结果 60例脂肪肝病人甘油三酯增高37例,胆固醇增高13例,两者均增高10例.血糖增高19例.结论脂肪肝与高甘油三酯及胆固醇、血糖增高有密切的关系.脂肪肝病人中甘油三酯升高尤为显著(P<0.01),是较好的观察指标之一.控制体重、低脂低糖饮食是预防和治疗脂肪肝的关键.

    作者:王毅;宋民喜;郭广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蒽丹西酮预防围术期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蒽丹西酮对术后恶心、呕吐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选取100例手术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蒽丹西酮组,B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术前分别静脉注射并观察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情况.结果恶心呕吐的发生率A组为20%,B组为46%,两组P值<0.01.结论蒽丹西酮有明显降低围术期恶心、呕吐的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邓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在肺移植中的作用及其进展

    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大器官的移植(如肺移植等)已成为世界医学研究的热点.到90年代末,全世界已进行肺移植的患者达3 500多人,1年存活率为93%,5年存活率为40%,长存活时间为10年,显示了肺移植的诱人前景.但是,与其它器官移植一样,肺移植中同样存在移植肺的保存、缺血再灌注、术后感染、急慢性排斥反应等.

    作者:崔社怀;蒋耀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辅酶Q10、复方丹参、卡托普利治疗慢性肺心病心衰38例疗效观察

    为纠正心力衰竭,又尽可能少用或不用正性肌力药物,本院选用辅酶Q10、复方丹参及卡托普利联合治疗慢性肺心病伴严重心衰,获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依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32例外伤性迟发性脑挫裂伤的CT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脑挫裂伤的发生机理、CT特点及复查时间.方法收集32例外伤性迟发性脑挫裂伤,主要对迟发性脑挫裂伤的CT发现时间、部位、大小等进行分析.结果迟发性脑挫裂伤的CT发现时间多在伤后12~24h之后,血肿一般不大,多居脑外围,额叶居多.结论发现外伤性迟发性脑挫裂伤佳CT检查时间为伤后12~48h.对临床症状持续或加重的患者,应及时进行CT复查.

    作者:鲁家贤;鲁君敏;娄纪祥;屠传建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5~16周妊娠的临床结果分析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已在全国广泛应用,由于痛苦小、简便,选择药物流产者众多,本院利用米非司酮抗早孕和米索前列醇促子宫收缩的原理,开展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5~16周妊娠,现将本院从1998~2001年1 060例药物流产临床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马凤琴;王冬霞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目的基因的转导策略与方法

    基因疗法是随着分子生物学进展而出现的一种全新治疗方法.任何基因疗法需采用安全、方便、无毒的措施将目的基因传递至靶细胞或靶器官[1].围绕着目的基因的转移和操作,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策略.具体方法包含两部分内容.(1)选择高效转导途径将目的基因转入靶细胞并有效表达;(2)选择合理的治疗策略对机体实施基因治疗.本综述将对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叶钢;金锡御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早期测定血糖对脑卒中预后估测的意义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并发血糖增高的预后及死亡率.方法将45例脑卒中并发高血糖患者的临床资料与36例正常血糖脑卒中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糖组死亡率(22.2%)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13.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查血糖,积极控制高血糖,可降低脑卒中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作者:付敬发;刘成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綦江县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率调查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属性传播疾病的一种,但也可以通过胎盘传播和输血传播,我国近年来梅毒发生率在逐渐上升,笔者对2000年1月~2002年12月3年期间共11 454名无偿献血者的血液进行了梅毒抗体检测,并对其年龄、性别进行了初步调查.

    作者:王沛忠 刊期: 2003年第07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