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利多卡因氧气雾化麻醉行纤支镜检查的效果观察

罗小玲;钟守昌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利多卡因氧气雾化, 麻醉
摘要:目的探索利多卡因氧气雾化麻醉应用于纤支镜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利多卡因氧气雾化麻醉和1%丁卡因喉头喷雾麻醉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利多卡因组麻醉时间8~10min,满意率96.7%;对照组麻醉时间20~30min,满意率75%,利多卡因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利多卡因氧气雾化麻醉是纤支镜检首选的麻醉方法.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38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38例CHF合并低钠血症患者发生病因、治疗对策及疗效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方法 38例CHF合并低钠血症患者依据其发生原因、血钠浓度采取停用利尿剂、食物或静脉补钠、严格限水、强的松的应用等不同处理方法,观察其治疗效果及死亡情况.结果缺钠性低钠血症治愈23例,好转9例,死亡1例,稀释性低钠血症好转2例,无效2例,死亡1例.结论认为过度限盐,快速或长期反复利尿是慢性心衰合并低钠血症的主要原因,且多为医源性,增加了治疗难度及死亡危险性.本文采取不同处理方法,简单易行,疗效好.

    作者:朱爱东;张庆康;李兴贵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儿童淋菌性尿道炎5例报告

    我科自1999年3月~2000年7月治疗儿童淋菌性尿道炎5例,现报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例均系门诊病人,男2例,年龄分别1岁、5岁.女3例,年龄分别为4月、3岁和12岁.

    作者:孙仁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儿童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综合治疗的临床观察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综合治疗的方法.方法对88例儿童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用按摩法、加压冲洗法、泪道探通法、双泪小管硅胶管环形插管法治疗不同类型的儿童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结果 88例90眼不同类型的儿童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治愈率达97.78%,收到满意疗效.结论综合治疗儿童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方法简便,操作容易,疗效明显,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鄢秀菊;刘循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国产与进口妥布霉素(托百士)滴眼液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评价国产与进口妥布霉素(托百士)滴眼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77例外眼细菌性感染患者,分为国产妥布霉素组(试验组)41例,托百士组(对照组)36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进行治疗.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92.7%、94.4%,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1.3%、93.3%,统计学分析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国产妥布霉素滴眼液在临床疗效上与托百士滴眼液相似.

    作者:杨殊力;黄长武;李立;赵春景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重庆地区异常妊娠妇女弓形虫感染的调查分析

    弓形虫(Toxoplasmosis,TOX)是一种形似弦月状的胞内寄生虫,又称弓形体,它广泛寄生于动物身上,是一种人畜均可感染的寄生虫,分布于世界各地,人感染后均可引起弓形虫病.弓形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的寄生虫病,孕妇感染了弓形虫后,虽然其本人情况轻微,但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导致胎儿多种器官受损而引起流产,死胎或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障碍.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约有5亿人感染了弓形虫,美国每年有3000多例先天性弓形虫病患儿出生,我国每年可能有9万名先天性弓形虫病患儿出生.调查了解我市孕妇弓形虫感染的情况,从而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防治孕妇及胎儿的感染,降低先天性弓形虫病的发病率,对提高人口素质和搞好优生优育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采用ELISA和PCR技术,对重庆市部分妊娠期妇女弓形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其结果如下.

    作者:丁显平;贺开贵;王安琼;岳秀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佐治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观察

    轮状病毒肠炎,是小儿常见疾病,至今无肯定特别有效治疗药物,我们应用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得到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成慧;陶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洛赛克、阿莫西林、甲硝唑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球后溃疡16例

    本文将洛赛克、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于检出的16例球后溃疡的临床报告和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徐绍昌;杨虎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流行性乙型脑炎70例临床分析

    目的流行性乙型脑炎70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收集70例临床确诊的乙脑住院病例,综合相关资料,对本组病例的发病特点、临床特点,不典型表现及治疗中的几个问题等,结合相关文献报道,作了临床分析.结果该病发病年龄以10岁以下儿童为多,发病季节以8月份为高峰,在诊断上注意与乙脑及其它相似疾病的鉴别,避免误诊.结论总结临床工作经验,提高诊治水平,降低死亡率.

    作者:钟译苇;刘晓丹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自发性气胸10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索自发性气胸的不同临床表现及抢救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08例自发性气胸诊断和治疗.结果单纯穿刺抽气23例;胸腔闭式引流85例;外科手术9例;因慢阻肺并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肺性脑病而死亡6例.结论自发性气胸需及时诊断,并区分原发性或继发性,选择正确治疗方法,能降低患者死亡率.

    作者:李华;蒋强;刘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栖冷克吕沃尔氏菌致尿路感染1例

    我们于1999年10月从1例尿路感染者的尿液及尿道分泌物中分离出栖冷克吕沃尔氏菌,由此菌株引起的尿路感染少见,现报告如下.

    作者:谭琳琳;王国富;张国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63例麻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工作中麻风诊断时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对63例麻风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及结论 63例麻风患者瘤型麻风35例,为麻风主要临床表现型,麻风样反应3例,易引起误诊、误治;合川26例,为重庆市主要发病地区;城镇患者15例,并不少见;由于麻风是一个社会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重视对麻风病的诊治.

    作者:周村建;叶庆佾;刁庆春;郝飞;钟白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多发性原位恶黑1例报告

    肢端雀斑样恶黑是我国恶黑中较常见的一型,由于部位关系,常不易早期发现.现将本院1例足底多发性损害病例报道如下.患者,女,63岁,汉族,医务干部.因右足底黑斑37年,左足底黑斑3月,分别于1998年10月与1999年11月2次入院.患者于37年前右足底前内侧出现黄豆大小黑斑,不高出皮面,边缘不规则,无自觉症状,未行治疗.1995年开始逐渐扩大,边缘不规则.1998年7月黑斑逐渐扩大至约1cm×2cm,有少许渗液,未见出血.于1998年10月入我科行病变切除及皮肤移植术.出院后不久无意中发现右足弓外缘及左足底中央另有约0.5cm×0.8cm,0.6cm×0.6cm大小黑斑两处.自行肌注干扰素300万单位,2次/周,连用3月,皮疹无变化.1999年11月再次入院治疗.

    作者:张春明;叶庆佾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生殖道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异位妊娠

    目的探讨生殖道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异位妊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49例患者(病例组)的输卵管、宫颈及宫腔标本中HCMV DNA;同时选择38例正常足月妊娠行剖宫产妇女作为对照.结果病例组宫颈、宫腔及输卵管标本中均检出HCMV DNA,且宫颈检出率为14.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位妊娠与生殖道HCMV感染存在相关性.

    作者:王瑞菊;朱前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药治疗婴儿迁延性腹泻52例临床观察

    婴幼儿迁延性腹泻是由不同原因引起并以腹泻为主的胃肠道紊乱综合症.合理用药极为重要,我院采用中药治疗5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黄秀璋;刘云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利多卡因氧气雾化麻醉行纤支镜检查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索利多卡因氧气雾化麻醉应用于纤支镜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利多卡因氧气雾化麻醉和1%丁卡因喉头喷雾麻醉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利多卡因组麻醉时间8~10min,满意率96.7%;对照组麻醉时间20~30min,满意率75%,利多卡因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利多卡因氧气雾化麻醉是纤支镜检首选的麻醉方法.

    作者:罗小玲;钟守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5%鱼肝油酸钠治疗涎腺囊肿的疗效观察

    涎腺囊肿是口腔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病,尤其以青少年及儿童为多见,大多分布于下唇或舌下,治疗方面有其特点,近几年来,我科对22例患者采用5%鱼肝油酸钠注射疗法,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仅供参考.

    作者:屈建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22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寻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治疗组采用CsA、GM-CSF、EPO联合应用,对照组采用康力龙、叶酸、维生素B12及强的松治疗.结果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输血量、血象及骨髓象等指标,发现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sA、GM-CSF、EPO联合应用治疗SAA是一种疗效好、方便、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石胜蓉;刘以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咪唑安定在硬膜外麻醉中镇静遗忘作用观察

    咪唑安定是近年来常用于临床的苯二氮GFDA2类药,具有良好的镇静、催眠、抗焦虑和明显的顺行性遗忘作用,为此,我们将它用于硬膜外麻醉的手术病人,观察其对麻醉和手术良好的镇静和遗忘作用.

    作者:徐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累及延髓的多发性硬化老年病例1例

    多发性硬化是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迁延的、不规则的病程以及复发和缓解的倾向.起病常在中壮年早期,多在20~40岁之间发病,很少在10岁以下(3%)及50岁以上(5%)发病.国内报道,多发性硬化病灶多侵害视神经和脊髓,发生于延髓者罕见.以下报道累及延髓的临床确诊是多发性硬化的老年病例1例.

    作者:李小凤;胡长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结肠软骨瘤1例报告

    Chung和Enzinger1978年报道了23年间遇到的104例骨外软骨瘤,多发生在四肢软组织、肌腱及腱鞘.近年来,也有报道发生在其它部位的(如甲状腺),但很少.发生在结肠的软骨瘤尚未见文献报道.我院1994年7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钟守昌;刘承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