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期突聋通过改善微循环降低高脂血症的疗效探讨

李苹

关键词:慢性期, 改善微循环, 高脂血症,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流行病学研究, 微循环障碍, 治疗方法, 听力障碍, 发病原因, 状态, 内耳, 临床, 科研, 耳鸣, 耳科
摘要:慢性期突聋为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病程在1个月以上.该病在耳科临床并不少见,其发病原因并不十分清楚.多种学科研究表明,内耳微循环障碍为其可能的重要原因.此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听力障碍也与高脂血症有关.本文通过对24例慢性期突聋治疗前后听力、耳鸣改善状态探讨该病的治疗方法.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波特竞争战略与WTO后医院的SWOT分析

    经过长达15年的谈判,我国终于在2001年底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的成员.我国加入WTO对医疗卫生行业既是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又是十分艰巨的挑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医院这一过去纯福利事业型单位已被推向了市场,医院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波特竞争战略理论是现代企业战略界所推崇的企业管理理论,其精髓是如何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要确立WTO后国内医院的竞争优势,则需要对国内医院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SWOT分析是战略管理的重要技术,在国外商业领域和卫生服务政策开发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本文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WTO后国内医疗机构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面临的发展机遇(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进行系统分析,针对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选择不同的波特竞争战略,寻求医院佳的发展战略.

    作者:左国庆;廖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甲状腺机能亢进治疗前后血色素改变的临床探讨

    目的为探讨甲亢性贫血的发病机制.方法对52例住院甲亢病人治疗前后血清FT3、FT4,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及血清铁、血清铁饱和度进行了观察.结果甲亢病人可伴有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或无贫血.治疗后,随着血清FT3、FT4转为正常或接近正常,无贫血病人Hb呈增高趋势(P<0.05);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病人RBC及Hb也恢复至正常(P<0.05);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病人Hb、MCV、MCH、NCHC恢复正常(P<0.05).治疗前后血清铁及血清铁饱和度无明显改变.结论甲亢性贫血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应当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作者:申黎艳;王士珍;辛平;付婷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血液肿瘤治疗的现状与前景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经过全世界血液学家艰苦卓绝的奋斗,对血液肿瘤的治疗已从既往的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发展到采用诱导分化治疗、生物及免疫治疗、靶向及基因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使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无病生存(DFS)率和总生存(OS)率明显提高,获得治愈和彻底根治的患者越来越多.但仍有部分患者复发和成为难治性者.深入研究防治复发和进一步提高对难治性血液肿瘤的治疗效果,是今后努力实现的目标.

    作者:陈幸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亚砷酸治疗血液肿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亚砷酸在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分析亚砷酸在治疗2例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EB(MDS-RAEB)、7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CML-BC)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例进步,1例缓解;APL患者5例CR1,1例CR2,1例PR;CML-BP患者2例CR,2例PR,1例NR;2例MDS患者1例基本缓解,1例无效.全部病例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较轻.结论用亚砷酸治疗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疗效好,使用较安全;可作为治疗造血系统难治、复发性肿瘤的重要选择之一.

    作者:严巨明;陈幸华;孔佩艳;魏立;刘红;王庆余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的护理

    脑出血是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诱发因素多为情绪激动、剧烈活动、饮酒过度、大便过度用力等.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突然,病程进展迅速,是一种常见多发性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多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和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治疗,其疗效差,死亡率、致残率都较高.近年来本院开展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自1999年6月~2002年7月,对198例病人采用了微创脑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对本组病例的整体护理浅谈如下.

    作者:彭志莲;赵宗霞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贲门癌细胞原代培养体外药敏试验研究

    目的探讨(MTT)法体外药敏试验对贲门癌术后化疗的指导价值.方法采用MTT法检测31例贲门癌标本对临床常用的5种化疗药物单独及联合应用的体外敏感性.结果 5种抗癌药物单用时敏感的药物为CPT和MMC,χ2值为1.35,P>0.05,二者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用药组的总体敏感率明显高于单一用药组(χ2=29.053,P<0.001). 结论 MTT法体外药敏试验对指导贲门癌术后的化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杨洲;马顺然;杨绍福;王崇树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方法以APBSCT治疗ALL患者共17例,其中,ALL首次完全缓解(CR1)11例,ALL第2次完全缓解(CR2)6例.动员方案为:MOEP/CMOP + G-CSF,获得MNC中位数为4.8×108/kg,CD34+细胞为5.7×106/kg,CFU-GM为4.1×105/kg.预处理方案为:Cy/TBI(15例)及IEAC(2例).结果所有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均快速重建:ANC>0.5×109/L,PLT>20×109/L,分别为(10±3)d、(15±5)d.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2~26个月),其中,ALL-CR1患者持续完全缓解9例,死亡2例;ALL-CR2患者持续完全缓解3例,死亡3例.结论 APBSCT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首次完全缓解时移植疗效较好.

    作者:刘林;陈幸华;张曦;彭贤贵;孔佩艳;刘红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产钳助产9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产钳助产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2002年12月间产钳助产分娩的916例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及讨论. 结果施行产钳助产的主要指征为胎儿宫内窘迫、第2产程延长、宫缩乏力、胎位异常、母体并发症;低位产钳术对母儿的损伤明显低于低中位产钳术.结论正确使用产钳助产,可以缩短产程,保护母儿,减少损伤.

    作者:舒为群;肖琳;曹珍修;邵勇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腺病毒介导CTLA4Ig基因修饰对骨髓基质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通过腺病毒介导CTLA4Ig基因修饰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探讨基因修饰对BMSCs主要功能的影响.方法以CTLA4Ig-重组腺病毒转染BMSCs,通过测定粘附于BMSCs层的3H-TdR标记CD34+细胞的 cpm值,观察基因修饰对其粘附力影响;通过观察骨髓基质细胞支持CD34+扩增的细胞总数及集落形成细胞数(colony forming cell,CFC)的变化,评价基因修饰对BMSCs支持CD34+细胞扩增能力的影响.结果转染组与对照组BMSCs对CD34+细胞的粘附力及支持CD34+细胞扩增的能力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适当条件下,腺病毒介导CTLA4Ig基因修饰BMSCs不影响其对CD34+细胞的粘附力及支持CD34+细胞扩增的能力.

    作者:王吉刚;梁后杰;刘林;陈幸华;孔佩艳;刘红;彭贤贵;陈洁平;张翼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高血浓度茶碱致心律失常的研究

    目的本文分析了206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探讨其血茶碱浓度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通过静脉使用氨茶碱,每天总量为0.5~1.0g.测定茶碱血浆浓度同时进行心电图检查,从而比较不同血浆浓度患者心电图的心律失常表现.结果发现诱发各种心律失常与茶碱浓度升高有着明显关系,在较低治疗血浆浓度(A组)组对心脏的副作用绝大部分为窦性心动过速(占心律失常总发生率的80%).而高血浓度茶碱组(D组)的房早、房纤、房扑、室早的发生率占心律失常总发生率的52.6%.当高血浓度茶碱恢复至10mg/L以下时,各种心律失常有相当部分会消失.结论老年哮喘患者在应用氨茶碱制剂,特别是静脉使用时,要密切监测血浆茶碱浓度,临床上应减少静脉注射较大剂量(>0.5g/d)氨茶碱,避免严重心律失常发生.

    作者:黄少丹;田利奇;陈飞鹏;陈钦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激光、复方丹参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较常见且严重的慢性并发症,患病率随年龄而增长.传统治疗以B族维生素为主,疗效欠佳.激光血管内照射目前广泛应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依其治疗机理,本科自2000年4月~2002年11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5例应用激光加复方丹参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庆;彭玉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瘦素功能的研究进展

    1 瘦素的结构瘦素(leptin)是肥胖相关基因(ob)编码分泌性蛋白质,小鼠ob基因由Zhang等在1994年从遗传性肥胖小鼠(ob)的脂肪组织中首次克隆[1],此后,Isse等成功克隆了人的肥胖基因(位于7q32).瘦素主要由白色脂肪组织产生、分泌,棕色脂肪、骨骼肌、骨膜、胎盘、胎儿的心脏、骨、软骨等组织也可产生[2].Leptin由166或167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4~16KD,它进入血液循环后,N末端的21个氨基酸的信号肽被去除,形成含146个氨基酸的成熟瘦素,在血液中游离或与瘦素结合蛋白结合,到达中枢和外周与多种受体结合而发挥生物学效应.Leptin的分泌有节律性,呈脉冲分泌,晚上高,早上低,波峰出现在22:00~3:00时,波谷在8:00~17:00时,在女性月经周期中也具有周期性,在黄体期约高于卵泡期50%.

    作者:樊丽琳;赵春艳;陈东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肝损害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肝损害的发生情况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以2002年3月~2003年5月在本科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移植前后的肝功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多数患者在移植后1周肝功有明显的波动,经预防性保肝治疗,移植后1个月肝功恢复.3例患者移植后发生了淤胆性肝炎,经应用激素及保肝、利胆药物治疗1个月后,症状改善,随访3个月后肝功基本正常.结论 (1)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肝损害在移植期间比较常见,此期间进行相应的保肝处理,可使大多数患者的肝损害逆转;(2)部分患者移植后发生了淤胆性肝炎.在治疗上,我们除了予以常规保肝利胆处理,还应用了激素进行抗炎治疗,疗效明显.

    作者:曾东风;刘林;孔佩艳;陈幸华;王庆余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儿童复发性贝尔面瘫1例

    患儿,女,8岁,于3年前无诱因自觉右侧面颊动作不灵活并家长发现其右侧口角歪斜,遂医院就诊.追问病史,发作前患儿无感冒病史,无外伤及中耳炎病史,否认家族史.

    作者:刘汝利;张萍;赵君晖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TNF-α对人脐血基质细胞体外扩增作用的观察

    目的观察造血抑制因子TNF-α对人脐血基质细胞体外扩增的效果.方法采用Dexter培养法,加入含TNF-α的不同细胞因子组合,计数培养21d时的基质细胞集落数,测定培养7,14,21,28d的细胞周期.结果对人脐血基质细胞的扩增效果,TNF-α单用与对照组比较,P<0.01,TNF-α+SCF+BFGF与其他实验组比较,P<0.01;人脐血基质细胞扩增培养不同时相点的G2+M+S期细胞分别占:25.6%,29.8%,36%,22.1%.结论 TNF-α单独或联合使用对人脐血基质细胞有较明显的扩增作用,联合使用的效果较好.

    作者:张曦;王苹;陈幸华;刘林;彭贤贵;孔佩艳;刘红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PTCA结合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PTCA结合冠脉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安全性与近期效果.方法报道近1年本科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病人5例,经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效果.结果 PTCA结合支架治疗的病人全部存活,2例恢复工作.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应首选有效的血运重建方式-冠脉内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

    作者:覃数;马康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20例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外伤性截瘫患者在心理、思维以及情感上都受到极大的影响.在进行全面的整体护理同时掌握心理护理技巧,使患者的身心两方面达到佳的康复.本文介绍2001年1月~2003年4月本科收治的20例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汪静;柳俊杰;郑净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人脐血基质细胞深低温保存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一种简便可行的人脐血基质细胞冻存方法. 方法采用5%二甲基亚砜(DMSO),3%羟乙基淀粉(HES)和4%人血白蛋白(HAS)作冷冻保护剂-80℃冻存人脐血基质细胞,观察不同时相点的基质细胞活性、细胞计数,回收率,基质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及其支持集落生长的作用(CFU-S,CFU-GM,CFU-E).结果保存6个月后人脐血基质细胞的细胞活性仍保持在(90.6±2.8)%,CFU-F产率也达到(83.6±1.8)%,其支持集落生长的作用与保存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方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人脐血基质细胞保存法.

    作者:刘耀;陈幸华;张曦;彭贤贵;孔佩艳;刘林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80℃条件下不同细胞浓度外周血干细胞冻存效果的实验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细胞浓度外周血干细胞在-80℃条件下的冻存效果.方法采用一种简便的-80℃干细胞冻存方法,其干细胞保护剂终浓度为5%二甲基亚砜(DMSO),3%羟乙基淀粉(HES)和4%人血白蛋白(HSA),不经程序降温,直接-80℃冰箱冻存外周血干细胞,并在不同时相点(冻存后1、3、6、9、12个月)对推荐细胞浓度组(1.3~3.9)×107/ml、调整细胞浓度组(8.0~29.9)×107/ml和高细胞浓度组(30.1~70.1)×107/ml的外周血干细胞的细胞活性进行检测,观察台盼蓝拒染率和MNC、CFU-GM 、CD34+细胞的回收率.结果 3组干细胞活性在12个月内无明显下降;干细胞冻存后9个月期间,3组冻存细胞的台盼蓝拒染率,MNC回收率、CFU-GM回收率、CD34+细胞回收率都在80%以上.冻存12个月中,3组在冻存后同一时间相互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该-80℃干细胞冻存方法适用于不同浓度的细胞液,短期内具有良好的冻存效果.结论 5%DMSO、3%HES和4%HAS作为干细胞冷冻保护剂直接-80℃冰箱冻存外周血干细胞的方法能有效地保护不同浓度细胞液的外周血干细胞活性,适当地提高细胞保存时的浓度,减少回输量,可避免因干细胞冻存而引起的副作用.

    作者:彭贤贵;陈幸华;刘林;张曦;孔佩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脑出血血肿增大26例临床分析

    脑出血血肿增大是指脑出血后继续出血或再出血,通过对74例脑出血病人进行CT复查,发现有26例病人在首次CT后血肿增大,现将26例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侯洪;李茂旭 刊期: 2003年第10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